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4488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docx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对待人生环境.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docx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第三讲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学生现状

1.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良好,但是还存在各种心理问题;

2.大多数学生对现代社会认可,却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3.大学生重视专业知识,忽视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

二、社会要求

1.不仅具有强健的体魄,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状态;

2.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能够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正确理解身心健康的内涵;明确个人在与他人关系中的定位;正确地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2.能力目标:

大学生自觉地调适心理、保持心理健康;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善待自然。

四、知识图解

 

电前应该解决'

的四大问题(坚

持科学发展观

为指导)

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

和方法: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

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诚信原则

个人需要和

社会需要的

统一

人能改造自

五、学习任务

1.学生谈谈自己对健康的理解;

2•做一个游戏,游戏要求两个同学团结合作才能完成;

3.学生分组调查自然状况,然后在全班汇报情况

六、课堂设计

厂讨论:

、、

人生有哪些难题?

(学生发言,教师总

结:

四大问题)

f最后老师总结:

我们人'生会遇到诸多问题,总体来说就是四大问题,因此同学们要正确处

理这些问题。

看视频:

f案例分析:

1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小勇的故事

<丿

'案例分析:

看视频和图片:

校友汶川寻找失事飞

自然状况调查

机事迹

1

丿

丿

[课程导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

立的情况下,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意见》要求:

“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

“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

界民族之林。

[提问]人生中难免有诸多问题,有哪些?

为什么有这些问题?

[教师总结]作为年轻的大学生,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个有价值的人

生。

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

人生价值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与如何对待人生环境有重要关联。

所谓人生环境,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正确对待人生的环境,主要就是要协调好自我身心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而要处理好这几种关系,首先我们就要具有协调自我身心健康的能力。

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一、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们事业成功的基础,但随着社会竞争日益加剧,人们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悲剧事件正在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认识自身心理特征,引导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内容,也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一个重要内容。

(一)为什么现代人有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子”,正当青春年华,有着无限美好前途。

可是有极少数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原因,在许多成年人看来很平常的问题上,他们却选择了一种极端的做法,个别人甚至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不仅给当事人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给他们的父母造成了无限悲伤,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

一般而言,现代人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来自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

1、客观原因

一般而言,当社会处于相对封闭状态或停滞阶段,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因素相对较少,人们的心理较为平稳,一般不会出现大的心理问题。

当社会处于变革时期,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因素会增加,人们的心理活动也较过去更加复杂多变。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变革时代,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但在另一方面,人们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竞争、就业压力明显加大。

经济多元化和实现个人利益途径的多元化和自由化,强化和拓展了人们的欲望,促使人们不断去追求和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和要求,以求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中西文化交流日益扩大,中西文化急剧碰撞,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人们的思想更加复杂,选择变得更加困难。

伴随着现代生活新变化的是交往模式的新变化,人们的交往不再表现为情感的交流、思想的倾诉,而是带有更多的功利色彩,人们的心灵不再容易得到真正的交流,思想问题也不容易得到解决。

凡此种种,使一些大学生在面对社会这个大舞台时感到茫然、困惑,心理上容易陷入空虚、压抑、焦虑、紧张的状态,在人生道路选择上处于两难或多难的境地。

在这种情况下,很难理智去对待和处理好人生的问题和困惑。

2、主观原因

(1)人有各种各样强烈的欲望和追求。

动物也有欲望,但一般而言,动物的欲望只是出于本能,比较容易得到满足,与动物相比,人的欲望和追求无疑复杂得多。

老子曰: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欲望对人而言有两面性:

一方面它能促使人们不断进取;但另一方面,人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各种欲望,不能很好克制自己的欲望和贪念,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各种烦躁、不安、紧张的心理状态,从而失去心理平衡,导致各种心理问题。

(2)青年时期是心理问题高发阶段。

青年时期是自我意识逐步形成的阶段。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对意识活动自动的认识”。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使大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关注自己对各种事物的内心感受,关注社会和人生。

可是由于经验和阅历的欠缺,对许多问题又不能得出正确的解答,使自己许多事情充满了困惑,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和心理。

高中阶段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一些学生为了能在高考种取得好成绩,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

他们既受到家长的过度保护,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少关心人生和社会问题,加上现在较好的社会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学生们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大的挫折。

单一的生活经历使一些大学生生活能力差,心理脆弱,意志力薄弱,承受挫折能力差,心理不稳定。

进入大学后,在学习、交友、恋爱等方面一旦出现一点困难和挫折,都会使他们感到惊惶失措,难以承受,少数人一下子失去理智,在感情冲动下做出退学、出走,甚至自杀、杀人的事情。

(二)心理健康的标志

媒体曾报道过这样一件事情:

一名叫小伟的学生,自小理科学得较好,但高考填报志愿时,父母却要他报考医学专业,他听从了父母的安排。

医学需要大量的机械记忆,这正是小伟的弱项,加上对学医毫无兴趣,小伟每个学期都有考试不及格的科目。

这使小伟非常怨恨父母,心情也经常变得异常烦躁,自杀和杀人的想法多次在他脑海中出现。

2002年初,已经是大学三年级的小伟,在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他杀死了他的父亲和奶奶,酿成人间惨剧。

按照过去传统的看法,我们很容易把小伟这一类学生视为品德不良甚至品质败坏者,把他们归入“坏人”一类,因为我们曾经认为,只有品质败坏的人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可是该事件中的学生,平时并未有过任何不良记录,学习还很刻苦认真。

但这样的学生,在某种情境下,在某些事情上却做出了与常人不一样的行为,选择了极端的做法。

发生这些事情,与学生道德品质并无直接关系,而是这些学生的心理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变得异常,最终导致异常行为的发生。

现在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生理和心理都健康,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健康。

关于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心理学家们有各种各样的说法,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

有专家学者提出青春期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人的心理和行为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不同的年龄的人,他们的情感、理智、意志和行为方式等,都有不同的特征。

少年儿童天真活泼,情绪上的变化经常喜怒无常,理智感不强,意志力薄弱;青年人精力旺盛,思想活跃,已有一定意志力和理智感,但看问题仍有极端化倾向;中老年人情绪稳定,理智感强,意志力也强,但显得缺乏朝气和热情。

如果一个青年人在对人对事时,他的心理和行为经常表现得如同少年儿童或中老年人那样,那就不符合青年时期的心理特征。

(2)能够较快适应新的环境,并能与周围的人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们平时观察小孩就会发现,小孩子每到一个新的环境,遇见许多自己不熟悉的人时,开始时总会显得紧张和不安,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慢慢平静下来,重新融入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中,开始新的生活。

青年人也是如此,但由于青年人比少年儿童更具有理智和意志力,他能比少年儿童更易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

如果一个人,只愿意或只能够生活在一个自己从小就熟悉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中,对新的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心理上有明显的排斥、抗拒感,行动上长期不能融入到新的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中,那就要考虑自己是否有心理问题了。

3)人生态度乐观积极。

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热爱人生,喜欢与人交往共事,乐于接受自己未经历的新思想、新观念,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有社会责任感。

(4)能经受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5)对外界刺激反应适度。

(三)正确认识青年时期的心理特征因压力、遭受打击而导致情感困惑、焦虑等心理状况,不仅会发生在大学生身上,也会发生在小孩子和中老年人身上。

发生在小孩子身上,他不会采取极端做法,因为小孩子还不懂这种事情的真正意义;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他也不会采取极端做法,因为他已有足够的经验、理智和智慧来妥善处理好这类事情。

这类事情发生在青年人身上,他们就可能会采取极端做法,显然,这与青年时期特有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为身处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自身的心理特征,了解“我是谁”,知道“我为什么会这样”,然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患于未然,这对于自身健康成长,无疑会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青年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是矛盾的,它既不同于儿童、少年时期的天真、烂漫、无知,也不同于中老年人的成熟、冷静、有智慧。

有人这样评价青年:

他们最成熟,但也最幼稚;他们最务实,但也最狂妄;他们最富有创造力,但也最富有破坏性;他们最认真,但也最游戏;他们最积极,但也最消极。

青年,通常就是这样一个矛盾体。

青年时期的心理矛盾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思想活跃,勤于思考与易偏激的矛盾人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

儿童时期的意识基本上是个个体意识。

个体意识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意识向自我意识过渡的阶段。

青年时期由于各种生理机能的发育和逐步成熟,人的自我意识逐步发展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对意识活动自身的认识”,它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等。

由于自我意识的觉醒,青年人开始意识到了自己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矛盾性,他们开始真正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开始真正用自己的头脑和思想去重新审视一切,包括自身、他人、社会和人生,因而青年人总有问不完、想不完的问题。

展现在青年人面前的是一个完全崭新的世界,即使是过去熟视无睹的事物,在青年人看来也具有全新的感觉和意义。

由于生理机能的成熟,青年人显得精力旺盛、血气方刚、朝气蓬勃。

又由于青年时期生活经验少,思考问题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因而富有创造力。

但青年大学生由于涉世未深,人生阅历简单,社会经验缺乏,辨证思维未成熟,还未能完全摆脱个体意识的影响,自己尚未能完全成为自身的主人,因而容易出现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和行动上的偏激。

如:

对自身的评价,成功、顺利时则自信心强得不得了,认为自己什么都行,没有什么自己办不到的事情。

而一旦遭到困难、挫折则容易一蹶不振,认为自己时时、处处都不如别人,自卑得不得了。

对他人的评价也有许多不正确的地方,一些大学生过高评价自己,过低评价别人,或者相反。

对社会评价,一些人往往易被一些个别、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如一些青年学生因为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腐败现象就对改革开放产生怀疑,甚至否定改革开放的成就。

2、强烈的感情需要与孤独感并存的矛盾青年学生已慢慢由一个小孩转变为成年人。

青年时期的感情需要已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体现为对父母的依恋之情,而是表现对友谊和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青年人渴望理解和同情,渴望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良师益友和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

友谊和爱情已成为青年生活的两个重要主题。

另一方面。

青年又自我感觉是最孤独的人。

他总觉得世界上没人理睬他,没人同情他,更没有人欣赏他。

正如心理学家斯普兰格描绘青年心理特征时所指出:

“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年时期那样强烈地渴望着被理解的时期了。

”“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那样深陷于孤独之中,渴望着被人接近和理解;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那样站在遥远的地方呼唤。

一位青年女学生这样描述自己当年的情感:

“这个时期谁都体验到的是孤独,自己孤单单一个人,谁也不了解自己。

难道在任何地方都没有那样的人(了解自己的人)吗?

有的人向往着老师,有的人向往着前辈,有的人向往着朋友,但找不到那样的人,只好把自己的心情寄托在日记和诗里。

在这个时期不知为什么总感动不宁静,无依靠。

”一般来说,大家寻求的与其说是理解自己的人,倒不如说是具有丰富经验、能给自己恳切忠告的人。

最初对异性的意识,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

也有向往具有自己所缺少的东西的人,并把他当作理解者去追求的情况。

青年学生孤独感产生的原因,一是源于自我意识的觉醒。

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青年人发现了一个“崭新的我”,开始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秘密,许多青年不再像小孩一样天真直爽,快人快语,而是不愿随便向别人敞开心扉,体现出青年时期的“闭锁性”。

青年学生产生孤独感的另一个原因,是青年人尚未有足够的经验、智慧和信仰来帮助他理解孤独,体验孤独,战胜孤独,更不会享受孤独所带来的快乐。

一些青年学生还如同小孩一般,容易被外在事物所吸引,没能对自己内心进行深度挖掘和开发,因而一旦独自一人,便觉得无限孤独。

3、独立意识与信赖心理的矛盾

青年学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逐步成熟,不仅从外表上看他们似一个成年人,而且在内心深处他们也十分强烈地要求社会把他们视为成年人。

这个阶段,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小时候被大人摆布的状况。

他们想极力摆脱父母、学校和成年人对他们的种种束缚。

他们要求思想自由,行动独立,自主处理在学习、生活和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希望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有些学生随着年龄增长,独立自主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不仅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和独立生活,而且还能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更有一些学生还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但大学生毕竟还只是一个“准大人”,加上现在学生从小受父母和学校过度保护,其独立自主能力仍相对较差。

学习主要靠老师,经济上则主要依赖家庭的现象比较普遍。

有些学生不会妥善处理学习、生活、交友中遇到各种问题,也有的过分相信自己的能力,自以为是,听不得不同意见,表现出爱虚荣、固执、轻率和蛮横的不良习性。

而一旦受到挫折,又不能正确对待,变得焦虑、苦闷,甚至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

4、情感与理智的矛盾青年时期是处于由少年向成熟转变的中间阶段。

与少年相比,他们已有一定的调节和克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比少年有更强的理智感。

但与成年人相比,他们无疑又显得更易激动,情绪具有不稳定性。

青年学生的情绪带有明显的两级波动性。

一方面,在某种情境下,他们很容易激动,显得热情奔放、豪情万丈,显示出青年人的活力。

但另一方面,在某种境况下,他们又容易沮丧,易冲动,不冷静,出现许多不理智行为。

青年时期往往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缺乏为实现美好理想而作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一旦人生道路上受到困难、挫折,极易产生悲观失望、烦恼、苦闷心理,有些人甚至因此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5、自尊心、自信心与自卑感的矛盾青年人的自尊心较强,在成功、顺利时自信心比较强,但一旦遇到困难、挫折,又会表现为较强的自卑感,觉得自己时时处处不如别人。

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有重要意义。

只有了解了青年时期的心理特征,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处理好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容易融入社会,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四)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及特征

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

不但没有身体上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满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后来该组织又提出了健康的具体要求:

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人生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较强;善于休息,睡眠较好,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因此,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的和谐统一是健康的根本保证。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成长过程比较顺利,没受过大一点的困难和挫折,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当前大学生在心理素质上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有:

(1)对客观事物评价失当,不善于辨证思考,喜欢感情用事。

(2)情绪不够稳定,人生态度不够乐观积极。

心理健康的人应当是情绪积极而不消沉,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心境,对外界的刺激有适度的反应,对生活、事业和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并具有调控自己的情绪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美国学者马斯洛提出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其中之一就是能适度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发现不少学生情绪飘忽不定、喜怒无常,有些人为了一点小事常与他人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

有些人经常为一些小事耿耿于怀,整天闷闷不乐。

(3)对环境适应能力差。

适应环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中学进入大学,多数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调适,基本上能适应新的环境。

但也有一些同学完成这个转变时间过长,甚至少数同学不能顺利完成这个转变,适应不了新的环境。

(4)意志力脆弱。

意志力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的,主动调节自己的行动去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过程。

它体现了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积极性和能动性,是成才者必备的优秀心理品质。

当今大学生,较少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磨练,在意志坚韧性上表现较差,有些人无法承受大一点的困难、挫折,有些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感情、情绪和行为。

(5)自我调适能力较差。

有人形容当今大学生是“被抱大的一代”、“被宠坏的一代”。

由于应试教育的某些弊端,使部分学生养成了严重的依赖性和惰性,到大学后需要自己独自面对、解决问题和困难时,一些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一旦问题和困难得不到妥善解决,心理上便陷入苦闷、不安、焦虑、紧张状态。

由于青年时期的闭锁性,一些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的问题从不轻易向别人倾诉,自己又不能妥善处理,使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越来越多,心理负担越来越重,久而久之,有些人形成了心理障碍,个别人甚至做出了一些蠢事。

(五)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当代大学生有较多的心理问题,是不可否认、不能回避的客观事实。

大学生智力的发展、人格的完善无一不受到心理的影响。

重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优化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是学校德育工作一项十分迫切而又重要的任务。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

“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项以全国12万多名大学生为对象的抽样调查显示,全国20.23%的大学生程度不等地存在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

在新形式下,结合大学生心理的特点,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和引导,是高校一项十分重要而又迫切的工作。

1、大学生首先要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一般说来,当一个人处于孩提时代,他只是把注意力放在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上,还没有产生认识自身心理的强烈要求。

而当他迈入青春期的大门后,一种发自内心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呼唤着反省自己,使注意力从外部世界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

外国青年心理研究学者,把青年时期所经历的这一阶段,称为青年心理上的第二断乳时期。

青年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情感非常丰富,心理活动非常激烈,情绪波动非常大,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尔曾用

“疾风怒涛”来形容青年的情绪和心理,是很有道理的。

如何正确认识自身心理特点,理智驾驭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真正成为自身的主人,是每一个青年人必须面对的现实。

2、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江泽民同志多次要求:

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的行动来自正确的信仰。

部分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远大理想和高度人生责任感,目光短浅,急功进利,心理经常处于浮躁、焦虑、紧张等不平衡状态,时间一长,便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生的指路明灯,是人生力量的源泉。

大学生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自爱、自尊、自信、自强等优良个性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奉献意识,提高适应社会、承受各种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做到乐观大度、积极向上。

3、注意意志力的培养

意志力在心理素质中起核心作用,坚强的意志力是减少依赖性、增强独立性,敢于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是人才成长的必备条件。

当代大学生有其优势也有其不足,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不能吃苦,心理承受挫折能力差。

因此就学生本身来讲,要注意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通过克服在学业、择业、交友、生活等方面出现的困难来锻炼、培养自己的意志力。

就学校而言,要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光荣传统教育和挫折教育,多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质品质,锻炼和培养其意志力。

4、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精神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普遍存在“重功利、轻素质”的教育模式,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知识结构单一,人文知识熏陶不够,学生整体素质不高,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在问卷调查中,只有26%的学生“经常阅读哲学、伦理学、美学、艺术教育、历史一类的书籍”,74%的学生却是“不经常阅读”。

由于人文知识欠缺,人文精神底蕴不足,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对人生、社会缺乏深刻理解,又缺乏高度的人生责任感,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心理经常处于浮躁、焦虑、不安和紧张状态。

爱因斯坦曾一针见血指出: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当青年人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

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我国著名科学家杨叔子院士在对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