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良种猪繁育养殖场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微生态良种猪繁育养殖场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态良种猪繁育养殖场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生态良种猪繁育养殖场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微生态良种猪繁育养殖场扩建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内容提要
本报告通过对自然条件、**环境、市场前景及财务分析的充分研究,确定了**生态有限责任公司微生态良种猪繁育养殖场扩建项目的可行性。
扩建项目完成后,养殖场年存栏能繁良种母猪600头,年出栏纯种母猪2000头,二元母猪2000头,育肥生猪6000头,辐射带动全县广大群众发展生猪产业的积极性。
项目估算总投资992.8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75.32万元,全部为企业自筹;流动资金517.54万元,申请贷款资金500万元,企业自筹17.54万元。
项目建成后,投资利润率为12.33%,高于基准值8%;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分别为22.14%(所得税前)和17.08%(所得税后),也高于基准值8%;财务净现值远大于零;全部投资静态投资回收期分别为5.79年(含建设期1年,所得税前)和6.87年(含建设期1年,所得税后),全部投资动态投资回收期分别为6.71年(含建设期1年,所得税前)和8.45年(含建设期1年,所得税后),同时经过敏感性分析,该项目抵御市场风验性强。
附 录
一、附表:
附表1:
建设投资估算表
附表2-1:
土建工程投资明细表
附表2-2:
设备投资明细表
附表2-3:
科技投资明细表
附表3-2:
流动资金估算表
附表4:
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表
附表5: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6:
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资产摊销估算表
附表7: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7-1:
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附表8: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附表9:
财政有偿资金还本付息计算表
附表10: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附表11:
资产负债表
附表12:
敏感性分析表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概况
**生态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有限责任公司,于1998年5月建成年建成年产万吨硫酸钾生产线项目,被省政府授予“省科技示范企业”同时被县政府命名为“某县重点保护企业”。
公司生产的龙源牌硫酸钾肥曾荣获第四届杨凌科技博览会“后稷”金像奖,被农行评为信用“AA”企业,2007年9月25日经某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更名为**生态有限责任公司。
我公司是一个集农林科研开发,养殖种植、饲料配制加工为一体的多元产业化民营企业。
公司主要经营林木、良种猪、秦川牛的养殖销售、土鸡蛋、绿壳鸡蛋的产销、饲料加等五个项目。
公司现有林场、良种猪繁殖生态园、秦川牛放养场、土蛋鸡、绿壳蛋鸡放养场、饲料加工场等分支企业,以及规范化发展的《**养猪养专业合作社》、《**秦川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公司现有总资产4200多万元,土地使用权50亩,天然林面积7962亩,木材蓄积量78000多立方。
公司现有职工35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10人。
公司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及运营体系,形成科学规范的现代公司制度,实行总经理负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完成项目的经营目标。
2、财务状况
2007年12月30日公司总资产4256万元,固定资产净值3800万元,流动资产456万元,负债总额16万元,所有者权益 4240万元。
2007年销售收入332.6万元,主营业务收入330万元,净利润123万元。
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某生态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经济师职称,在各级政府和金融部门的支持下,创办和经营企业已有近二十年的经验积累,先后开办过承包荒山进行绿化治理生态种植,创办硫酸钾肥厂,秦川牛放养,高蛋白肉鸡及土蛋鸡的放养,养殖饲料加工等企业,经营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强。
获得了中、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好评,曾荣获全国百名星火带头人标兵,陕西省优秀乡镇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2006年自筹资金创建了生猪养殖场,开始发展生猪养殖业,凭着丰富**经验和管理才能,企业经营顺利,财务状况良好,经过几年来的努力,企业已具备一定的规模,根据业务拓展和**发展的需要,于2007年注册成立了公司。
1.1.2项目建设条件
项目选址某镇原某县县委党校。
项目区具备适宜畜牧养殖的环境条件、空气、土壤、水质等,有大量的饲草资源,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水源、电力等供应可靠,具备了规划养殖、规模养殖的基础和优势。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支持和投资支持政策,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为项目建设提供了保证,丰富的资源是项目建设的最大优势,市场优势明显及科技开发能力强,前期准备工作扎实到位。
1.1.3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名称:
**生态有限责任公司微生态良种猪繁育养殖场扩建项目
产品方案:
在现有年出栏500头生猪规模的基础上,以种猪养殖为主,年存栏种猪600头。
建设地点:
某县县委党校
建设规模:
项目拟在某县县委党校,占地30亩,建筑面积6600㎡,存栏能繁良种母猪600头,年出栏纯种母猪2000头,二元母猪2000头,育肥生猪6000头。
技术来源的可靠性及先进性:
依托陕西正大有限责任公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某县农牧局。
学习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养殖技术水平,采用先进管理模式,使产品结构做到多样化、合理化。
进度安排:
项目建设期限及分月进度安排,总建设期为1年,详见工程建设进度表。
组织管理方案:
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及运营体系,形成科学规范的现代公司制度,实行总经理负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完成项目的经营目标。
企业组建专业销售队伍,创出绿色品牌,实行周年供应,立足陕西,积极抢占外埠市场、沿海地区市场,拓展国际市场。
1.1.4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项目估算总投资992.8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75.32万元,流动资金517.54万元。
项目固定资产投资475.32万元,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
流动资金517.54万元,申请贷款资金500万元,企业自筹17.54万元。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2.1有关政策
1、国家关于农村农业发展的有关政策规定;
2、陕西省《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产业化开发的决定》;
3、陕西省“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专项规划;
4、某市及某县国民经济与**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1.2.2有关规范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2、生产设备安全设计总则(GB5083-85);
3、国家劳动部劳安字(92)1号文《关于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的暂行规定》
1.2.3执行标准: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87-85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19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349-1990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1994
《饲料卫生标准》
《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产品采用的质量标准:
本项目生产的产品按企业制定的标准和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1.2.4**
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以及项目编制委托书等。
1.3综合评价
本项目符合国家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选址能够充分利用和发挥当地生产资源优势,投资规模适度,生产技术先进成熟,方案切实可行,并采用先进的管理经验。
项目建成后,可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可通过一业带多业的示范效应,拉长了农业产业链与相关产业的发展。
解决了渭河夹槽地区生猪养殖产业对加快某县乃至某市养殖产业发展的步伐,促进陕西省畜牧业的发展,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肉品在现阶段的不同需求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1.3.1该项目有以下优点
1、环境保护方面
微生态养殖技术采用发酵床养猪,不同于常规养殖,更不同于一般工业项目,由于有机垫料里含有相当活性的土壤微生物,能够迅速有效地降解、消化猪的排泄物,不在需要对猪粪采用清扫排放,也不会形成大量的冲圈污水,从而没有任何废弃物、排泄物排除养猪场,大大减轻了养猪业对环境的污染,几乎无三废排出。
建立微生态发酵床生猪生产基地有效辐射周边地区农民,激励其发展高效养殖业,由实施该项目的企业统购统销。
2、农民增收方面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在中国特色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以单个农户或者政府出面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产品的质量和销路问题。
只有以企业的形式,跟随市场的动向,把握市场脉搏,才能使产品在市场上畅销,才能使农民获利。
带动周边群众在**镇及周边地区形成10000头生猪养猪基地,由企业负责配合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发展高效养殖业,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自然资源、保护当地自然资源,同时保证农民能够有效增收。
1.3.2存在问题及建议
微生态发酵床养猪属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较高,在雇用劳动者的同时,鼓励他们在自己家也养殖一定的数量,产品由公司统一购买销售,使劳动者增收的同时又主动学习养殖、管理技术。
1、存在的问题:
本项目生产技术和市场销售是决定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
尽快提高养殖水平、形成规模较大的销售网络将直接影响本项目的成功运营与长期发展。
从目前看,主要障碍因素是规模太小,优势不明显。
从长远看,有企业间争市场的问题。
2、建议
该项目的成功与否不仅在于有钱建设,而重在建成后的经营管理,组织机制是否适应市场,是否敢于创市场
产品质量和市场销售是项目成功运营的关键;请求国家农业部门立项支持,使该项目尽快投入实施,早日发挥其综合效益。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 项目提出的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4、陕西省“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专项规划;
5、某市国民经济和**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1.2项目提出的理由
陕西省“十五”发展纲要中把畜牧业列为陕西省西部大开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畜牧产业的决定》,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方面,为了贯彻落实省政府的决定精神,某市人民政府制定了《某市“十五”畜牧业产业化建设规划》,规划要求:
要大力发展家畜,鼓励发展多种养殖,努力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和动物卫生防疫工作水平,扶持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创出名牌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坚定不移的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路子,逐步实现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管理企业化、服务**化。
规划还进一步明确了目标,提出到2005年底,全市建成存栏生猪100万头商品基地,出栏生猪达到150万头;畜牧业总值达到20亿元,占到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农民人均牧业收入占到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四分之一以上;全面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产业化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畜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努力实现畜牧业大市的战略目标。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该项目的建设是消费市场的需要
近十年来,由于环境污染,疫情严重,相关标准兽药,饲料和食品不健全,检测手段和设备落后,监管不严以及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经济利益驱动等重要原因,畜产品安全已成为危及人民健康和畜牧业生存,影响出口创汇的严重问题。
除疫病外,各类药物、化学物质、重金属、生物激素残留和污染对畜产品卫生质量的危害也日益加重,特别是通过疯牛病、禽流感、瘦肉精,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政府把制定行业规范重点将放在食品安全的监控上。
06年以来高致病行蓝耳病使我省养猪业受到很大危胁,养猪存栏大幅度降低,造成猪肉价格暴涨,病猪肉,死猪肉对人们危害越来越严重,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日渐突出,消费者对畜禽产品的安全、优质、新鲜及品牌意识不断增强。
标准化养猪是“发展安全食品,倡导健康消费,促进**进步”,从品种标准化、营养标准化、饲养管理标准化、药物使用标准化来规范生产源头,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新鲜”的优质肉产品,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
发展标准化养猪是消费市场对食品安全的需要。
由于高致病行蓝耳病的影响导致仔猪短缺,养殖户卖仔猪难,所以该种猪繁育场扩建利国,利民,利企业。
2.2.2是提高养猪生产效率,降低养猪生产成本的需要
尽管陕西省养猪业发展较快,但相对畜牧业发达省份仍有不少的差距,距世界畜牧业发达国家差距更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品种较差,良种普及率不高,几乎70%以上养殖户仍在饲养土杂猪。
2、饲养环境差,圈舍条件差。
3、疾病威胁较大。
4、生产效率低下,发达国家出栏率已达190%以上,料肉比2.5—2.8:
1,而陕西省目前出栏率仅在110%左右,料肉比水平在3.2—3.5:
1左右。
5、产业化程度不高,需要产生一体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带动猪产业的快速提升。
标准化养猪是选用优良的猪品种,标准化养猪圈舍,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技术和疾病防治方案,进行标准化的养猪生产,从而实现养猪生产圈舍标准化,品种标准化,营养标准化,猪群保健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标准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养猪效率。
2.2.3是养猪业标准化发展的方向,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1、标准化养猪生产水平高。
每头母猪年产胎次2.3—2.5窝,比传统养猪1.5—1.7窝提高40%以上,仔猪成活率95%以上,比传统养猪75%—80%提高15%以上,仔猪从出生到育成100kg上市,只需140—151天,比传统养猪230—250天缩短80多天,料肉比由3.2—3.5:
1以上降到2.4—2.6:
1(15—100kg)。
2、标准化养猪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早期断奶新工艺(一般哺乳21—28天断奶),饲养管理标准化,提高了生产成绩,从而提高了养猪的经济效益。
2.2.4项目建设是加速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需要
随着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各地政府在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都明确提出“兴牧”战略,把畜牧业作为继果、菜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来抓。
该项目建设,是实现粮食、农副产品转化增值,解决农业增产不增收矛盾的需要,是改善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加速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需要。
2.2.5项目建设是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为了进一步发展畜牧业,某县县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决定”,制定优惠扶持政策。
畜牧业作为后续产业,可以化解风险,使区域有比较稳定的后续财源。
所以,该项目建设,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强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2.2.6项目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平的需要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也在不断改进,饮食结构逐渐由“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变,低脂肪、高营养的无公害猪肉消费量与日俱增。
项目建设对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2.7项目建设是发展高效农业,具有生态效益
猪是节粮型养殖业,除实现转化畜产品外,还可生产大量肥料,增强土壤有机肥料,提高地力,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对于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具有深远的生态效益。
2.2.8是发挥区域自然资源优势,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
项目所处某县县委党校是以粮食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区,农业经济发展较慢,农民收入低下,远低于全区、全市平均水平。
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单一,农民的经济意识、市场意识滞后。
该区域地处关中平原,地势平坦,劳动力充足,光、热、气、水、土等自然条件均适合生猪生产,具备规模养殖的条件和优势。
本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推广应用优良品种,指导农民规范生产,统一管理收购,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区域经济落后现状。
2.2.9项目的建设是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需要
当前,农村分散经营的管理模式,使农村科普成为难题,广大农户的技术支持主要是依靠自学及亲朋邻里间的传播。
该项目实施后,将成为养殖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进入农民家庭的重要载体,帮助他们开阔眼界和思维,在培育农民科技意识、民主法制意识、营销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同时,更大地激发农民学习和发展的愿望,有利于新型农民的培育。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顺应西部大开发形势,顺应国家大力支持“三农”问题的大好形势
中央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国家采以优惠政策,扶持鼓励畜牧业进行产业化生产、标准化生产。
为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陕西省也把畜牧业标准化养猪生产做为全省2007年为农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
本项目的建立对健全陕西省标准化养猪体系、对促进养猪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是符合国家政策鼓励发展的产业项目。
2.3.2该项目的建立符合某县养猪业发展
某县是某市的山区农业县,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完全可以满足某县发展生猪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广大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猪肉需求量迅速增长,生猪养殖成为今年畜牧业的热点,优质商品猪供不应求。
加之我县有畜牧兽医站等单位 余名科技人员,长期从事疾病防治、疫情监测、检疫、良种繁育和品种改良等工作,为建设生猪良种繁育项目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证。
同时,某县县乡、村两级有畜牧养殖协会,而且农民素有传统养猪习惯和经验,养猪生产已逐步地向集约化、标准化的方向转变。
2.3.3该项目的建立是建立我县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
在某县建设优质生猪良种繁育项目,不仅可以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使农村产业升级、农民增收,而且为我县改善土壤的营养(我县土壤的有机磷不够)提供有机肥源,特别是对我县绿色无公害蔬菜品质上档次、出精品、有强大的带动作用。
同时,还能进一步带动饲料业、种草业、屠宰业、加工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统一。
第三章 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该项目地处某县县域东北方向**镇的原某县县委党校,项目直接涉及到周边的5个乡镇,60多个行政村。
地貌类型为秦岭夹槽区,该项目区水草资源丰富,地域辽阔,空气清新,无污染源,交通便利,讯息通畅,是发展生猪生产的理想场所。
3.1.2自然资源状况
项目所在地属暧温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干、湿、冷、暖分明,冬季干燥寒冷,春季气温日差较大,易出现寒潮、霜冻,大风等天气现象,夏季易出现雷阵雨,在风,降水分布不均,秋季多连阴雨,晚秋多晴朗天气,主要灾害天气为连阴雨,暴雨、冰雹等。
全县太阳辐射年总量为117.06千卡,年平均气温为13.4℃,平均年日照时数2219.8小时,无霜期为230天,平均冻土日数为62天,最大冻土深度为26cm,历年平均降水量为598.5mm,平均蒸发量1230mm,土壤以肥沃的黑土和夹砂土为主,富水性强,水资源极为丰富。
3.1.3**经济状况
某县辖10镇4乡,242个行政村,17个居委会,国土面积113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2万亩,到2007年底,全县总人口为36.4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9万,劳动力15万,富余劳动力8万,劳动力充足,绝大多数农民主要靠种植业和养殖业来发展经济。
某县作为一个农业县份,“十五”时期我县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0.3%,“03.8洪灾”使县域经济受到严重影响,2003年各项经济指标急剧下降,从2004年起经济增长呈逐年加快势头,2005年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新提高。
2006年全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4亿元,增长19.8%;财政收入1.69亿元,是上年的近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净增247元和490元,县域总体经济实力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7年**生产总值完成42.816亿元,人均产值超过1万元;农业总产值5.423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0349亿元;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164.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70.86元,比上年增加725.86元。
据第六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显示,某县继06年之后,再次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100个县(市)之列。
3.1.4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1、基地选择原则
传统集约化养猪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从西方国家引进工厂化养猪模式进行集约化养猪生产,但是工厂化养猪始创时世界环保意识还非常淡薄,因此在猪场场址选择上没有更多注意环境污染等因素。
现代**讲究生态文明,重视环境控制。
标准化养猪场选择考虑多方面因素,而环境保护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猪场应远离住宅区,距村庄1公里以上,交通便利,地势高燥,水源充足,排污便利,既要考虑猪场本身的利弊,又要考虑对所在地的影响,创办生态农业养猪。
本项目是养殖类项目,对于生产、管护与饲料储藏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因此,基地应遵循如下原则:
1)交通方便,便于原料及产品的运输;
2)土地基础条件较好,土地平整,土壤肥沃;
3)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电力供应可靠;
4)劳动力充足,且具有畜牧养殖的经验及爱好;
5)有较大面积的连片土地,有进行饲草发展空间;
2、建设项目地点
1)生产区建设:
建设项目地址位于某镇的原某县县委党校。
2)基地建设:
项目建设计划以**镇的原某县县委党校为中心,向周边扩展养殖农户。
该区水源充足,供电可靠,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和环境优越,具备适于建设规模化的生猪养殖基地的环境条件、空气、土壤、水质等。
3)地理位置:
该项目选址**镇的原某县县委党校,地处县城东五乡镇中心,各乡镇之间油路相通,乡间小路更是纵横交错,该场距西潼高速公路某县入口约5公里左右,交通极为便利。
3.2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3.2.1 政策、资源、市场、科技、环境、基础等方面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支持和投资支持政策。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六个战略重点中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等重要内容,并将发展高效农业作为农业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5年,2006年中央连续两个一号文件就是解决“三农问题”。
项目选址在某县县委党校村西,以本区农业资源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符合国家产业化发展政策。
项目的投资运营,不但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能带动周边地区广大农户实现由温饱到小康的转变,丰富城乡居民菜蓝子供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该项目建设,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符合财政支农政策和国家鼓励支持产业发展目录等政策要求。
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为项目建设提供了保证。
陕西省国民经济与**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将农业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产业化开发的决定》,将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等作为重点。
某市“十一五”规划中,把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中之重,对于县内企业或引进企业兴办农产品优质生产、深加工项目均给予大力支持和优惠。
这些均为本项目的顺利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项目产品销售市场稳定可行。
猪肉作为中国居民最习惯食用肉类,在市场上占相当大的比例。
在猪肉供应量中,陕西省的缺口仍然很大,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陕西省仅在猪肉方面的缺口就达31万吨,每年需净产育肥猪430万头。
陕西省要达到这一标准,生猪存栏应达到1000万头,其中基础种母猪存栏必须达到70万头,种公猪年存栏必须达到4000头。
而目前陕西省内所有种猪繁育市场的综合生产能力充其量也就是4万头左右,并且还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很难满足养殖业的需要。
产品生产技术方案可行。
品种选择:
种猪拟引进长白猪、大约克猪、杜洛克猪等猪种,进行杂交、繁育优良种猪品种。
技术路线:
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从国外和国内直接引进优良原种猪;建立具备一定规模的原种繁育选种场;以“公司+农户”的形式,为周边群众统一提供以预防兽医代替治疗兽医方式的疾病预防程序服务;
产品生产及销售方案可行:
本项目产品销售的目标市场定位在陕西省内,消费相对集中,便于组建有效的销售网络体系,扩大项目产品的销售。
项目产品占份额很小,对市场的行情影响很小。
本项目产品销售立足陕西,采取直销、代理商销售有机结合等策略,建立质量承诺制度,树立优质产品信誉,猪的需求量在一定时期内仍将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