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582163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答案.docx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答案.docx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答案

高一生物答案

1.C2.A3.B4.B5.C6.D7.C8.B9.A10.C

11.C12.A13.C14.C15.C16.A17.A18.C19.A20.B

21.D22.D23.D24.D25.B26.C27.B28.B29.C30.A

31

(1)甲、乙乙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DNA(任选两点)

(2)叶绿素、藻蓝素

(3)细胞、个体

32

(1)氨基—CO—NH—

(2)3

A

(3)38

(4)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5)47134

34

(1)自由扩散载体的数量和能量供应

(2)吸收a

(3)c

(4)胞吐流动性

 

淇滨高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第三次周考

高一生物解析

1.C

【解析】

【分析】

显微镜的正确使用顺序是:

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四个步骤。

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

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

【详解】

A、低倍镜转高倍镜后,视野较暗可通过调节光圈或者反光镜来实现,通光孔不能调节,A错误;

B、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液泡的体积较大,原生质层变化明显,不需要用高倍显微镜观察,B错误;

C、黑藻为真核生物,蓝藻为原核生物,二者的主要结构区别是前者能观察到细胞核,后者没有,C正确;

D、植物根尖的分生区细胞内没有中央大液泡,D错误。

故选C。

2.A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和系统这些层次。

【详解】

A、一种生物可属于两个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如大肠杆菌属于细胞层次和个体层次,A正确;

B、与羊相比,小麦没有系统层次,B错误;

C、寨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C错误;

D、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错误。

故选A。

3.B

【解析】

【分析】

1、真核生物:

细胞体积较大,有成形的细胞核,有复杂的细胞器,其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真核生物一般有:

真菌、植物、动物。

2、原核生物:

细胞体积较小,无成形的细胞核,有拟核,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简单的细胞器,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原核生物一般有:

细菌、蓝藻、支原体、放线菌等。

3、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

【详解】

A、香菇为真核生物,A错误;

B、细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B正确;

C、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C错误;

D、酵母菌是真核生物,D错误。

故选B。

4.B

【解析】

【分析】

1、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

2、细胞学说的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细胞学说的意义:

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详解】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细胞学说提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B正确;

C、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旺和施莱登,后人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修正提出了细胞学说,C错误;

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结构的统一性,没有揭示细胞结构的功能多样性,D错误。

故选B。

5.C

【解析】

【分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

A、腮腺炎病毒是寄生生物,不能离开宿主细胞正常生活,A错误;

B、腮腺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不属于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最小层次是细胞,B错误;

C、腮腺炎病毒由蛋白质和一种核酸构成,含有四种含氮碱基,一种五碳糖,C正确;

D、腮腺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无核糖体,D错误。

故选C。

6.D

【解析】

【分析】

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详解】

A、若m为尿嘧啶,则b为尿嘧啶核糖核苷酸,A错误;

B、m为腺嘌呤,则b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或者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不一定是DNA的基本单位,B错误;

C、原核细胞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因此a五碳糖有2种,m碱基有5种,b核苷酸有8种,C错误;

D、真核细胞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因此a五碳糖有2种,m碱基有5种,b核苷酸有8种,D正确。

故选D。

7.C

【解析】

【分析】

【详解】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故A错、C对;蛋白质是通过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形成的,故B错;蚕丝蛋白质中不一定含有P、Fe元素,故D错。

故选C。

8.B

【解析】

【分析】

DNA与RNA的比较:

【详解】

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二者在细胞内存在的主要部位不同,A错误;

B、DNA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RNA的五碳糖为核糖,B正确;

C、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C错误;

D、构成DNA的碱基有A、T、C、G,构成RNA的碱基有A、U、C、G,二者的碱基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B。

9.A

【解析】

①糖原是动物特有的多糖,此生物应该是动物,①正确;

②此生物一定不是植物,因为有糖原的合成,糖原为动物多糖,②错误;

③将淀粉分解是在消化道内完成的,最终合成糖原是在动物体内完成的,所以上述关于糖的转化可能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③错误;

④糖原是动物细胞储存能量的多糖,淀粉是植物细胞储存能量的多糖,麦芽糖是由两个葡萄糖分子脱水缩合形成的二糖,④正确;

答案选A。

10.C

【解析】

【分析】

鉴定还原性糖使用的斐林试剂,需要现用现配;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

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详解】

A、鉴定还原性糖使用的斐林试剂,需要现用现配,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A错误;

B、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B错误;

C、用花生子叶作为实验材料进行脂肪的鉴定时,脂肪需要使用苏丹III(苏丹IV)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才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C正确;

D、蔗糖不属于还原糖,不与斐林试剂反应,D错误。

故选C。

11.C

【解析】

【分析】

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

自由水、结合水;

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自由水:

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参与细胞内许多的生物化学反应;绝大多数细胞生活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参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

通常以自由水/结合水来表征细胞代谢能量,比值越大代谢越旺盛,比值越小代谢越缓慢。

【详解】

A.冬季来临,结合水/自由水的比例增大,细胞代谢水平减弱,抗逆性增强,A错误;

B.自由水是作为产物参与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B错误;

C.甲是结合水的作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果这部分水失去则会导致细胞死亡,C正确;

D.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自由水越多,当温度升高超过一定程度,细胞则会失水过多,D错误;

故选C。

【点睛】

自由水/结合水来表征细胞代谢能量,比值越小代谢越缓慢,抗逆性越强。

12.A

【解析】

【分析】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其它具膜的结构,是制备细胞膜的材料;在低渗溶液中,细胞由于发生渗透吸水,细胞体积会增大,由于没有细胞壁的支持和保护,细胞会因吸水过多而胀破。

【详解】

A、选用新鲜的猪血细胞稀释液(滴加了适量生理盐水)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后观察,A错误;

B、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为材料,是因为其没有细胞核与众多的细胞器,B正确;

C、如果实验在试管中进行,细胞破裂后,还需用差速离心法使细胞膜与细胞内容物分层,C正确;

D、在低渗溶液中,细胞会发生渗透吸水,因此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部分红细胞发生的变化是:

凹陷消失,体积增大,很快细胞破裂,D正确;

故选A。

【点睛】

知识易错点:

猪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只有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的细胞器,是制备细胞膜的材料。

13.C

【解析】

【分析】

1、细胞膜的功能: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流动性为细胞膜的结构特点,选择透过性为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活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但死细胞会丧失选择透过性。

【详解】

用台盼蓝染色,台盼蓝为细胞不需要的物质,活细胞不吸收,死细胞膜失去了活性,丧失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台盼蓝进入细胞,细胞才会被染成蓝色,所以该实验所利用的是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

 故选C。

14.C

【解析】

【分析】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由于液泡中含有花青素而呈现紫色,其不含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由于液泡大、有颜色,常作为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良好材料。

核孔位于细胞核上,其功能主要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

A、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无叶绿体,A错误;

B、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为高速分化的成熟细胞,其含有一个中央大液泡,约占细胞体积的90%,B错误;

C、液泡内有细胞液,含糖类、色素、无机盐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坚挺,C正确;

D、核孔可以允许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但对于小分子物质依然透过核膜实现物质交流,D错误;

故选C。

15.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图示为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其中结构1为细胞壁,结构2为液泡,结构3为细胞核,结构4为高尔基体,结构5为叶绿体,结构6为线粒体,结构7为内质网,结构8为核糖体,结构9为中心体。

【详解】

A、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5叶绿体、6线粒体,A正确;

B、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若该图为高等植物细胞,则不应该有9中心体,B正确;

C、图中核糖体、中心体等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C错误;

D、液泡内的液体含无机盐、糖类等物质,D正确。

故选C。

【点睛】

16.A

【解析】

【分析】

【详解】

【详解】

A、细胞核内存在着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即染色质,A正确;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但遗传信息还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因此细胞核不能控制所有生物性状,B错误;

C、核孔是核膜不连续的结构,因此大分子物质从核孔进出穿越了0层膜,C错误;

D、核孔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DNA不能通过细胞核,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7.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高等植物细胞间可以依靠胞间连丝交换某些物质,A错误;

B、精子和卵细胞依靠膜上糖蛋白的识别,靠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传递,B正确;

C、图A、图B中靶细胞表面上的受体与信号分子结合,从而接受信息,C正确;

D、图A表明,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血液流到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进行信息传递,D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信息交流)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18.C

【解析】

【分析】

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网架结构,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

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详解】

A、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网架结构,变形虫等动物细胞形态的维持依赖于细胞骨架,A正确;

B、细胞骨架由微丝和微管等蛋白质构成,B正确;

C、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的支撑和保护,但细胞骨架能维持真核细胞的形态,也与细胞的物质运输等活动有关,C错误;

D、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沿细胞骨架间的细胞质基质移动,D正确。

故选C。

【点睛】

19.A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结构。

1.脂质:

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

2.蛋白质:

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

3.特殊结构--糖被:

①位置:

细胞膜的外表。

②本质: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

③作用:

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4.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运动的,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详解】

从小白鼠细胞和人体细胞融合成杂交细胞的过程图看出,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发生了运动,故实验证明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故选A。

【点睛】

20.B

【解析】

【分析】

渗透作用是指水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一是有半透膜,二是有浓度差。

图示A中是蔗糖溶液,B为清水,由于水分子可以自由跨过半透膜,而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故漏斗内液面上升。

【详解】

A、由分析可知:

水分子能自由透过半透膜,而蔗糖不能透过半透膜,A正确;

B、水分子由蔗糖溶液渗出半透膜外的速率小于进入半透膜内速率,随着液面的不断上升水分子由蔗糖溶液渗出到半透膜外的速率应该越来越大,故不可用图乙表示,B错误;

C、随着水分子不断渗人半透膜内,蔗糖溶液浓度不断下降直至稳定,可用图乙来表示,C正确;

D、由于水分子由蔗糖溶液渗出半透膜外的速率小于渗人半透膜内速率,故玻璃管内液面高度不断增大直至稳定,可用图丙来表示,D正确。

故选B。

21.D

【解析】

【分析】

由图分析可知:

A植物吸收Ca2+、Mg2+、SiO32-这三类物质的相对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SiO32-、Mg2+、Ca2+,B植物吸收Ca2+、Mg2+、SiO32-这三类物质的相对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a2+、Mg2+、SiO32-,说明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同,不同植物对同种粒子的吸收速率不同,这与植物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详解】

A、由图示可知:

对于植物A来讲,培养前后Mg2+和Ca2+的浓度变大,说明植物A对Mg2+和Ca2+的相对吸收少,对水的吸收量多,A正确;

B、对于植物B来讲,培养前后Mg2+和Ca2+的浓度变小,说明植物B对Mg2+和Ca2+的相对吸收多,对水的吸收相对少,B正确;

C、由图示可知:

植物A、B对Ca2+、Mg2+、SiO32-的吸收均有差异,C正确;

D、细胞吸收水分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对矿质元素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故水的吸收是顺相对含量梯度进行的,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D错误。

故选D。

22.D

【解析】

【分析】

氧气主要参与细胞中的有氧呼吸放能,因此该题主要考察跨膜运输方式与能量消耗的关系。

【详解】

A、图甲物质运输速率与氧气浓度无关,一般认为该过程不消耗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可能是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A错误;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其能量供应不会随氧气浓度增多而增多,因此,人体成熟红细胞吸收的钾离子不会如图乙出现上升阶段,B错误;

C、P点时氧气浓度为零,此时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物质运输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质基质,C错误;

D、图乙可看出该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判定为主动运输过程,所以限制Q点运输速率的因素可能是载体蛋白的数量,D正确;

故选D。

【点睛】

该题重点主要考察各种扩膜运输方式的特点,现总结如下:

物质类别

出入细胞方式

物质转运方向

载体蛋白

耗能

离子

和小

分子

物质

被动

运输

自由扩散

高浓度→

低浓度

不需要

不耗能

协助扩散

需要

主动运输

低浓度→

高浓度

颗粒

和大

分子

物质

胞吞

细胞外→

细胞内

不需要

耗能

胞吐

细胞内→

细胞外

23.D

【解析】

【分析】

高等成熟植物细胞由原生质层充当半透膜,发生渗透吸水和失水,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并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水分子进出保持动态平衡时,细胞维持在质壁分离状态,但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自动复原是依赖于细胞可以主动吸收外界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当溶质被吸收到一定程度时,细胞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

【详解】

A、由于质壁分离与复原不需要观察具体细胞结构,可只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A错误;

B、初始状态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说明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B错误;

C、题干描述细胞可以发生自动复原,表示外界溶液中的溶质可以进入细胞内部,蔗糖属于二糖,不被细胞吸收,C错误;

D、细胞吸收溶质分子,导致外界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减少,浓度降低,低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表现为吸水,开始自动复原,D正确;

故选D。

【点睛】

该题的难点在于考察“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本实验是教材中涉及“显微观察”实验中唯一的一个“只在低倍镜下”观察(不用“高倍镜”)的实验。

24.D

【解析】

【分析】

甲图分析,物质①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为主动运输;乙图分析,物质②从高浓度往低浓度方向运输。

【详解】

A、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因此①物质可以是氨基酸,A正确;

B、胆固醇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B正确;

C、由分析可知,甲图表示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乙图表示的运输为从高浓度到低浓度,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

D、乙运输方式是被动运输,不一定需要载体蛋白,D错误。

故选D。

25.B

【解析】

【分析】

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液泡膜,可做一种半透膜,液泡中的细胞液、原生质层和细胞外液之间若存在浓度梯度,便会发生渗透作用。

质壁分离中的“质”是指原生质层,“壁”是指细胞壁,所以质壁分离是指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

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大的液泡,其液泡膜、细胞膜和两者之间的细胞质构成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在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而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原生质层的组成,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考查。

26.C

【解析】

【分析】

【详解】

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由于甲组细胞用完全营养液处理,乙组细胞用清水处理,所以此时乙组细胞液浓度小于甲组,则用蔗糖溶液处理后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低。

故选C。

27.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图示表示的不是吞噬作用,而是胞吐,A错误;

B、图示表示小囊泡与细胞膜融合,释放出化学物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

C、化学物质从小囊泡中分泌出细胞,说明细胞具有分泌作用,但不能说明细胞膜的识别作用,C错误;

D、选择透过性是细胞膜的生理特性,其结构基础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

故选B。

28.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据图分析,自由扩散属于①胞吞或者胞吐,②属于主动运输,③属于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如水,CO2,甘油;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

生物大分子以胞吞和胞吐方式出入细胞,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详解】

A、膜泡运输涉及膜的流动性,与载体蛋白无关,A错误;

B、②为主动运输,其特点为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载体和能量,B正确;

C、①②都需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而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C错误;

D、蜜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是再细胞失水死亡后进入,与物质跨膜运输无关,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以概念图的形式,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和理解能力。

29.C

【解析】

【分析】

【详解】

A、K+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A错误;

B、葡萄糖、K+、氨基酸通过细胞膜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协助,B错误;

C、甘油、乙醇、维生素A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不需要载体的协助,C正确;

D、氨基酸、Na+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D错误.

故选C.

【点睛】

30.A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

外因: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

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

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发生质壁分离,进而说明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

A、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时,由于细胞内有亲水性物质,也具有吸水能力,也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现象,A错误;

B、洋葱表皮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可能继续失水分离,也可能吸水复原,如果处于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则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B正确;

C、若改用洋葱内表皮进行实验,由于液泡无色,所以应把视野调暗些观察,C正确;

D、如果增大细胞外液蔗糖溶液的浓度,则原生质层两侧的浓度差增大,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更高,发生分离的时间更短,D正确。

故选A。

31.甲、乙乙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DNA(任选两点)叶绿素、藻蓝素细胞、个体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图中甲是蓝藻,乙是细菌,丙是衣藻,丁是草履虫,甲和乙是原核生物,丙和丁是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显著区别为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

图乙中的①是核糖体,②是细胞壁,③是细胞膜,④是拟核,⑤是鞭毛。

【详解】

(1)图中甲是蓝藻,乙是细菌,丙是衣藻,丁是草履虫,甲和乙是原核生物,丙和丁是真核生物。

乙细菌在结构上不同于丁草履虫的最显著特点是乙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甲、乙、丙、丁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细胞膜、细胞质、DNA。

(2)甲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故能进行光合作用。

(3)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一个草履虫既是细胞层次,又是个体层次。

【点睛】

本题结合细胞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识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难度适中。

32.氨基—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