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539214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毛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毛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毛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毛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docx

《毛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docx

毛概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现阶段又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这是因为:

第一,主要依靠物质投入的传统发展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和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较快增长。

我国是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不足的国家:

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森林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45种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的人均占有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和4.5%;铁矿石、铜、铝土矿储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1/6和1/9;即使是储量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3%。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和农村人口大批向城市转移的阶段,加上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过多地依靠投资和工业带动,造成资源消耗快速增加。

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8.5%,而消耗的粗钢占43%,煤炭占45%,水泥占52%,油气占10%。

2009年与2000年相比,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累计增长144.2%,而能源消费总量从14.55亿吨标准煤增加到30.66亿吨标准煤,增长110.7%,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从20世纪90年代的0.28上升到0.76。

这也导致能源、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迅速上升,2009年石油、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达到50%以上。

与此同时,生

态环境的形势严峻,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规模很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环境承载能力。

主要江河湖泊水质恶化,环境污染通过空气、土壤、食物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刻不容缓,首先和至关重要的就在于扭转资源消耗快速增长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刻不容缓。

第二,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要求。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提高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客观要求。

2009年11月26日,国务院公布了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确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这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呈增长态势。

为实现我国对国际社会承诺的减排温室气体的目标,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据国内专家测算,为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应力争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左右。

从2001年到200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9年间增加16.11亿吨标准煤,平均每年增加1.79亿吨标准煤。

要求力争从2010年到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平均每年只增加8500万吨标准煤,这无疑是极为重要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把节能减排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第三,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要求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节能减排是发展和转变的重要结合点。

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强化,这既是发展的薄弱环节,也是发展的潜力所在。

我国钢铁、有色金属、电力、水泥、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能源效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

这些正说明,我国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的潜力很大。

同时,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表明,正是能源危机和价格暴涨,对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与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

我们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也就是要把挑战转化为机遇,加快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如何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扩大就业的重大意义?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综合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作出了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

这是继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以来我们党提出的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既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

第一,进入21世纪,在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下,人类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演进。

科学技术创造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解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财富形成的主要源泉,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第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只有通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和严峻挑战。

只有抓住科技革命稍纵即逝的难得机遇,显著提高科技实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才有可能突破我国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保障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第三,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党综合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提出的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带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权。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1、我国人口多给资源环境带来重大压力,人口过多,大大增加了对资源的索取量和对自然界的排放量,从而使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

2、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效率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3、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惩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威胁着人的自下而上和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发展经济所走的都是粗放型增长的路子,在计划经济年代,由于经济发展慢,资源的供求矛盾不是很明显。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各地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资源稀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软肋”。

由于资源消耗大,资源供应短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资源对外依赖程度越来越大,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加快,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化步伐加大,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对资源的需求必然大幅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国情的要求、形势的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说到底也是协调人和自然、人和地球关系的问题。

纵观整个社会发展史,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

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大多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们今天肆意挥霍,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实现新形势下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如果人类不及时改变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建设友好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可能成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

新华时评:

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广网北京11月28日消息 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为了“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我国在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努力进行法制、机制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改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循环经济稳步推进绿色创建取得进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是推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根本出路。

今年上半年,我国环保部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举办了9期清洁生产审核师培训班,组织编制了10个行业清洁生产标准,主持论证通过了6个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试点省市,组织制订了《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和《循环经济市评价指标体系》,启动了重点行业和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编写工作。

    各地大力开展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工业园区等创建活动,出现了一批不同类型、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实践循环经济的先进典型。

已有8个省开展了生态省建设,循环经济省、市示范达到5个,生态工业试点达到14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达到47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达到166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达到79个。

与此同时,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的创建活动也取得进展。

今年的“六五”世界环境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第三批绿色学校,自此我国的绿色学校达488所。

环保总局还联合教育部和全国妇联首次对112个绿色社区和100个绿色家庭进行表彰。

绿色创建活动积极倡导生态文明,贯彻了循环经济理念,为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探索建立环保长效机制提供支撑,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有效载体。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不能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2月,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在北京等十个省市启动了以环境核算和污染经济损失调查为内容的绿色GDP试点工作。

现在试点工作已进入数据调查阶段,11月份将进入全面核算阶段。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联动严查违法排污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通知》,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迅速部署环保专项行动,加大重污染行业结构调整力度和责任追究力度,重点解决危害健康、群众反应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到目前为止,全国环保专项行动共出动人员81万人次,检查企业6万多家,立案查处企业4896家,结案3736起。

全国范围内首次开展了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对保护区内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现在大部分地区秸秆焚烧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60%以上。

    除专项行动外,环保部门通报了晋陕内蒙古宁交界区域电石铁合金焦化行业环境污染问题,并对陕西武功县东方纸业集团污染渭河案等9个环境违法案件进行挂牌督办,目前已经处理了部分相关责任人,一批重点环境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今年1月18日,环保总局宣布停建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等13个省市的30个未经环评程序违法开工的项目,其后又公布了46家未上脱硫项目的火电厂名单并指出要严肃环保法律法规,有效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建设。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后环保总局首次大规模对外公布违法开工项目。

    今年以来,环保总局梳理评估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执行情况,督促未动工项目尽快开工建设,通过运营市场化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在淮河太湖流域全面推行排放水污染物许可证制度,建立以排污申报为基础、排污许可证为主导的水环境管理制度,严格规范排污单位的排污行为,落实总量削减目标;加快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测工作,尽快实现全国联网监测;为推动我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工作,环保总局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进行了调查,初步摸清了水源地水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管理以及相关立法等情况,为下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排污行为的监管执法打下了基础;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坚持以碧海计划为载体,在继续抓好渤海碧海行动计划的同时,组织开展了长江口、珠江口等重点海域碧海行动计划的编制,部署了沿海省市的碧海行动工作,连续开展了海洋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检查。

     深化生态保护工作 推进农村污染治理

    环保总局把农村环保列入工作重点,以“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活动为抓手,以先进带动后进,举办了小城镇领导干部环保现场培训班,来自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44名代表参加了培训;重点指导各地有机食品基地建设试点工作,并举办了首届有机食品论坛。

在摸清土壤污染、生物物种底数等方面取得突破。

江苏省、沈阳、南京和广州等市开展了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监测的试点工作,完成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监测试点工作总体方案;组织开展了全国生物物种资源重点调查,并进行了协调和督促检查;开展第一批和第二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核查工作;有关自然保护区监管、畜禽养殖业污染、土壤污染、转基因生物安全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标准制订工作取得初步进展。

    “圆明园防渗事件”标志着环保公众参与达到一个新高度。

从叫停到听证、环评、评审直至决策的全过程,环保总局都依法向社会公开,借此推进环境决策民主化的进程。

上半年,环保总局组织有关单位编制完成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草稿)》,中华环保联合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公开征集公众对编制国家环保“十一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活动,各地专家为规划提出了近6万字的意见和建议。

    环境保护工作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进程中,难免会遇到体制、机制、法制、经费等难点问题。

下半年,环保总局将集中力量筹备开好第六次全国环保会议,进一步明确“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的工作方向;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强化规划和新上项目环境监管;落实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各项部署;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好核与辐射环境监管;编制好“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加快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处理处置;加强能力建设和基础工作。

环保部门将抓住难得的机遇,着眼长远和全局发展,把着力点放在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制度、措施和规划上来,创新体制机制,努力使环保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为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众所周知,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物质保证。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凸显,一些主要原材料、能源、水、土地纷纷告缺,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资源的承载能力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而许多资源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当务之急,更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

珍贵稀土用来盖房?

紧缺资源被滥采

新华网云南频道 2004-06-06

  4月22日是第3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

有关地质专家提出,广东部分海岸线中的海砂富含珍贵的稀土元素,本应运用在航天航空工业上的海砂,却被一些私企乱采无度,用作建筑材料。

在广东地质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稀土元素在全国都属短缺资源,专家呼吁采取措施杜绝此种现象。

  专家介绍,近海砂矿资源是海洋矿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部分海砂含有稀土元素如氡、锡、金等,含有富集金属元素的海砂可用在航天航空工业上。

在广东阳江、电白等的沿海岸线的海砂就含有这种珍贵的富集金属元素。

  但这种在广东乃至全国都紧缺的矿产资源却被滥采无度,用来盖房、修路,白白糟蹋了珍贵资源,还造成水体污染,破坏了养殖业。

  另据了解,2003年,广东省突发性地质灾害共发生60起,其中人为地质灾害占其中81.7%。

突发性地质灾害地区主要分布在梅州、韶关、广州、清远、云浮等地,上述地区均发生了5宗以上的地质灾害。

其中广州的8宗地质灾害基本上分布在辖区内属丘陵地段或人类工程活动地段。

(邝白薇、刘如春、林郑楷来源:

广州日报)

谁来关注1400万吨废纸—关于中国节约资源的沉重话题

新华网云南频道 2004-06-06

  中国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就在人们大声疾呼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瓶颈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事实:

全国每年有500万吨废钢铁、20多万吨废有色金属、1400万吨废纸及大量废塑料、废玻璃等没有回收利用。

权威人士提供了一组令人深思的数字: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相当程度上是依赖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实现的。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的GDP增长了10多倍,同时矿产资源消耗也增长了40多倍。

现在每增加1亿元GDP需要投资高达5亿元,在“六五”“七五”时期,投资两元就可以增加一元的GDP。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各类资源的消耗强度非常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去年我国消耗的各类国内资源和进口资源约50亿吨,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的消耗量,分别约为世界消耗量的7.4%、31%、30%、27%、25%和40%,而创造的GDP相当于世界总量的大约4%。

主要产品单位产量的能耗、水耗和矿产资源消耗,均大大高于国际先进水平。

资源短缺,是中国经济亟待破解的难题。

维系人们基本生存的耕地和淡水人均占有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支撑经济增长的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4.5%、79%、42%、18%和7.3%。

尤其是石油需要大量进口的情况下,可持续发展正成为日益紧迫的问题。

去年以来我国20多个省市“拉闸限电”闹“电荒”,除了经济进入新一轮高增长周期的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高耗能产业的过度扩张,这对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形成巨大的压力。

如果任其发展,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相当严重的资源危机,不仅会造成短期的经济波动,而且也会损害长期的增长潜力。

资源供给不足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

要缓解资源瓶颈制约,一是要大力提倡节约资源,二是要继续努力寻找新的资源,三是要充分利用再生资源,这一点恰恰是人们现在所忽视的。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一项重要内容。

据专家介绍,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0.8吨好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还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减少35%的水污染。

如果全国每年1400万吨废纸能够回收利用,就可以生产1120万吨好纸,少砍2.38亿棵大树,节省4200万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

如果全国每年500万吨废钢铁、20多万吨废有色金属及大量的废塑料、废玻璃等都能够回收利用,又可以节省多少资源,可以减少多少污染?

大力倡导节约和利用再生资源,转变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关键在于高度重视和认真落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认为,中国是人均资源比较少的国家,人口增加使得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经济高速增长使资源压力加大。

缓解资源压力的政策,是开源与节流并举,把节约放在优先位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则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他认为,我国的经济增长仍然处于“从资源到产品再到废弃物”这样一种传统的模式,还没有形成“从资源到产品再到资源”这样的循环经济。

资源回收率低,综合利用率不高,许多可以利用或可以再利用的资源成了废弃物。

因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节约型社会。

(徐京跃来源:

新华网)

地下水资源紧缺和浪费并存我国仍有7000多万人饮用不合格地下水

新华网云南频道 2004-06-06

  国土资源部在京公布了一项评价成果:

我国地下水资源紧缺和资源浪费并存,全国约有一半城市市区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水质呈下降趋势。

专家呼吁,科学开发利用地下水刻不容缓。

  目前,全国地下淡水天然资源多年平均为8800多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3。

全国约有7000多万人仍在饮用不符合饮用标准的地下水。

20年来,全国地下水开采量平均以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增加。

地下水占总供水量的比例已从1980年的14.0%增长到2000年的19.8%。

全国有400多个城市开采利用地下水,在城市用水总量中,地下水占30%。

北方城市以开采地下水为主,华北、西北城市利用地下水的比例分别高达72%和66%。

其中,河北省和北京、天津市属超量开采,山东、河南、山西、辽宁、陕西等省超过50%。

目前,地下水资源紧缺和资源浪费并存,我国的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一般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每公斤粮食的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3倍。

  评价还表明,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诱发了诸多环境问题:

全国约有一半城市市区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水质下降,还呈现出由点向面、由城市向农村扩展的趋势;已诱发46个城市发生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全国还形成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个,面积达15万平方千米。

  专家指出,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当前要调整思路,实施以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按地下水资源赋存和分布规律,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战略,水资源调蓄要从以地表调蓄为主向地表、地下联合调蓄的战略转变,坚持采补平衡、合理调控、保护水质、优质优用、地表水与地下水统筹兼顾的原则,综合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来源: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学生能做什么?

当前社会,环境污染问题是迫在眉睫。

单就江西省而言,据2000年摇感调查,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为3.35万平方公顷,占土地面积24.4%,沙化土地面积达2.8万公顷,现呈被沙“驱赶”之势;江西省已成为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367万平方公顷,占国土面积38%,草地退化、沙化、咸化面积达1.35亿公顷,占草地面积三分之一,而且每年以200万公顷速度递增,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40%,每年平均有20个天然湖在消失。

目前中国企业生产模式仍处于粗放型,随着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量日趋增加,不可再生资源日益枯竭,能源危机也日渐逼近,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这是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那么做为当代大学生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做什么?

也许有人会说资源节约是企业的事,环境友好是国家的事,反正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也许有人提出质疑大学生在环保方面能做多大的贡献?

这就大错特错,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事开始,加入环保队伍之中,我们能做很多。

  一是增强节约和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点滴开始。

据有关报道,有于节约意识的缺失而造成的浪费现象在大学里是数见不鲜。

食堂里剩菜剩饭到处谐是,为了方便大量使用快餐盒,这不仅造成原料的浪费,而且会带来严重的污染隐患。

此外厕所、洗衣间、走廊上的灯经常是通宵亮着,拧开水龙头不关,电脑24小时开机,另外每天用掉的塑料袋数目更是触目惊心。

增强环保和节约意识,学习环保和节约知识,让环保和节约成为一种习惯。

举手之劳就可以避免或减少这些事的发生。

从我做起,从点滴开始,随手关灯、关机,宁紧水龙头,尽量用自已的饭盒,购买东西尽量不用或少用塑料袋,洗漱时顺手关上水龙头。

做举手之劳之事,不仅节约大量的经费和资源,还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二是树立文明健康的消费理念。

大学生崇尚时尚前卫,盲目追求名牌与款式,存在攀比现象。

手机、MP3等电子产品频繁更换,服装穿一次便“束之高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