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说课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47361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说课稿.docx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说课稿.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说课稿.docx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说课稿

小学数学

人教部编版

 

 

说课

6《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教学内容包括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连加、连减三个部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整数、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三年级上册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搭好阶梯。

2、学情分析

相对整数加减运算而言,分数的加减运算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学生对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有一定基础。

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并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的算理及含义,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过程与方法: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地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探索交流中概括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是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

二、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我作如下的初步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用“吃蛋糕”这个现实情景引入学习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节课我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努力给学生提供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利用学生熟悉的吃蛋糕这个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提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经验探索计算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补充、完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力求尽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的题尽量让学生说,一些例子让学生举,一些问题让学生解答,努力使自己的角色实现转变,做一回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边学边练,学以致用。

课堂教学的好坏,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学生发展的有无,都要通过练习来检验。

本课中,依据教学重、难点,分散练习边学边练,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逐步深化。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你们过生日时高兴么?

那你们过生日时是怎么过的?

(生回答)

师:

同学们,今天是小红的生日,大家看爸妈为他准备了什么礼物?

(出示挂图)

师:

他们是怎么吃的呢?

(课件出示)

用现实情景引入学习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来。

师提问:

1/8表示什么?

3/8的分数单位是什么?

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生回答)

师问: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小红和爸爸一共吃了多少个蛋糕?

2、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个蛋糕?

3、一家三口一共吃了多少个蛋糕?

4、小红比爸爸多吃了多少个蛋糕?

师: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好,这些问题能不能自己解决呢?

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按自己的意见探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从中解决一些困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放手探索,发现规律

学生自己解答以上问题,做完后小组交流。

(三)收集信息,总结规律

精心设计问题:

1、求小红和爸爸一共吃了多少蛋糕,你是怎样列式的?

(3/8+1/8)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引出:

整数加法的意义对于分数同样适用,都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求小红比爸爸多吃了多少个蛋糕,你是怎样列式的?

(4/8-1/8)为什么用减法来计算?

(引出:

整数减法的意义对于分数减法同样适用,也就是求爸爸吃的再加多少等于小红吃的,小红吃的是两个数的和,爸爸吃的是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3、为什么3/8+1/8=4/8=1/2?

为什么4/8-1/8=3/8?

(强调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你能根据刚才做的题概括出计算方法么?

(引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补充、完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从学生总结的规律中来发现学生思维的漏洞,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

4、你还有什么问题?

(四)反馈练习

1、课本90页“做一做”。

2、解决问题

小丽计划一天练习30个毛笔字,实际上午完成了计划的7/15,下午完成了计划的11/15,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吗?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各位领导、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予以浅说,敬请指正!

一、说教材

地位与作用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

此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小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

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学情

我所教的学生思维活跃,有一定知识迁移的能力,懂得知识间的转化,能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但对于数学知识理解不够全面,尚未涉足社会看不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少数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且注意力较差。

三维目标

根据本篇目的结构与内容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掌握计算法则、能准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解答过程、渗透转化思想、培养良好验算习惯。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以及环保意识。

重难点

依据人教版数学教材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为教学重点,因为只有掌握了计算法则,才能进行计算。

同时,也确定了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中国教育中一门必修学科,因此,从小学数学教学开始,就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具体教学方法:

1、实例教学法

2、多媒体教学法

3、讨论法

4、讲授法

由于本课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答案。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知识点更清晰、更深刻。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

”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实例分析法

2、自主探究法

3、集体讨论法

4、总结归纳法

四、说教学准备

课前,我为此做了详细计划,具体安排如下:

(详情请参考课件)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力争做到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题的积极性、主动性。

具体环节安排为“导入—新授—练习—总结”。

1、动画导入

由《曹冲称象》的动画片段导入新课,同时以提问形式师生共同完成图表。

导语设计的依据:

一是为了体现转化思想,引出新知识,调动学生求知欲望。

二是为了表明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

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

2、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点、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

我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引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具体过程如下:

①介绍生活垃圾,以及对环境的污染情况,渗透不乱扔和自觉分类处理的环保教育。

②出示例题1及扇形统计图。

a.集体读题,理清题意。

b.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c.列出算式。

d.自主尝试解决问题,鼓励方法多样化。

e.算法优化。

③利用图片等手段对“化异为同”进行直观演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a.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变化过程及异分母分数到同分母分数的转化过程。

b.请学生回顾何为通分,明确也就是“化异为同”,强调找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及特殊情况如何快速确定最小公倍数。

c.学生口述通分过程,教师完整板书于黑板上。

④以小笑话“粗心的小明”引导学生对加法算式进行验算、学习减法。

a.指名学生回答整数加法的验算方法,两个加数调换位置;和减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b.提示学生分数加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相同,并要求列出减法算式进行验算。

c.板书减法算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验算环节,自然引出异分母分数减法,让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减法的计算方法。

⑤讨论归纳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法则。

a.师生共同总结完成图表。

b.随机抽取一名同学完成填空,加固记忆。

c.归纳总结分数加减法的多种验算方法。

3、巩固拓展

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拓展、创新,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①单一练习:

用手势判别正误。

因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最关键是通过通分把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所以我设置的第一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熟悉程度。

而第二小题着重强调最后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②强化练习:

计算并验算、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列式计算。

(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③综合练习:

算式接龙。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游戏规则,每一次的得数是下一个算式的第一个数。

游戏分为三个步骤:

a.指名代表与教师示范。

b.四人为一组,组员之间接龙。

c.各组选派一名组员,进行班级算式接龙竞赛,其余学生作评委。

(设计意图:

以手势判断、游戏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检验整体的知识掌握情况。

4、课堂小结

“一看、二通、三算、四约、五化”简短的十个字则是我对于本课所设计的总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和深化认识,以便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而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以及算理。

5、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的、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ppt展示)

6、布置作业

针对五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

(ppt展示)

六、说教学评价

针对知识的跨度、学生具体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运用了观看动画导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形式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学生自身经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更主动的内化为态度,并融入到实践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结束语

各位领导、评委们,本节课我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多媒体教学和集体讨论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我的说课分以下几个环节:

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学习评价。

下面向大家介绍。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内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通分、约分,分数大小比较等知识,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的基础上学习的,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

本节课的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五年级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重点难点

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教学重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4,教具学具

本节课将用到多媒体课件。

二、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方法得当,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我采用了

1.情境教学法;2.活动体验法;3.探究发现法。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做到动手,动口,动脑,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探索发现学习。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为了在教学中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我主要应用以下方法组织教学:

1.观察操作法

2合作交流法

三、教学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在教学中,我将采用“生疑——探究——释疑”的方法,引导学生做数学,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生疑

新课标中指出:

数学学习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根据这一理念,我创设了以下情境:

同学们我们清原,这在创建花园城市,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建设家乡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学生会提及到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

教师适时引导,在垃圾的处理上,我们可以将它进行分类,一般情况我们将垃圾分为四类。

(课件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师:

根据学生汇报的信息,适时提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需要在黑板上板书:

重点解决纸张和废金属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呢?

列出算式。

师:

这个加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分数加法有什么不同?

(指名回答)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板书课题: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这样的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究新知的欲望。

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环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构建主义教学论认为,学生的构建不是教师传授与灌输的结果,而是通过亲历,通过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

因此,在本教学环节时,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学习。

1.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

师: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有什么特点,能直接计算吗?

分母不同怎么办呢?

你能想办法把算式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吗?

由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操作,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班级内交流汇报,教师用图加以说明为什么分母不同的分数不能直接想加减,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数才可以想加减。

教师用课件动态演示3/10+1/4的过程边演示,边说明:

由于10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20,所以把圆平均分成20份,这样3/10就变成6/20,1/4就变成5/20,所以3/10+1/4=6/20+5/20=11/20。

完成做一做,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2.迁移类推,学习异分母分数减法。

出示问题2,说一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怎样计算?

放手让学生利用加法的经验迁移类推,独立完成计算。

请学生自己表达计算过程,重点是转化的思想。

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一道归纳异分母分数相减,也是先通分,再相减。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算法

师: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归纳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让学生自己归纳,然后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小结。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

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三、尝试运用,拓展释疑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孔子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巩固性原则的重要性。

新的学习结果的强化不是机械的重复某种固定的反映,它应该是有意义的富有成效的,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我将练习分为三个层次;

1.基础层:

完成94页做一做第一题并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演算方法。

2.综合层:

3.开放层:

各位评委以上就是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突出做数学的数学理念,也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

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打电话》说课稿

一、说教材

《打电话》是课标教材中全新的“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一个知识点,是第二学段的12个“综合应用”的知识之一。

教材通过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

合唱队在假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老师要打电话尽快通知到每个队员,让学生帮助设计一个打电话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以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动手操作、画图、模拟等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体验优化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亲身经历寻找最优方案的全过程,经历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打电话方案的全过程,体验优化。

教学难点: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运用自己的方法探索出打电话的最优方案。

教学关键:

让学生经历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打电话”隐含的规律。

教具和学具:

多媒体课件和磁力贴纸等。

二、说教法

《课标》在“综合应用”这一领域的教学中明确指出: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角度发现实际问题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尝试独立地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中,我采用激趣导入法、直观演示法、引导探究法等多种方法结合运用,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充满激情,主动参与,大胆创新。

三、说学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

《课标》也明确指出: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我选择了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了解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我首先出示一段打电话的实录,让学生观察:

老师在干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

接着出示老师接到的电话内容:

暑假期间合唱队有一个紧急演出任务,黄老师需要打电话尽快通知到合唱队的15名队员,如果每分钟通知1人,通知到这15名同学需要多少分钟?

学生的第一反应是15分钟。

我接着提问:

大家刚才说的15分钟,可以怎样去通知?

学生很快就提出了两种方案,逐一通知和火炬传递式通知,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直观动态展示。

展示的同时有学生指出这不省时,进而引发问题:

怎样做才节省时间呢?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入,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且找准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所以能用最简洁、生动的形式,帮助学生迅速投入本课重点问题的探究中。

]

(二)自主探究,设计方案

1、初探方案,达成共识

“怎样才能省时间呢?

”让学生进行四人一组的小组的讨论。

通过在小组汇报后,同学们都有了一个共识“同时通知,会省时间”。

并以分成3组通知为例,和学生一起研究省时间的原因和用画图来表示的方法。

[设计意图:

正确的思路是解决问题的的关键,在这里我引导学生研究体会到“同时”的重要性,点燃了学生尝试独立设计省时方案的欲望。

]

2、独立设计,体会优化。

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积极探索:

大家能不能用这种方式,设计出一个会省时间的方案呢?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把自己的方案设计在第一块磁力题板上,看看需要多少分钟才能完成,设计完后,如果又有新的想法,可以在第二块磁力题板上继续设计。

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我通过巡视了解学生不同的设计方案并适时加以指导。

[设计意图:

让学生独立尝试设计,进一步体会到优化的思想,初尝成功的喜悦。

]

3、对比方案,逐步优化。

自主探究后,学生都有了各自的省时方案,我挑选有代表性的方案进行展示。

在展示学生6分钟的方案过程中,使学生发现分4组的方式更省时间,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是不是分组越多越省时间?

”在师生交流中,有的学生提出分5组也用了7分钟,有的学生可能想到如果分15组反而和开始的15分钟的方案一样了,从而体会到省时间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分组的多少。

对比5分钟方案和7分钟的方案使学生发现,之所以他会更省时间,是因为同时通知的人更多了。

方案四:

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的方案,并请4分钟方案代表,在黑板上演示自己的思考过程。

师:

说一说你第一分钟怎样通知?

生:

第一分钟时,老师通知了一名同学。

师:

大家也是这样做的吗?

学生认可后,请同学猜测他第2分钟会怎样做,为什么?

并请4分钟方案代表做评判,达成共识后,继续猜他在第3分钟时会怎样通知,为什么?

仍请4分钟方案代表做评判。

最后在学生的共同合作下完成下图。

再让学生讨论:

还有没有比4分钟更省时间的方案?

通过刚才的活动,学生能够体会到因为在每分钟里所有知道信息的人同时通知,所以这个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