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46850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施方案.docx

《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施方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施方案.docx

实施方案

地理位置图

 

附图附表:

1.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2.道路技术状况评定表

3.弯沉值测定记录

4.路面结构计算书

5.路面病害调查表

6.路面工程数量表

7.路面结构图

8.路面结构顺接图

9.病害处治设计图

10.安全设施设置一览表

11.单柱式标志一般构造图

12.凸面镜一般构造图

13.标线数量表

14.减速震荡标线一般设计图

15.路面标线设计图

16.道口桩工程数量表

17.道口桩一般结构图

18.边沟工程数量表

19.边沟设计图

20.涵洞一览表

21.K244+096涵洞布置图

22.公路平面交叉表

23.施工保通方案设计图

24.总概算表

25.人工、主要材料、机械台班数量汇总表

26.建筑安装工程费计算表

27.其他工程费及间接费综合费率计算表

28.其他工程费及间接费费用计算表

29.设备、工具、器具购置费计算表

30.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及回收金额计算表

31.人工、材料、机械单价汇总表

32.建筑安装工程费计算数据表

33.分部分项概算表

第一章概述

拟大修的河南省洛阳市S240济邓线(原S243郭木线)汝嵩交界至木扎岭段大修工程,为洛阳市西南部山区重要的南北向干线公路,也是河南省干线公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项目的建设不仅是河南省干线公路网结构改善和提高道路服务水平的必要举措,也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迫切的需要。

项目起自S240济邓线汝嵩交界(K242+916),终止于嵩县木札岭(K251+662)与国道G311相交,路线全长8.746公里。

1.1编制背景和依据

1.1.1项目背景

交通运输部在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大国省道改造力度,着力提升技术等级、服务能力和水平”,在此背景下,河南省交通运输部门提出了新的干线公路网发展规划。

确定了在“十二五”期间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总量进一步增加,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等级和质量明显提升,养护管理能力显著增强。

到2015年,基本形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等级和质量明显提升,养护管理能力显著增强;运输装备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运输组织不断优化,运输服务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行业监管能力明显加强,安全监管、应急处置和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资源利用效率、节能环保水平明显提高,加快形成“能力适应、服务优良、安全环保、保障有效”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系统,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全省公路网总里程达到25万公里左右,构建畅通、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普通干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7万公里左右,国道调增到9300公里左右,省道调增到1.8万公里左右。

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1万公里左右,五年净增5000公里左右。

实现国道覆盖所有县(市),省道覆盖所有省规划的产业集聚区和重点乡镇。

对干线公路的改造,河南省交通厅提出了遵循“先重点、后一般,先主要干线、后次要干线”的原则对国省道干线公路逐年实施大中修改造,以确保道路的畅通。

洛阳市公路管理局根据省厅对干线公路大中修改造工程的指示精神,结合本市主要干线公路的实际,拟改造路面破损严重,坑槽、积水随处可见,服务水平下降较多的河南省洛阳市S240济邓线汝嵩交界至木札岭段,并按照交通部和省厅的要求,抓紧部署开展项目前期工作,以争取该项目的早日立项实施。

1.1.2编制依据

1)河南省普通干线公路“十二五”养护大中修项目库;

2)洛阳市公路管理局2015年大中修养护和项目实施计划;

3)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

4)交通部部颁《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06);

5)交通部部颁《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6)交通部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7)交通部部颁《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2007);

8)交通部部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2001);

9)交通部部颁《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2-2001);

10)河南省交通厅豫交计【2008】38号文“关于执行交通部《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公路工程预算定额》、《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的通知”;

11)河南省交通厅豫交计【2011】118号文“《关于调整河南省公路工程人工费单价的通知》”;

12)河南省交通厅豫交规划【2011】120号文“《关于调整河南省公路建设(养护)工程概预算税金计算标准的通知》”;

13)豫交计【2008】164号文《关于印发<河南省一般干线公路大中修改造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1.2研究过程及内容

1.2.1研究过程

2016年4月初,我院受洛阳市公路局委托,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项目组,开展项目的实施方案的调查工作。

项目组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及洛阳市公路局对本项目的有关要求,编制了本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洛阳市公路局的指示,项目组对现有道路的形成历史、路基、路面、桥涵构造物和沿线设施进行了综合调查,收集了沿线水文地质条件、筑路材料等情况,并搜集了该段道路的历年交通量资料,以及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城镇规划、旅游资源等资料。

同时为了保证项目建设的合理性、科学性,就路面宽度、结构和对桥梁及沿线设施的改造方案等问题和公路局进行了磋商、汇报。

在此基础上,于2016年5月初编制完成了该项目的实施方案。

1.2.2研究内容

1、详细研究《河南省干线公路网规划》及《河南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认真学习河南省政府和交通运输厅有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安排和规定,评价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河南省路网规划。

结合洛阳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调查现有道路技术状况和适应程度,研究项目区经济社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调查现有道路所在区域的交通流分布,结合交通量调查数据,预测该项目交通流量发展水平,提出拟建的规模及标准。

3、经过实地的踏勘和实地测量,掌握并了解现有道路技术状况及沿线的地质、地形、水文等自然条件、分析并提出改造方案,提出主要工程数量。

4、调查沿线筑路材料分布情况及价格、可供程度,编制工程概算确定投资规模,尽可能作到经济合理。

5、根据建设单位对项目的资金筹措意见和工程实施计划,提出项目实施意见及工程进度安排。

6、进行项目环境评估,分析用地范围以内建筑物及构造物对工程的影响及工程施工和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合理意见。

7、广泛征求项目沿线各级地方政府及群众对交通设施的意见,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道路交叉和边沟问题,做出适当安排,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理解与支持。

8、分析该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1.3主要结论

1.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洛阳市S240济邓线(原S243郭木线)汝嵩交界至木扎岭段大修工程,项目起自汝嵩交界(K242+916),全段自北向南经西泰山景区、黄水村,终止于嵩县木札岭(K251+662),与国道G311相交,全长8.746km;道路始建于1999年,于2005年进行大修。

由于道路运营时间较长,现经过长年累月的重交通行驶作用,原有的路面结构已开始出现急剧下降的趋势,造成现有路面难以靠小修保养提供出正常的服务水平,影响群众的生产经营和生活,不但给群众带来了不便,同时也影响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影响了交通基础设施服务于民、服务于社会发展、服务于经济发展的作用的发挥。

根据实地调查资料,对原有路面的损坏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对该项目的公路技术状况评价指标进行了评定,评定结果如下:

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64.94,路面平整度RQI=61.11,路基技术状况指数SCI=55,路面结构强度指数为PSSI=41.42,桥隧构造物技术状况指数为BCI=65,沿线设施技术状况指数TCI=55。

老路承载能力根据弯沉调查,按《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中路面强度的评价标准,在不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对路面强度指数(SSI),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小于0.66,其他公路、等级公路小于0.5的路段,应采取大修补强措施以提高其承载能力。

本项目经计算沥青混凝土路段弯沉平均值为51.86,标准差为8.54,代表值为64.67;SSI(路面强度指数)=0.46<0.5,不满足其指标要求,因此该段老路进行挖补补强措施以提高其承载能力。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表

评价等级

MQI及各级分项指标

≥90

≥80,<90

≥70,<80

≥60,<70

<60

根据评定结果,本项目沥青混凝土路段MQI(公路技术状况指数)=62.09,评定结果为次,小修保养、中修已不能维护该路的通行要求,急需大修。

1.3.2交通量发展预测

项目交通量由来自现有公路的趋势交通量组成。

拟采用弹性分析法并来确定交通量增长率。

根据交通运输部颁发的《交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汇编》的规定,确定预测年限为调查年至项目投入运营后15年。

本项目建设工期为2016年9月至2016年12月,因此交通量预测年限为2017年~2032年。

结合国家及各省市制定远景规划的阶段划分,预测特征年为2017年、2020年、2025年及2032年。

预测得到拟建项目路段内各特征年路段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

特征年项目通道交通量表

(单位:

辆/日)

年份

客车

货车

合计

2016

3252

3294

6546

2020

4172

4099

8271

2025

5329

5071

10400

2032

6492

6770

13262

1.3.3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

由于项目性质为老路大修,本着全面恢复原道路的技术标准的目的,根据拟大修项目交通量规模、路面弯沉、老路状况、相接道路现状和区域地形条件,确定了本项目的主要技术标准。

公路建设项目主要技术指标表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综合指标

1

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

2

设计速度

Km/h

40

路基指标

1

路基宽度

m

8.5

2

路面宽度

m

7

桥梁指标

1

桥面宽度

m

7

2

桥涵设计荷载

同原标准

路面指标

1

路面面层类型

沥青混凝土

2

路面横坡

2

根据对现有道路技术状况的调查,结合交通量预测和区域大修项目的经验,确定了具体的大修改造方案,其主要建设规模如下:

大修长度:

8.746公里

3.5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

61222m2

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

60942m2

粘层:

61222m2

透层封层:

61714m2

16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55461m2

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6254m2

21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6254m2

培土路肩8454m2、路缘石993m3

沥青灌缝:

555m、修补坑槽:

70m3

挖除7cm油层:

6254m2

挖除18cm水稳基层:

6254m2

浆砌边沟:

108m

热熔标线:

3205.26m2

标志牌5块

道口桩48根。

1.3.4建设方案

本大修项目起点位于汝嵩交界(K242+916),终止于嵩县木札岭(K251+662),路线全长为8.746km,技术标准为二级公路,路基宽度8.5m,路面宽度为7m;项目路面宽度满足二级公路横断面指标。

根据相关单位意见,不对横断面宽度进行调整,维持原状进行大修改造。

1.3.4.1平、纵面

本项目现有道路按平原区二级公路标准修建,按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技术标准修建,设计时速40Km/h;本次大修维持现有技术标准。

平面:

原路线线型已满足二级公路标准,本次大修主要对路面进行改造,故平面线型仍利用老路平面线型。

纵面:

本项目大修原则采用原有道路纵面线形,仅将老路补强抬高23.5cm拉坡设计。

老路起、终点以及桥梁两端处,采用顺接处理。

1.3.4.2路基防护及排水

现有道路路基稳定,路基防护工程基本完善,本次大修完全利用;现有道路排水设施为浆砌边沟,排水设施完好仅部分出现破损,本次大修仅对破损段落进行重新修筑M7.5浆砌片石边沟。

1.3.4.3路基路面

1、对于基层完好仅面层有坑槽、裂缝、轻微拥包的段落,需对面层病害进行处治,然后加铺补强层。

即:

对于面层坑槽段落,采取先补轮廓线,按照“圆洞方补、斜洞正补”,清除粉尘和杂物,再用沥青混合料进行填筑,用夯实机具进行夯实;对于面层出现网裂、裂缝段落,首先除去已松裂缝边缘,然后用热拌沥青混合料填入缝中,捣实;对于趋于稳定的轻微拥包,用机械刨削或人工挖除。

然后再在老路路面上加铺16cm水泥稳定碎石+4cm中粒式沥青砼+3.5cm细粒式沥青砼的补强层。

2、对于老路基层局部强度不足、水稳性不好,使基层松软而导致的拥包、波浪(搓板)、局部沉陷以及基层破坏形成的坑槽等病害的段落,需将7cm面层和18cm基层挖除,然后回填21cm水泥稳定碎石,加铺20cm水泥稳定碎石+4cm中粒式沥青砼+3.5cm细粒式沥青砼的补强层。

3、过村路段,受两侧房屋的限制无法进行加铺,采用挖除原路面7cm面层、18cm水泥稳定砂砾,然后回填20cm水泥稳定碎石+4cm中粒式沥青砼+3.5cm细粒式沥青。

1.3.4.4桥涵

1、本项目沿线有桥梁1座,沿线涉及桥梁危桥改造的另做项目申报,本次大修不包括桥梁改造部分。

本次大修对桥梁仅做面层处理,即首先对铣刨桥梁3.5cm面层,然后重新铺设等厚度的细料式混凝土,桥梁无恒载增加。

2、本项目沿线盖板涵、拱涵等共29道,均为暗涵,其中K244+096处的石拱涵拱顶出现结构裂缝,须拆除重建,其余涵洞可直接加铺路面补强层。

1.3.4.5安全设施

标志牌:

原有道路交通标志牌版面内容整洁、清晰;标志板、支柱、连接件、基础等部件完整无缺损;标志无变形、标志面无剥落、锈蚀,具有良好可视性满足安全行车要求,本次设计仅对部分路段增设标志牌,共增设5块标志牌。

本项目全线百米桩、公里桩完好,本次大修完全利用。

路面标线现状:

过村路段缺少行人斑马线;长距离下坡路段缺少震荡标线。

因此本次设计在路面完工后重新画标线,并过村路段增设斑马线,长距离下坡及途经村庄、学校路段设置震荡标线。

1.3.4.6平面交叉

平面交叉:

本项目全线平面交叉为7处;其中终点处与G311,其余被交道路交通等级均为等外公路,本次平交设计受到占地限制,均在老路和被交道现有范围内进行设计,没有增加占地面积。

具体处理措施如下:

(1)终点与G311的平交口,纵断采用主线与被交道顺接的处理措施,平面采用加铺转角的处理措施。

(2)沿线与等外公路的7处平交口,均在被交道路内铺设16cm水泥稳定碎石+4cm中粒式沥青砼的路面结构,并于交叉口两侧栽设道口桩。

1.3.5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概算总金额为1044.76万元,建安费为858.18万元,占总造价比例为82.14%。

共需人工7860工日,水泥:

1685吨,石油沥青25吨,乳化沥青148吨,碎石17430立方米,砂及中粗砂1259立方米,沥青商品砼4689立方米。

本项目资金筹措方案为:

申请国省补助,不足部分地方自筹。

1.3.6实施方案

项目业主为洛阳市公路管理局。

施工期间,科学组织,合理施工,既要保障路线的通行,又要保证施工工期及施工质量,可以采用半幅施工。

施工期间要切实作好施工安全及施工环境保护工作,在各个路口,均要有专人负责保通及疏导交通,要有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初步拟定为2016年7月初完成立项报批,2016年8月初完成工程测设、资金筹措和招投标工作。

2016年9月份开工,2016年11月底完成全部工程任务,建设期为3个月。

1.3.7招标方案

招标范围:

包括勘察设计、监理、施工。

招标组织形式:

项目法人可进行自行招标,也可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代理招标。

招标方式:

本项目面向社会有资质的单位实行公开招标。

1.3.8实施后效果评价

项目实施后,道路技术标准将全面恢复,路面状况达到优良,行车环境有较大改善,能够提高运输效率,使过境车辆的行驶更加安全快捷,降低运输成本,促进沿线城镇的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使该区域公路网更加完善,运输通道线型更加顺畅,必定会使物畅其流,减少货物、旅客在途时间,减少交通事故,运输成本下降,促进各地间的物质交流,推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1.3.9主要问题和建议

1)由于该路现阶段技术状况较差,已经不具备二级公路相应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行车舒适性较差,车辆行驶速度降低,不能满足交通发展的需要,建议尽早尽快给于该项目大力支持,各相关部门发扬协作精神,使工程早日开工,早日投入使用,以保证省道畅通。

2)关于施工期间的保通及环境保护问题

在施工期间应采取合理措施,保证老路的畅通,同时不影响道路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

提前与公路路政支队及交警部门联系沟通,保证道路通行。

本项目施工中应加强沿线环保工作,采取一切措施降低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更要做好对沿线水域环境的保护工作,另外沿线路过乡镇、村庄,施工车辆应安装有效消音器,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噪音污染。

第二章现状、发展及存在问题

2.1项目区域概况

洛阳市洛阳市S240济邓线(原S243郭木线)汝嵩交界至木扎岭段大修工程,为洛阳市西南部山区重要的南北向干线公路,也是河南省干线公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区域运输网络中沟通国道、省道,调节区域交通运输以及服务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的重要公路。

本次大修为S240济邓线汝阳境西局至木札岭段,详见地理位置图。

2.1.1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近年来,洛阳抢抓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机遇,深化国企改革,进行结构调整,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工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加。

2014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600.2亿元,较上年增加0.64%。

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2014年洛阳市继续强力推进“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先进制造业、火电、铝工业和石油化工“四大产业基地”不断发展壮大,力促一批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带动和关联性强,对工业发展起支撑和主导作用的项目投产达产,为洛阳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和动力。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201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432.5亿元,比上年增长4%;当年粮食产量211.2万吨,棉花2667吨,油料114282吨。

农业机械化程度持续提高。

2013年大牲畜年底头数、烟叶产量、蔬菜产量分别达到63.3万头、192.3万吨、501万吨。

按当年价计算,2014年洛阳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284.57亿元,比上年增长4.58%。

其中,第一产业总值231.99亿元,减少6.79%;第二产业总值1677.29亿元,减少7.51%;第三产业总值1375.29亿元,增长27.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9417元,比上年增长3.88%。

洛阳市历年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见表2-1和图2-1。

经过多年建设,洛阳市已基本形成经济结构日趋合理、产业结构不断改善的发展格局。

三次产业构成由1993年的12.2:

58.6:

29.2调整为2014年的7.1:

51.1:

41.8,见图2-2。

表2-1洛阳市历年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表

年份

人口

(万人)

GDP

(亿元)

GDP指数

(上年为100)

人均GDP

(元)

1993

590

146.3

119.1

2492

1994

595

191.8

113.9

3239

1995

599

245.1

115

4107

1996

603

292.8

112.5

4814

1997

607

335.0

114.3

5538

1998

610

364.8

111.5

5994

1999

615

377.5

108.2

6158

2000

625

422.8

109.6

6830

2001

628

465.2

108.6

7426

2002

632

535.0

111

8489

2003

636

686.3

116.6

10823

2004

638

905.2

116.2

14204

2005

641

1112.4

115.4

17486

2006

646

1333.6

115.8

20980

2007

650

1595.3

116.3

25120

2008

654

1919.6

113.8

30084

2009

657

2001.5

112.6

31169

2010

680

2320.2

111.4

35426

2011

684

2702.8

112.3

41197

2012

688.5

2981.1

109.7

45316

2013

692.3

3140.8

106.8

47569

2014

696.2

3284.6

108.2

49417

平均增长率(%)

1993~1995

0.76%

29.44%

-1.70%

28.39%

1995~2000

0.85%

11.65%

-0.94%

10.83%

2000~2007

0.56%

21.09%

0.87%

20.66%

2007~2014

0.59%

9.18%

-0.71%

8.79%

注:

表中绝对值为当年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数据来源于《洛阳市统计年鉴》。

图2-1洛阳市历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趋势图

图2-2洛阳市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1993年2014年

2.1.2交通运输现状、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洛阳市交通运输现状

洛阳地处我国东西部的结合部,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现已形成以公路、铁路为主,水运、航空为辅的综合运输体系。

连运港至霍尔果斯国道主干线、太原至澳门国家重点公路、上海至洛阳国家重点公路、洛阳至少林寺高速公路、郑州至少林寺高速公路、国道310线、国道311线和国道207线以及省道318、247、322、323、314等省道构成了洛阳公路交通的主骨架;陇海、焦枝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形成了铁路交通主骨架。

近年来洛阳市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十分迅速。

公路:

据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14年底,洛阳市境内公路总里程为1834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01公里,一级公路8.1公里,二级公路1748公里,三级公路2008公里,四级公路9248公里,等外级公路4829公里,公路密度平均每百平方公里120.6公里。

洛阳市历年公路网结构情况见表2-2。

等级构成比例见图2-3。

2-2洛阳市历年公路网结构表

指标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2014年

里程

(公里)

比重

(%)

里程

(公里)

比重

(%)

里程

(公里)

比重

(%)

里程

(公里)

比重

(%)

公路

总里程

4730.8

5574.9

17837.0

18324

1.等级公路里程

4455.1

94.2

5346.4

9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