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作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6608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作用.docx

《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作用.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作用.docx

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教学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在教学实践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知识分子职业道德之一。

教师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人们教育活动的发展直接相联系的,它对形成教师的职业心理和职业理想,形成教师特有的道德习惯和道德传统,起重要作用。

在阶级社会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有阶级性的,它是一定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是为统治阶级巩固自己的统治服务的。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

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

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接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

他是教师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人民教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各种人才的培养者,对于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劳动,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兴盛紧密相连。

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着整个社会教师的利益,它对促进教师完成教书育人工作,陶冶学生的情操,推动社会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师德对教师起着调节和教育作用

所谓调节作用,指教师道德具有纠正人的行为和指导实际活动能力;所谓教育作用就是教育教师正确认识和对待教师的职业,认识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利益关系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和判断力。

二、师德对学生起榜样和带动作用

榜样作用,在道德行为上,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

带动作用,包括教师所起的带头作用,纽带作用和思想政治品质的教育作用。

三、师德对社会起影响和促进作用

1.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通过三个渠道表现出来:

通过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而影响社会道德;通过教师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而影响社会道德;通过教师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促进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2.对物质文明的推动作用

师德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精神力量,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工具,而人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是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经过教育的劳动者是高素质的劳动者。

这样的劳动者有助于扩大再生产。

在社会主义社会,教育以教育活动为中介,以自己的崇高师德为重要教育手段,通过培养“四有”新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以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3.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

教师道德是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的,同时它对社会经济条件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所谓职业道德,它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劳动时所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也是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教师的整个精神面貌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各方面的思想品德修养必须产生积极的作用。

教师只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在教育过程的各种矛盾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影响着教师的劳动态度和工作效果

教师的职业活动主要体现在教育过程中。

那么,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关系,这些关系反映着各种不同利益的要求不可避免地经常产生大量的矛盾。

例如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集体,教师和学生家长,教师和教师等矛盾……。

拿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来说,教师和学生由于年龄的差异,知识经验的不同,身份地位的差别,使得师生之间经常出现一些矛盾。

对于这些利益和矛盾,可以利用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学生规章制度、教学大纲、课程表来调节,但反靠它们来调节是不够的,因为这些政策、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等都是比较固定死板的,同时也不可能对教育过程中所有的问题都作出具体规定,因而难以迅速地、准确地调节教育过程中随时产生的各种矛盾,而需要靠舆论和内心信念维持教师的职业道德来调节,教师职业道德以自己特有的要求准则,衡量和评价着教师行为的现状,促使教师坚持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改正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从而解决出现的各种不同利益关系的矛盾,保证教育过程中教师与有关人员之间关系的和谐正常,保证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

二、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产生重大的教育作用,并以学生为中介影响全社会

教师职业道德直接作用于学生心灵深处,影响着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青少年正处在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时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最易从教师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中吸取是非、美丑、善恶的观念。

特别是因为学生在整个成长过程中,有意识的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尤其是小学生,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更是"依样画葫芦"学着老师的样子行事,把教师的一举一动奉为自己言行的准绳。

因此,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因素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

我国教师总数超过千万人,青少年儿童占几亿,教师的职业道德广泛用于青少年儿童学习,又通过学生的言行影响社会风气,特别是对学生的亲近或者对学生家长产生有力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素质的提高也就有了基础。

由此可见,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在促进全民族道德的提高方面,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通过社会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中国传统的道德理解是指人的行为规范和个人的品行修养,它渗透到具体的职业活动中,就表现为带有某种职业特征的职业道德。

所谓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社会、集体及职业工作关系所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包括教师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作风、职业荣誉,是教师从教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总和。

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应当成为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准则。

(共1页)

人在社会各司其职,那么各行就有各行的职业道德。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某种正当职业的人们在履行其职责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教师是从事教书这一正当职业,自然要守职业道德。

换句话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重要的。

第一:

是教师在茫茫教海中的引航灯。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放在职业道德的首位。

任何社会都会把政治思想摆在第一位,只有在热爱祖国这个大前提下,教书才有目的性和思想性。

社会上无论哪一种行业,一般都把忠于职守人微言轻最基本的要求,而作为从事教育这项职业的教师,理所当然要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

第二,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现代化的教育需要学生“不要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体育、艺术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的确如此,有这样一篇报道:

北京某名牌大学的两个工学女硕士,同窗七年,因为赴美的奖学金,展开了一场可怕的战争。

她们都受过中国最好的教育,可是在这场战争中,她们表现出的不是现代文明下的友爱和亲情,而是人性深处那些最阴暗的东西。

由此可见,德育不容忽视。

再者,经常都有某某学生成绩拔尖但体弱多病,或者连最简单劳动都干不了,真是一代学生的悲剧。

可见,只有全面发展学生才是新时代教育的使命。

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便是时代的需要,是培养跨世纪新人的需要。

第三,是教师的天职的体现。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而职业道德要求老师“热爱学生,侮人不倦”。

的确,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最直接、最具体的表现就是热爱学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这种爱能使教师赢得学生的信赖,那么学生就会自动接受教师的教育。

教育学生靠打骂,确实难以解决问题的实质,而会增加他们的反感,倒不如寻找他们思想弊端,通过倾谈解决,那样他们就会明白老师真的是在关心他们,而不是存心找茬。

所以职业道德要求我们热爱学生是必要的。

第四,是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

英国教育家伯萨早就说过:

“教育是需要方法的。

如果方法不妥当,那就对学生装不是培养,而是一种摧残。

”职业道德要求“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就刚好应了这句话。

是的,如果没有灵活的教学方法,就会固定学生的思维,使之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果说:

“中国的学生很会考试。

”那么,我们似乎也可以说:

“中国的老师很会讲课”。

因为我们大部分老师最流行的讲课方式是:

照本宣科,搞“满堂灌”。

试问,这种方法教出来的学生能有灵活的头脑?

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值得怀疑。

因此教育方法现代化跟职业道德建设是紧密相连的。

第五,是为人师表的体现。

有道是,言传不如身教。

老师平时的言行,无疑会给学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无需你多讲,你的举止行为已给他们一种“表率”作用。

倘若你是一位“遵纪守法、关心集体、语言文明、衣着得体”的老师,那么你的学生将会受到良好的影响,自然向好的方面发展。

相反,你违背了职业道德这几条关于纪律作风方面的规范,没有辨别能力的学生便会盲目效仿,后果可想而知;而领悟性较高的学生就可能会鄙视你,进而讨厌你所教的学科。

我的一位学生跟我讲上中学的情况,就说过讨厌某某老师,原因是她衣着不端庄大方。

可见,要想学生尊重你,就得树立一个“作风良好”的形象,而道德规范后几条就为老师们指点迷津。

综上所述,可见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年代,时代要求我们在抓物质文明的同时更要重视精神文明。

学校是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老师便是传播精神文明的使者。

那么,就要求教师自觉地增强职业道德观念,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具有高尚的师德师风。

振兴中华的希望在教育,繁荣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让我们为民族的希望而奋斗,成为优秀的、光荣的人民教师吧。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本文就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谈了笔者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1.在教师选择教育行为之前,教育良心起着指导作用

  每一个教师在选择自己的教育行为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某种动机,考虑这一行为的目的和后果。

教育良心能指导教师为学生或教育利益着想,对教育行为进行思考和权衡,选择合乎教师道德要求的行为。

一个已经确立教育良心的教师,常常会自觉地为行为对象着想、思忖:

“这样对他是不是真有好处?

”“这样做学生会受得了吗?

”“要是我处在这个位置上呢?

”等等,进行道德选择和心理平衡,从而否定不合乎教师道德要求的动机和行为,选择正确的动机和行为。

  2.在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中,教育良心起着自我控制和监督作用

  在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教育良心对教师自己的行为,能及时进行道德上的自觉督促。

当教师发现自己的行为在实践中符合教师道德的要求,便于激励和强化,对不符合教师道德的行为,能自我进行纠正。

由于教育劳动的一系列重要特点,对教师工作进行外部监督的力量常常是微小的,教育良心的自我监督作用显得更为重要。

当教师发现进行中的行为失当、有差错时,教育良心发出无声的命令,要求教师立即纠正自己的教育行为的方式或方向,以确保学生和教育事业的利益。

  3.在教师的教育行为结束后,教育良心对教育行为起着自我评价作用

  当一个教师看到自己的教育行为合乎教师道德要求,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益于教育事业的利益时,会在道德心理上得到一种自我满足和快慰,从而,对自我道德的肯定。

当看到自己的教育行为违背了教师道德要求,损害了学生和教育事业的利益,就会在自我道德心理上产生内疚、惭愧和悔恨,进行道德上的自我谴责,促使自己改正自己的行为。

  二、坚守教师职业道德操守:

穿越时空的永恒主题

  1.教师道德使教师和教师集体获得了崇高威信

  教师的威信越高,教育的效果越好。

崇高威信获得的最基本条件是,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业务能力。

因此对一所学校的领导者来说,要想管好学校,首要任务是抓出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

在师德建设上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师德,二是师能。

无德的教师得不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无能的教师培养不出优秀的学生,会误人子弟,无德无能的人不配做教师。

  2.教师的职业道德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教育手段

  青少年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时期,有着极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而教师是学生道德的启蒙者、塑造者和设计者。

学生观察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老师的脾气、秉性、爱好都逃不过学生的眼睛,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

因此,高尚的道德品质使教师提高了威信,使施教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3.激励教师形成良好的教风

  教师爱生的崇高的精神境界,主要来自优良的职业道德素养。

选择教师职业就意味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启迪智慧、甘当人梯、两袖清风、默默奉献。

所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严谨求实,急社会所急,想学生所想,确实是教师应尽的职责,使教师充分认识自己所承担的重大社会责任,明确教育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一切没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意识和水平是很难做到的。

  因此,努力提高教师素质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

只有具备了崇高职业道德修养的教师,他们的教育才有效果,教育才能顺利实施。

人民教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各种人才的培养者,对于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劳动,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兴盛紧密相连。

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着整个社会教师的利益,它对促进教师完成教书育人工作,陶冶学生的情操,推动社会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师德对教师起着调节和教育作用

  

  所谓调节作用,指教师道德具有纠正人的行为和指导实际活动能力;所谓教育作用就是教育教师正确认识和对待教师的职业,认识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利益关系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和判断力。

  

  二、师德对学生起榜样和带动作用

  

  榜样作用,在道德行为上,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

  

  带动作用,包括教师所起的带头作用,纽带作用和思想政治品质的教育作用。

  

  三、师德对社会起影响和促进作用

  

  1.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通过三个渠道表现出来:

通过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而影响社会道德;通过教师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而影响社会道德;通过教师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促进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2.对物质文明的推动作用

  

  师德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精神力量,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工具,而人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是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经过教育的劳动者是高素质的劳动者。

这样的劳动者有助于扩大再生产。

在社会主义社会,教育以教育活动为中介,以自己的崇高师德为重要教育手段,通过培养“四有”新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以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3.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

  

  教师道德是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的,同时它对社会经济条件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呢?

  首先,教师必须献身教育,教书育人,诲人不倦。

  师德要求每一个教师都要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在本职岗位上忘我工作,要树立终生为教育事业献身的职业道德,怎样才能做到热爱人民教育事业呢?

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要防止只热爱个别尖子、只育个别高材生的倾向,要有育全体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的思想,而教师能否真心实意地面向全体学生,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怎样对待后进生的问题。

后进生能否成才?

俗话说就是“歪脖子树”有“歪脖子树”的特长。

历史上,曾一度被视为“差等生”的“歪才”,最终却成为杰出人物的不乏其人:

达尔文、居里、拿破仑、拜仑、海涅、爱因斯坦等,这些伟人都曾被视为难成器的“差等生”。

像海涅这样一位德国大诗人,曾被老师斥为“对诗一窍不通的德国山沟里出来的野蛮人”;像拿破仑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军事家,在巴黎军事学校学习时成绩只得过42名。

这都说明了“差等生”以其特长往往可以成就大才。

我们不能忽视对中下等生的培养和教育。

当然重视高材生、培养尖子生是我们教育教学中心任务,而在培养优秀生、尖子生的同时,也应注重对中下等生的教育。

也就是说,作为一名教师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不拘一格育人才,要因材施教。

对优秀学生要为他们创造条件,鼓励其发扬创造精神,对“偏才”要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对“歪才”要象“病梅”那样加以扶正,不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成为“正才”。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对全体学生负责,对学生全面负责的精神。

  对学生负责不仅要因材施教,而且要做到诲人不倦。

诲人不倦,首先要深入切实地了解学生,要知人知心,俗话说:

“种花需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

”当一名好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不只是“识其人”,而且还要“知其心”。

诲人不倦,还要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不能急于求成,简单从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风细雨,滋润禾苗成长。

教育学生也是这样,需要潜移默化,坚持不懈。

  其次,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正人先正己。

每一位教师只有自己的言行成为学生的表率,才可能取得教育教学活动预期的满意效果。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育工作根据教书育人的宗旨对教师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

要做到“以身立教”,首先要胸怀宽广,做出表率;其次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身教重于言教”。

  以身作则固然重要,为人师表更不容忽视。

一个人的仪表、风度往往反映出这个人的思想风貌、文化素质。

比方说,女孩子喜欢美丽、漂亮,男孩子喜欢帅气、潇洒。

他们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向外人做广告,在展销自己,以求外人对自己的认可。

教师更应注重自己的衣着、举止、语言,体现出内在的知识修养,使学生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工作态度、生活作风。

总的说来,教师的仪表必须整洁、朴素大方;举止必须端庄、得体。

在举止仪表方面,周总理曾有过这样的格言:

“脸必净,发必理、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做、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也就是说,举止要端庄有气质,仪表要整洁有风度。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举止、仪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为人师表。

  

  教师的职业道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进一步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及作用,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一是先进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道德应当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更先进的要求。

教师教育学生,不仅通过言教,而且通过身教;不仅要用丰富的学识教人,更要用自己的品格教人,即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行为去影响、启迪和感化学生的心灵。

  二是示范性。

“师者,人之模范”。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大、身心尚未成熟的儿童和青少年。

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世,乃至气质、性格等,都对学生起着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是继承性和稳定性。

教师的道德规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长期积淀、继承、发展的结果。

从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到今天的“春蚕”、“红烛”、“园丁”、“人梯”精神,两千多年来,教师道德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道德伦理财富。

  四是奉献性。

教师的工作是“树人”工程,虽功在千秋,却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收效。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品质,特别是在当今体制转轨,各种利益调整、碰撞的改革形势下,更需要以无私奉献为基础的职业道德情操。

  二、师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一是导向作用。

良好的师德,对于引导、启发、教育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是凝聚和约束作用。

师德规范把教师凝聚成一个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群体,师德规范又对教师的行为举止有着强烈的约束作用。

这种约束作用,一般是通过检查、督促、激励、评价等方式来体现。

三是辐射作用。

一方面,师德会通过教师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影响社会风气的改变;另一方面,师德还会通过学生对其家庭的作用而影响社会风气。

  三、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

  首先,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提高理论修养。

其次,要严格执行《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教师懂得依法履行教师义务,增强师德教育中的刚性因素。

第三,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师德监督机制。

除加强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外,应积极开展社会监督,充分利用社区教育委员会等组织,通过聘请校外各界人士担任师德校风监督员等方式,全方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目前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面对教书育人的职责和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特别是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显得十分重要。

一、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

(一)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指人们人格品性中形成的遵循某种规范习俗的习惯和行为品质,也具有规范和规则、行为品质和善恶评价等含义。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三)二者的关系

1、联系:

(1)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中的特殊表现。

(2)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价值来源。

道德为师德规范的确立提供依据。

2、区别:

(1)道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最一般、最普遍的善恶标准和观念。

而教师职业道德则是教师职业活动中特有的善恶标准和观念。

(2)先有道德,后有师德。

道德是随社会整体的发展而发展的,而师德虽然也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但更主要的、更具体的还是在教师职业领域中形成和发展的。

(3)适用的范围不同,道德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善恶评价意义;而师德主要是对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进行调节和约束,给予善恶的评价。

(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师德的基本规范是对教师职业活动中的道德规律以及社会对教师要求的简要概括,体现了教师劳动过程的全部道德要求。

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职业道德和法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首要标准。

爱岗敬业是基础,其他规范都是爱岗敬业的体现。

只有爱岗敬业才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因为学生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对象,传授知识是教师工作的主要方式。

要做好教育工作,就得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人格的主要特征。

二、为什么要加强师德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教育,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

教师素质的提高,首先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不过硬,就胜任不了培养社会合格人才的重任。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责任和使命的必然要求。

教师肩负着历史的重托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他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拓展人的心灵智慧,教师的责任就是育人。

教师的社会作用越大,历史责任越重,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就越高。

因此,教师必须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自觉接受师德教育,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贡献。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环节,要求教师热爱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就必须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生观,具备崇高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