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课型探究.docx
《职高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课型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高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课型探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高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课型探究
职高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课型探究
杭州市临平职业高级中学范冬梅
内容摘要:
职高语文开展开放性阅读教学是在适应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尝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它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坚持教育创新原则,通过改革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过程,打破制约阅读教学发展的应试教育阅读教学模式。
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
职高语文开放性阅读教育创新应试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现象,现代教育学中的教育是有目的的教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的社会现象,而学校教育则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段)的要求,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培养社会(或阶级)所需社会成员的社会现象。
教育的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有目的领导和引导之下,去接受人类文化的影响。
语文教师是诸多教育者中一个重要的部分,语文教师在培养和造就人才的过程中担负重要责任。
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
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测:
21世纪将是创新教育的世纪。
也就是说谁掌握了创新教育,谁就能在当今国家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这就对于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要求从基础教育抓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最基本的渠道。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占主要部分,所占课时最多,所用精力最大。
阅读作为从文学作品中提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心智技能,被尊为“学习之母,教育之本”向来居于语文四大能力之首。
所谓“语文能力,‘读’占鳌头”,就是指语文教学总要秉着“语、文合一,以文为主”的精神,坚持“写作以阅读为基础”的原则,遵循“以读、写带动听、说”的训练方略,因此语文界公认,阅读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然而认真调查历史和现实,恰是阅读教学这个“龙头”长期成为语文教学的“瓶颈”。
历史的原因是:
阅读教学长期以来受凯洛夫教育的一些负面影响———过分强调“以课堂为中心”及机械搬用教学过程的五个环节,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而现实的状况又是职高生学习基础差,个性复杂,学习习惯又不好。
因此改革教学方法,探索开发性阅读教学成为目前的教改方向。
为此,笔者从2002年下学期开始进行了对“职高语文教学中开展开放性阅读教学的实践和研究”这一课题的探索。
二、实施“开放性”阅读教学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
1996年7月在大连召开的全国中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观摩研讨会给素质教育下了较全面准确的定义: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是针对阻碍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应试教育”而提出的教育主张,它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人的基本素质为出发点;作为一种教育目标,它是以人类自身的身心素质为对象进行开发和重塑,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方式;作为一种教育机制,它从根本上对现行德、智、体诸育进行有序化的组合重构,形成一个由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构成的崭新机制。
与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侧重于人的素质优化与提高,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
它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尊重学生主题地位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这要求对传统的阅读教学进行改革,用开放性的理念来指导阅读教学,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2、教育创新理论
2002年9月8日江泽民书记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了极其重要的讲话。
讲话的核心内容是提出并论述了教育创新的内容、途径、原则和方式。
教育创新指明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前进方向,成为新世纪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军号角和动员令。
教育创新思想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充分体现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和时代特色与时代精神,教育创新思想的提出,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开发性阅读教学正是在教育创新理念的引导下产生的。
三、开放性阅读教学的目标及实现条件
1、开放性阅读教学期望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①激活学生的思维,放飞学生的想象;
②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学会选择;
③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不盲从;
④学会交流读书心得,培养新颖独特的表达能力
2、该教学的实施与教学人员、教学对象、教学配套设施有密切的联系。
①教学人员必须具有“开放”思想。
A教师要突破以往语文阅读教学定势,坚决反对“尸体解剖”式的阅读教学,否则只会使充满人文情趣的范文索然寡味。
B、教学必须广泛的涉猎各优秀文学作品,拓深文化底蕴。
关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发展动态,及时吸收科研新成果。
C、不以“应试”为目标,确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质量观。
②教育对象——职高里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
在职高里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初中毕业时的总成绩比考入普通高中的学生低60---200分,而且各专业之间差距较大。
笔者所在学校幼师班学生语文成绩明显强于计算机、网络、工美、电子等专业的学生。
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学习难度、容量和速度,要“因班而异”,循序渐进。
③教学设施要求现代化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电脑和网络技术被广泛的应用。
在我国现代化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电脑发挥着重要作用。
多媒体电脑是多种媒体的综合适用和利用,它丰富多彩的画面,生动规范的音响,方便的资料检索,组合自由、切换灵活的视屏界面,为教师的深入广泛研究教学提供帮助,多媒体显示信息的方式,友好的交互界面,非线性的信息组织结构等特点,又有利于学生参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有利于帮助他们建立新旧知识之间联接的稳固关系,是很重要的教学工具。
四、开放性阅读教学的几种基本课堂形式。
形式一:
课本阅读课
这里所谓的课本阅读课是在传统的阅读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开放性理念形成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
传统的阅读教学存在一些弊端,但并非一无是处,它至少在精读能力提高方面做出了贡献。
笔者曾经在《阅读技法系统》一书中整理出4条阅读链,分为24类阅读术,展开108阅读法。
后来从阅读效率着眼,进一步将108法浓缩为三大读法:
1.精读法;2.略读法;3.快读法。
而传统的阅读教学80~90%搞的是精读训练。
如果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充分发挥其积极因素,将大大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完善阅读技能、应先学会“吟诵涵泳,文道兼收”的精读,再学会“观其大意,提纲挈领”的略读,后学会“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快读,实行三大读法的科学配备,使阅读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和速度,这样才能达到高中阅读教学的目标。
三大阅读方法中精读可以说是基础。
课本阅读课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对语文教科书作出适当的“裁剪”取舍、增删。
具体情况均要根据本校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来作出相宜的安排——“用”课文的开放。
2、允许一元和多元的共存。
阅读是一种体验,不同的认识结构的人,不同人生态度的人,不同性格爱好的人,不同阅读经验的人,所获得的感受或结论也会不完全相同,教师应当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只要不违背本意,不造成谬误,都是可以的,不必拘泥于统一的答案——答案的开放
3、教师的布置练习时要允许学生在练习数量上,深度上,形式上有一定的选择,突破传统的“一刀切”,因为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练习的开放。
为了更好的体现课本阅读课的教学思路,现将《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作为例子进行说明:
在学习完人教版职高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后,许多同学意犹未尽,而且提出了不少问题,大多是围绕王熙凤这个人物展开的,因此决定上一堂关于王熙凤人物形象讨论的课(在上课的前一周让学生去准备)。
关于王熙凤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阅读和研究《红楼梦》的兴趣,为将来更深层次的探讨打下基础。
2、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具体地了解《红楼梦》中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从而更深刻地领会小说的艺术特色。
3、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提高对学习材料的分析、整理与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重要人物,了解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对理解小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小说中,有关王熙凤的头绪很多,如何让学生从中理清思路,把握性格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本节课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在描写王熙凤的外貌时,作者为什么没有写到她的脚?
”、“王熙凤是怎样的一个人?
”、“如果你是曹雪芹,你将如何安排王熙凤的结局?
”
三、主要讨论的问题和思路。
1、作者在描写王熙凤的外貌时,为什么没有写到她的脚?
2、小说中的王熙凤是怎样的一个人?
这个问题较大,拟分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①从语言来看,个性化的语言能反映出王熙凤是什么样的人?
②古人云:
“女子无才便是德”,那么王熙凤有才吗?
有德吗?
③王熙凤对金钱的态度是什么?
④王熙凤该不该对贾府的衰败负责任?
⑤今天,我们可以从王熙凤的身上学习借鉴什么?
3、如果你是曹雪芹,你将如何安排王熙凤的结局?
四、教学过程
过程一:
老师:
学了《林黛玉进贾府》之后,大家都觉得浅尝辄止,意犹未尽,而且提出了不少问题,我把这些问题整理了一下,把一些共性的问题拿出来同大家讨论,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王熙凤身上,主要有这么几点:
①作者在描写王熙凤的外貌时,为什么没有写到她的脚?
②小说中的王熙凤是怎样的一个人?
③如果你是曹雪芹,你将如何安排王熙凤的结局?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个机会,把这些问题好好讨论讨论。
大家可以各抒己见。
现在给几分钟的时间准备。
准备好的学生看多媒体播放的影视片段(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出场那一段)。
学生:
(操作:
有的同学看影视片段,有的同学继续翻阅材料,有的准备讲稿,有的在小声讨论。
时间5—7分钟。
)
过程二:
老师:
对于王熙凤这个人物,我们在《林黛玉进贾府》中已经作了简单的介绍,她是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贾府的实际大管家。
她在小说中第一次出场时,作者对她的外貌进行了详细的描绘: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可惜的是作者没有写到她的脚,如果再来一双“朱红点金尖头圆口澳洲鳄鱼2寸高跟鞋”那不就太完美了吗?
曹雪芹为什么没有这样写呢?
(提示:
可从古代对女子的行为规范考虑,行不露足,笑不露齿。
)
过程三:
老师:
了解了王熙凤的外表之后,我们就应该来深入地挖掘她内在的性格特征。
王熙凤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知道大家把这个问题分解成几个方面,从不同的方面又可以反映出什么不同的特点来?
这个问题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应详细分析,使学生能对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有一个全面而又完整的认识。
(教师可启发引导学生,从王熙凤的语言、才能、对金钱的态度以及该不该对贾府的衰败负责等几个方面入手,语言可结合《林黛玉进贾府》中初见黛玉时的一番言语来分析,脂砚评价这段语言时说,“这方是凤姐的语言”;才能方面可从料理宁国府入手;金钱方面可从王熙凤的贪入手;而王熙凤该不该对贾府的衰败负责,这一点可激发学生讨论,形成课堂教学的一个高潮。
)
老师:
综合上面几位同学的发言,王熙凤这样一个外表华丽,内心空虚,媚上欺下,争胜好强,工于心计,绵里藏针,心狠毒辣,爱财如命,损人利己,不择手段的人物。
我们心中已经有了一个一定的认识。
《红楼梦》中有一段对她描述说:
“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这一点我们也已经能够从小说中体会到了。
过程四:
老师:
像她这样一个人,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大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一谈。
可从两个方面,一个是王熙凤身上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东西,一个是我们应该吸取教训的部分,两部分均不可少。
过程五:
老师:
王熙凤这样的一个人,最后的结局会怎样?
这个问题可能是很多人都关心的话题。
这本来是很简单的问题,现在却由于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使得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了解曹雪芹笔下的八十回后的王熙凤的情形。
但我们可以借助想象,替曹雪芹给王熙凤写出结局。
那么如果你是曹雪芹,你将如何安排王熙凤的结局呢?
(学生讨论。
)
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学生的回答能从前八十回中找到根据并言之成理即可,可激发学生讨论,形成课堂教学的再次高潮。
教师可提供电视连续剧的结局供学生参考,作为学生发言的补充。
老师:
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来一千个读者同样有着一千个王熙凤的结局,曹雪芹安排的结局已经成为我们永远也解不开的迷。
其他同学可能还有自己的结局,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课上只能请这几位同学发表他们的意见,其他同学课后去欣赏讨论。
布置课后作业:
写关于王熙凤初次见到林黛玉时的心理活动描写的片段(字数在200—300)。
——基本练习(每个同学都要完成的,第二天上午交)
命题作文《王熙凤形象之我观》(字数600——800字)——扩展练习(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完成,一两周后直接上交给老师)
教师总结:
教师: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打开《红楼梦》,曹雪芹说: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
课本阅读课一周2~3节课,选用的文章最好每单元都有,这样能够保证文章体裁的丰富性。
形式二:
作品推荐课
用六年时间读十二本书(就是300篇左右的文章),阅读量之少、阅读面之窄,已经令人不安。
笔者在对任教的学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随机抽取200名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书来源”问卷调查。
结果如下表:
课外阅读书来源
家里或购买
校阅览室
租书店
同学或亲友
人数
73
10
17
100
百分比
36.5%
5%
8.5%
50%
调查的结果表明:
课外阅读书多来源于同学或亲友。
可见在课堂上设作品推荐课是十分必要的。
这样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解放学生嘴,让学生来讲。
他们可以自由的介绍自己读过,而且感觉很有意思的作品,可以谈谈作品的作者,作品的内容,也可谈作品中的某一人物形象,在这一点上教师要给学生绝对的自由。
那么在作品推荐课上可不可以对某些作品进行批判呢?
回答是肯定。
因为这样的课堂首要的任务是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
一部作品的好坏,并不是由几个人的评价所决定,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见解,经过推荐,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他们会问自己“这作品真的这么好吗?
”“真的这么有意思吗?
”“这作品有这么烂吗?
”在好奇心的趋使下他们会去找它、借它、去阅读它,那么也就达到了作品推荐课所要达到的目的。
作品推荐课一般三周一次,教师也可偶尔在课堂上推荐一些好的作品,但只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大部分时间教师充当听众的角色。
形式三:
自主阅读课
时下语文教学,给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甚为狭小,课内用纯理科化的形式,把一篇篇文章从字、词、句、篇、到语、修、逻、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进行非常“科学”细致的“拆解”,深入的“鉴赏”,精心的“把玩”,反复的“历练”,醉心于枝节末叶的零碎知识,讲解不厌其多,不厌其深,甚至牵强附会,严重扼杀了学生阅读热情。
因而我们要还学生一个自由的阅读空间,让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当然内容必须是积极向上的,低下庸俗不健康的一定要摒弃,在这里作品推荐课就起了积极引导的作用。
但自由阅读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学生不可能在这有限的时间读完自己感兴趣的书。
这样就会促使他们将读书时间向外扩展,也就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兴趣也就不愁阅读能力提高的问题了。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在阅读方面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
自主阅读课一般两周用两个课时(连堂的两个课时)。
在开自主阅读课的前一天要求学生作好准备,带上自己想要阅读的书。
形式四:
阅读交流课
阅读交流课是同学间相互交流读书心得,介绍读书方法等。
在交流活动中,同学推荐的小主持人的主持下,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或讲或演,或知识竞赛,或总结表彰,或故事会,形式多样,活泼有序。
通过这项活动的展开,同学间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巩固阅读效果。
阅读交流课一般每学期举行一次,时间多放在开学初。
这样同学们有充足的时间准备。
注意这个课堂是学生的天地,老师只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
形式五:
读书笔记展评课
读书笔记展评课,为了养成学习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效果,我们采取“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要求同学读书,就动笔墨,可以在书上圈、点、评、画、也可以写读书笔记,这里我们较重视写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的要求,我们是不拘一格,可以摘抄佳词妙句,也可以摘抄精彩片段,可以写读后感,也可以评点图书内容。
例如阅读记叙文、说明文时,我们要求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摘抄佳词妙句和精彩片段,为作文积累材料,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中心思想,培养概括能力。
阅读名言警句时,要求学生摘录、评注,以陶冶其情操。
阅读文艺作品时要求学生能说出人物性格、品质,能从某一个方面评点人物,锻炼其分析能力等。
总之,读书笔记形式要多样,切不可一刀切。
对于学生的读书笔记,教师要定期检查,达到要求的读书笔记我们给它贴上一个“小卡通”(也可运用其它奖励方法),以此表示对其读书成绩的肯定。
在每学期期末的时候,运用两节可的时间开一次读书笔记展评课。
老师将班级中好的读书笔记挑选出来同大家一起分享。
以上是开放性阅读教学的五个基本课型,但并非仅此几种,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一些新课堂形式,例如,读书交流会,朗诵会等。
五、初步效果
1、开放性阅读课使任教班级学生阅读兴趣明显提高。
“兴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有兴趣就有乐趣,有乐趣就能激发更大的兴趣。
只有让学生个体体验到阅读的兴趣,才能增强他们在阅读中的主题意识,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
这段时间,笔者在课堂中对开放性阅读教学进行初步探索和尝试,最明显的效果是课堂上由开始的沉闷到现在活跃,学习氛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提高。
在课余时间有的学生会找老师或同学讨论自己读过的文学作品,谈阅读后的感受和体会。
根据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也发现:
女生班学生由以前的大多数阅读《时尚》《瑞丽》等时尚杂志,转变为大多数阅读《读者》《微型小说》等文学杂志,而且有一部分学生对名著感兴趣;而在男生较多的班级由以前的不高兴阅读,发展成“抢”着翻阅军事、体育方面的报纸或书籍,知识面扩大不少。
提出的问题也多了起来,讨论也越来越有成效
2、开放性阅读课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开放性阅读课充分释放了学生思想,他们可以在课堂上围绕主题畅所欲言,可以提出自己独到见解。
同学们都明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道理。
阅读的时候,他们不是朝着一个方向研究、分析,得出一个结论,而是朝着几个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最后得出不止一个的正确的结论。
就拿笔者前不久给学生布置的一篇作文《王熙凤形象之我观》为例来说吧!
虽然作者对王熙凤的态度更多的是“贬”。
但是同学们却有自己的看法。
有的学生欣赏王熙凤的美丽漂亮,风情万种。
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她的美是一种健康的美,光彩四射。
丰满但不失苗条,满目含情,性感,风韵勾人魂魄;有的学生欣赏王熙凤敢想敢干,胆略大魄力强,敢作敢为,胆识和魄力丝毫不逊须眉。
在女流中是罕见的。
第一场“争宠”中,她人未到声先到的一句“老祖宗”便叫贾母叫得浑身舒畅,心花怒放!
能言善道,善于哄人是她的一大特点;也有的同学认为身处于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的贾府中,王熙凤是凭着她的实际能力脱颖而出的。
成为贾府名副其实的“行政处长”,可见其才能之卓越。
王熙凤要是来到女干部奇缺的当今时代。
贾府“行政处长”这个职务也太委屈了她了。
让她当个市长、省长,甚至部长之类什么的官,她应当能够胜任。
就是不从政,在商业界打拼,她也应是个成功的女企业家,女强人!
当然,她还要在办事对得起天理人情上狠下工夫。
这些观点的提出使笔者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参考文献:
1、董操主编《语文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
2、王晓红《新课程下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创新》中学语文教与学
2003年第11期
3、张超《自主式阅读:
阅读的反璞归真》中学语文教与学
2003年第11期
4、蒋成禹《走出阅读教学的封闭圈》中学语文教与学
2003年第1期
5、叶奕乾《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6、曾祥芹《加强阅读的科学性和人文性》河南师大
7、刘继安《教育系统座谈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国教育报2002年9月10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