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ijja北京大学1998年光华管理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微观经济学试题文库.docx
《Ktijja北京大学1998年光华管理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微观经济学试题文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tijja北京大学1998年光华管理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微观经济学试题文库.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Ktijja北京大学1998年光华管理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微观经济学试题文库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北京大学1998年光华管理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
微观经济学试题
一、解释并比较下列经济学基本概念(每题6分,共计30分)
1.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
2.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技术替代率();
3.产业集中指数(),勒纳指数(’s)与贝恩指数(’s);
4.价格歧视()与二重价();
5.占优均衡()与纳什均衡().
二、简答下列各题(每题5分,共计30分)
1.有些专家论证说,北京市居民大量丢失自行车,原因是自行车盗窃者把盗窃来的自行车转手在旧车交易市场上卖掉,因此建议取缔北京市所有旧车交易市场。
请给出一个支持该观点的论据,给出一个反对该观点的论据。
2.某君在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期间,从经济学中悟出一个道理:
应该使投入每门课程最后一单位时间的收益都相等。
换句话说,与其投入大量的时间使数学成绩从90分提高到95分,不如把这些时间投入到微观经济学中,使其成绩从60分提高到80分。
请给出一个支持该观点的论据,给出一个反对该观点的论据。
3.你怎样理解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安排与交易成本的关系?
请举例说明。
4.垄断存在着效率损失,请说明是怎样产生的?
5.一般认为,竞争性市场是有效率的,但为什么有时会出现市场失灵?
解决市场失灵的方法有哪些?
既然市场会出现失灵,为什么我们还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6.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三、计算题(每题8分,共计24分)
1.某竞争行业所有厂商的规模都相等,都是在产量达到500单位时达到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4元,当用最优的企业规模生产600单位产量时,每一个企业的短期平均成本为4.5元,市场需求函数为70000-5000P,供给函数为40000+2500P,求解下列问题:
⑴.市场均衡价格是多少?
该行业处于短期均衡还是长期均衡?
⑵.当处于长期均衡时,该行业有多少厂商?
⑶.如果市场需求变化为100000-5000P,求行业与厂商新的短期均衡价格与产量,在新的均衡点,厂商盈利还是亏损?
2.假定有n家相同的厂商处于古尔诺均衡()情况下,求证:
市场需求曲线的弹性一定大于1。
3.家用电气市场上有两个厂商,各自都可以选择生产空调和彩电,彼此的利润如下列收益矩阵所示:
厂商2
厂商1
彩电
空调
彩电
-20,-30
900,600
空调
100,800
50,50
(1)有无纳什均衡?
如有,哪些是?
(2)如果各企业的经营者都是保守的,并都采用极大化极小策略,均衡结果是什么?
(3)彼此合作的结果是什么?
(4)哪个厂商从合作中得到的好处多?
得到好处多的厂商如果说服另一个厂商进行合作,需支付给另一个厂商多少好处?
四、论述题(每题8分,共计16分)
1.科斯定理指出,如果交易成本为零,则产权的初始界定并不影响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
于是,有专家指出,以产权改革为主线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是错误的。
你对此有何评价?
2.什么是两类非均衡?
中国目前的经济属于哪一类?
从两类非均衡理论出发请解释为什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应该以企业产权改革为主线?
答案部分
北京大学1998年光华管理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
微观经济学试题
一、解释并比较下列经济学基本概念(每题6分,共计30分)
1.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
答:
(1)私人成本是个别厂商从事生产活动所应支付的成本,是个人活动由他本人负担的成本。
它包括显成本和隐成本,即厂商的生产成本。
私人经济活动往往对社会造成影响,从而产生社会成本。
(2)社会成本是从社会整体来看待的成本,是整个社会所支付的成本。
社会成本也是一种机会成本,即把社会的资源用于某一种用途就放弃了该资源最有利可图的其他机会。
(3)如果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并且私人经济活动不产生外部性,则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完全一致。
若存在外部性,则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
当私人经济活动造成社会的外在成本时,社会成本=私人成本+社会外在成本;当私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社会的外在利益时,社会成本=私人成本-社会外在利益。
2.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技术替代率();
答:
(1)边际替代率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1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以代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和
分别是商品1和商品2的变化量。
则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公式为:
,或
。
根据这个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可以知道:
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2)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以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
和
分别表示资本投入的变化量和劳动投入的变化量,劳动L对资本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公式为:
,或
3.产业集中指数(),勒纳指数(’s)与贝恩指数(’s);
答:
产业集中指数:
长期以来,产业组织经济学家们就想把企业间的市场份额的分布概括成一个单一的指数,以用于计量经济学和反托拉斯的分析。
这样的综合指数叫做产业集中指数。
勒纳指数度量一个厂商所拥有的垄断势力的大小,它等于(P—)/P,此处P是厂商的价格,是边际成本。
贝恩指数由贝恩公司专门设立,该指数以图表的形式反映顾客雇用贝恩公司后其股票的走势,与其他各种指数(如标准普尔指数)相对照。
4.价格歧视()与二重价();
答:
(1)指由于垄断者具有某种垄断力量,因此,垄断者可以对自己所出售同类产品,取不同的价格,以使自己所获利润达到最大值。
实现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厂商不能是价格的接收者,即有权改变价格;厂商必须能够按需求弹性对顾客加以区分;买者必须具有不同的需求弹性;厂商必须能够防止产品的再次出售。
价格歧视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级价格歧视,指垄断者对每多出售一单位产品都收取不同的价格。
一级价格歧视可以再分为完全一级价格歧视与不完全一级价格歧视。
不完全一级价格歧视是指价格与销售量离散变动;完全一级价格歧视,又称为纯一级价格歧视,是指价格与销售量连续变动。
在实际一级价格歧视的情况下,消费者剩余被生产者完全剥夺了,但生产是有效率的,因为在边际点上,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总产出水平较高,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加总量较大。
完全一级价格歧视纯粹是一种理论讨论,在现实中很少见到。
二级价格歧视,指垄断者对一定数量的商品收取一种价格,对于另外一定数量的该种商品收取另一种价格,等等。
二级价格歧视又称为成批定价。
三级价格歧视,指垄断者对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或者对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但使得每一市场上出售产品的边际收益相等。
实行三级价格歧视需要具备两个重要的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存在着可以分隔的市场。
若市场不可分隔,市场上的套利行为将使得价格歧视消失。
第二个条件是被分隔的各个市场上需求价格弹性不同。
如果被分隔的各个市场需求价格弹性相同,则最佳策略是对同一产品收取相同的价格。
(2)二重价是生产者对消费自己产品或劳务的人收取的两种费用。
一种是入会费(),是为了取得消费某种产品或劳务的资格而交纳的费用,在消费该产品或劳务之前交纳,这是一笔固定费用,不随消费量的变化而变化;另一种是使用费(),是每当使用或消费产品或劳务时交纳,使用一次交一次费。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服务项目可采用二重价。
例如,游泳馆对于每一位参加游泳俱乐部的人先收取一笔入会费,每个会员在每次游泳时再交使用费。
5.占优均衡()与纳什均衡().
答:
占优均衡是指这样一种均衡,不管其对手采取什么策略,该竞争都采取的策略都是最优策略。
纳什均衡是指每一个竞赛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
占优均衡是一种纳什均衡。
占优均衡若存在,只存在唯一均衡,而纳什均衡可能存在多重解。
二、简答下列各题(每题5分,共计30分)
1.有些专家论证说,北京市居民大量丢失自行车,原因是自行车盗窃者把盗窃来的自行车转手在旧车交易市场上卖掉,因此建议取缔北京市所有旧车交易市场。
请给出一个支持该观点的论据,给出一个反对该观点的论据。
答:
(1)自行车市场有两重作用,一方面它为一些人买卖合法自行车的人提供了方便,这是一种改进。
另一方面一些不法分子偷旧自行车到旧车市场上出卖,影响了自行车的正常交易。
(2)支持该观点的论据:
由于旧车市场信息不对称,买者无法区分自行车是买的还是偷的,即使知道,买者也不关心,只要价格便宜,而卖者作为偷车贼急于脱手,所卖价格低,而一般的卖主,则要衡量其车的实际价值,所要求价格一般较偷车贼要求更高,所以交易的大多数是偷来的车。
故应取缔这种旧车交易市场。
因为这样,一方面不会明显降低卖拥有自行车的卖主的福利,另一方面可阻止小偷的行为。
(3)反对该观点的论据:
不能因为旧车市场会为小偷提供方便而取消旧车市场,我们可以制定较为规范的交易规则,如自行车的交易程序等,来阻止黑车交易,而使真正需要买卖旧车的人达成交易,只要制定和执行规则的成本小于交易者达成交易的收益,这就是合适的。
2.某君在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期间,从经济学中悟出一个道理:
应该使投入每门课程最后一单位时间的收益都相等。
换句话说,与其投入大量的时间使数学成绩从90分提高到95分,不如把这些时间投入到微观经济学中,使其成绩从60分提高到80分。
请给出一个支持该观点的论据,给出一个反对该观点的论据。
答:
支持的观点:
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随着分数的提高,单位时间所能提高的分数递减,所以应把时间花在微观经济学中,使成绩从60分提高到80分,从而使总分提高。
反对的观点:
数学若不花大量时间,成绩可能会下降很多,比微观上升20分还多。
3.你怎样理解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安排与交易成本的关系?
请举例说明。
答:
(1)制度安排的含义。
交易成本():
指为了完成交易而发生的成本。
在任何一个经济社会中,只要进行社会生产,就一定会有交易发生,而任何一笔交易得以进行和完成,都必须付出相应的费用。
按照具体的交易活动所涉及的程序,可将交易费用分为:
寻找和发现交易对象的成本、了解交易价格的成本、讨价还价的成本、订立交易合约的成本、履行合约的成本、监督合约的履行和制裁违约行为的成本,等等。
经典的微观经济理论一般都有一个隐含的基本假定,即市场的交易是没有成本的,也就是说交易费用为零,但科斯等经济学家则认为,现实中市场交易是存在交易费用的,并且交易过程中的一系列费用,有时甚至高到致使合约无法达成。
交易费用是不可以通过市场避免的,因为交易费用产生的基本因素是不可能改变的。
这些因素可大致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人的因素”,即人的交易行为,往往受到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使交易费用提高;另一类是“交易因素”,因为在交易过程中,资产专用性程度、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等情况均会影响交易费用的大小。
(2)制度安排与交易成本的关系。
(3)例如,入世使中国企业面对的冲击和挑战是现实的,而要将这种冲击转变为机遇,就一定要弄清冲击究竟来自何处,其发生的大背景是什么。
中国企业的重要特点是制造成本很低,而交易成本很高,未入世前外资企业则无法享受制造成本低的优势,但入世后外资企业与中国企业相比,既可以享受到低成本优势,同时又享有低交易成本优势。
因此,入世后中国企业真正面临的竞争压力就在于,交易成本相对较高。
为此,中国企业目前最重要的是应当尽量降低交易成本,而主要途径则是改善制度。
不但要致力于改善企业制度,而且要加快完善与市场相关的一系列市场制度,同时也应当在全社会层面包括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改善方面加快步伐。
4.垄断存在着效率损失,请说明是怎样产生的?
答:
(1)垄断的含义。
某种行业中只有一个企业或生产者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垄断企业的产出即为整个市场的供给,这时企业的任何产出决策都会影响市场价格。
这与完全竞争的情况不一样。
垄断企业不再是价格接受者,在需求一定的条件下,商品的市场价格在一定的范围内由垄断者决定。
垄断形成的条件是:
在这个市场上只有唯一的出售者,对这个出售者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没有直接的替代物;该市场中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竞争,任何其他厂商都不能进入这一行业。
在完全垄断的条件下,平衡情况下的生产不是在最低的平均成本下保持均衡,因而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与此同时,在保持长期的均衡生产时,需求价格远远高于最低的平均成本,因为价格较高,有损消费者的利益。
(2)垄断尽管往往会带来规模经济,降低产品成本,促进科学研究和采用新技术从而有助于生产力发展,但同时垄断必然存在低效率,不能实现帕累托,因为垄断的存在必然造成价格高、效率低下、社会缺乏公平、厂商的产量低于社会最优产量、其市场价格又高于成本等。
同时,垄断行业中的技术停滞、寻租等现象,又会造成更大的社会成本。
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社会福利要受损失。
垄断存在的效率损失。
我们知道,在安全竞争市场上由于,无效率损失,垄断存在使P>,如图:
p
p*
D
Q*Q
阴影部分是效率净损失
5.一般认为,竞争性市场是有效率的,但为什么有时会出现市场失灵?
解决市场失灵的方法有哪些?
既然市场会出现失灵,为什么我们还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答:
(1)市场失灵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
竞争性市场是有效率的,但如果市场存在垄断、非对称信息、外部性以及公共产品时,市场会出现失灵,这时价格机制不能起作用或不能起有效作用。
①垄断。
在现实经济中,由于物质技术条件、人为的和法律的因素以及地理位置、稀缺资源等自然因素的存在,所以垄断普遍存在。
在垄断市场上,由于企业的边际收益与平均收益分离,所以价格高于边际成本。
这时,尽管消费者之间仍可以实现有效率的交换,但社会并不能用最低的成本向消费者提供最需要的商品组合。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不仅不能使用最低成本的生产方式,而且增加生产还会进一步提高社会的福利水平,从而生产没有达到最优。
此外,垄断还可能造成其他的社会成本。
例如,完全垄断厂商缺乏降低成本和进行技术革新的动力,从而社会生产既定的产量花费较多的成本;垄断厂商为了获得超额利润而采取寻租行为等。
②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或)非竞争性。
由于非排他性,公共物品一旦被生产出来,每一个消费者可以不支付就获得消费的权力。
这就是说,在消费公共物品时,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做一个免费乘车者,造成公共物品市场供给不足。
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使得私人供给的社会成本增加,而社会利益得不到发挥。
③外在性。
外在性是造成社会估价与社会成本出现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它是指交易双方的经济行为未经交换而强加于其他方的经济影响。
例如,大气污染、噪音以及私人绿化等。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施加外部影响的经济当事人的成本不仅包括生产成本,而且包括强加于他人的成本;同样,它的收益不仅包括它收取的出卖产品所获得的收入,而且包括给他人带来的但又无法收取报酬的好处。
但是,按照市场的原则,施加外部影响的经济当事人只会考虑它看到的收益和成本。
结果,外部经济效果使得社会估价不等于社会成本,并且完全竞争的市场体系也没有提供一种机制,让交易双方考虑对其他人所施加的经济效果。
除了上述三个制约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以外,市场结构不合理、信息不完全等其他因素也可能引起市场失灵。
(2)解决市场失灵的方法
针对市场失灵的原因,解决方法有诸如:
制定反垄断法,政府征税等措施对付垄断,对于信息不对称问题可通过市场和政府来消除,外部性通过清晰界定产权解决(或政府收税、补贴)。
①为了消除垄断的影响,政府可以采取反垄断政策。
针对不同形式的垄断,政府可以分别或同时采取行业的重新组合和处罚等手段,而这些手段往往是依据反垄断法来执行的。
行业的重新组合的基本思路是把一个垄断的行业重新组合成包含许多厂商的行业,以便通过竞争把市场价格降下来。
被重新组合的行业竞争程度越高,市场价格就越接近于竞争性价格。
政府采取的手段可以是分解原有的垄断厂商,或扫除进入垄断行业的障碍,并为新进入的厂商提供优惠条件。
对垄断行为进行处罚是为了防止垄断的产生。
如果一个行业不存在进入障碍,那么一般说来,垄断厂商不会在长期内获得超额利润。
因此,政府利用各种处罚手段来制止垄断行为尤为重要。
制止垄断行为可以借助于行政命令、经济处罚或法律制裁等手段。
反垄断法则是上述措施的法律形式。
②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是消除公共物品所造成的市场失灵的关键。
做到这一点,可以依靠市场和非市场的集体决策两种方式。
利用市场决定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量的过程是通过消费者在既定收入和对公共物品偏好的条件下的个体需求曲线,在既定的供给量下加总所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从而得到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然后根据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得出的供给曲线与该需求曲线的均衡,决定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量。
这种方式的问题在于如何正确地显示消费者的偏好。
针对市场决定公共物品供给量的困难,可供选择的对策是利用具有集体性、非市场性和规则性特点的公共选择。
与市场运行一样,公共选择也有一定的规则,以协调人们的行动,反映人们的偏好。
在现实经济中,公共选择的规则多采用一致同意和多数票规则。
就公共物品的供给而言,集体决策即是投票表决,如果一项决策获得一致通过,那么意味着所有的投票人会因此得到好处,从而增进福利。
如果一项方案只得到多数票赞成,那么这项方案不是帕累托最优的,但可能是潜在最优的。
③外部经济效果是造成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的政策主要包括:
税收和补贴、政府直接调节以及明确产权和谈判三种手段。
税收和补贴政策是向施加负的外部经济效果的厂商征收恰好等于边际外部成本的税收,而给予产生正的外部经济效果的厂商等于边际外部利益的补贴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使得厂商以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进行决策。
直接调节是政府通过行政或法律的手段强行控制外部经济影响,也可以将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经济单位合并。
以上解决外部影响的方案的关键是外部成本或利益内部化。
此外,科斯定理的结论也被用来解决外部影响问题。
传统的方案并没有消除外部影响,所以科斯定理建议,政府无须对外部经济影响性进行直接的调节,只要明确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当事人双方的产权,通过市场谈判就可以解决外部影响。
消除市场失灵的政策是根据不同的原因而设计的,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起作用。
(3)虽然市场会出现失灵,但我们还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这是因为从对市场竞争性机制的分析中,西方学者得出了市场经济富有效率的结论。
①处于利己动机的消费者,支付商品的价格,他们从消费的商品中获得最大的满足。
这些价格通过市场供求均衡转化为厂商的收益。
②处于利己动机的厂商,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必然使得产量达到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之点。
这时,厂商以最低的成本向社会提供最优的数量。
③平均成本是厂商支付给生产要素的报酬,以便补偿生产要素的边际贡献。
它恰好等于所有生产要素的单位收入之和。
④通过市场价格的自发波动,经济系统能以最低的成本进行生产,来使消费者得到最大效用、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社会达到理想状态。
以上描述的市场机制使得最终产品在消费者之间的交换符合帕累托最优,提供这些最终产品的厂商在使用资源方面符合帕累托最优,并且经济体系生产的产品组合也达到最优,从而断定竞争性市场机制实现了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1)从消费者消费最终产品来看。
对于任意消费者而言,在既定的商品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得到最大效用时必然使得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
因而,在交换上符合帕累托最优条件。
(2)从企业使用生产要素生产最终产品来看。
获得最大利润的厂商必然使得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的价格之比。
这就保证了生产符合帕累托最优。
(3)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来看。
产品的转换率等于产品的边际成本之比,而当厂商处于均衡时,产品的边际成本等于相应产品的价格,所以既定资源生产的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产品的价格比,从而等于消费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这表明,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经济系统内的各种资源均得到了最优的利用,社会实现了最大的福利水平。
以上分析表明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是有效率的,但是,完全竞争条件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出现市场失灵。
但是针对市场失灵的原因,可以采取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
市场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能避免最坏问题的出现,在现今人类所知的各种机制中,市场机制是最有效的。
6.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
委托人往往不知道代理人要采取什么行动或者即使知道代理人采取某种行动,也不能观察和测度代理人从事这一行动时的努力程度,同时两者之间存在的利益分割关系,通常会使得代理人不完全按照委托人的意图行事,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委托-代理问题。
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
(1)追求的目标不同。
委托人的目标并非就是代理人的目标。
代理人有代理人的目标,代理人可能利用委托人的授权从事损害委托人利益的活动,是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比如,经理可能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张以扩大自己对企业的控制力;工人可能追求工资收入的最大化,或者在工资收入既定的条件下追求闲暇的最大化,因而可能在工作时偷懒、怠工。
(2)信息不对称。
相对于委托人而言,代理人拥有更多的信息,形成了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其后果主要有两种,一是逆向选择(),即在交易前,信息居于劣势的交易方不能正确选择高质量的交易对方,发生类似“劣者驱逐良者”的现象;二是道德风险(),即在交易发生后,有信息优势的代理人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而故意采取有利于自己而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
后者一般是委托代理理论所研究的内容,又称为“代理风险”()。
(3)责任不对等。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经营人员或代理集团,最多不过是个人信誉、财产或自由的丧失,这与所有者的资产相比是十分不对称的,这使得经营者有可能为了个人的利益而采取风险过度的行为或掠夺性资产转移行为,使所有者的利益受到损害。
(4)契约不完备。
所有者与经营者在签订的契约中不可能预料到未来所有的情况,也不可能规定各种情况下各方的责任,不完备的契约为经营者谋求个人效用最大化提供了可乘之机。
例如,企业生产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企业内部存在委托与代理关系。
企业所有者是委托人(),企业的雇员包括经理与工人都是代理人()。
委托人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需要通过代理人的行为而实现。
但是委托人的目标并非就是代理人的目标。
代理人有代理人的目标,比如,经理可能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张以扩大自己对企业的控制力;工人可能追求工资收入的最大化,或者在工资收入既定的条件下追求闲暇的最大化,因而可能在工作时偷懒、怠工。
如果经理与工人的努力程度是可以观察、并且是可监督的,则企业所有者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制裁经理或工人的不努力行为。
不幸的是无论是经理,还是工人,其努力程度都是难以观察的,而且监督的成本很大。
企业主不可能总是跟在经理与工人的后面监督他们干活。
即使企业主可以做到在经理或工人的工作时间监督他们,他仍然不知道经理或工人是否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在工作。
企业主与经理或工人所拥有的信息是不对称的。
只有经理或工人本人才知道他自己的工作努力的程度。
由于企业所有者与经理或工人所追求的目标不同,并且他们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因而产生了委托人--代理人问题。
所谓委托人--代理人问题是由于委托人不能确知代理人的行为而产生的问题,它是指经理或工人可能追求他们自己的目标而以牺牲所有者的利益为代价。
一旦企业出现委托人--代理人问题,其后果不仅是企业所有者的利润受损,也使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受损,因为在不发生委托人--代理人问题的情况下,社会将生产出较高的产品质量。
三、计算题(每题8分,共计24分)
1.某竞争行业所有厂商的规模都相等,都是在产量达到500单位时达到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