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和散文诗一百到两百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68033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诗和散文诗一百到两百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现代诗和散文诗一百到两百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现代诗和散文诗一百到两百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现代诗和散文诗一百到两百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现代诗和散文诗一百到两百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诗和散文诗一百到两百字.docx

《现代诗和散文诗一百到两百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诗和散文诗一百到两百字.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诗和散文诗一百到两百字.docx

现代诗和散文诗一百到两百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现代诗和散文诗,一百到两百字

  篇一: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综合测试

(二)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综合测试

(二)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题画诗,是紧紧围绕着某幅特定的绘画作品而创作的诗。

它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家的独创,在繁花锦簇的诗歌园地中独放异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无数天才的文学艺术家们,将诗以高超的书法题写在画幅上,再加之以精工的印章,与绘画形成完美的艺术形象,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所没有的。

  由于绘画题材丰富多彩,多种多样,题画诗的内容也极为广博纷繁,或咏写花草树木,或咏写山水田园,或咏写鸟兽虫鱼,或咏写人事季候,或咏写纸笔楼阁,等等,但就其思想倾向而言,大约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生动形象地再现画面的形象,深刻地开掘出画面的底层意蕴,描写出画面应该具有而又画不出的诗意,即所谓“画之不足,题以发之”。

这样的题画诗,不仅是“画中之画”,而且更具有“画外之意”了。

如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不仅生动地再现了画面上的景象,而且还写出了画外意,丰富了原画的意境。

  一、三两句描写画面的实景,但第二句说春天江水之暖是鸭子最先知道的,第四句说正当蒌蒿芦芽生长之时,美味的河豚鱼在长江中逆流而上了,这是画面上没有的,也是任何高明画师画不出来的,但苏轼却凭借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写出来了,使整个画面充满了春意和生趣,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真可谓是“画之不足,题以发之”的妙诗。

  二类是借观看绘画赞美高洁的品格,抒写人生的感悟,表达艺术体验和对文学艺术的真知灼见。

如果说上一类诗基本上属于题中应有

  之意,这一类诗则是借题发议,借题发挥。

如元代王冕《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后二句借墨梅抒情。

这既是咏梅、赞梅,更是诗人高尚人格和美好情操的真实写照。

这发自心灵深处的声音,感染着、启迪着每一个读者。

  三类是借题画怀古伤今,讽刺黑暗腐朽的封建统治,抨击硗薄的世风,抒发对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深忧。

如果说第二类作品的借题发挥,尚属于作者自身范围的话,此类则又扩大到社会现实,具有更深广的思想内容。

如黄庭坚《题竹石牧牛》: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这首诗的牛砺角牛斗是有深刻寓意的。

北宋后期,党争激烈,两派互相倾轧,而黄庭坚则主张削除党争,两派共理国政。

对于党争,他感到痛心和不安,便借着这幅画抒写出来。

诗中的牛砺角和牛争斗,即是象征统治阶级的党争,寓意是颇深刻的。

  (选自高霞《中国古代题画诗简论》,有删改)

  1.下列对于“题画诗”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题画诗是紧紧围绕着某幅特定的绘画作品而创作的诗,是中外诗歌史上非常独特的诗歌创作形式。

  b.题画诗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家的独创,在繁花锦簇的诗歌园地中独放异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c.题画诗是指诗人根据一幅画写一首诗,再加之以印章,与绘画相得益彰,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

  D.题画诗的内容丰富,咏写的对象有以下种类:

花草树木、山水田园、鸟兽虫鱼、人事季候、纸笔楼阁。

  【答案】b(A项“中外诗歌史上”错,文章第一段说“是世界

  上其他国家和民族所没有的”;c项题画诗不是“根据一幅画写一首诗”,而是题在画上的诗;D项题画诗咏写的对象非常丰富,除了列举的种类外,还有其它种类,注意第一段中的“等等”。

  2.下列对《惠崇春江晚景》这首题画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生动形象地再现画面的形象,深刻地开掘出画面的底层意蕴,描写出画面应该具有而又画不出的诗意。

  b.这首诗,不仅是“画中之画”,而且更具有“画外之意”,达到了“画之不足,题以发之”的效果。

  c.诗的一、三两句描写了生活的实景,生动传神,栩栩如生,整个画面充满了春意和生趣,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诗的二、四句是苏轼的联想和想象,极富创造力,这是画面上没有的,也是任何高明画师画不出来的。

  【答案】c(“生活中的实景”错,应该是画面实景。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借观看绘画赞美高洁的品格,抒写人生的感悟,表达艺术体验和对文学艺术的真知灼见的题画诗侧重点在于借题发议,借题发挥。

  b.借题画怀古伤今的题画诗将诗作内容扩大到社会现实,超出了作者自身范围,具有更深广的思想内容。

  c.“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既是咏梅、赞梅,更是王冕高尚人格和美好情操的真实写照。

  D.“牛砺角”“牛斗”是北宋后期党争激烈两派互相倾轧的真实写照,抒发了黄庭坚对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深忧。

  【答案】D(不能说是“真实写照”,只能说是象征统治阶级的

  党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令坤,磁州武安人。

  父伦,少以勇敢隶成德军兵籍,累迁徐州下邳镇将兼守御指挥使。

世宗以令坤贵,擢陈州行军司马,及令坤领陈州,徙伦许州。

罢职,复居宛丘,多以不法干郡政,私酤求市利,掊敛民财,公私患之。

项城民武诣阙诉其事,命殿中侍御史率汀按之。

伦诈报汀云被诏赴阙,汀奏之。

世宗怒,追劾具伏,法当弃市。

令坤泣请于世宗,遂免死流海岛。

显德六年,为左骁卫中郎将,迁左监门卫将军。

宋初,拜磁州刺史,转亳州团练使。

乾德四年,改本州防御使,卒。

  令坤少隶周祖帐下。

世宗即位,授殿前都虞候。

俄赏高平之功,为龙捷左厢都虞候、领容州团练使,进本厢都指挥使、领泗州防御使。

征太原,为行营前军都校。

  世宗使宰相郴谷将兵征淮南,俾令坤等十二将以从。

谷退保正阳,为吴人所乘。

令坤与宣祖、李重进合兵击之,大败吴人。

世宗亲征,闻扬州无备,遣令坤及宣祖、白延遇、赵晁等袭之。

令坤先令延遇以精骑数百迟明驰入,城中不之觉。

令坤继至抚之,民皆按堵。

南唐东都副留守冯延鲁为僧匿寺中,令坤求获之,送行在,遂以令坤知州事。

由是泰州惧,以城降。

  时钱俶受诏攻常、润,围毗陵,反为南唐所败。

南唐乘胜遣将陆孟俊逼泰州,周师不能守,孟俊遂进军蜀罔,逼扬州,令坤弃其城。

世宗怒,命太祖与张永德领兵趋六合援之。

令坤闻援至,复入城守,与孟俊兵战,大败之,擒孟俊,败其将马贵于楚州湾头堰,擒涟州刺

  史秦进崇。

俄命向拱为缘江招讨使,以令坤副之,下寿州。

归朝,加检校太尉、领镇安军节度使。

世宗乃复幸淮右,次楚州,遣令坤率兵先入扬州,命权知军府事。

扬州城为吴人所毁,诏发丁壮别筑新城,命令坤为修城都部署。

  宋初,移领天平军,加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同平章事。

太祖亲征李筠,诏令坤率兵屯河阳。

及泽、潞平,还京,赐宴令坤等于礼贤讲武殿,赐袭衣、器币、鞍勒马有差,以功加兼侍中。

又从讨李重进。

建隆二年,改成德军节度,充北面缘边兵马都部署。

将赴镇,上于别殿置酒饯之,因勖其为治。

  乾德六年,疽发背卒,年四十六。

太祖素服发哀于讲武殿,录其子庆朝为闲厩使,庆雄为闲厩副使。

令坤有才略,识治道,与太祖同事周室,情好亲密。

镇常山凡七年,北边以宁。

闻其卒,甚悼惜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累迁徐州卜邳镇将兼守御指挥使迁:

晋升.

  b.俄赏高平之功.

  c.俾令坤等十二将以从.

  D.命权知军府事.

  【答案】D(知:

主持,掌管)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韩令坤勇敢善战的一组(3分)()①谷退保正阳,为吴人所乘。

令坤与宣祖、李重进合兵击之,大败吴人。

②令坤先令延遇以精骑数百迟明驰入,城中不之觉。

令坤继至抚之,民皆按堵。

③孟俊遂进军蜀罔,逼扬州,令坤弃其城。

④令坤闻援至,复入城守,与孟俊兵战,大败之,擒孟俊。

⑤扬州城为吴人所毁,诏发丁壮别筑新城,命令坤为修城都部署。

⑥乾德俄:

不久俾:

使知:

了解

  篇二:

诗歌鉴赏素材积累·明朝诗歌100首赏析

  目录

  1.高启《梅花》

  2.王守仁《龙潭夜坐》

  3.谢榛《秋日怀弟》

  4.扬基《春草》

  5.高启《黄氏延绿轩》

  6.薛慧《泛舟》

  7.李梦阳《秋望》

  8.刘羽《一鹭图》

  9.杨一清《山丹①题壁》

  10.屈大均《摄山秋夕》

  11.谢肇淛《钱塘逢康元龙①》

  12.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

  13.于谦《上太行》

  14.李攀龙《平凉》

  15.孙承宗《二月闻雁》

  16.吴承恩《舟行》

  17.谢榛《苦雨后感怀》

  18.汤显祖《秋发庾岭注》

  19.袁中道《夜泉》

  20.沈周《栀子花诗》

  21.徐祯卿《济上作》

  22.张弼《渡江》

  23.高启《春暮西园》

  24.李攀龙《出郭》

  26.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

  27.袁中道《朝耕》

  28.贝琼《经故内》

  29.徐渭《题墨葡萄诗》

  30.粱辰鱼《屈原墓》

  31王世贞《九日风阻郑家口》

  32.扬基《闻邻船吹笛》

  33.于谦《咏煤炭》

  34.唐寅《菊花》李白《感遇》

  35.王世贞《登太白楼》

  36.吴嘉纪《落叶》

  37.刘基《过南旺守闸》

  38.徐贲《写意》

  39.顾炎武《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40.唐寅《和沈石田落花诗》

  41.陶安《泊江州》

  42.黄峨《又寄升庵》

  43.李东阳《九日渡江》

  44.高翥《秋日》

  45.戴珙《盟台夕照》

  46.茅坤《夜泊钱塘》

  47.孙承宗《渔家》

  48.袁凯《江上早行》

  49.高启《孤雁》

  50.王灿《客中》

  51.李攀龙《和聂仪部明妃曲》

  52.【明】杨基《天平山中》【唐】卢仝《喜逢郑三游山》

  53.王稚登《新春感事》

  54.徐祯卿《偶见》

  55.戚继光《登盘山绝顶》

  56.何景明《竹枝词》

  57.徐渭《龛山凯歌》

  58.金銮《柳堤》

  59.高启《卖花词》

  60.顾文昱《白雁》

  61.戚继光《马上作》

  62.袁宏道《竹枝词·其四》《竹枝词·其二》

  63.龚鼎孳《百嘉村见梅花》

  64.丘浚《五指山》

  65.王稚登《湖上梅花歌(其二)》

  66.王阳明《寻春》

  67.蓝仁《题古木苍藤图》

  68.唐寅《画鸡》

  69.高启《晚次西陵馆》

  70.汤显祖《香岙逢胡贾》

  71.杨基《梦游西湖》

  72.李攀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73.高启《寻胡隐君》

  74.孟洋《烟》

  75.韩洽《闻雁》

  76.何景明《雨夜》

  77.戚继光《登舍身台》

  78.钱谦益《和盛集陶落叶》

  79.谢榛《秋兴》杜甫《秋兴(其三)》

  80.屈大均《壬戌清明作》

  81.夏完淳《别云间》

  82.谢榛《渡黄河》

  83.袁凯《白燕》

  84.王世贞《宿香山寺》

  86.康海《冬》

  87.李昌祺《归自南阳》

  88.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89.孙承宗《二月闻雁》

  90.邵亨贞《贞溪初夏》

  91.夏完淳《即事(其二)》

  92.夏完淳《即事》

  93.马中锡《晚渡咸阳》

  94.谢榛《怨歌行》

  95.高启《秋望》

  96.顾炎武《雨中至华下宿王山史家》

  97.【明】高启《咏蔺相如》【宋】范成大《蔺相如墓》

  98.吴宪章《访客舟中》杜甫《客至》

  99.吴文泰《送人之巴蜀》

  100.杜庠《赤壁》

  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

回答问题。

  梅花

  高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注]何郎:

南朝诗人何逊,其《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被历代文人誉为咏梅佳作。

  1.这首咏梅诗的颔联是为人传诵的名句,请你自选角度做简要的赏析。

(4分)

  2.诗歌的颈联为什么要写“竹”和“苔”?

(3分)

  参考答案:

  1.诗人以高士、美人设喻,又以雪满山中和月明林下为背景来烘托高士、美人。

雪中的梅花如高士横卧山间,月下梅花如清雅的美人从林间款款而来,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梅花的神韵,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突出了梅花孤傲高洁的精神风貌,这也正是作者高洁襟怀的象征。

(手法:

比喻/烘托/化静为动1分,结合诗句1分,梅花品格/作者襟怀2分)

  2.写“竹”和“苔”是为了衬托梅花的高洁。

竹和苔都是清雅之物,和梅花互相映衬,深化了诗歌的意境。

(衬托手法2分,解说1分)

  2.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龙潭夜坐

  王守仁①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

②猗兰:

即《猗兰操》,琴曲名。

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1.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2.本诗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指出三种并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参考答案

  1.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夜里山中澄澈寂静的景象。

(1分)通过描写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2分)渲染了月夜的静谧氛围,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

(1分)结句诗人笔锋陡转,以“无限情”直接抒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怀。

(1分)

  2.诗中运用了衬托、拟人、用典、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

①衬托手法。

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的寂静。

(或:

颔联以人往的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

  ②拟人手法。

颈联中的“不辞”“偏与”赋予“草露”“松风”人的情感,表达出与自然默契合一的快乐。

  ③用典。

尾联运用猗兰操一典,表达诗人感伤自己生不逢时的情感。

  ④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

嗅觉:

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听觉:

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松林之风;视觉:

草上露水。

(每一点2分,答3即可。

  3.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秋日怀弟

  谢榛①

  生涯怜汝自樵苏②,时序惊心尚道途。

  别后几年儿女大,望中千里弟兄孤。

  秋天落木愁多少,夜雨残灯梦有无。

  遥想故园挥涕泪,况闻寒雁下江湖。

  [注]①谢榛:

字茂秦,明代文学家,“后七子”之一。

②樵苏:

打柴砍草,代指日常生活。

  1.诗的前四句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弟兄孤”的?

  2.颔尾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有着怎样的效果?

  参考答案

  1.①生计(生活)上,弟弟“自樵苏”,我则飘泊在江湖;②时间上,“儿女大”,极言分别之久;③空间上,“望中千里”,极言相距之远。

(3分。

每点1分)

  2.运用了比喻、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3分);借秋日落叶、夜雨残灯烘托愁思之深,表现了对兄弟间深厚的感情和思念的痛苦(2分)。

(5分。

第一问答出“比喻”给3分,只答“对偶”或“夸张”给1分)

  4.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春草

  杨基

  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

  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

  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

  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

  1.简析颈联运用的表现手法。

(3分)

  2.尾联意境隽永,请作赏析。

(4分)

  参考答案

  1.虚实结合。

实写眼前的春景,春草和野花幻化成了旧时的歌扇和舞裙,历史与现实奇妙交织,构成梦幻般的图画。

表现对往昔繁华的追念和人生无常的感叹。

(答“联想”和“想象”也可。

  2.尾联通过描绘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牧人晚归图,平川十里,牧人暮归,草色茫茫,牛羊蠕动,晚风习习,笛声悠扬,营造了一个恬淡优美的境界,抒发了诗人的淡淡闲愁(或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5.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参考答案

  1“葱葱”,状写出溪边树木的葱茏茂盛的特点;“靡靡”写“江芜”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的情态。

这里的“靡靡”,指风吹草伏的样子。

两个词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

  2.雨后开帘,满野春色一齐涌进房中来。

这句用了比拟的手法,把春光的浓郁蓬勃,扑面而来而不可阻遏之势,十分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而诗人的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

  6.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泛舟

  薛蕙

  水口移舟入,烟中载酒行。

  渚花藏笑语,沙鸟乱歌声。

  晚棹沿流急,春衣逐吹轻。

  江南采菱曲,回首重含情。

  

(1)这首诗歌记述了_______(季节)泛舟的经历,表达了诗人______的情感。

(2分)

  

(2)这首诗歌的颔联“藏”与“乱”字用得十分精警,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5分)

  参考答案

  1.春日闲适安逸

  2.藏字写出了花之多花之密,写出了布满野花的水中小洲其间有欢声笑语摇曳;乱字写出了沙渚上飞鸟振翅鸣叫,表明鸟鸣扰乱了飘荡在水上的歌声,也写出了鸟儿之多(1分)这里的藏和乱字,使本来静止的自然之物具有一种顽皮的动感,全诗动静结合(2分)人与自然交融,人在花丛笑,鸟鸣相和之,以至水面无法知道,是歌声乱了本来栖息的沙鸟,还是鸟声搅乱了人声,描绘出一幅欢快、灵动的画面(1分)传达出诗人对江南美好风光与生活的热爱之情。

  7.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秋望

  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①,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②。

  篇三: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简明教案(诗歌部分)

  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走进诗的世界

  教学目标:

  1、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2、体会中国现代诗歌的生命律动

  3、体会诗歌抒情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4、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思维方式

  教学方式:

  1、自读品味法

  2、导读提升法

  3、讨论交流法

  4、读写结合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安排:

  1、阅读讲解讨论《走进诗的世界》

  2、诵读本单元所有课文

  教学过程安排:

  一、中国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一)外部特征

  1、分行。

  2、音乐性。

  

(二)内在特征

  1、精美的语言

  2、隽永的滋味

  3、纯粹的情感

  4、深刻的哲理

  5、异常的美感

  二、生命的律动——现代诗歌魅力探密

  

(一)反复诵读本单元各首诗歌

  这些诗歌的创作年代比较久远,但至今都还有其独特的魅力,独特的价值。

要求静心诵读,进入诗歌的世界,体会诗歌的意韵,读出滋味。

  要求先不看导读分析文字。

  

(二)品读现代诗歌的方法

  诵读——直觉,混沌(写什么——怎么写——写得怎么样)

  初解——表层意义、字面意义

  深入——知人论世、技法应用与目的

  咀嚼——深层寄寓(滋味、情感、哲理、美感)

  (三)结合导读分析文字,从语言(技法)、滋味、情感、哲理、美感等角度中,选择一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交流。

  1、要求:

  ⑴自主式的思考(即要求读出自己的感觉,品出自己的滋味,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⑵开放式的交流(即与同学、老师进行多向的交流探讨,)

  ⑶有条理的表达

  2、课文解读

  ⑴《天狗》

  总体评价:

这是中国最早的白话诗歌之一,顺应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激情。

  最突出的特点:

高度张扬的自我意识、激荡不已的激情(狂飙突进)

  主要技法:

化用民间传说、极度夸张

  知人论世:

由于处在白话文刚刚兴起的时期,又恰逢“新文化运动”,语言总体显得粗糙,也比较直露,滋味不够隽永,美感无从谈起。

  ⑵《井》

  总体评价:

是一首比较成熟的现代诗。

  最突出的特点:

形象鲜明,涵义隽永,美感异常。

  主要技法:

象征、托物言志、对比衬托

  写作年代: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1944年,抗战胜利前一年。

  表层意义:

描写“井”的形象——静默、清澈、简单、虔诚、寂寞

  描写“井”的环境——草叶、小小的天空和浮云(和谐)

  花叶的腐烂、垃圾(不和谐)

  描写“井”的对象——“你们”饥渴、汲取、扰乱、遗弃

  深层意义:

写井即写人,写“我”。

  “我”是一个旁观者,独立于尘世,为他人(你们)的需要付出自己的帮助。

  “我”遭受不公正的命运,对命运既不逃避,也不反抗,但内心却是孤独、渴望、无奈。

虽然内心的丰富与遭遇的凄凉形成了难以接受的现实,但却用静默、孤独,用对外界的决不逃避、也不兴奋来保持自我的丰满,保持自我的独立。

  咀嚼感悟:

人生肯定会有各种遭遇,甚至是命运多舛。

我们应对世间不幸遭遇,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改变自我,随波逐流;一是坚持自我,保持个性。

世间最可悲的到底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还是丧失自我顺从大流?

面对不幸,有没有勇气去坚持自我,耐住寂寞?

因为,保持自我,保持个性,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需要有肯定自我价值的智慧,需要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才能抗拒一切世俗的嘲讽乃至遗弃。

  知人论世:

抗战时期,1939年,作者到西南联大外语系就读,后担任“美国志愿军大队”(即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翻译一年,后又到印度比哈尔邦的“蓝伽训练中心”任少校翻译官两年多。

1945年西南联大毕业。

  因此,这里的“井”象征着一种坚韧、高洁的品格,是某种民族精神的象征,有其鼓舞人心的作用:

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顽强地应对民族的苦难。

  难句理解:

“你们只能扰乱我的表面/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

  点明了“井”的生命内涵的源泉。

“黑暗的地层”既指明了保持高洁的“井”所面对的险峻,又隐含了其生命内涵的强大支撑——生存在底层的民众。

“无边的宇宙”带有某种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内蕴,它实际上展示了“井”所向往的开阔的胸襟、高远的抱负。

  春

  总体评价:

这是一首抒写青春的比较成熟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诗歌。

  最突出的特点:

赋予意向以最异常的感觉,隐晦地表达青春的热情与困惑,焦虑与迷惘。

  主要技法:

拟人、拟物、象征、意象的变形,句式的变形。

  写作年代:

1942。

1940年从西南联大毕业,留校任教两年,后到缅甸抗日战场担任翻译一年。

  表层意义:

春天,充满生命力,万物蓬勃滋长,生命的欲望赤裸展现,无比美丽。

  深层意义:

春带来生机,带来欢乐,也带来烦恼,甚至痛苦。

这正是青春的象征。

青春无比美丽,充满生命的张力,生命的欲望被点燃,却又遭受压抑,因而更加强化了对禁锢和压抑的突破与反抗的渴望。

  咀嚼感悟:

青春是永恒的美丽季节,青春的理想,爱情的渴望,成为永远的谜,蛊惑者年轻人的心。

但这种渴望,却不可以无限地张扬,无限地膨胀。

等待也许是一个被动的行为,却绝不是懦弱;不加节制地任其燃烧,青春之火将烧毁的,也许就是青春本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