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47093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朝景》教案

教学目的

感受音乐美妙的旋律,展开丰富的联想。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歌曲意境的表现。

教学难点:

三部轮唱的效果呈现。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竖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导入:

欣赏乐曲《日落》片段。

2、讨论:

这段音乐使你想到一天中的什么时候?

由黄昏你联想到什么?

小结:

有美丽的晚霞、美妙的钟声、袅袅的炊烟……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色。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昏。

二、介绍歌曲背景

《培尔金特》第一组曲,格里格为诗剧所配的音乐。

原为诗剧第四幕第五场的前奏曲。

主人公远涉重洋,前往美洲去贩运黑奴,又到中国探险,成了富商。

后来,他来到摩洛哥,一天清晨,在一个山洞前面,他用独白披露自己的内心活动。

但这段音乐所描绘的并非是炎热的沙漠,而更像北欧清晨静谧清新的抒情画面。

乐曲具有牧歌风格,由单一的田园风味主题加以自由而精心的发展构成

三、学习《朝景》

1、初听音乐,感受乐曲情绪。

2、让学生说一说听后的感受。

3、复听音乐,再次感受乐曲情绪。

4、分段聆听。

5、总结音乐风格,感受音乐情绪。

6、用LU哼唱主旋律。

四、总结

《火车向着韶山跑》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自信地演唱歌曲《火车向着韶山跑》,并表现欢快的情绪。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歌曲的表现,在表现中体验与人合作演唱歌曲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歌曲《火车向着韶山跑》。

教学难点:

能用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中三次模仿火车的声音。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手风琴、节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火车开了》,师带生随乐律动。

1、问:

在这个音乐活动中,想到了什么?

2、请生用自己的声音模仿火车的声音。

3、教师用手风琴有节奏地模仿火车的声音。

二、节奏练习

人声模仿:

(出示节奏卡片)

XXXX|XXXX|XXXX|XXXX|

轰隆隆隆隆隆隆隆轰隆隆隆隆隆隆隆

1、有节奏地模仿。

(教师表演拉汽笛,与生合作)

2、在音乐中模仿。

(将节奏改为音符)

三、歌曲学习

1、教师用手风琴范奏一遍歌曲。

听后交流:

歌曲的情绪。

2、播放一遍伴奏,师带生用身体的摆动感受乐曲节奏。

3、听歌曲交流:

火车带我们去哪里?

(简介韶山,揭示歌名,发歌单)

4、看着歌单再听一遍歌曲。

交流:

这首歌里共有几次模仿火车的声音。

(三次)

5、教师用手风琴模仿三次火车的声音,学生找出声音的变化。

6、学生用三种不同的感觉模仿火车出发、行驶和到站的声音。

7、教师弹琴与生合作。

(生唱三次模仿火车的部分;师唱其它歌词部分)

8、用听唱法学习一遍歌谱。

9、教师唱谱,学生填词演唱。

10、练习重点乐句。

(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有连线的三拍长音)

11、完整演唱。

12、教师用手风琴伴奏,学生再次完整演唱,并注意歌曲的艺术处理。

13、采用不同形式演唱。

(男生表演火车;女生表演坐火车的小朋友)

四、歌曲表现策划:

这首歌曲还可以采用哪些形式演唱。

表现:

用学生提出的不同形式表现这首歌曲。

五、拓展

聆听完整版的歌曲《火车向着韶山跑》。

《山谷的回音》教案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山谷的回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轻快、优美的声音演唱《山谷的回音》。

能力目标:

能用歌声表现声音的强弱。

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情感目标:

通过演唱、聆听、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美和大自然的美,了解“回声”这一自然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歌曲并能用轻快、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

能用强弱对比表现歌曲。

教学方法

教法:

情景教学、引探尝试教学、媒体助学。

学法:

发现法、探究法、感悟法与实践创编法。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到一个神奇的地方,看,这是哪?

播放图片和鸟叫声,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师:

哇!

这里的风景好美呀!

让我们停下来欣赏欣赏。

(边欣赏风景边聆听歌曲《山谷的回音》,教师播放录音范唱)。

仔细听听、看看,这又是什么地方,有怎样有趣的自然现象?

师:

这首歌曲带我们到了山谷里。

歌曲还表现了山谷里一种非常有趣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呢?

生:

回音。

师:

回音好听吗?

生:

好听!

师:

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山谷的回音》。

(二)尝试体验感知乐曲

1、掌握强弱。

师:

听,糟了,孩子们,天气有点变化了。

(播放雷雨声)巧设下雨情境,从现实中体验声音的强弱,问:

你们刚刚听到了什么声音?

谁能模仿一下?

(学生通过聆听,得出雷声大,雨点小的特点。

通过模仿,亲身感受声音的强弱,再找找生活中的声音,哪些强,哪些弱。

2、分辩强弱。

师:

举例(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不同的力度强和弱,让学生分辨)讲解“f”、“p”。

3、体验回音。

激趣:

好玩吗?

(好玩),别玩了,雨停了,你们看看那是什么,(课件出示彩虹,看看连绵起伏的高山。

)让我们和他打个招呼吧?

生:

喂,你好吗?

(声音强)

师:

喂,你好吗?

(声音弱)

师:

孩子们,刚才山谷是怎么回答的?

(回音)这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回音比第一声要小一些。

现在由老师来当原声,同学们扮演回声。

师做原声:

喂,大山,你好吗?

(声音强;喊完后,做倾听状)

生做回音:

喂,大山,你好吗?

(稍弱)

教师:

注意,现在老师的原声有变化了!

(教师唱旋律唱名)

教师:

1234│5─│

生齐:

1234│5─│

教师:

I6I6│5─│

生齐:

I6I6│5─│

教师:

注意,现在老师的原声又有变化了!

教师:

啊啊啊啊啊……

生齐:

啊啊啊啊啊……

教师:

啊啊啊啊啊……

生齐:

啊啊啊啊啊……

(三)学唱歌曲

1、听一听

(1)在山谷中唱歌你们的心情怎样呢?

(很高兴),下面,老师把我们刚才听到的那首歌曲《山谷的回音》唱一遍,表达我此时的心情。

(2)瞧,对面的孩子也高兴的唱起来了,请听„„播放《山谷的回音》。

师:

好听吗?

生:

作答

教师:

想和他们比赛吗?

那现在,老师就把这首歌曲教给大家。

教师:

出示《山谷的回音》的歌谱。

2、学唱

(1)教师逐句教唱,学生跟唱。

(2)找出歌曲中的回音部分进行处理,师生合作准确地表现歌曲中的回音现象。

(3)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唱词。

(4)完整的演唱,并对学生在演唱中出现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

(四)表演唱

男女生齐唱原声,师唱回声男生唱原声,女生唱回声两人一组歌唱

(五)歌曲创编

教师:

同学们,我们除了在山谷里能听到回音,还能在哪里听到回音呢?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出现的回音现象(话筒、桥洞)

学生:

作答。

教师:

你们说得真好!

那你们能不能把这首歌曲重新编段歌词,唱一唱?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

教师:

同学们,讨论完了吗?

现在,就请几个小组的同学分别派一代表到前面来,把你们创编的歌词唱给同学们听。

好不好?

学生表演(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边唱边表演)教师及时给予学生鼓励。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唱了山谷回音真好听,还编了很有新意的歌词。

难道你们不想再亲自去山谷听一听回音吗?

可惜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得不对着山谷说:

再见了!

同学们向你们的山谷再见,向你们的回音再见!

《亲爱的回声》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热情的声音演唱《亲爱的回声》。

2、用简单的动作配合演唱,烘托歌曲情绪,增强节奏感。

3、了解回声的特点,能自己按照所教歌谱编词。

教学重点:

能用活泼、圆润的声音熟练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6/8拍的掌握,对歌曲处理的理解。

教学准备:

钢琴、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

同学们好!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你听!

他在跟你们打招呼呢(播放孩子的回声)

师:

他的声音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生:

……

师:

对,是回声。

一般什么地方会产生回声?

生:

……

师:

一般空旷的地方或者山谷中会产生回声。

师:

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一起来学习的歌曲就叫《亲爱的回声》。

师:

我们一起来听听歌曲,找出歌曲中表现回声的乐句?

出示歌谱播放范唱。

生:

……

三、新授。

师:

这是一首根据美国童谣改编的歌曲《亲爱的回声》,它描绘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在群山幽谷中与回声对话的动人情景,让我们再完整地欣赏一遍这首歌曲,注意:

有回声的部分,我们做一个倾听的动作准备了!

再次播放范唱。

师:

我们模仿前面那个小朋友做个回声的游戏吧,老师做原声,你们做回声。

(出示回声部分歌谱)

分句教唱:

师:

这里的每一句“哈罗”一样吗?

生:

不一样……

师:

哪些地方不一样?

生:

……

师:

对括号外的“哈罗”声音强一点,是原声,括号里的“哈罗”声音弱一点,是回声。

前面乐句中的“哈罗”有长有短;后面乐句中的“哈罗”有高有低,这些体现了回声的特点,老师总结了回声的特点,大家来看看(出示回声的特点)。

师:

那么这是一首几几拍的歌曲呢?

生:

6/8拍(出示6/8拍简介)。

师:

6/8拍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六拍。

画三角形表示的话,每小节里画两个三角形,力度关系是强弱弱次强弱弱,听起来格外的有韵律感,大家看下面几个乐句老师用三角形表示出来了一个三角形代表三拍,几个三角形相同吗?

生:

……

师:

对,有的一字对应一拍,有的一字两拍,有的一字三拍。

我们画着三角形读读这几个乐句。

师:

接下来,我们画着三角形再听一次《亲爱的回声》。

拍的时候注意:

回声部分多是弱起小节,要跟上节奏。

再次出示歌谱播放范唱。

师:

请同学们擦亮眼睛找找看,歌谱中你们可以找到相同旋律吗?

生:

……(出示歌谱并把相同旋律加上阴影)

师:

很好,让我们先来唱唱看这句的歌谱。

出示:

565176|553(2~3遍加上歌词再唱,学会后可个别单独唱)

师:

请同学们再听一遍《亲爱的回声》,会唱的部分唱出来,不会唱的部分请仔细地听。

(播放范唱,学生跟唱)

师:

好,请同学们看歌词,说一说歌曲里的小朋友和回声的对话的内容是什么呀?

生:

……

师:

小朋友想和回声做朋友并且邀请回声一起游玩。

真是个热情的小朋友!

师:

完整的一个乐句唱完我们要快速偷吸一口气,我们用笔给这几个地方加上换气符号。

(游玩后面、伙伴后面)最后两小节出现了两个声部,我们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同学配合一下,高音部唱25|1.10||低音部唱45|3.30||试试吧。

师:

回声呀很害羞,我们向它问好的时候,语气应该怎样才不会吓跑它?

生:

……

师:

问好呀,老师觉得亲切一些更合适,我们前面说邀请回声来游玩要热情,让我们用亲切的和热情的这两种语气把这首歌曲完整的唱一遍(播放伴奏齐唱歌曲)。

师:

老师还带来一首表现回声的无伴奏童声合唱歌曲,请大家欣赏一下(播放《回声》)。

四、总结。

师:

今天,我们跟可爱的回声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课后大家用《亲爱的回声》的旋律自己创编一段歌词试试,再见!

《竖笛练习(六)》

教学目标:

1、认知:

认识竖笛的构造及吹奏位置。

2、能力:

吐奏的吹奏能力。

3、情感:

热爱竖笛的演奏。

教学重点、难点:

吐奏吹奏方法的掌握。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1、教师吹奏乐曲《亲爱的回声》。

学生听教师范奏。

2、介绍竖笛的历史,了解认识竖笛。

3、认识八孔竖笛:

吹口,笛头,窗孔,笛身,笛尾,观看演奏姿势。

4、了解八孔竖笛八孔的音名及手势,手形,吹奏的姿势。

5、练习手指动作,大家来做手指操,提出闭指、开指对手指尖的要求。

6、吐奏练习,介绍吹奏的要求,吐音练习,气息的控制。

7、找个别学生试吹,寻找优点,缺点,并改正。

听学生范奏,纠正。

8、任意说音阶,要求学生很快的将以上的相关练习吹奏出来。

9、换指练习,换指得练习与要求。

10、随意说音,让学生吹奏。

11、练习歌曲《亲爱的回声》。

12、下课,师生再见!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重庆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2、体验同一首民歌的不同演奏、演唱形式,并体验不同形式带来的不同风格。

3、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知道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并喜爱民歌。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学难点:

1、体验并接纳同一首民歌的不同演唱风格。

2、上波音及切分音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感知、学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1、听范唱

师:

重庆是一个多山的地方,农民们经常在山里劳动,休息的时候,他们还喜欢放开嗓子高唱一曲山歌,既消除疲劳、由愉悦了身心,老师这儿有一段重庆农民清唱的民歌,大家想不想听?

生听原汁原味的《太阳出来喜洋洋》。

师:

好不好听?

音乐家们也觉得好听,所以他们把农民唱的民歌进行了整理与改进,就变得更好听了,大家一起来听听。

生听童声齐唱《太阳出来喜洋洋》。

师:

这一次大家的感受还和刚才一样吗?

生说自己的感受。

2、学唱歌词

(1)读除衬词以外的歌词。

师:

请大家把书翻到33页,我们一起把歌词读一下,括号里的衬词先不读。

(2)师范读衬词。

师:

下面大家读第一段歌词,老师把衬词加进去。

(3)生学读衬词。

(4)生连起来读第一段的词。

3、学唱歌曲

(1)随琴轻唱第一段。

(2)纠正切分节奏、上波音的演唱。

(3)随琴轻唱全曲。

4、处理歌曲

(1)用不同速度演唱歌曲各段。

师:

刚才大家唱的时候,五段的歌词都用一种速度来唱,是不是有些单调?

谁能动脑筋把哪里变化一下?

(2)欣赏男声合唱团演唱的《太阳出来喜洋洋》。

师:

这样唱的感觉好多了,但大家唱的都是同一种声音,如果改成合唱就更丰富了。

我们一起来听听。

(3)用合唱的方式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

A、练习引子。

B、练习喊叫声。

C、练习歌曲中的二声部。

师:

刚才他们唱的二声部和我们刚开始上课时唱的旋律很相似,我们把它加进去。

二、课堂小结。

师:

大家的演唱水平都很高,老师很佩服。

同一件音乐作品,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刚才,我们就听到了农民、合唱团的不同处理,人们还尝试用民族乐器来表现它。

就让我们在中国民乐“唢呐”演奏的音乐声中来结束这一节课吧。

(在民乐《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音乐声中宣布下课)

《鳟鱼》

教材分析

作曲家舒伯特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诗《鳟鱼》创作了声乐作品《鳟鱼》。

旋律轻松,活泼,顿音几号和连续四个十六分音符的多处运用,形象地表现了鳟鱼在水中灵巧形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欣赏、演唱,学生能够熟悉《鳟鱼》的主题旋律。

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自学资料,以达到了解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作品。

2、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分析,学生能够总结出歌曲的特点。

3、情感目标:

学生在了解《鳟鱼》后,能够很好的把握歌曲的演唱,喜爱并有兴趣继续下节课的歌唱学习。

教学重点

1、学生学会演唱《鳟鱼》。

2、通过学习歌曲,分析音乐的调式,掌握歌曲的内容,体会音乐的情绪。

教学难点

能够利用音乐的表现手段,感受音乐的情感变化。

教学方法

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加大学生的参与度,运用师生交谈发、问答法、音像信号法、讨论法等,培养学生自信心,敢于表达、表现,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观察鳟鱼图片,由图片导入课题。

师:

同学们请看图片,有没有同学知道是什么鱼?

(鳟鱼,很有价值的垂钓鱼,可食用,全世界只有十多种。

我们今天欣赏的音乐与这种鱼有关,是一首以鳟鱼来命名的音乐。

有同学可能会说:

“谁会去描写这种看起来并不漂亮甚至还有些凶的鱼呢?

”优秀的艺术家,任何素材都可以来来创作,我们现在开始学习《鳟鱼》。

三、新课教学

1、认识舒伯特。

舒伯特(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维也纳。

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

舒伯特的一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

然而,舒伯特却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被称为“歌曲之王”。

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

2、欣赏歌曲(首听)。

教师:

好,下面我们请同学谈谈感受。

学生1:

小鱼太可怜了,同情那条小鱼的命运。

学生2:

渔夫太可恨了,阴险、狡诈。

3、深入歌曲的内容,再次欣赏音乐的层次(第二遍聆听)。

学生1:

音乐划分为两部分:

第一次分明明亮,第二次声音较前者有所变化,声音边得低沉了。

学生2:

音乐分为三段,第一段描写了鱼儿的自由、快乐;第二段描写了渔夫的阴险;第三段描写了渔夫把小鱼钓上钩。

教师:

两位同学说的都对。

《鳟鱼》这首歌曲是舒伯特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

歌词取材一首浪漫诗,作者用渔夫比做当时的统治者,用小鳟鱼比作群众,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

我们先来体会音乐的第一部分,请大家看画面、听音乐、谈感受。

教师:

音乐听完了,请问大家对哪一乐句印象最深,能给大家哼唱出来吗?

(学生哼唱)

教师:

这正是音乐的主题,它的旋律明快、流畅,形象地描绘了鳟鱼在潺潺流水中遨游的情景。

反复与学生一起哼唱音乐主题并分析第一部分及两段歌词:

轻松自由的音乐主题表现了天真活泼的小鳟鱼在水里快乐的嬉戏。

伴奏音型活泼轻快,节奏平稳,中速,力速平和。

教师:

现在我们来听音乐的第二部分,请大家注意乐曲与第一部分的区别。

在经过一个短短的低沉急促的间奏后,进入到音乐的第二部分,这段音乐表现了渔夫的冷漠与残酷。

由于情绪变得暗淡、压抑,因此调式也发生了变化,由大调式转入小调式,旋律和伴奏音型紧张起来,钢琴奏出的细碎的不稳定的音符,表现了不平静的水面和作者忧心忡忡的心情。

四、学生表演

分别请两组学生上来,根据故事的情节来编排表演《鳟鱼》。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共有三个角色:

渔夫、我、小鳟鱼。

表演完毕后由学生自己讨论这首歌曲的寓意,最后由教师总结。

五、小结

1、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做回顾。

2、对本节课的上课情况进行评价。

3、布置下节课的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