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效果评价1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68658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达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效果评价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发达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效果评价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发达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效果评价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发达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效果评价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发达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效果评价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达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效果评价12.docx

《发达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效果评价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达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效果评价1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达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效果评价12.docx

发达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效果评价12

我国发达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效果评价

――基于“长三角”地区1016户农民调查的分析

汪本学李琪向翠林周萍张海天杨娥

衢州学院浙江衢州市九华北大道78号电话:

18905701276324000email:

wbxdx0516@

TheEffectEvaluationof theRural PublicGoodsSupplyintheDevelopedAreas

---------- BasedontheAnalysisofthe"YangtzeRiverDelta" Area’s1016FarmFamilies Survey

WangbenxueliqixiangcuilinzhoupinzhangHaitianYange

摘要:

本文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了不同收入水平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果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影响不同收入水平农民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效果评价的核心因子:

是否是村干部、农民对乡镇政府工作评价、农民参与满意度以及参与方式。

农民个体特征(党员因子除外)、政策环境、以及农民参与价值具有较显著影响。

从而提出了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加快完善村级治理机制,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以及探索建立满足不同收入水平农民群体对公共产品需求的供给机制等几方面建议。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果;综合评价;有序Probit模型

Abstract:

 ThestudyusestheorderedProbitmodeltoanalyzetheevaluationoffarmersofdifferentincomelevelsonruralpublicgoodssupplyeffectanditsinfluencingfactors.Researchshowsthatwhetheritisavillagecadre,farmers’evaluationonthetownshipgovernmentjob,farmers’participationsatisfactionandtheirparticipatorywaysarekeyfactorswhichaffectthefarmers’evaluationofdifferentincomelevelsonruralpublicgoodssupplyeffect.Farmers’age,educationallevel,whetheritisavillagecadre,policysupport,theeffecttoimplementcentralpoliciesandparticipationvalueaffectruralpublicgoodssupplyeffectgreatly.Onthisbasis,thestudyproposestofurtherlyenhancetheruralpublicgoodssupplylevel,toacceleratetheimprovementofvillagegovernancemechanism,toestablishafairandopenruralpublicgoodssupplymechanismandexploretheestablishmentofthesupplymechanismtomeetthepublicgoodsdemandofdifferentgroupsoffarmers.

KeyWords:

RuralPublicGoods;SupplyEffect;ComprehensiveEvaluation;OrderedProbitModel

 

一、问题的提出

农村公共产品是指供农村居民消费的,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和服务。

涉及农村地区的公用事业、社会福利、公共服务等诸多领域,主要包括文教、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供水、供电、道路、水利灌溉等公共基础设施和农技推广、农业信息等社会化服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已经基本解决了物质生产严重匾乏的矛盾。

在私人物品供给严重不足这一矛盾基本解决之后,不同社会阶层共享改革开放和物质生产发展成果的现实情况却并不乐观,城乡差距却越来越大,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能有效地满足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需要。

就“长三角”地区而言,2003年以后,各级政府较大规模地扩大财政支农规模,有效的缓解了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严重不足问题。

由于该地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财力不断增强,农村公共品供给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高投入并不等同于高产出,高投入也可能产生低效率。

经过近十年财政投入,“长三角”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的根本问题已经不完全是财政投资不足的问题,而更重要的还在于公共品供给效果问题。

了解和衡量国家提供的公共品供给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了解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群体的直接感受,收入水平的差异将直接影响其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偏好,因此,他们对农村公共品提供的效果的评价也会产生差异。

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发达地区农村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群体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果的客观评价的分析,弄清影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惠农政策提供参考。

二、模型选择及变量设定

(一)模型选择

本研究采用Likert量表分类法将发达地区农民对公共产品供给效果的评估分为:

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5个等次。

鉴于本研究所涉及到的因变量属多分类有序变量,并且由于对响应变量观测的不完全所造成的响应变量的离散性,这符合Richard和McKelve(1975)将多分的Probit模型应用于分类数据的处理方式,因此,本文选择有序Probit(OP)模型。

其表述如下:

P(y=yiX,)=P(y=yixij,x1,,x2,xm),其中,yi为0,1,2,m1共m个数据选择。

由于本研究中选择的y属离散型变量,改用非线性模型进行估计。

尽管线性模型计算处理很方便,而且,运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统计性质也具很好,但是,线性模型要求较高,它要求观测到的因变量Y必须是连续型的随机变量,而实际问题中,这一点很难满足,特别是当数据具有顺序时,其假设的误差结构就会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用非线性模型。

为解决这一问题,实际中我们采用Richard和McKelvey的方法,设定yi为潜在变量,于是有:

yiXi其中,X为自变量,为待估值的参数,i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并且有iN(0,2I)。

在实际研究中,农民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效果的评价有5个不同的等次,每个等次yi的取值必须进行定义,我们假设5等次之间的临界值分界点分别为1,2,3,4,于是潜在变量yi与实际观察值yi可建立如下关系:

1,若yi1

2,若1yi2

yi=3,若2yi3

4,若3yi4

5,若yi4

假定i的正态分布的概率函数为G(x),那么,对于上式yi的各个取值1,2,3,4,5的概率分布分别为:

P(yi=1x)=G(1-X)

P(yi=2x)=G(2-X)-G(1-X)

P(yi=3x)=G(3-X)-G(2-X)

P(yi=4x)=G(4-X)-G(3-X)

P(yi=5x)=1-G(4-X)

为了弄清解释变量x对概率函数G(x)的影响,可以对P(yi=1)和P(yi=5)两个概率求关于x的偏导数,有:

式中为待估的参数向量,g(x)为与G(x)相对应的密度函数。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自变量x对概率的边际影响与变化并不一致,概率P(yi=1)随x的变化方向与的符号相反,而P(yi=5)随x的变化方向与的符号相一致,而P(yi=2)、P(yi=3)、P(yi=4)概率的变动与参数向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

(二)数据来源

研究中所有使用数据均来源于本课题组2013年1-4月所进行的“‘长三角’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效果专项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了解农民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效果的评价情况,调查范围为江苏苏南地区、浙江杭嘉湖平原、上海嘉定区共7市1区,包括24个县(市、区)。

随机走访对象为18-65周岁农民,每个市(区)按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中、低程度抽取3个县,共24个样本县,按照同样的要求在各样本县随机抽取3个样本乡镇,各样本乡镇随机抽取3个村,最后在样本村中抽取8-10户农民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

本次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1016份。

1.农民基本特征(见表1)。

本次调查对象以中青年男性为主,占全部调查对象的63.37%,统计年龄呈正态分布趋势(实际研究中我们将65周岁以上老龄农民和18岁以下青少年排除);文化程度分布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体,占全部调查对象的55.2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7.97%,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22.84%;统计对象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占调查对象的90.87%,,村干部占6.23%是,党员占9.85%。

另外所调查的居民户家庭人口以3-5人为主体,占调查总农民户的70.26%。

表1调查农民基本特征

统计指标

比例

统计指标

比例

性别

62.48%

家庭人口

2人及以下

11.30%

37.52%

3-5人

70.26%

年龄

18-25岁

3.47%

6-9人

12.47%

26-35岁

28.22%

9人以上

5.97%

36-45岁

35.15%

是否从事农业生产

 

 

46-55岁

22.03%

90.87%

56-65岁

11.13%

9.13%

受教育程度

小学及以下

22.84%

 

 

初中

55.24

是否村干部

6.23%

高中、高职及中专

17.97%

93.77%

是否党员

9.85%

大专及以上

3.95%

90.15%

2.村庄类型。

主要分为城郊、乡镇政府驻地、既是乡镇驻地又是城郊和普通乡村四种类型。

作为城郊和乡镇驻地,由于离城市近具有地缘优势或由于一级政府所在地,基础设施较普通乡村优良得多,农民的满意度也会较高。

而作为普通乡村主要指村庄距离县城较远,且不在乡镇政府驻地的乡村。

实际调查中所选村庄以普通村庄为主,约占统计样本总数的2/3。

(三)变量设定

我们将因变量设定为农民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效果的评价统计结果,自变量设定为对因变量的影响因素,包括5个大类15个因子。

详细变量定义见表2。

表2变量定义

变量名称

变量符号

变量定义

均值

标准差

预期作用方向

自变量xi

村庄基本特征

村庄类型

x1

普通村庄=1;乡镇驻地=2;城郊=3;既是城郊又是乡镇驻地=4

1.354

0.434

正向

距城市距离

x2

村庄距离城市(县城)实际距离

16.182

12.756

负向

农民个体特征

性别

x3

男=1,女=0

0.631

0.485

不确定

年龄(岁)

x4

18~25=1;26~35=2;36~45=3;46~55=4;56~65=5

3.086

1.039

不确定

受教育程度

x5

小学及以下=1;初中=2;高中高职及中专=3;大专及以上=4

1.832

0.681

不确定

党员

x6

是=1;否=0

0.083

0.259

不确定

村干部

x7

是=1;否=0

0.078

0.263

不确定

政策环境

政策支持

x8

非常差=1;差=2;一般=3;好=4;非常好=5

4.087

0.449

正向

地方政府执行中央政策效果评价

x9

不清楚=0;不好=1;一般=2;好=3

1.894

0.633

正向

农民对乡镇政府工作的评价

x10

非常差=1;差=2;一般=3;好=4;非常好=5

3.653

0.592

正向

农民参与情况

满意度

x11

非常差=1;差=2;一般=3;好=4;非常好=5

3.209

0.594

正向

参与价值

x12

无任何价值=1;有点作用=2;一般=3重要=4;非常重要=5

2.159

1.031

正向

参与方式

x13

个人参与=1;依托民间团体=2;依托村两委=3;村民代表大会=4

3.51

0.729

正向

村域环境

环境变化

x14

明显变差=0;变差=1;无变化=2;变好=3;明显变好=4

2.875

0.523

正向

比较优势

x15

差=1;较差=2;中等水平=3;好=4;较好=5

3.261

0.547

正向

因变量y

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果综合评价

y

非常差=1;差=2;一般=3;好=4;非常好=5

3.673

0.529

 

三、实证分析

(一)农民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效果评价描述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公布的划分农民收入等级指标,本调查将农民按年人均收人情况分5个等级,即低收人户(3000元以下),中低收入户(3001-4000元),中等收人户(4001-5000元),中高收人户(5001-10000元),高收人户(10000元以上)。

从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来看,访问对象大多是中、上收入水平的农民,处于中、上水平的农户占有效调查总数的64.92%,处于收入水平和高收入水平的农民接近35%。

1.农民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效果的整体评价。

调查表明,62.13%的农民认为农村公共品供给效果较好,31.4%的农民认为一般,1.52%的农民认为农村公共品供给效果很好,4.95%的农民认为供给效果不好。

由此可以得出:

农民的整体评价还是比较好。

2.各收入水平群体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效果的整体评价。

(详见表3)可以发现,不同收入水平农民群体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效果的评价存在差异,随着其收入水平的提高,评价为“较好”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评价为“不好”的低收入户和中低收入户要高于其他收入水平户;评价为“好”的,低收入户口为0;评价为“一般”随着其收入水平的提高有明显下降的趋势。

表3不同收入水平农民户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果整体评价(%)

供给效果

不好

一般

较好

低收入户

5.04

43.8

51.16

0

中低收入户

3.54

36.07

59.11

1.28

中等收入户

0.35

29.37

69.09

1.29

中高收入户

0.48

31.46

65.19

2.87

高收入户

1.47

17.19

81.01

0.33

(二)模型检验

本研究中运用spssstatistics21统计软件,对调查样本整体情况及各分组数据进行有序probit回归处理(表4)。

从处理结果来看,各分组模型的对数似然比有5组大于114,仅高收入组的为-13.223,LR统计都超过56,Loglikelihood显著水平都为0.000,说明各分组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不错并与预期符合。

(三)结论分析

从表4来看,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果整体评价中,政府的政策支持,农民对乡镇政府工作评价,以及农民的参与方式、参与价值和参与情况的满意度五项因素是影响农民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其系数分别为:

0.254、0.187、1.021、0.104、0.403、-0.187。

从不同收入水平分组情况来看,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果评价的影响因素有一定差别,但其主要因素:

一是农民个体特征类的是不是村干部因素;二是政策环境类的农民对乡镇政府工作评价因素;三是农民参与情况中的参与方式与满意度因素。

表4不同收入水平农民户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效果评价影响因素的有序probit回归结果

解释变量

整体

低收入户

中低收入户

系数

P值

Z值

系数

P值

Z值

系数

P值

Z值

村庄特征

村庄类型x1距城市距离x2

0.042

0.587

0.52

0.187

0.365

0.89

-0.031

0.863

-0.16

0.002

0.703

0.39

-0.011

0.247

-1.17

0.012

0.154

1.51

农民个体特征

性别x3年龄(岁)x4受教育程度x5党员x6村干部x7

-0.007

0.906

-0.11

0.299

0.121

1.52

0.114

0.563

0.59

-0.009

0.795

-0.31

-0.016

0.869

-0.17

0.0078

0.429

0.81

0.061

0.323

1.03

-0.001

0.998

-0.01

-0.123

0.493

-0.73

0.031*

0.089

-1.59

0.489

0.331

0.98

-0.894

0.015

-2.31

-0.254***

0.000

3.29

-0.263

0.214

1.25

-0.465**

0.033

2.13

政策环境

政策支持x8地方执行中央政策效果x9农民对乡镇政府工作评价x10

0.187

0.000

-1.67

0.176

0.187

-1.29

0.125

0.426

0.77

0.056

0.001

5.82

0.642

0.000

3.97

-0.149

0.354

-0.92

1.021***

0.002

13.47

1.32***

0.001

6.89

1.43***

0.000

7.43

农民参与情况

满意度x11参与价值x12参与方式x13

0.104**

0.000

3.78

-0.164

0.339

-0.97

0.101

0.233

1.18

0.403*

0.129

7.13

0.112**

0.403

2.11

0.384**

0.012

2.46

0.187

0.002

1.33

0.354

0.648

0.43

0.284

0.433

1.59

村域环境

环境变化x14比较优势x15

0.016

0.759

0.27

0.033*

0.098

1.69

0.061

0.101

0.74

0.019

0.001

0.43

0.0219

0.007

4.32

0.059

0.228

0.88

对数似然比(Loglikelihood)伪判决系数(PseudoR2)LRχ2(14)prob>χ2

-946.584

-114.632

-159.181

0.253

0.389

0.264

493.440

143.870

97.430

0.000

0.000

0.000

解释变量

中等收入户

中高收入户

高收入户

系数

P值

Z值

系数

P值

Z值

系数

P值

Z值

村庄特征

村庄类型x1距城市距离x2

0.123

0.504

0.67

0.069

0.509

0.69

0.495

0.441

0.59

0.04

0.482

0.71

-0.003

0.352

-0.89

0.087

0.163

1.56

农民个体特征

性别x3年龄(岁)x4受教育程度x5党员x6村干部x7

0.002

0.987

0.03

-0.079

0.464

-0.79

0.932

0.329

0.98

-0.115

0.154

-1.43

0.017

0.812

0.24

2.787**

0.016

2.33

-0.203

0.149

-1.42

0.207***

0.008

2.54

-0.500

0.453

-0.69

-0.114

0.727

-0.39

-0.251

0.164

-1.31

-4.533

0.032

-3.13

-0.216

0.201

1.27

-0.241*

0.000

1.79

-1.784

0.161

-1.22

政策环境

政策支持x8地方执行中央政策效果x9农民对乡镇政府工作评价x10

0.353

0.223

-1.24

-0.317

0.000

-1.33

-1.976*

0.048

1.97

0.394

0.004

2.78

0.392

0.005

3.98

4.655

0.006

2.09

0.784***

0.000

5.64

0.988**

0.000

9.87

5.013**

0.002

4.15

农民参与情况

满意度x11参与价值x12参与方式x13

0.125

0.781

0.27

0.151***

0.197

2.79

0.699

0.354

0.85

0.063***

0.000

3.82

0.497***

0.808

5.29

0.132**

0.014

3.16

-0.442

0.776

-0.29

0.113

0.242

1.23

5.021

0.987

0.03

村域环境

环境变化x14比较优势x15

0.029

0.896

0.11

-0.037

0.641

-0.51

-0.041

0.732

0.27

0.013

0.000

0.27

-0.004

0.001

-0.67

-0.023

0.783

-0.79

对数似然比(Loglikelihood)伪判决系数(PseudoR2)LRχ2(14)prob>χ2

-213.445

-411.324

-13.223

0.167

0.232

0.747

84.38

223.61

62.13

0.000

0.000

0.000

注:

*、**、***分别表示10%、5%和1%的显著水平。

1.村庄基本特征。

从表4可以看出,村庄特征因素(村庄类型x1,距城市距离x2)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果没有显著影响,这与2009年樊丽明等学者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的研究结论不一致。

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本研究中所选取的样本——发达地区的地域特点及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有关,长三角地区城市分布比较集中,而且地域跨度不大,城市资源对农村辐射作用比较均衡所致。

2.农民个体特征。

年龄,高收入户系数为2.787,表明其对高收入户效果评价产生平正相关影响,对其它分组影响不显著。

这一结果与我们在实地调查访谈中发现的当前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提供满足了年龄较大者的需求,有向“老龄化”和“高消费”倾斜的趋势相一致。

受教育程度只对中高收入户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果评价中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与另外4组效果评价呈现负相关关系。

是否村干部,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高收入户、高收入户5组系数分别为-0.263、-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