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下的旅游规划方向和旅游管理中的旅游规划修改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54093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地理下的旅游规划方向和旅游管理中的旅游规划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文地理下的旅游规划方向和旅游管理中的旅游规划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文地理下的旅游规划方向和旅游管理中的旅游规划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文地理下的旅游规划方向和旅游管理中的旅游规划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文地理下的旅游规划方向和旅游管理中的旅游规划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文地理下的旅游规划方向和旅游管理中的旅游规划修改版.docx

《人文地理下的旅游规划方向和旅游管理中的旅游规划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地理下的旅游规划方向和旅游管理中的旅游规划修改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文地理下的旅游规划方向和旅游管理中的旅游规划修改版.docx

人文地理下的旅游规划方向和旅游管理中的旅游规划修改版

第一篇:

人文地理下的旅游规划方向和旅游管理中的旅游规划

人文地理下的旅游规划方向和旅游管理中的旅游规划

人文地理下的旅游规划方向大部分院校都是做区域的旅游总体规划的、控制性详规较少,不过现在也有做的,属于规划类的,但又不是纯粹的规划,做的都是战略性规划,一般可操作性不强。

而旅游管理中的旅游规划方向大多是去规划设计院,但绝大多数的旅游规划设计院都是私企,而且偏重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的人更吃香,要学好制图。

而旅游管理中还有旅游经济方向,大多是去旅行社、酒店,其他的经济类的行业也有可能,我觉得选择可能更多一点,比如酒店管理。

从考研的难度来讲,旅游管理难考,人文地理好考,因为旅游管理属于工商管理类,分数高。

人文地理属于理科类,分数低一些,容易考。

另外,招旅游管理研究生的高校少,招人文地理研究生的高校多。

首先,我先做个猜想,考人文地理旅游方向的同伴们,之所以没有选择旅游管理,也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数学不好吧。

旅游管理其实在几年前是不考数学,现在也是强制规定考数三了。

而人文地理下面的旅游可以选择不考数学。

目前,据我所知,开办人文地理硕士点的学校有50多个,其中多为师范类院校,而不考数学的学校大约有20个,其他的学校或者考高等数学,或者考数学四,难度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其次,我必须告诉你,不管是人文地理还是旅游管理,从就业上来说,都是不是很好的,至少不是所有专业中就业率较高的那一类。

所以你想靠考旅游方面的研究生而获得更多的Money,那你可能徒劳了。

再者,从源泉上来说,旅游本就是处于一个很模糊的学科定位。

旅游的起源也是模糊的,很多学校旅游是依靠地理、历史、烹饪、林学、园艺、管理、交通、经济等学科建立起来,目前旅游管理划分为工商管理下的二级学科,但是对于此划分的争论还是很多的。

旅游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和管理学、心理学等结合,甚至可能独立成为一个一级学科。

最后,我会附上一些一些学校人文地理的介绍:

一、旅游区位因素分析:

前段时间,看了2008年第三期《旅游学刊》,上面有一篇按省来分析旅游区域发展现状的文章。

其中,作者列出了我国各省A级景区、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就业人口的数据。

我对其进行了分析,假设每项的第一名得10分,第二名得9分,依此类推,十名之后不得分。

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浙江总分33分,江苏和山东均为30分,广东为29分,北京得分28,其他省份与此差距较大。

所以,我国旅游业发达省份在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北京,并且短期内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会影响当地教育发展方向,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所以以上五省的旅游学科也是比较强的,比如中山、北京二外、浙江、南京大学等等。

而从就业上来讲,毕业后本地就业比外地就业的可能性更大。

所以,建议大家选择以上五个省份,或者至少是与他们相邻的省份报考,大致可以概括为京津唐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二、开办人文地理的学校:

安徽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海大学、河南财经学院、河南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兰州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

学、南昌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宁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延边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学、重庆师范大学。

以上学校中,安徽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学等拥有人文地理博士点。

人文地理重点学科在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好像07的重点学科中没有北大人文地理了,而是地理学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了),可见人文地理的老大老二在这两个学校了,而老三一般被认为了南京大学。

而实际上,北大、中山、南京、北师、华东师都是很强的。

北大吴必虎,中山保继刚,被认为是当代地理学科领军人物。

而北大王恩涌,南开李天元,河南大学的李小健,湖北大学马勇,安徽师范大学陆林,华中师龚胜生,东北财经谢彦君都是名师。

三、不考数学的人文地理:

云南师大,云南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大学,上海师范,贵州师大,湖南师大,华南师大,中山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师大,贵州师大,安徽师大,中国地质大学,云南师大,西安外国语学院,青海师大,福建师大,江西师大,华中师大,山西师大,河北师大,曲阜师大、辽宁师大,宁夏大学,山西大学,湖北大学,广州大学,聊城大学,鲁东大学,还有一些农大,如湖南农大等,但不考数学在第一志愿不能录取时,调剂是个问题,因为多数学校的地学还是要求数学的。

所以实际上,如果你想不考数学的话,人文地理好学校也就没有几所了。

所以,想考更好的人文地理,还是学一下数学吧,很多学校的数学只是一本高等数学而已,没有概率和线代。

还是主要来讲讲这些完全不考数学的学校吧。

四、学校简介:

上面这21个学校,部分学校的人文地理还是不错的。

比如福建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

福建师范大学,拥有人文地理博士点,全国排名也在百名之前。

湖北大学,有马勇在,跟他学旅游规划还是不错的选择,湖北大学旅游发展规划研究院具有全国旅游规划甲级资质。

湖南师范大学,位于我国文化娱乐经济中心——湖南,该校旅游文化研究作的不错。

华南师范大学,211工程建设院校,位于广东,此地有诸多旅游好学校,如中山、暨南、华南师,想必之间交流还是不少的。

华中师范大学,前文提过,名师龚胜生在那,也有人文地理博士点,211学校。

辽宁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博士点。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特色院校,合并了建国以来第一个旅游特色专科学校——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很多旅游爱好者的向往之地。

武汉大学,985,人文地理博士点,其实比较侧重GIS。

西安外国语大学,也许又是一个你没有听过的学校,《人文地理》杂志就是他们办的,若没有一定实力,他们也不敢叫这个板。

西南大学,重国土,号称西南地区国土NO1。

云南师范大学,位于我国未来边贸旅游发展重地(南宁、昆明、黑龙江)之一。

浙江大学,旅游学科很强,人文地理下有浙江大学风景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属全国

旅游规划甲级资质,全国仅有17家。

五、谈谈旅游管理排名:

A+的有中山、北京二外、浙江、云南,

A等有东北财经、华东师范、陕西师范、四川大学、桂林工学院、南开、武汉大学、华侨大学、西北大学、人大、西安交通、中南财经、厦门、复旦;

B+等(28个):

暨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天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湖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广西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重庆大学、青岛大学、山西财经大学、河南大学、燕山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上海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

B等(27个):

西南财经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昌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广东商学院、北京工商大学、西南大学、扬州大学、山东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新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贵州大学、广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山西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贵州财经学院、西南林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山东师范大学。

介绍一下A等以上院校的旅游学科依托,中山大学的旅游管理依托管理学、地理学,北京二外依托外语和经济学,浙江依托管理学,云南大学依托经济学,东北财经依托经济学,华东师范依托地理学、历史学,陕西师范依托地理,川大依托历史、桂林工学院依托地质学、南开依托经济学、武大依托历史、华侨大学依托地理和管理、西北大学依托经济、人大依托管理学、西安交通依托管理、中南财经依托经济学、厦门依托历史学、复旦依托历史。

一方面,各校都是从自己过去的强势学科来发展旅游学科;另一方面,各校旅游可能侧重方面也是他们的依托学科。

而考虑到区域优势,西部院校更适合做科研,如果追求就业,那么就到东部院校吧!

其实研究生阶段关键看自己的学习和导师的项目情况,和学校好不好关系真的不太大,呵呵,洋洋洒洒,没什么系统,希望能帮到大家!

13年自然地理考研群:

227427093

13年人文地理考研群:

234190280

13年GIS遥感考研交流群:

234185857

淘宝网店地址

GIS遥感地理学全国考研中心,由GIS、遥感、地理学几个学长创办,专业为大家提供地学考研全套资料。

用我们的劳动节省你复习的时间,用我们的知识提高你专业课的复习,用我们的人脉提供给你最详实的资料,用我们的经历告诉你怎样走过考研全过程。

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第二篇:

黄山市旅游规划和发展方向

黄山市旅游规划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黄山旅游区;旅游业;旅游开发;旅游规划

1引言

通过综合旅游规划和旅游目的地管理手段的有机结合,使旅游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得到统筹发展,最终实现黄山旅游区从单一观光区域性目的地到功能多样性的综合型终站式国际旅游目的地的转变。

2黄山旅游区的发展现状和资源分析

黄山旅游区,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山脉面积1200平方公里,规划入黄山风景区面积约154平方公里。

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区,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址公园。

图1-1显示,自1988年以来,黄山市旅游接待人次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国内游客人次的变化。

图1-2反映了1978-2003年黄山风景区接待海外游客量的变化。

可以看出,黄山游客量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总体上表现出波动上升的态势。

其中,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10年基本处于稳步上升阶段;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由于受到各种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黄山旅

1游区的发展经历了两次较长时间的徘徊波动;进入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双休日和黄金周休假制度的实行,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旅游发展大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同时黄山风景区开发管理逐步完善,其他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断加强,黄山市的游客接待量开始进入快速增加阶段,尽管经历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3年严重的SARS疫情,使游客接待量在短期内跌入低谷,但紧接着的迅速反弹说明,人们的出游需求旺盛,旅游市场规模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

从1997年2001年,黄山市国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并且与安徽省的增长变化速度变化情况基本一致。

黄山市在安徽省国际旅游接待量上常年占据三分之二左右的比重,并且在安徽省国内旅游接待量的比重也比较稳定。

此外,在旅游收入增长速度指标上,黄山市仍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高于安徽省平均水平。

可以认为,黄山市在旅游接待量上的发展情况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对安徽省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这些年来,黄山市景区开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涌现出一批旅游产品。

1996年黄山风景区经过股份制改造成功上市,开创了我国景区管理资本市场运作的先河。

实践证明,黄山风景区在我国遗产保护开发管理的方面的探索是成功的,并引起了世界遗产管理领域的重视。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黄山相继获得国家“卫生山”、“安全山”、“文明山”和“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黄山风景区首届梅丽娜·迈尔库里文化景观保护与管理荣誉奖,这是世界遗产地保护和管理的“诺贝尔”奖项,全世界仅有3个得主,中国唯黄山享此荣誉。

2004年2月,黄山又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地址公园”称号,成为中国唯一的“三冠王”精品景区。

黄山旅游区的成功运作也带动了其他景区的高水平发展。

2000年西递、宏村古村落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黄山旅游的又一新的增长点;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已逐步与世界水平接轨,成为国内生态旅游开发的又一成功典范;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等一批景点正在迈向精品景区的行列,黄山旅游产品开发正呈现出星月争辉的良好局面。

3黄山旅游区发展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1.1旅游资源丰富,环境质量优良

黄山旅游区资源整体品位高、知名度高、集聚效应强,有利于保护和利用在空间上落实。

从黄山市目前的资源结构和质量来看,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互补,相得益彰。

从世界遗产看,黄山市作为一个拥有两项世界遗产的地级市,在全国独一无二。

从国家旅游资源来看,黄山市每平均不到600平方公里就有一处国家级旅游资源,已形成旅游资源和产品潜在开发的富矿区。

总之,在可预见的将来,本地资源具有的强大吸引力仍将是黄山旅游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1.2旅游市场号召力强,增长潜力大

黄山市因为拥有多项世界级、国家级的旅游资源和产品,具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

国际游客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长盛不衰的兴趣,特别是对那些具有独特文化色彩、带有地方神秘性的旅游资源显示出越来越浓厚的出游欲望。

在黄山旅游区本身更加积极融入华东旅游市场并继续推向全国旅游市场,且通过上海、南京、杭州等重要口岸城市开始面向更为广阔的国际旅游市场之后,其以两项世界遗产为代表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将发挥更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1.3区位优良,政策上得到有力支持

黄山市是皖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在安徽省城市体系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空间意义。

此外,黄山市作为一个区域型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与赣北、苏南、浙北等旅游区在空间紧密衔接,同时作为长江中下游的重要旅游节2点,也能与长江中上游的巴蜀、三峡、鄂北东、湘西北等旅游区之间产生互补客流。

以上区位优势,长期以来为黄山市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政策优势,并将成为黄山市旅游继续发展的外部支持力量。

2劣势分析

2.1产品体系有待完善,旅游形象存在缺陷

黄山市目前仍处于黄山风景名胜区一统天下的状况,皖南古村落的开发紧随其后,但很多景区、景点的发展并没有对黄山整体旅游产品体系作出贡献。

黄山风景名胜区、皖南古村落目前只能提供观光旅游产品,尚无法提供更多的产品如度假旅游、会议商务旅游、节庆旅游、生态旅游等等。

另一方面,近年来一些地方有一拥而上盲目开发旅游资源的现象,同质旅游产品集聚过密,低层次开发、简单模仿现象已经出现,无法形成对客源市场的强大吸引力,这都反映了黄山市旅游发展在产品体系工作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2.2旅游产业综合效益低,高速增长下掩盖的弊端开始显现

黄山市旅游发展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综合效益不高,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

除了景点企业的盈利状况良好,饭店、旅行社、旅游车辆等旅游服务行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出现恶行竞争,导致行业利润总体上处于低水平。

此外,旅游饭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为了降低经营成本,采取了降低服务质量和员工待遇的办法,导致游客体验下降,行业人才流失严重。

这种状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和口碑的传播,使目的地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乏力。

2.3主要景区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服务意识有待增强

对于黄山风景区而言,由于其主要观光点集中在几个主峰的观景平台,登山道长度有限,在旅游旺季超载现象已经相当严重,既降低了旅游体验,又容易造成危险。

这种超载运行已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单纯地通过索道和登山道等景区游览道路系统建设难以大幅度提高黄山的游客容量,也很难借此吸引更多游客并将其分流到其他景区。

类似游客容量管理方面的不足,将是摆在黄山市旅游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实践难题。

2.4城市经济整体欠发达,旅游城镇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需要各方资源的不断投入。

在可预见的未来,要期盼黄山市城市经济对旅游业提供强大的推动力,还需要较长时间。

总体而言,黄山市目前社会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工商业发育水平低,导致商务市场和本地市场缺位,无法给旅游提供更大的支持,城市建设水平限制了城市旅游功能的提升。

3机遇分析

3.1区域旅游合作大环境的形成

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及其空间范围拓展将加大黄山市与各城市的合作发展力度,“15+1”合作宣言有利于黄山市融入长三角;黄山市与上海、南京、上饶、武夷山、鹰潭等城市的双边合作协议将进一步促进相互之间的实质性合作;安徽省的“两山一湖”战略实施对促进黄山和池州的合作,对带动安徽省和苏浙沪地区的合作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3.2区域交通条件改善带来新的发展局面

由于交通设施的不断改善,旅游的空间距离实际上在缩小,大区域的旅游合作可以共享市场、丰富产品、提高吸引力、所以很多成熟景区、景点、旅游城市正在走大区域合作道路,同时加强区域内部的资源和产品整合。

黄山市作为我国旅游和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面临旅游业二次发展问题,提高竞争力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区域间

3的联合和区域内的整合,满足旅游者日趋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具体而言:

合铜黄高速的贯通将影响黄山市与省内城市的空间关系,区域旅游线路联动开发的可能性大大增强;景德镇至黄山的三条公路修建将加大两者的合作;长三角区域交通网络完善将有助于黄山与长三角主要城市的联合,尤其是与上海、杭州等的联合;徽杭高速的通车有助于黄山与杭州的合作发展,同时要求黄山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3客源市场结构与游客行为的变化

客源市场结构与游客行为的变化给黄山市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挑战。

从游客空间尺度以及目的地选择行为上看,市场规模的扩大主要有五类:

一是将黄山作为主要目的地的国际游客;二是将黄山作为主要目的地的大尺度国内游客,这两类游客的增长对提升黄山市的旅游综合竞争力最为重要;三是以上海或杭州作为主要目的地、顺道游览黄山的国际游客;四是以上海或杭州作为主要目的地、顺道游览黄山的大尺度国内游客;五是区域内中小尺度游客。

从对黄山市的区域旅游竞争环境分析可以初步判断,第一类游客量的增长比较困难,第二类游客量可能会有小幅增长,而后三类游客量会有较大幅度增长,很有可能成为市场主体。

从旅游者行为角度分析,观光游客在黄山的停留时间进一步缩短,游客总的平均停留时间视度假、会议等其它旅游产品效果而定。

现代游客行为,多表现为出行次数增多而在某一地停留时间缩短的趋势,这是由旅游者追求最大效益原则决定的。

具体到黄山来看,未来黄山旅游市场的主体来自近中程客源地,同时发达的交通条件使得游客在区域内流动的时间成本和距离成本大幅下降,游客流动的速率和频率都会进一步加快,一日游游客的比重将会上升。

4威胁分析

4.1客源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黄山市融入长三角旅游城市圈的趋势不可改变,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以及个城市旅游竞争合作关系的变化,必然会极大地影响黄山市旅游相对竞争地位,进而对黄山市旅游下一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未来的区域旅游体系中,上海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和世界性大都市,其目的地综合竞争力远非黄山市所能及,而杭州在社会经济总体水平、口岸建设、旅游业规模、效益等方面将给黄山市造成强大的外部竞争压力。

因此,化竞争为合作,借助上海、杭州国际性旅游城市地位和国际游客主要入境口岸优势,打造上海—杭州—黄山“名城、名湖、名山”世界级黄金旅游线,是黄山提升国家旅游目的地地位,提升目的地国家竞争力的选择之一。

与此同时,也需要关注两个问题:

第一,黄山市国际游客会不会因为这一线路而大幅增加;第二,黄山市目的地竞争优势会不会因此而得到提升。

“名城、名湖、名山”旅游产品的形成,并不意味着黄山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能自动得到提升。

如果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中黄山市迟迟不能增加自身竞争力,机遇就有可能演变为威胁,最终使黄山成为“名城、名湖、名山”的附属品而被边缘化。

4.2缺少对旅游资源保护的规划指导和法规约束

黄山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永远是黄山旅游的生命线。

然而,目前黄山市的旅游资源保护工作仍然面临3个方面的威胁:

第一,管理不善导致的资源破坏,例如对游客容量控制的不力、对游客行为监管和教育的不力、对人为和自然灾害的预防不到位,都可能直接损害旅游资源的完整性和旅游价值;第二,法规缺位导致的资源破坏,例如一些旅游资源是承包式开发,但开发商的行为并没有受到强力的法规约束,导致出现资源破坏问题之后无法及时纠正和补救;第三,盲目开发导致的资源破坏,例如在市场前景不

4明、竞争对手过强的情况下,一些旅游资源并不适合用于近期的开发,强行开发之后经营效益奇差,反过来影响了资源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5小结:

黄山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

通过对黄山旅游的发展的综合分析,总结出黄山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如下:

由于旅游资源的高品位和巨大的比较优势,吸引了大量的现实和潜在游客,从而形成高额的资源垄断利润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利益冲动,使得旅游产业投资建设、加强管理、效益提升的内在动力不足,旅游目的地服务质量提升的内在激励也由于景点开发高利润而缺失。

这三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目的地旅游业整体素质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速度缓慢,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目的地相对竞争力在不断下降、旅游开发的效益也徘徊不前。

4黄山旅游区发展的目标和战略

1黄山旅游发展的目标体系

1.1总体目标

﹡中国最佳观光旅游城市

﹡以自然风光和徽文化为特色的国际性旅游城市﹡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典范城市

1.2阶段目标

1.2.1近中期目标

从旅游产业角度,黄山市将统一认识,从以本地供给为主导的资源型目的地,转变为以市场需求为主导的服务型旅游目的地。

通过黄山—“两山一湖”—皖南—安徽省这样一个递进的旅游产业体系,增强其对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示范作用。

从城市体系角度看,黄山市成为皖南地区城市网络中的关键一环,借新一轮旅游发展的契机,完善自身的城市设施和功能,努力成为充满活力的城市经济增长极,并带动周边区域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从区域发展看,黄山市将成为安徽对外开放和对长江中下游区域开放的前沿、窗口和形象,通过黄山这一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窗口,为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引进资金、技术和市场。

黄山市将实现“中国最佳观光旅游城市”目标,顺路融入“15+1”区域旅游合作网络,基本实现资源优势向综合优势的转化,培育起较强的客源市场竞争力,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目的地型旅游城市之一。

1.2.2远期目标

旅游业成为黄山市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支柱产业,积极带动黄山市社会、经济、和环境各方面的共同发展,实现黄山市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转变。

全面提高旅游目的地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保持和提高黄山作为独立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使黄山市成为国内、国际经典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

增强旅游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满足游客需求的能力,为游客提供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服务,让游客得到最佳的旅游体验。

通过旅游发展有效的保护和优化黄山市的遗产资源,确保黄山市自然环境的持续发展与社会文化的积极传承。

黄山市将彻底实现成为“以自然风光和徽文化为特色的国际性旅游城市”、“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5的典范城市”的目标。

2黄山市旅游发展的战略框架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改革开放25年的经验,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全面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五个统筹”和“五个坚持”,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完整体系。

从“发展是硬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