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品牌促推区域经济发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57728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造特色品牌促推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打造特色品牌促推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打造特色品牌促推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打造特色品牌促推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打造特色品牌促推区域经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打造特色品牌促推区域经济发展.docx

《打造特色品牌促推区域经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特色品牌促推区域经济发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打造特色品牌促推区域经济发展.docx

打造特色品牌促推区域经济发展

打造特色品牌,促推区域经济发展

大通湖区地处洞庭腹地,总面积384平方公里,是著名的商品粮、鱼、棉、糖、麻和速生杨生产基地。

12.4万亩的大通湖是湖南省最大的内陆养殖湖,素有“三湘第一湖”之美誉。

近年来,该区立足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品牌,递推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湘北蔬菜第一重镇”、“三湘第一湖”等特色名片,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依托土地资源,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

一是发展粮食生产,推动粮食产业升级。

近10年来,该区在全省120多个区县市中,粮食生产商品率高达80%以上,排名全省第一。

2009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创记录的25.5万亩,粮食总产超过11万吨,分别比上年净增5.87万亩和2.7万吨。

全区水稻播种面积也达创记录的20万亩,比2008年净增4万亩以上,增产稻谷1.8万吨以上,其中优质稻面积18万亩,比上年净增4.5万亩;优质稻订单生产达12万亩。

全区粮食实现“人均一吨粮,和谐大家享”,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光荣称号。

对粮食生产实施目标管理。

全区今年计划粮食播种面积32万亩(已落实早稻播种面积12万亩、中稻播种面积2万亩),粮食总产将达到14.4万吨,分别比上年净增3.6万亩和2.4万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9万亩,比上年净增5万亩,其中优质稻面积18万亩。

为确保不抛荒一丘田,该区将各项指标分解下达到各镇(办事处),并由各镇(办事处)向区委、区管委递交粮食生产责任状,实施百分考核制。

着力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全面开展水稻生产高产示范活动。

在全区四个镇建立四个万亩高产示范片,其中河坝镇和金盆镇为部级水稻亩产900公斤万亩示范片,北洲子镇和南湾湖镇为区级水稻900公斤万亩示范片(正在申报部级示范片),各示范片分别建立一个1000亩核心示范区,南湾湖示范片集中连片面积5400亩。

同时,大面积推广优良品种。

在全区31万亩水稻中,早稻的湘早籼45、中嘉早17,晚稻的株两819、金优284等高产稳产品种,通过示范片向全区推广面积均超过10万亩,成为我区水稻生产的主打品种同时;全区2万亩中稻全部推广了两优增九、Y两优1等超级稻品种,绝大部分质量低下、产能落后的品种基本被淘汰。

全区以镇为单位,组织开展了4场水稻生产专业知识讲座,培训农民800人(次)。

在继续做好控制直播、推广抛秧、合理管水、适时收获等技术措施的同时,良法增管技术得到推广普及。

在河坝镇的王兴村和金盆镇的金福村2个核心示范区带头普及了抛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进而带动了这几项重要技术在全区的普及推广。

抛秧生产技术由三年前的不足5%增长到今年晚稻生产使用率的5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每年为农民节本增收达2800万元;全区发展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3家,统防统治面积达16万亩。

全面推动“调单改双”生产模式。

实施硬性调减一季稻面积2万亩,超出省定指标1万亩,用于发展双季稻生产,仅此一项增加粮食生产复种面积2万亩,实现粮食增产1万吨以上。

实施奖励扶持粮食生产政策。

以再创国家“粮食先进县”为契机,加大财政投入,分级建立粮食生产发展基金。

种粮农民除享受国家粮食补贴外,对种粮食大户由区、镇分别实施奖励;对核心示范区,由区级财政每亩补助80元。

订单生产积极有效对接市场。

通过农业部门的努力,全区2个万亩示范片在3年前就与“口口香”米业签订了生产订单,订单面积达23000多亩,示范基地真正成为了企业的“第一车间”。

到今年止,全区推广与“口口香”公司的订单生产面积达到13.5万亩,其中高档优质稻达8.4万亩,每50公斤收购价格高出市场8元以上,订单面积亩平增收75元,有效带动了粮农增收。

二是打造湘北第一蔬菜基地,丰富菜篮子工程。

产业优势日趋明显。

我区传统种植业是水稻、甘蔗、棉花,还有部分苎麻。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甘蔗糖业已成为历史,苎麻也因价格长期低迷即将成为过去,而蔬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面积不断扩大,产量稳步提高,蔬菜产业的产值在种植业产值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2009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12.6万亩,总产量22.5万吨,总产值2.6亿元。

蔬菜产业已逐步成为大通湖区农业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区委区管委把发展蔬菜产业列入了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八大”支柱产业之一。

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全区依托加工营销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的蔬菜生产面积占70%以上,建立了区、镇、村三级合作组织。

“湖南湘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在千山红镇白龙村、向南村等单位签订了长达10年的蔬菜基地5100亩,全部种植美国甜椒;“深圳市亚泰轩实业有限公司”在全区订单南瓜面积6000余亩;“千山红鑫源鸿加工厂”订单冬瓜700余亩;“洞庭有机蔬菜公司”在千山红镇金沙村拥有基地面积513余亩,种植美国圣帝番茄和泰国绿丰苦瓜。

“天诚食品有限公司”在北洲子镇租地200亩建立了绿色蔬菜示范基地;河坝镇以河万、河众等村为重点,建立1000亩环中心城区蔬菜种植基地;金盆镇南瓜种植大户兼经纪人刘志高转包面积近500多亩全部种植南瓜。

我区已形成以主导品种区域布局为主的规模生产基地,正在全面推行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

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提升。

近几年来全区先后建立起佳旺、湘土、天诚、鑫源鸿、亚泰轩等蔬菜生产企业,“洞庭有机蔬菜公司”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直接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他们通过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订单农业方式活跃在全区各镇村,积极开展农产品收购、加工、包装及营销工作,并积极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源源不断地把我区蔬菜特色产品销往国内外大中城市。

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发展格局。

区域主导产业初具雏形。

如千山红镇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该镇的第一特色产业,“千山红镇打造湘北第一蔬菜重镇”已叫响多年,已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蔬菜产业发展基础。

该镇大力招商引资,引进了投资1.36亿元建设冷链储运体系的“湖南乡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蔬菜加工企业,组建了“洞庭有机蔬菜合作社”等蔬菜产销中介组织5个,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如帮助企业搞活土地流转,仅“乡土”公司在该镇就流转土地五千多亩,并签订了长达十年的合同。

目前该镇已建立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六大区域化蔬菜产业基地,形成了龙头带动、园区辐射、大户示范、农民参与的发展态势。

三是发展油菜种植,打造油脂储备基地。

食用油加工主要原料是油菜和棉籽。

油菜籽的种植与水稻种植,正好季节错开,两种作物互补,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

去年秋冬以来,该区以秋冬季农业生产为切入点,努力提高土地的综合产出率,大力开展油菜、棉花生产。

油菜种植大量选用了杂交双低和常规双低系列品种,加之去冬今春气候条件较为适宜,农业部门及时发布和指导生产技术,全区油菜播种面积达到12.1万亩,比上年增加3.75万亩,增长45%,油菜亩产超过140公斤,比上年提高约3.7%;总产量达1694万公斤,比上年增加567万公斤,增长50%左右。

同时,该区种植棉花11万亩,到2015年,该区将实现食用油国家储备5万吨、皮棉国家储备2万吨。

二、依托水域资源,发展特色渔业。

一是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充分发挥水产养殖面积效益。

全区有可养水面17万亩(其中精养池塘4.6万亩,湖泊大水面12.4万亩)。

2009年,水产品总量2.2万吨(其中草鱼4120吨、鲢4900吨、鳙6773吨、鲫1800吨、青鱼240吨、黄颡鱼20吨、鳜20吨、黄鳝700吨、河蟹320吨、甲鱼40吨),水产业总产值19846万元。

坚持走特色养殖立体开发、生态有机养殖和科学养殖节能减排之路。

依托大湖周边2万亩精养鱼池,采取公司加渔户联合开发模式,大力发展甲鱼产业建立鱼鳖混养基地1.5万亩,亩产60公斤,年总产达到90万公斤以上,总产值1.1亿元,甲鱼纯利达7000万元以上;凭借国家《优质河蟹繁育与养殖示范》课题组技术优势,建立河蟹养殖基地2万亩,预计亩产70公斤,年总产140万公斤,总产值1.4亿元,养蟹纯利达8000万元以上。

大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研究新模式、新方法,降耗减排,增产增收。

依托大通湖12万亩水面,建设一个40万头牲猪科技化养殖基地,生产基地全部采用猪—鱼模式配套生产,形成以养猪促养鱼,猪鱼立体综合开发的良性科学发展格局。

通过实施综合开发,生产的产品完全符合有机食品要求,产量也将大幅度提高,如大湖鳙鱼产量可以增加一倍,达到亩产200斤以上,其价格可增长2—3倍,同时可为牲猪产业的大发展提供物质循环利用空间,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极其显著。

大力发展特种养殖与鱼苗繁育。

特种养殖突出抓好甲鱼和大闸蟹,发展甲鱼、大闸蟹池塘高效精养与大湖生态放养,提高名特优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使甲鱼年产量达到60万斤、大闸蟹80万斤。

加大淡水鱼繁育的研究投入,做好自主研发与创新,将大通湖渔场打造中国淡水鱼繁育基地,力争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都抢占先机。

规模养殖效应明显。

“十一五”期间,该区打造出了湖南和平水产有限公司、湖南大通湖锦大特种水产有限公司两家省级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大通湖生态水产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和平水产有限公司、湖南大通湖锦大特种水产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水产养殖业,以湖南大通湖锦大特种水产有限公司与湖南三星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养猪业,以湖南科羽养殖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养鸡业等3个产业群体,并以公司为龙头,相继成立了大通湖渔业合作社、大通湖区养猪协会、科羽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社(协会)11个,基本形成了“公司、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从而推动大通湖区畜牧水产业的迅速发展。

二是打造中南地区最大的鲜鱼囤养市场。

大通湖处在整个洞庭湖的中心地带,周边市、县渔产资源非常丰富,适时收购周边地区水产品放入大通湖囤养,反季销售、常年销售,不但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而且更有利益打造“大通湖”品牌。

加快鱼池的升级改造。

积极引导农户自主投入,争取农业银行惠农卡贷款500万元,受益农户160户。

渔场通过生态修复项目的投入,配套实施排灌与道路建设。

紧密企业与农户的互动关系。

把渔场5600亩精养鱼池与南湾湖生产基地6000亩精养鱼池做成大湖养殖的基地,实现大湖生态养殖与精养鱼池鱼种鱼苗供应和囤鱼销售的共赢。

充分利用大通湖湖泊12.4万亩水面资源,囤养鲜活水产品,带动周边县市的养殖业发展。

目前,该区囤鱼能力在6000万斤,利润可达1000万以上。

三是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上世纪,大通湖水产品就一直出口罗马尼亚等国,如今“大通湖牌”鳙、黄鳝、青鱼、中华鳖、大闸蟹等已畅销全国,并通过香港、澳门销往东南亚各国,且供不应求。

目前,“大通湖”牌鳙鱼、大闸蟹、黄鳝、中华鳖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鳙鱼、大闸蟹产品获得“湖南名牌农产品”称号,实施的中华绒螯蟹(大闸蟹)生态养殖技术推广项目,获得益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大闸蟹、鳙鱼、黄鳝、中华鳖分别荣获中国·湖南(国际)农博会第四、六、七、八、九届金奖。

“大通湖”牌注册商标被认定为湖南省著名商标,大通湖渔场荣膺湖南品牌信誉百强企业。

2007年底,国家农业部授予大通湖渔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

“大通湖”牌水产品销售网络遍布各地,在湖南长沙、株洲,广东佛山、顺德,江苏常州,浙江杭州,香港元朗等地设有专卖市场,年销售各类水产品2.2万吨,销售总额达2.26亿元,由于产品质量好、市场信誉度高,“大通湖”牌水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三、依托丰富农副产品资源,打造绿色品牌,发展食品工业。

一是积极打造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地域品牌。

“生态”、“绿色”是该区特色品牌的真实写照。

两年来,该区坚持“绿色大通湖”战略,培育和形成了一批产业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地域品牌知誉度也逐渐提升,品牌经济效应逐步呈现。

打造产品品牌。

“口口香”系列大米、以大闸蟹为代表的“大通湖”牌水产品走俏市场,市场认知度逐年提高。

其中,“口口香”品牌已成为湖南省著名商标,“大通湖”牌水产品也在国家、省、市各级博览会中屡获大奖,走出湖南,远销到了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尤其是大通湖大闸蟹近年来异军突起,大有叫板阳澄湖大闸蟹之势。

打造企业品牌。

通过实施抱团取暖计划和区领导联系企业、派驻首席服务员等制度,扶植壮大区内企业,口口香米业、生态水产、乡土农业等企业在同行中声名鹊起,成为区域内外知名企业。

目前,我区已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省级5家,口口香米业、生态生产等企业正积极酝酿筹备上市工作。

打造产业品牌。

立足区内优势资源,形成了农产品加工、林板材、造纸、纺织等四大基础产业,分别在全市相关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打造地域品牌。

通过两届大湖捕捞节、河蟹美食节的成功举办,以及众多同乡好友的大力宣传推介,该区的区域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山美张家界,水美大通湖”的品牌效应逐渐形成,旅游经济逐渐兴起。

2009年,该区共接待游客14.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580万元,比2008年分别增长20.5%和17.5%。

二是立足资源优势,大力扶持食品工业,食品工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产业规模逐步壮大。

2009年全区共有规模工业企业25家,其中食品企业7家,食品工业规模企业个数占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28%。

去年全区完成规模工业产值24.0亿元,同比增长24.5%,其中食品工业完成规模工业产值5.56亿元,同比增长32.5%,高于全区规模工业增速8个百分点。

2010年,食品工业重点在建项目有6个,随着这些项目的竣工投产,预计能新增规模工业产值上亿元。

产品式样逐步增多。

该区食品工业已形成大米、葡萄酒、蔬菜、水产、肉禽、挂面等系列产品,形成了口口香米业、和平水产、锦大水产等一批省级龙头企业。

同时初步建立了蔬菜、水稻种植,水产、生猪养殖等原料基地,形成了一定规模。

年生产加工能力大米30万吨,葡萄酒0.5万吨,蔬菜6万吨,水产加工5万吨,生猪30万头,挂面0.3万吨。

湖南乡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36亿元的“湘土”牌有机蔬菜食品加工、冷链产业化项目建成后,可年产有机蔬菜4万吨、有机蔬菜食品5000吨,有机蔬菜冷藏储备3万吨,可创产值2.41亿元,辐射带动周边2000个农户人平增加纯收入500元。

鑫源鸿冬瓜加工厂2009年加工冬瓜4000吨,实现产值400万元,农户每亩冬瓜纯利润达1300-1500元。

产业链条逐步延长。

口口香米业计划2010年新上米糠油、粗壳碳生产项目,天恩油脂投资5000万元新建3万吨色拉油项目,三星食品实施3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等项目,形成大米-糠油、谷壳-粗壳碳、棉籽-色拉油产业链,肉制品由白板肉发展到低温肉制品、冷冻、冰鲜分割肉等多种系列产品,拉长炼粗产业链条。

生态水产公司在稳固大湖渔业生产的同时,将在两年内投资2亿元,新建一家鱼饲料加工厂,以及实施鱼品加工、休闲渔业和旅游等综合开发项目,2010年3月开始,投资1000万元,建设螺、蚌、蚬水产品加工厂,年加工螺蚌蚬2万吨,实现产值2000万元,利税200万元。

2011-2012年,将投资7000万元,建设草鱼、青鱼水产品加工厂。

主要是生产醉鱼、生鱼片、鱼鳞胶、鱼酱、复合氨基酸钙等高附加值产品,年加工青、草鱼1万吨,实现产值1.5亿元,利税1200万元;2012-2013年,投资8000万元,建设一个鳙鱼水产品加工厂。

以大湖鳙鱼为原材料,鳙鱼头主要出口到香港、内销广州、深圳等地,鱼身及鱼尾用来做鱼糜制品,主要生产鲜鱼火腿肠、鱼丸等,年加工鳙鱼2万吨,实现产值3.2亿元,利税2600万元。

同时,在现大通湖渔场沿港口右侧征地260亩并购买湖南和平水产有限公司君泰食品厂建设一个水产品加工科技示范园,示范园建成后,通过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加大产品开发力度,稳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将生态水产打造成以水产养殖为基础,水产品加工为主业的水产龙头企业。

示范园建设完成后可加工各类水产品5万吨,实现产值5亿元,利税4000万元,项目的实施可辐射养殖水域面积50万亩,使洞庭湖区淡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解决湖区劳动就业机会1万人,至少带动2万户渔农实现25%增收,同时加工示范园的建成将成为大通湖区的新名片,提高大通湖区优质水产品品牌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