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53859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docx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docx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doc

社会心理学

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科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岀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下,个体与群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参照群体:

个体从心理上把自己列入与Z对照,并在评价,态度,行为及价值观形成Z上接受其彩响的群体。

3.社会化:

是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4.自我意识:

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是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体验和控制。

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5.社会角色:

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借助口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

6.镜像自我:

依据别人对白己的态度形成自我概念。

7.角色采择:

依据镜像自我,按照别人的期望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塑造自己。

&社会认知:

是个体对人们(包括白己个他人)的社会信息作出感知,推断的过程。

包括对他人的认知,对自己的认知,对人和人关系的认知。

9.图式:

过去经验中形成的关于个人群体角色或事件,一套冇组织的认知系统或结构。

可以是语言材料的,也可以是视觉材料的或具他具休材料的。

10.社会印象:

通过人们对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形象。

包括对认知对象外表的记忆和人的行为,人格,情绪特征的记忆,具冇综合性和完整性。

11.印象管理:

指-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或控制别人形成対自己印象的过程。

即有意识地留给别人一定的印象。

12.社会态度:

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13.侵犯:

即侵犯行为,也称攻击或攻击行为。

指有意伤害别人,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

14.利他行为:

一种口发形成的,把帮助别人当做唯一H的几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社会行为。

15.人际交往:

在社会牛活小,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

16.群体:

当个人按某个特征结合在一起,并进行共同活动相互交往时,才形成了群体。

简答论述

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

1)个体社会心理和行为,主要研究特定生活条件下的个体,考察影响个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形成的社会因索有哪些,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发牛作用的,发主了怎么的作用,怎么发生作用。

①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

2人的社会动机

3社会认识

4社会态度和社会改变

2)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研究的是社会情境屮一个个体与另一个个体或者多个个体的关系,讨论人为人Z间如何产生吸引,有什么样的影响因素,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1人际关系f认知,功能,改善

2人际沟通一类型,功能,程序,效果

3人与人之间社会行为是如何发生的

3)祥体心理,研究群体成员,群体与个体之间,祥体与群体Z间的相互作用。

1群体对群体成员行为的影响

2群体领导人的地位和作用

3群体领导人的领导行为

4大众群体心理,民族心理

4)应用社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史社会心理学的分支,是把社会心理学的方法,理论与原则运用于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少解答的应用科学。

1环境社会心理学

2人与生活坏境的相互作用

3自然灾害对人的社会心理的影响

2.社会交换论

答:

G.C.Homans根据经济学规律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社会行为是相互强化的结果,人的特定行为受到的强化越多,这一行为就会越多的被表现出來。

交换中,人得到的越多,就会更多的重复这样的交换。

后果二报偿-代价。

3.认知理论

答:

1)场论与群体动力学

▲心理动力场:

认为部门为整体Z间存在心理关系,人们可以对部门进行整合,即町以通过心理场來进行,心理场包括环境与个体两个方面。

人的各种行为都是通过心理动力场来发挥作用的。

2)认知相符理论

1认知相符(平衡)论:

以认知趋向一致的状态來解释心理活动及行为变化

2认知失调说:

人的行为总是一定认知和信息,当人脑中出现两种相反认知或信息时则会不愉快,而激发人去解决这种不协调。

3认知一致性理论:

探讨与预测人接受信息后,为保持内部一致性而调整原有态度的理论

4认知——情感理论:

强调认知与情感相符合,它们是相互影响的。

4.人际行为的三维理论

答:

1)美国心理学家伦茨认为,每个个体都有人际交往的建立一定人际关系的需要。

2)三维理论:

乩人与人Z间“包容”的需耍,即希望从交往中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

b.人与人之间“控制”的需要,即在“权利”的基础上希望对他人作岀某种良好的调节作用

c.人与人之间“感情”的需要,即在“友爱”的基础上与他人建立并维系某种良好关系。

5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答:

1)客观性原则:

实事求是

2)宏观与微观相统一原则

3)交往原则

4)人道原则:

①被试者必须是白愿参加的②不能让被试者去做风险人的事③研究者要进行“风险——获益分析”即在研究中让被试承担的风险与通过研究获得的利益平衡。

6社会心理学形成时期的三大直接来源

答:

1)徳国的民族心理学:

有一种“超个体的灵魂”的实体存在,它从加于叫做民族的“超个体的整体”。

2)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以群众的心理作为研究对彖,对群众和公众时尚,风俗,舆论,传说等社会现象所表现出来的共同行为进行研究。

3)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从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出发,探讨了个体行为的动力问题,并将这种动力归结为本能

7.社会化的特征

答:

1)以遗传索质为基础

2)具有独特的个性

3)具冇普遍的共性

4)具有能动性

5)贯穿人生全程

&社会化的内容与类型

答:

内容:

▲政治社会化▲民族社会化▲法律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类型:

★早期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再社会化★反向社会化

&社会化的途径

答:

1)社会教化:

是指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机构及其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

1社会教化的共同内容:

乩教授基本生活技能

b.教导行为规范

c.培养社会角色

d.树立面向未来的社会目标

2社会教化的类别:

a系统的正规教育(学校,劳教所)

B非系统非正规的教育(家庭,习俗)

2)个体内化:

个体必须接受社会影响,并把外部现实或客观现实转化为内部现实或主观现实,这个过程称为个体内化

1替代性强化(模仿学习)

2认知加工:

个体通过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加工,把现实世界内化的过程,并从中建立联系

3角色扮演:

扮演真实角色;扮演假象角色;暂吋充当某一•角色

4主观认同:

个体主观上把自己属于某一个体或群体,并在行为模式上向其看齐的过程。

5自我强化:

指个体在某项活动中达到自定的标准而获得梢神满足

9•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答:

1)社会文化,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不同时期,不同阶级,不同民族和不同地点,都会使文化带上时代特点,民族特点,阶级特点和地区特点。

因此,不同的文化因素对个体的社会化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2)家庭,①家庭的社会教化功能,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而建立起來的群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②家庭影响的研究:

a.父母态度,父母与孩子之间有两个基本要素:

一是接受——拒绝,二是支配——服从,两种基本要索都程度不同地存在于父母与孩子的相互作用屮,可以组成二维坐标系统。

鲍姆林徳将父母态度分为三种:

专断型,随意型,权威型。

▲控制点:

人们认为口己对周围环境和个人行为结果的控制程度。

▲戈登认为,父母态度与儿童控制点密切相关,娇宠儿童常具有外控特征;内控倾向的儿童其父母更为和蔼有教养,更为民主和讲道理。

b.家庭氛围,▲专制家庭和民主家庭,专制家庭屮的孩了爱吵架,人缘不好,对奖励和惩罚漠不关心。

民主家庭中的孩子犬真活泼,有上进心,有人缘不爱吵架▲自由度小的家庭的孩子缺乏上进心,畏缩,人缘不好▲惩罚和严丿万程度高的家庭中的孩子不体谅别人,麻木不仁,优柔寡断▲父母与孩子的亲密程度,没有显著差异▲父母対孩子教育各自承担的责任,没有显著差界▲兄弟姐妹间的亲密程度高的家庭孩子很少有嫉妒心,不爱吵架,行为不放纵,合作性强,诚实,情绪稳定,讲道理。

3父母的文化索养,相关

4父母的教养方式,显著相关

5父母的冲突,显著相关

3)学校的社会教化功能:

▲教师▲同学▲校规校纪▲责任义务

4)人众传播媒介:

▲网络▲广播▲图书,杂志,报纸等

10.自我意识的成分

答:

1)自我认知:

是口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是口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口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

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2)白我体验:

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

白尊心和自信心是自我体验的具体内容。

3)自我控制:

对行为,思想的控制。

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

11.自我意志的发生与发展

答:

1)人——我知觉分化:

①3个月分化性微笑

27——8个刀关心镜中形彖

310个月主动看镜屮自己并与之玩耍

42岁确定镜中的形象是自己

2)冇关自我词的掌握:

①6——8个刀对直接身体冇了连续感觉

21岁半听到别人叫白己名字知道是谁

32岁左右会使用自己的名字知道是在叫自己

43岁时会用第一人称“我”称呼口己(口我意识的建立)

12.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答:

1)产牛社会知觉:

是关于他人和H我所具有的属性的一种整体性知觉

2)社会印象形成:

通过社会知觉形成的直接的认知在头脑中保留下来

3)进行社会判断:

在社会知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认知

(一)对他人的知觉

(1)内容:

乩对他人情感,情绪的判断

b.对他人人格的判断

方法:

时间考验,利益考验,危难考验,世态炎凉考验

(2)过程(如何对他人产生社会知觉)

乩寻找意义,有意义的印象,“中心品质的影响”:

中国:

两性关系

西方:

诚信

b.注重显著性信息

中国人:

以貌取人

负向效果:

是指人们对他人形成印彖过程中,消极信息的作用往往大于积极信息的作用

(3)对信息进行类别化

产生刻板印象:

人们对某个群体形成概括固定的看法

(4)运用图式

功能:

帮助人们提取信息;加快信息加工速度,捉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填补社会认知者所需信息

13•贝姆的自我知觉理论

答:

1)个体对口己态度,情感和其他内在状态的认识,部分是根据他们口己外显行为或该行为发生的环境而推断出來

2)在某种程度上,内在线索是微弱的,模糊的。

因此个体要站在外部观察者的角度依据外部线索推断人的行为。

如果个体没有受环境的引诱和约束,自山地做出自己的行为,该行为就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个体。

14.印象形成的主要法则

答1)累加法则:

指我们対他人形成印象时,把认知到的有关他人的各种品质相加,求其和,以此形成对他人的总体看法。

2)平均法则:

指我们把认知到的有关他人的特征信息和加,然示再算平均值,以此平均值为基础形成对他人的印象。

3)加权平均法则:

人们在平均化所有特质的同吋,给他们认为更重要的特质以更高的权重。

15.认知启发

答:

人加工信息的能力有限,在认识他人时常不对所有信息进行感知,而操近路感知那些最明显对形成判断最必要的信息。

1)表征性启发:

人们根据当前的信息,事件,M其认为的典型信息,事件相似程度进行判断。

2)获得性启发:

人们根据某种信息更容易在心里想起来的程度进行判断的方法。

3)锚定启发:

人们进行判断吋先抓住某个锚定点开始,然后逐渐调整最终得出一•个结论。

16.印象管理的方法

答:

1.保持形象的一•致性

(1)“登门槛“效应:

当人们一旦接受了别人无关紧要的小要求以后,常常也会接受别人第二个较人而且麻烦,不合心意的要求。

(2)门面效应:

一•个有很好白我形象的人,拒绝了一个人要求后,发现有损形象,则会接受一个小要求来保持白己的社会一致性。

2.讨好

卡耐基6条让别人喜欢自己的方法:

(1)真诚关注

(2)记住对方的名字(3)做一个好的倾听者(4)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东西(5)真诚地使别人觉得他是重要的(6)微笑

琼斯:

(1)恭维抬举

(2)意见,判断上行为上尊重别人(3)自我表现(4)给予好处

3.恰当的自我表露

17.社会认知偏差+巴纳姆效应

答:

1)首因效应:

与人接触时(特别是头次接触时)首先被反映的信息,对印象形成起作用。

★个体相信笫一印彖的原因:

乩人们Z间的陌生会增加相互Z间的相互吸引

b.新异的刺激给人的印象C.第一印彖是人们首次交往的产物,受外界和他人影响较小d.人们认为有足够的信息进行判断,就不会再注意以后信息

2)近因效应:

最后的信息对形成人的印彖所起的作用

3)信念因素:

人们一旦对某人形成第一印象,这种印象不仅难以改变,人们还会寻找更多信息和理由來支持这种印象

4)晕轮效应:

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或坏的卬彖后,他述倾向丁•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征

5)刻板印象:

人们对某个群体的人形成一种比较笼统,固定而概插的想法,是类别化的产物

6)积极性偏差(宽大效应):

指个体在评价他人时往往对他人作出积极性评价,冇一种特殊的宽大倾向

7)证实偏差:

a.认知证实偏差:

人们总是有选择地解释和记忆那些能够证实自己即存在信念或图式的信息,他们使人过分相信即时判断的准确性

b.行为证实偏差:

人们对某人的行为总有一定的图式,这种图式使人交往时作出符合图式的新行为。

即行为表现符合他人对他行为的期望

8)后视效应(事后诸葛亮效应):

人们自傲回忆自己曾作出的判断时,倾向于认为这种判断比实际上更为精确

9)投射偏差(虚假一致性偏差):

人们常常高估或夸大口己的信念判断和行为的普遍性,认为自己的信念判断很普遍

10)H我中心偏差:

人们常常夸人白己在某种事物小的作用

11)巴纳姆效应:

人们常认为一种虚假的一•般性,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口己特性

1&琼斯和戴维斯对应推论说

答:

1)“对应推论”即由外显行为推论其人格特质

2)三个基木要素

1非共同效应:

是由某种特殊因素而非其他共同因素产牛的效果,我们也可以把非共同性理解为独特性。

不同的行为产生的效应不同,非共同效应越少,相应推断可靠性上升。

2社会赞许性:

行为的赞许性越小,木质归因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应推断的可靠性就越高。

3选择自由性:

行为是自由选择的,相应推断就容易。

19.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答1)人们思索行为原因的过程是复杂的,必须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客观刺激物,行动者,环境。

2)三条原则:

①区别性:

针对刺激物,行动者对同类其他刺激也会作出这样反应吗?

2一贯性:

针对情境,行动者在任何情境和任何时候对同一刺激作出的反应相同吗?

3一致性:

针对人,其他人也会和行动者一样对同一刺激作出同样反应吗19.常见的归因偏差

答:

1)基本归因偏差:

过高佔计内在因素,原因a.我们社会规范的要求b.在社会环境中,行为者比具他因索更突出

2)行为者与观察者效应:

a.行为者对自己的行为倾向于外在归因(自我防御归因)

b.观察者作出内在归因

3)白我防御性偏差:

归因容易因自尊心的需要而带上偏见。

一方面,成功了就做内在归因,失败了就做外在归因。

另一方面,为了解释自己的失败,行为者还有可能采取自我贬低来逃避责任。

4)拟人化错误:

社会中某些自然现彖本不具有社会意义,但人们作拟人化归因

20.社会态度的特征

答:

社会性;对彖性;价值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内在性

21.劝说情境模式

答个人与外界的看法存在差异"引起内心冲突,不平衡压力一为了减少差异,压力一接受外

来影响,改变态度或者否定,抵制外部影响,以维持原有态度

内部情境

冃标靶

中介过程

结果

传达者

1专长性

态度学习

2可靠性

3喜爱性

信奉

信息学习

预先注射

感情转移

沟通

人格

相持机制

信息贬损

1差异性

反驳

信息曲解

2恐惧唤起

掩盖措施

情境

1强化作用

2预先警告

3分心

22•攻击性行为的理论解释

答1)本能论

•洛伦兹认为动物侵犯行为有两种,掠食行为(目的是果腹),争斗行为

•洛伦兹认为,动物存在着内在的攻击需要,侵犯行为是动物天牛的本能行为。

洛伦兹还用本能论解释人类侵犯行为,从而认为侵犯行为乃是人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

2)社会学习论

•贝克威兹认为人类本质上不同于其他动物之处在于,学习在人的攻击行为屮起重要作用。

就人类而言,攻击性倾向和后天习得的反应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相互作用的函数

•这种学习出现的第一种作用机制是强化

•模仿在儿童行为的形成中式另一个重要作用机制

3)挫折——侵犯论

•米勒:

挫折不一定引起侵犯,也町能导致其他后果

•博克威茨:

小挫折导致的不是侵犯木身,而是愤怒,愤怒引发了侵犯。

•武器效应:

武器增加侵犯行为发牛的可能性

23.减少攻击性行为的途径

答:

1)宣泄2)报复与惩罚3)提供非攻击性榜样4)培养对他人的感情移入5)感情净化

6)避免去个性化7)社交技能训练8)习得性抑制9)置换和寻找替罪羊10)创造良好坏境11)培养成熟的个性

23•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答:

(-)利他者个人因素

(1)性别:

一般来说,需要较人体力或不适合女性性别角色的助人行为,以及当助人时情境较为尴尬时,女性前去协助的倾向性较低。

但在善解人意,将自己置于他人情绪空间Z中关怀他人方而,女性更强。

(2)年龄:

6——12岁的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利他行为有所增加;年龄越大利他行为不一定越多

(3)人格特征:

具有较鬲积极情绪性,共情能力高,高口我效能感,道德发展水平高的人更关心人,也易表现利他行为

(4)助人者的心境:

好心情总带來好行为

(二)受助者因素

(1)性别:

女性被助多余男性

(2)相似性:

人们更愿意帮助和他们相似的人,容易和相似的人产牛共情

(3)外部特征:

有魅力的人更容易得到帮助;正派,质朴;漂亮,帅气

(4)责任推断:

老人,孩了

(三)情境因素

(1)自然环境:

乩阳光灿烂和气温舒适的情况

b.在帮助陌生人行为方面,城市越小,提供帮助的人越多,人口密度越大,利他行为越多

(2)时间压力:

没冇时间压力利他行为多,冇时间压力利他行为少

(3)社会环境:

东方——赞扬利他;西方一一个人主义

(四)社会文化因素

(1)群体规范

(2)价值取向

(3)社会风气

(五)亲社会行为的教育

(1)规范

(2)责任明确

(3)移怙:

能力的培养

(4)助人技能的培养

(5)价值取向的教育

24.社会交换论

答:

1)G.霍曼斯强调社会活动过程屮的社会行为是-•种商品交换。

2)提出参加者的报偿与代价问题,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得到是报酬,付出的是代价,精神利润就是报酬减去代价。

除非双方得利,否则交往无法进行。

3)分配上的公平原则,也称公平理论。

交换理论一项富有成效的结果存在着一种制约社会交换的普遍规范,人们指塑通过交往,得到的报酬与他们付出的代价成比例。

25•人际吸引的原则

答:

接近性

(1)在陌牛人交往的早期阶段,接近性是增进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索z—。

曝光效应:

暴露在某一刺激下越多,越可能对其产生好感的现象

(2)空间上的距离越小,双方越接近,则往往越容易成为知己

(3)邻近性因素并不是持Z以恒地发生着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发挥的作川将越来越少,尤其是当双方关系紧张时,空间距离越接近,人际反应更消极

相似性

(1)在相似性因素中态度是最重要的

(2)在相处初期,空间距离决定了人们之间的吸弓I,到了后期其相互吸引发生了变化,彼此间的态度和价值观越是相似的人,相互之间的吸引越大

(3)人们倾向于喜欢在某方而或多方面与口己相似的人

(4)名片效应:

指药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就要把对方为自己视为一体

互补性:

当双方需要以及对对方的期职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就会产牛强烈的吸引力熟悉性:

熟悉本身就可以增加一个人对某种对彖的喜欢,能偶减少戒心,满足安全需要能力:

能力与被喜欢的程度在一定限度内成正比关系,超出了了这个范围,其能力所造成的压力这-变量就成了主要作用因素,使人倾向于逃避或选择

外貌:

第一印彖很重要

外貌辐射效应:

人们对外貌好的人会作出更积极参与的评价

个人的性格特质:

开朗的性格是人际吸引的一个因索;“热情”被证明是影响形成的核心晶质

25爱情三角理论

答:

1)斯滕伯格认为爱情是一个三角形,三边分別代表亲密(重视彼此的喜欢,理解与期待),激情(魅力与性吸引),承诺(决策)

2)亲密是爱情的基本要索,亲密是指两个人的关系中感到亲近,彼此相互关联

激情是爱情关系中强烈的情绪体验,包含浪漫,身体的吸引和性驱力

承诺是爱情关系中对保持彼此关系的一个决定,是对对方作出爱的承诺

3)亲密(喜欢:

不是爱情,友谊一样,双方只有喜欢的情感,不

存在激情和责任)

 

激情+承诺承诺(空洞的爱情

(愚昧的爱悄:

冇激情和责任没冇爱与情,只却没有亲密感的培养)有承诺)

激情

(迷恋:

一见钟悄的爱悄形式,迷恋于美貌和性,迷恋者可以做出令人发昏的事,包括海誓山盟甜言蜜语)

26.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1)社会促进

①个人的活动由于有他人同时参加或者有其他人在场旁观而其活动效率提高,这种现彖

叫社会促进或社会助长

2他人在场一唤起一促进优势反应a.促进简单行为b.消除复杂行为

3结伴效应:

由于结伴活动而使活动效率提高(褪.小朋友在家不好好吃饭,到幼儿园麻争先恐后地抢饭吃)

观众效应:

冇人在场观看而使活动效率提高(eg.演唱会,上课)

2)社会抑制

1.他人在场并不总会捉高个人的绩效,也会出现相反效來,叫社会抑制或社会干扰。

2•如何解释社会抑制和社会促进同时存在的现象

A.优势反应强化说

a优势反应:

对于那些简单的事或个体已经熟练到不假思索表现出來的行为,这种增强

的动机将产生助长影响,称为优势反应。

b.过程:

他人在场一提高动机水平一优势反应增强一1促进熟练工作成绩2干扰非熟练工作成绩

(eg.台球玩得好的人在有观众情况下,表现更好,而技术差的相反。

c.原因:

他人的存在导致个体精神不集屮,尤其是完成复杂的活动;他人的存在造成了个体过大的压力;他人的存在导致个体被评价的焦虑降低,责任意识下降

3)社会惰化:

当个体参加群体活动,其绩效不能单独被评估吋,往往比单独一个人完成任务时努力程度小一些。

这种效应称为社会惰性化或社会携带。

(eg.“搭集体便车”现象)

27竞争心理优势

答1)道奇的实验

实验:

要求被试两人一组,分別充当甲乙两家运输公司的经理。

两人的任务都耍使口己的车辆以最快速度冲向终点,速度越快赚钱越多。

每人两条路可选,一条是个人专用道但较远,一条是近道两人共用,但路窄,一次只能过一辆车。

结果:

轮流走近路比走远路少费吋间,为了赚钱双方应该合作,合作是上策。

但实验表明,双方都丿J图抢先通过,结果狭路相逢谁也不肯让谁。

2)道奇根据实验指出,合作的特点不仅在于各方对于现实共同目标而相互依赖,相互帮助的需要有所认识,而且还在于每个人都对他人采収积极态度,且有喜欢的情感。

竞争的特点则在于一方而各方都清楚地知道口己需要实现的冃标,另一方面每个人都对口己的竞争对手采取消极冷淡的态度,具有不喜欢的情感。

2&社会心理学与常识的关系

答:

社会心理学将焦点置于人类的行为,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人类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