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双向板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4455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6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双向板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混凝土双向板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混凝土双向板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混凝土双向板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混凝土双向板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双向板设计.docx

《混凝土双向板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双向板设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双向板设计.docx

混凝土双向板设计

*

丽水学院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设计

 

~

 

课程名称: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院系:

_______工学院土木工程学系___

班级:

___土木092__

姓名学号:

____杨坚34___

组别成员:

__D组杨坚杨汉杨金龙

张波谢尚皂彭勃

*

设计时间:

2012年06月22日至07月03日共计2周

二0一二年七月三日

一、设计任务书

1、设计目的和方法

通过本设计对所学课程内容加深理解,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观点、设计方法和一定的计算、设计能力,使我们掌握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培养用图纸和设计计算书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进一步掌握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

根据某多层建筑平面图,楼盖及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要求,并考虑支承结构的合理性确定支承梁的结构布置方案。

确定板的厚度和支承梁的截面尺寸及钢筋和混凝土强度等级。

分别按照塑性计算方法和弹性理论计算方法进行板、支承梁的内力和配筋的计算。

\

2、设计资料

(1)结构形式:

某多层工业厂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外墙厚度均为300mm,设计时只考虑竖向荷载作用,要求完成该钢筋混凝土整体现浇楼盖的设计,其平面如图1—1所示。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1-1

(2)楼面做法:

20mm厚水泥砂浆底面,钢筋混凝土现浇板,15mm厚石灰砂浆抹底。

(3)荷载:

永久荷载主要为板、面层以及粉刷层自重,钢筋混凝土容重25kN/m3,水泥砂浆容重20kN/m3,石灰砂浆容重17kN/m3,分项系数Rg=,分项系数Rq=或。

(4)材料:

平面尺寸lx=,ly=。

楼面均布活荷载q=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采用HRB335钢筋。

>

3、设计内容

(1)双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布置:

确定板厚度,对板进行编号,绘制楼盖结构布置图。

(2)双向板设计:

[1]按弹性理论进行板的设计以及绘制板的配筋图。

[2]按塑性理论进行板的设计以及绘制板的配筋图。

(3)支承梁的设计。

4、设计任务

(1)设计书一份,包括封面、目录、设计任务书、设计计算书、设计施工图、参考文献、设计心得、成绩评定表。

!

(2)施工图纸

[1]结构平面布置图

[2]板的配筋图

[3]支承梁的配筋图

5、设计要求

施工图要求做到布图合理,图面整洁,按比例作图并符合“建筑制图统一标准”中关于线型、符号、图例等各项规定;图中书写字体一律采用仿宋体;同一张施工图中各截面编号及钢筋编号均不得重复。

二、设计计算书

1结构布置及构件尺寸选择

~

双向板肋梁盖由板和支撑梁构成,支撑梁短边的跨度为4800mm,支撑梁长边的跨度为6600mm。

根据柱网布置,选取的结构平面布置方案如图1-2所示。

结构平面布置图1-2

板厚的确定:

连续双向板的厚度一般大于或等于l/50=4800/50=96mm,且双向板的厚度不宜小于80mm,故取板厚为100mm。

支撑梁截面尺寸:

根据经验,支撑梁的截面高度h=l/14~l/8,

长跨梁截面高度h=(6600/14~6600/8)=~825mm,故取h=600mm。

长跨梁截面宽b=h/3~h/2=(600/3~600/2)=200~300mm,故取b=250mm。

短跨梁截面高h=(4800/14~4800/8)mm=~600mm,故取h=500mm。

'

短跨梁截面宽b=h/3~h/2=~250mm,故取b=250mm。

2荷载设计值

由于活荷载标准值等于4kN/m2,则取rQ=。

20mm原水泥砂浆底面×20kN/m3=m2

120mm原钢筋砼现浇板×25kN/m3=m2

15mm原石灰砂浆抹底×17kN/m3=m2

gK=+3+=m2

恒荷载设计值:

g=rGgK=×gK=m2

活荷载设计值:

q=rQqK=×=m2

g+q/2=kN/m2q/2=kN/m2g+q=kN/m2

荷载布置图

g+q

g

g+q

g

^

g+q

g

g+q

g

g+q

g

g+q

g

g+q

g

g+q

=

g+q/2

g+q/2

g+q/2

g+q/2

}

g+q/2

g+q/2

g+q/2

g+q/2

g+q/2

g+q/2

g+q/2

g+q/2

g+q/2

g+q/2

g+q/2

+

q/2

-q/2

q/2

-q/2

$

q/2

-q/2

q/2

-q/2

q/2

-q/2

q/2

-q/2

/

q/2

-q/2

q/2

3板的计算

(一)按弹性理论

计算由于现浇板均嵌固在四周的梁件,lox=4800mm,loy=6600mm。

(1)弯矩计算

~

区格板A

跨中弯矩

本区格为四边固定板,则其跨中弯矩M=M1+M2。

M1是在(g+q/2)荷载作用下按四边固定计算出跨中弯矩,M2是在q/2荷载作用下按四边简支情况下计算的跨中弯矩。

因lx/ly=4800/6600=,l0=lx=4800mm,查混凝土结构设计附表2且考虑泊松比得

lx/ly

mx

my

mx'

my'

四边固定

四边简支

-

-

MX=MX1+MX2=mx1(g+q/2)l02+mx2

l02=

(+×)××+(+×)××

=My=My1+My2=my1(g+q/2)l02+my2

l02=

|

(+×)××+(+×)××

=支座弯矩

A-AMXa=mx'(g+q)l02=××=Myb=mY'(g+q)l02=××=跨中截面h0x=100-20=80mm(短跨方向),h0y=100-30=70mm(长跨方向);A区格板,考虑到该板四周与梁整浇在一起,整块板内存在穹顶作用,使板内弯矩大大减小,故其弯矩设计值应乘以折减系数,近似取rs为,fy=300N/mm2。

跨中配筋计算

Asx=rsh0fy=××106/(300××80)=308mm2Asy=rsh0fy=××106/(300××70)=201mm2

支座配筋计算

A-AAs=’/rsh0xfy=××106/(300××80)=542mm2

A-BAs=’/rsh0yfy=××106/(300××70)=491mm2

区格板B

中间跨:

lx=

边跨:

ly=lx/ly==

2)跨中弯矩。

B区格板是边区格板,在g+q/2作用下,按三边固定一边简支板计算;查混凝土结构设计附表2且考虑泊松比得

lx/ly

mx

;

my

mx'

my'

三边固定,一边简支

}

四边简支

-

-

Mx=Mx1+Mx2=(mx1+(g+q/2)lx2+(mx2+(q/2)lx2

·

=+×××++×××

=My=My1+My2=(my1+(g+q/2)lx2+(my2+(q/2)lx2

=+×××++×××

=3)支座弯矩。

B-BMx’=mx'(g+q)lx2=××=My’=my'(g+q)lx2=××=4)配筋计算。

跨中截面h0x=100-20=80mm(短跨方向),h0y=100-30=70mm(长跨方向);沿y方向lb/l==<,故折减系数取近似取rs为,fy=300N/mm2

跨中正弯矩配筋计算:

Asx=rsh0xfy=××106/(300××80)=347mm2

Asy=rsh0yfy=××106/(300××70)=220mm2

支座截面配筋计算:

B-AAs=’/rsh0xfy=××106/(300××70)=655mm2

B-BAs=’/rsh0yfy=××106/(300××80)=434mm2

区格板C

1)计算跨度。

边跨:

lx=ln+h/2+b/2=中间跨:

ly=

lx/ly==

2)跨中弯矩。

B区格板是边区格板,在g+q/2作用下,按三边固定一边简支板计算;

查混凝土结构设计附表2且考虑泊松比得

lx/ly

mx

my

mx'

my'

三边固定一边简支

四边简支

-

-

Mx=Mx1+Mx2=(mx1+(g+q/2)lx2+(mx2+(q/2)lx2

=+×××++×××

=My=My1+My2=(my1+(g+q/2)lx2+(my2+(q/2)lx2

=+×××++×××

=3)支座弯矩。

C-AMx’=mx'(g+q)lx2=××=My’=my'(g+q)lx2=××=4)配筋计算。

跨中截面h0x=100-20=80mm(短跨方向),h0y=100-30=70mm(长跨方向);

沿x方向lb/l==<,故折减系数取

近似取rs为,fy=300N/mm2

跨中正弯矩配筋计算:

Asx=rsh0fy=××106/(300××80)=345mm2

"

Asy=rsh0fy=××106/(300××70)=205mm2

支座截面配筋计算:

C-AAsxa=’/rsh0xfy=××106/(300××80)=556mm2

C-DAsy=’/rsh0yfy=××106/(300××70)=594mm2

D区格板计算

1)计算跨度。

lx=(同C区格)

ly=(同B区格)

2)跨中弯矩。

D区格板是角区格板,在g+q/2作用下,按两邻边固定两邻边简支板计算;查混凝土结构设计附表2且考虑泊松比得

lx/ly

mx

my

mx'

my'

%

两邻边固定,两邻边简支

四边简支

;

-

-

Mx=Mx1+Mx2

=(mx1+(g+q/2)lx2+(mx2+(q/2)lx2

=+×××++×××

=My=My1+My2

&

=(my1+(g+q/2)lx2+(my2+(q/2)lx2

=+×××++×××

=支座弯矩。

D-BMx’=mx'(g+q)lx2=××=My’=my'(g+q)lx2=××=配筋计算。

角区格,不折减,近似取rs为,fy=300N/mm2,h0x=800mm,h0y=700mm。

跨中正弯矩配筋计算:

Asx=Mx/rsh0xfy=×106/(300××80=481mm2

Asy=My/rsh0yfy=×106/(300××70)=325mm2

支座截面配筋计算:

D-BAs=Mx’/rsh0xfy=×106/(300××80)=882mm2

D-CAs=Mx’/rsh0yfy=×106/(300××70)=796mm2

 

/

 

截面配筋计算

截面

h0

(mm2)

As(mm2)

配筋(mm2)

]

实配(mm2)

A区格

lx

80

336

Φ10@200

~

393

ly

70

226

Φ8@200

251

B区格

lx

80

347

Φ10@200

393

ly

70

220

Φ8@200

251

C区格

@

lx

80

345

Φ10@200

393

ly

70

205

Φ8@200

251

D区格

lx

80

|

481

Φ10@160

491

ly

70

325

&

Φ10@200

393

A—A

80

542

Φ12@200

;

565

A—B

70

655

Φ12@170

665

A—C

70

556

Φ12@200

565

B边支座

80

~

796

Φ14@180

855

B—B

80

434

Φ10@180

>

436

B—D

80

796

Φ14@150

890

\

C边支座

70

882

Φ14@150

890

C—D

80

~

594

Φ14@180

855

D边支座lx

80

882

Φ14@150

}

890

D边支座ly

70

796

Φ14@150

890

 

(二)按塑性理论计算

(1)将楼盖划分为A、B、C、D四种区格板,每区格板均取

mx=αmyα=(lx/ly)2βx'=βx''=βy'=βy''=

其中ly为长跨跨长ly=,lx为短跨跨长lx=将跨内正弯矩区钢筋在离支座边ly/4处截断一半,则跨内正塑性铰线上的总弯矩MX,My应按下列计算:

Mx=(ly-lx/4)mx同理:

My=(lx-lx/4)my

作用于板面上的荷载设计值为P=+=m2

即α=()2=mx=αmy=

弯矩计算

跨内正塑性铰线上的总弯矩:

MX=(ly-lx/4)mx=()mx==

My=(lx-lx/4)my=3/4××my=

支座边负塑性铰线上的总弯矩:

Mx'=Mx''=βmxly=2××=

My'=My''=βmylx=2×my×=

根据虚功原理得:

MX+My+

(Mx'+Mx''+My'+My'')=1/24plx2(3ly-lx)

++1/2×2+×2)=1/24××(3×)

解得my=·m/m所以mx=αmy==×=·m/m

my'=my”=βmy=2×=·m/m

mx'=mx''=βmx=2××=·m/m

其他板区格B、C、D均属于四边固定板,且长短边的比值均为,故区格B、C、D的弯矩与区格A相等。

(2)配筋计算

截面有效高度h0:

短边方向跨中截面hox=800mm

长边方向跨中截面hoy=70mm座截面h0=80mm

As=m/rsh0fyrs取fy=300N/mm2(HRB335)

中央区格A

由于A区隔板四周均有整浇梁支撑,故其跨中及支座截面弯矩应予以折减,取折减系数,

x方向跨中As=rsh0xfy=××106/×80×300)=169mm2

x方向支座As=mx'/rsh0xfy=××106/×80×300)=338mm2

}

y方向跨中As=rsh0yfy=××106/×70×300)=94mm2

y方向支座As=’/rsh0yfy=××106/×70×300)=188mm2

区格B

B区格板四周均有梁支承,其跨中和支座截面弯矩均可折减,沿y方向lb/l==<,故折减系数取

y方向跨中As=94mm2(与区格A相同)

y方向边支座,不应折减

As=my’/rsh0yfy=×106/×70×300)=235mm2

x方向跨中As=169mm2(与区格A相同)

x方向B-B板共界支座

As=’/rsh0xfy=××106/×80×300)=338mm2

x方向B-D板共界支座,因D区格属于角区格,不应折减。

As=mx’’/rsh0xfy=×106/×80×300)=423mm2

区格C

C区格板四周均有梁支承,其跨中和支座截面弯矩均可折减,沿y方向lb/l==<,故折减系数取

y方向跨中As=94mm2(与区格A相同)

y方向边支座,不应折减

/

As=my’/rsh0yfy=×106/×70×300)=235mm2

x方向跨中As=rsh0xfy=××106/×80×300)=169mm2

x方向支座As=mx’/rsh0xfy=××106/×180×300)=338mm2

区格D

D区格为角区格,可不进行折减

y方向跨中As=my/rsh0yfy=×106/×70×300)=124mm2

y方向边支座As=my’/rsh0yfy=×106/×70×300)=248mm2

x方向跨中As=mx/rsh0xfy=×106/×80×300)=211m2

'

x方向支座As=’/rsh0xfy=×106/×80×300)=423mm2

 

截面

h0

(mm2)

As(mm2)

配筋(mm2)

实配(mm2)

A区格

lx

80

169

Φ8@200

251

ly

70

94

]

Φ8@200

251

B区格

lx

80

169

Φ8@200

#

251

ly

70

94

Φ8@200

251

C区格

lx

80

169

Φ8@200

251

ly

70

94

Φ8@

200

251

{

D区格

lx

80

211

Φ8@200

251

^

ly

70

124

Φ8@200

251

A—A

}

80

338

Φ10@200

393

A—B

70

188

/

Φ8@200

251

B边支座

70

235

Φ8@200

251

B—B

80

338

Φ10@200

393

B—D

[

80

423

Φ10@180

436

70

90

235

Φ8@200

251

C—D

70

248

Φ8@200

251

D边支座lx

80

423

Φ10@180

436

D边支座ly

248

241

Φ8@200

251

 

:

 

4、梁的计算

(1)支座弯矩

按弹性理论设计计算梁的支座弯矩时,可按支座弯矩等效原则,按下式将三角形荷载和梯形荷载等效为均布荷载Pe。

/

三角形荷载作用时:

(lx方向):

Pe=5/8P'

梯形荷载作用时:

(ly方向):

Pe=(1-2α12+α13)P'

其中:

P'=P×lx=(g+q)lx=×=m

α1=(lx/2)/ly=(2×=

即Pe=5/8P=5/8×=m

Pe'=(1-2×+×=m

 

纵向支承梁L-1设计:

横向支承梁L-1的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图1-5纵向支承梁L-1的计算简图

①计算跨度:

边跨:

l1=ln1+(a+b)/2=(+)/2=

+b/2=×

取小值l1=

*

中间跨:

l2=

平均跨度:

(+)/2=

跨度差:

()/=%,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②荷载计算:

梁自重:

×()×25=kN/m

梁粉刷抹灰自重:

×2×()×17=kN/m

梁自重及抹灰产生的均布荷载设计值g=×(+)=m

将三角形荷载折算成均布荷载后,作用在梁上的荷载设计值:

|

Pe+q=+=kN/m

跨内最大弯矩

由于是只考虑均布荷载,所以查混凝土结构设计附表1-4五跨梁中:

M1系数为:

,M2系数为,M3系数为,

M1—2==××=·m

M2—3==××=·m

M3—4==××=kN·m

M4—5=kN·mM5—6=kN·m

~

支座弯矩

支座弯矩系数M2=M5为:

,M3=M4为:

M1=M6=0

M2=M5==××=·m

M3=M4==××=·m

为了安全弯矩值都乘以:

M1—2=×=·m

M2—3=×=·m

M3—4=×=kN·m

M4—5=·m

M5—6=·m

M2=M5=×=·m

M3=M4=×=·m

横向支承梁L-2设计

横向支承梁L-2的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图1-6横向支承梁L-2的计算简图

①计算跨度:

边跨:

l1=ln1+(a+b)/2=+b/2=×

|

取小值l1=

中间跨:

l2=

平均跨度:

(+)/2=

跨度差:

()/=%,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②荷载计算:

梁自重:

×()×25=m

梁粉刷抹灰自重:

×2×()×17=m

梁自重及抹灰产生的均布荷载设计值g=×(+)=m

]

作用在梁上的荷载设计值:

Pe+q=+=kN/m

跨中最大弯矩:

由于是只考虑均布荷载,所以查附表1-2三跨梁中:

跨内最大弯矩系数:

M1为,M2为

MA—B='ly2=××=·m

MB—C='ly2=××=kN·m

MC—D=·m

支座弯矩:

支座弯矩系数:

Mb为,Mc为

MA=MD=0

MB=MC='ly2=××=·m

为了安全弯矩值都乘以:

MA—B=×=·m

MB—C=×=kN·m

MC—D=·m

MB=MC=×=·m

[

(2)剪力计算

纵向支承梁L-1:

查附表1-4五跨梁中

剪力系数

V1=V2L=V2R=V3L=V3R=

V4L=V4R=V5L=V5R=V6=

剪力为

V1==××=

V2L==××=

V2R==××=

V3L==××=

V3R==××=

V4L==

V4R==

V5L==

V5R==V6==

横向支承梁L-2:

查附表1-2:

}

剪力系数

V1=VBL=VBR=

VCL=VCR=VD=

VA='ly=××=

VBL='ly=××=kN

VBR='ly=××=

VCL='ly=

VCR='ly=VD='ly=

(3)配筋计算

C30混凝土:

α1=1;fc=mm2;ft=kN/mm2

HRB335钢筋:

fy=300KN/mm2

截面尺寸如图

验算截面尺寸:

纵梁:

b=250mm,h0=h-40=460mm,hw=h0=460mm

-

hw/b=460/250=<4,取βC=

βCfcbh0=×××250×460=>Vmax=

横梁:

b=250mm,h0=h-40=560mm,hw=h0=560mm

hw/b=560/250=<4,取βC=

βCfcbh0=×××250×560=>Vmax=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根据题意,HRB335钢筋,取ξb=受弯承载力计算过程见表1—5。

计算截面

计算过程

跨中A-B

E-F

跨中B-C

D-E

跨中C-D

支座B、E

/

支座C、D

lx

M(kN·m)

αs=M/α1fcbh02

ξ=1-

<ξb=

<ξb=

<ξb=

<ξb=

<ξb=

As=α1fcbh0ξ/fy

<

(mm2)

493

214

291

691

510

选配钢筋

2Φ20

2Φ14

2Φ14

2Φ22

2Φ20

实配As(mm2)

628

308

308

760

628

计算截面

计算过程

跨中A—B

%

C—D

跨中B—C

支座B、C

ly

M

αs

ξ

<ξb=

<ξb=

ξb=

As

848

261

1074

选配钢筋

4Φ20

2Φ14

4Φ20

实配As(mm2)

1256

308

1256

(5)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lx:

=××250×460=1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