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下册走进天文馆单元教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7379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下册走进天文馆单元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下册走进天文馆单元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下册走进天文馆单元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下册走进天文馆单元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下册走进天文馆单元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下册走进天文馆单元教学.docx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下册走进天文馆单元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下册走进天文馆单元教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下册走进天文馆单元教学.docx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下册走进天文馆单元教学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下册走进天文馆单元教学

一、教学内容及教材地位

有关时间单位和计时法的教学,从一年级就开始了。

册数

教 学 内 容

一下

认识整时、半时、快几时和几时刚过。

二下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相邻单位间的进率,简单的时间计算,会看钟表,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

三下

了解24时计时法,进行两种计时法的相互改写,计算经过的时间;年、月、日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联系,平年和闰年。

    学生在前几册教材里已认识了钟表,学习了时、分、秒,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本单元继续学习年、月、日,他们就基本掌握了常用的时间单位。

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能进行简单时间计算。

2、借助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平年、闰年的知识。

3、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探索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同时,受到科普教育。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素养。

三、教材编写的特点

1、素材的选取现实、新颖而富有吸引力。

“参观天文馆”和“奥妙星空”素材的选取,对于学生来说充满了新奇,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愿望。

教材从情境创设到数据的提供都是现实的、科学的。

通过真实的素材,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2、教材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编写,结构上有变化。

原人教社修订版教材是先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再学习24时计时法。

而本单元的素材决定了学生先来到天文馆门前,然后走进天文馆。

学生在门前先看到开、闭馆时间及放映厅放映的内容和时间,进馆之后再看到天体运行的内容,所以教材在编写的结构上进行了调整,即先学习24时计时法,再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这种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编排知识的做法,是教材的一个新变化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第五单元《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24时记时法,初步掌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特征,发现两种计时法互相转化的规律,能正确进行互化,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感受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3.在探索活动中,发展空间想象力,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互相转化的规律,能正确进行互化,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较为熟练地进行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

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两个朋友,一位是“钟表”,(课件出示)它每天早早叫我们起床,我们已经很熟悉它了,那你能告诉老师,它现在是什么时间吗?

生:

8时

对,第二位是个新朋友,她叫红红,她想让你来猜一下,在这个时间她在干什么?

学生:

各抒己见,预设:

做作业、看电视、上课….

同一时刻,同学们为什么会猜出不同情况?

生:

因为有上午和下午

那小红到底在干什么?

(出示课件)

生:

在看电视

这是什么时候的8时?

生:

晚上的

对,一般情况下是晚上的8时,那有没有可能是早上的8时?

生:

那怎样分清这两个8时呢?

其实,还有一种更为广泛的表示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二、合作探究

1、揭题:

红红喜欢看电视,那你喜欢看吗?

生:

喜欢

(课件出示)现在我们去看看红红一家人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吧

生:

口答

红红喜欢看的电视可真多

学生说

老师把这些时间整理了起来,你能把这些时间从早到晚排一排吗?

同桌结合。

学生拿出发下去的卡片,完成第一组的排序(只写序号)

和你排的一样吗?

生答

这就是我们平常所用的普通计时法,其实,还有一种方法可以用这样的时刻来表示(课件出示),这几个时刻和前面的是对应的,那你能按前面的顺序把它们排一排吗?

生:

同桌结合,学生展示。

和你们的一样吗?

(一样)

我们来给这种计时方法起个名字?

就叫24时计时法,你觉得行吗?

(行)

这就是我们这节所学习的新的表示时间的方法,板书课题:

24时计时法

2、操作探究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两种计时方法,现在我们就借助钟表分别用这两种方法来演示这一天的时间变化。

首先,你先告诉老师,一天有多少小时?

每一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生:

24时0时,新的一天是从0时开始的,也就是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

那好,我们先用普通计时法来拨出一天的时间(小组合作)

指代表汇报

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用的0-12的数字,时间词不同…

好,现在我们再用24时拨出一天的时间(小组合作)

学生代表汇报,演示

为什么是13?

学生解释

那你又有什么发现?

预设:

0-24的数字没有时间词…

我们分别用两种方法演示了时间的变化,同学们观察两组时间,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

从一时之后相差12……

结合板书的内容,我们来看一下是不是这样?

借助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两者互换的方法?

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汇报

总结转化方法。

(出示课件)

自己试着说一遍转化方法。

3、随练:

(1)掌握了转化的窍门,现在我们就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帮助遇到时间问题的小朋友,好吗?

(课件出示)15:

00是几时?

说明理由

(2)现在轮到帮老师解决问题了:

老师观察到昨天的太阳…(出示课件)

老师今天早上是7时50分赶到我们的学校,大约下午5时离校。

4、比较:

你更喜欢哪种表示方法?

为什么?

自由回答

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我们选用普通计时法,一些时间观念比较强的重要场所都用24时计时法。

回忆小红看电视的时间用24时表示(20时)20时只能表示是晚上8时,可见,24时计时法是一种更为标准的计时方法,在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在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

生列举

老师出示搜集到的信息(出示课件)

你能用另外一种方式说一说吗?

四、拓展

师:

我们来轻松一下。

你们看过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节目吗?

生:

看过。

师:

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当主持人的感觉呢?

好,这儿有一个节目单,用的是普通计时法,我们增加一点难度,用24时计时法播报!

师:

同学们先在下面试一试!

小组同学可以站起来在一起相互练一练!

师:

哪个同学第一个上来主持节目?

这可是个好机会哟!

掌声鼓励!

(生表演节目预告,其他学生给予掌声鼓励!

表扬:

他不仅把24时计时法说的很准确,还能用自己富有个性的语言来吸引观众呢!

这样能提高小喇叭广播的收听率呢!

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

好好努力吧!

将来著名的节目主持人说不定就在我们中间呢!

四、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谈

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最后送大家一首古诗,我们共勉……

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

早上7:

007:

00

上午10:

5010:

50

中午12:

3512:

35

下午1:

0013:

00

下午4:

0016:

00

下午6:

3018:

30

晚上10:

0022:

00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

研究记录卡、年历表、2001年到2008年的日历表。

硬件:

调试多媒体网络教室,特别是网络的通畅。

软件:

多媒体课件,关于平年闰年的几个网页。

学生:

预习本节课,查找平年、闰年的相关资料。

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但对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不易理解。

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时、分、秒等较小的时间单位,并通过学校学习、过节假日、看电视及其他实际生活,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相对已形成了较长的时间观念。

教材先借助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习有关年、月、日知识及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

教材还介绍了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学生学会年、月、日的知识后,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与生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因此,认识年、月、日具有非常大的实用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和闰年判断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年份的认识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判断平、闰年。

教学难点:

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理解四年一闰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大家喜欢猜谜吗?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猜猜(课件出示)。

有个宝宝真希奇,身穿360多件衣,天天给他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打一物(日历)。

日历当中隐藏着好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日历来学习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板书课题:

年月日)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借助年历卡,填统计表,并发现规律。

请学生拿出统计表和年历卡。

要求:

1.先自己认真观察手中的年历,完成表格1中的内容。

2.小组内交流,发现你们填写的不同年份的年历当中有哪些共同点。

3.选好小组代表准备发言。

(2)学生活动

(3)学生汇报,形成板书。

(4)2月份是一个特殊的月份,2月份特殊在哪,一起听数学博士的介绍。

听完数学博士的介绍,你又知道了什么?

2月有29天的叫闰年,闰年全年有366天,2月有28天的叫平年,平年全年有365天。

刚才小博士给我们解答的是2月份天数的奥秘,为什么每个月的天数不一样呢,老师推荐大家去读一读少儿百科全书,里面有好多关于年月日立法的知识,回去好好读一下好吗?

三、记忆月份天数的方法。

我们了解了一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我们知道了一年中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2月有28天、29天,那要记住每月有多少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学生回答)

幻灯片展示:

1.7个大月心中装,7前单数7后双。

2.一、三、五、七、八、十、腊。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天;平年二月二十八。

3.左拳记忆法。

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

四、判断平年、闰年。

1.做游戏.

看同学们的表现这麽好,带大家做个游戏好不好,游戏的名字叫“我要站起来”由老师说出月份,大月男同学站起来,小月女同学站起来。

3、6、1、9、7、2月

轮到2月份为什麽不跟我玩了呢?

解释一下。

平年2月有28天,闰年有29天,要知道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只要知道哪个月的月份就可以了?

2.老师跟你们打个赌好吗?

老师不用看年历,你只要说出你手中拿的是哪年的年历,我马上就说出是平年还是闰年,2月有多少天,你相信吗?

(学生提问)

老师厉害吗?

老师有一个秘密武器,你知道吗?

老师不告诉你们,但年历会告诉你们的。

(每组都有一个01年到08年2月份的日历)依照这个日历,填写手中的表格。

用平年的月份除以4再用闰年的年份除以4,发现有什么规律,你们知道老师的秘密武器了吗?

总结:

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如年.

3.练习.

1949202419862100

2100年虽然被4整除,但它是平年,为什麽?

4.大屏幕出示数学博士的介绍。

解释是整百年年份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行。

5.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好好利用时间.

1.你热爱生命吗?

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把本节教学的重点定位于:

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良好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

备课时,从课的容量上来看,量确实较大,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在40分钟内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和判断方法,会计算全年天数等,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通过上这节课,我觉得本节的目标定位准确,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学习,课堂设计落在实处。

在本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问题,同学们你们想猜谜语吗?

出示日历,从而引出课题。

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此时巧妙引导开始本课的学习。

在教学大小月之后,我安排了数学小游戏:

听老师报月份,男女生分别起立。

当最末老师报出2月时,有趣的场面出现了:

有的起立又坐下,有的东张西望在观望他人的动态,学生此时耐不住了,有些面面相觑……我笑着问:

大家怎么了?

为什么?

这些正好是这节课的重点,这一刻,不正体现了学生思维的过程吗?

在平闰年的教学时,我先出示了几个常规年份让他们分组判断,学生很快用除法判断出来,之后我又出示2100年,学生判断后全部表示是平年,大屏幕显示平年,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出示数学博士的介绍,学生才得以释然,可见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

大月和小月的记忆有拳头法和儿歌: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总不差,来帮助他们记忆,这一内容本来很枯燥,但通过动手数一数和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很快就记住这一知识点,可见这些是很有效率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对于中、低年级学生来说,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作业的设计我注意做到了练习的层次性,还有就是贴近学生的生活,但由于我自己的疏忽,在练习当中出现了一个知识的重复。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指导还不够,探究学习时对学生的组织还做的不够,驾驭课堂的能力还需锻炼,对教学方法还需要摸索。

再就是课堂语言不够精炼,不够严密,重复太多;这些都是我以后要多加注意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