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流程笑傲新微利时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53845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归流程笑傲新微利时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回归流程笑傲新微利时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回归流程笑傲新微利时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回归流程笑傲新微利时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回归流程笑傲新微利时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回归流程笑傲新微利时代.docx

《回归流程笑傲新微利时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归流程笑傲新微利时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回归流程笑傲新微利时代.docx

回归流程笑傲新微利时代

回归流程,笑傲新微利时代

十年前,以《企业再造》(ReengineeringtheCorporation)一书掀起全球企业再造风潮,并在美国畅销超过两百万册的韩默,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九○年代四位最杰出的管理大师之一。

今年,韩默推出新着《议题制胜》(TheAgenda),揭橥新世纪企业经理人的九项重要课题,呼吁企业回归基本面,韩默在《天下杂志》的专访中,特别阐明消费者经济的意涵,并点出企业如何在失去价格主导权的新微利时代中,突围而出。

如果不是门口挂的那张演讲海报「流程设计与实行─再造与变革管理」,还以为那是一场直销商大会,只听那人铿锵有力的洪亮嗓音,从演讲厅厚重的大门穿透而出。

笑声从未间断,掌声不曾稍停。

五月的波士顿春寒料峭,山茱萸开了满城满树的粉红花。

位在港边的五星级饭店里,两百多位西装革履、合身套装的企业主管阶层,围绕着那人壮硕的身影走出来。

还来不及喘息,这位被美国媒体封为「再造之父」、名列《时代杂志》前二十五大影响力人士的管理学者麦可.韩默(MichaelHammer),随手抓了一瓶苏打水,挑了一个安静的角落,接受《天下杂志》的跨洋专访。

十年前,以《企业再造》(ReengineeringtheCorporation)一书掀起全球企业再造风潮,并在美国畅销超过两百万册的韩默,曾经被《高速企业》杂志称之为「狂热的企业革命分子」。

出身麻省理工学院信息教授的韩默,曾庆幸自己因为没有读过商学院,反而比其它管理学者更有想象力、创造力。

韩默正是以他创新而激进的变革想法,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九○年代四位最杰出的管理大师之一。

今年,韩默推出新着《议题制胜》(TheAgenda),揭橥新世纪企业经理人的九项重要课题,呼吁企业回归基本面,重视顾客与建立流程。

在经济景气混沌低迷的当下,此书一出,立刻赢得《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美国重要媒体的专文报导。

说话喜欢用典,嗜读英国作家如王尔德、班扬等人的文学名著,韩默在《天下杂志》的专访中,特别阐明消费者经济的意涵,并点出企业如何在失去价格主导权的新微利时代中,突围而出。

问:

你一再强调现在的市场是买方主导、卖方居下风的消费者经济,到底消费者经济的内涵是什么?

答:

消费者经济的主要特色之一,即是供过于求。

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丰足的经济(TheEconomyofAbundance),几乎每一家企业的产能都过剩,制造远大于消费需求,由于这样的发展,反而让消费者力量抬头。

企业失去价格主导权

举个例子,目前美国的利率非常低,美国经济也出现微幅成长;但是,虽然经济有成长,企业获利却没有随之成长。

现今美国的经济状况只能说是「没有利润的复苏」(profitlessrecovery),因为就算经济活动有成长,但是企业仍然不具价格主导权。

企业无法提高产品售价,因为消费者力量太强大了。

这就是我提出消费者经济的理由。

在消费者经济时代,企业不能忘记这句话:

「如果不认真就要被淘汰」(getseriousorgetout),我并非危言耸听。

美国在九○年代末期,有很多公司并不那么认真在经营上面,他们认为做生意很简单,就像玩游戏一样,每个人都可以玩。

我想台湾的企业应该没有这个问题,现在美国企业重新发现,做生意是一件苦差事,并不容易,需要很严肃的承诺、奉献与专注。

有趣的是,消费者经济最大的驱动力,是来自企业效率大幅提高,导致产能大增。

同时间,科技与产能不断改善,企业的制造能力比过去以倍数成长,反倒使得消费者更具挑选、比价的优势。

就以台湾最强的半导体产业来说,全球半导体厂商都是供应过剩;而亚洲国家最强的产业,例如钢铁业,也是全球生产过剩,美国是全球钢铁产量最大、需求也最大的国家,但全球钢铁产量仍高过美国的市场,就算把美国所有的钢铁厂关掉,全球的钢铁依然过多。

问:

这不是很讽刺吗,提高生产效率反而是一种罪恶?

答:

是的,我称之为「效率的黑暗面」(thedarksideofefficiency)。

这并不是说企业不需要有效率,而是必须有不同的做法,这也是我写《议题制胜》这本书的缘由。

问:

你认为企业要在消费者经济生存,就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

很多企业都强调他们是顾客至上,难道这些都只是口号?

答:

大部份企业的确都宣称自己是顾客导向,但是他们不是真的这么想。

顾客导向的意思是,企业要用顾客的角度来设计做生意的方法,你所设计的操作方法是为了给顾客方便,不是图自己方便。

这就意味着,企业的操作模式必须用顾客的眼光,而不是企业的眼光;你卖给客户的不只是产品而已,而是解决方案。

举例来说,像UPS这家公司,过去UPS认为他们的工作就是运送包裹,现在他们知道顾客的问题不只是运送包裹,而是要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东西送到正确的地点。

所以UPS从一家货运公司,转型为运筹管理公司,这才是我所谓的顾客导向企业。

抢走对手的市场占有率

有些人认为,企业只要具备很强的「顾客关系管理」(CRM)软件系统,就算是顾客导向企业,其实不然。

原因有二:

第一,「顾客关系管理」软件是个错误的名词,这种软件并不是为了顾客关系的管理而设计,而是为了提高业务销售。

对业务销售有利的,未必是为了顾客。

第二,就算是为了顾客关系,软件系统也只是解决方案之一。

顾客导向的企业需要新的商业哲学、新的企业文化与新的企业流程。

光有顾客关系管理软件,是不够的。

目前全球的经济是一个缓慢成长、比过去都要艰困的经济环境,我认为这样的状况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企业想持续成功,唯一的方法,就是要从竞争者手上抢走市场占有率。

要抢走竞争者的市场,有两个方法:

第一个是降低顾客和你做生意的成本,这就是我所提的「ETDBW」(easytodobusinesswith,容易和你做生意)。

第二个方法是为顾客做得更多,我称之为「增加更多价值」(addingmorevalue),如果企业能为顾客解决问题,就可收更多费用,获得利润。

问:

对于一向是产品导向的企业,你有什么建议可以帮助他们拟定并实行顾客导向的策略?

答:

以产品为导向的企业,要转型为顾客导向,我认为从企业的高层开始,就必须集中全力于服务顾客;而企业全体的员工,必须用顾客的眼睛来看世界,要多花时间在顾客身上,英语有一句话说:

「跟着订单走。

」(Stapleyourselftoanorder)假设自己向公司订货,顺着公司的接单、出货流程走一遍,以顾客的感受,看看其中到底会出现哪些不便。

重视顾客的经验,企业才可以开始了解顾客,做的事情也才能符合顾客需求,而非自己的需求。

要让自己的企业变得容易做生意,有一个重点,就是用单一窗口、单一脸孔面对顾客。

其次,对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多种做生意的模式。

此外,还要维护每一次顾客跟你生意往来的经验,并且要预测顾客接下来的需求是什么,在他们提出来之前,就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派上用场。

问:

你曾经说过,企业要在消费者经济时代成功,就必须把自己变成一个流程企业。

每家企业本来就有很多流程,你所谓的流程是什么意思?

答:

流程其实很简单,就是以「端对端」(endtoend)的工作,为顾客创造价值,一件工作由最基本的数据输入,其中经过很多环节,最后的成果是给顾客的价值。

例如,完成订货就是一个流程,其中包含很多步骤,牵涉到企业各个部门,从接单、检查信用记录、库存调度到送货,都是由不同部门负责,流程指的是全公司以端对端的方法来完成这项订货。

每家公司通常都有许多不同的流程,其中大约有五到十个主要的流程,决定这家公司的生意。

问题是,在大部份企业里,这些流程都没有被管理,没有人重视,没有人来评量,也没有人来负责,大家都「见树不见林」,只专注在一小件事情上,不去管整体流程。

企业应该要专注于整个流程,加以评量,并进行改善。

流程企业创造更多工作

所谓的流程企业,就是能够管理、评量并改善其流程的企业,而且这项工作要不断进行。

这背后的思维,就是企业改进绩效表现的方法,是透过改善流程,而非裁员或是建立计算机系统,这才是流程企业的商业哲学。

我也不讳言,改善流程有时会导致部份人员被裁撤,但是,根据我的经验,改善流程会创造更多工作机会,因为改善流程会使得顾客满意度增加,最后也会提高营业量。

所以,在改善流程的过程中,初期也许会减少一些工作,但长期而言,会创造更多工作。

问:

你如何评量一家企业是流程企业?

答:

我到一家公司的时候,都会问一些问题,我会请他们告诉我公司里有哪些流程?

是不是有评量流程的方法?

这些流程是否有设定目标?

公司每个人都了解这些流程吗?

如果他们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就可称得上是流程企业。

我曾经说过,流程企业所需要的主管人数只要传统企业的一半。

没错,我们的确需要更多人来管理这些流程,但是却需要较少的人来管人。

在流程企业里,如果员工了解流程,公司也有评量标准,就不需要那么多管理。

在传统组织里,大约每十个员工就需要有一个主管;在流程企业,每二十五到三十位员工,才需要一个主管。

问:

在你心目中,有哪些企业称得上是流程企业?

答:

IBM、UPS和壳牌石油(Shell),都是很好的流程企业。

壳牌石油非常重视精炼事业的流程,他们在各个精炼厂中,找出许多相关的流程,组织团队重新评估、设计,然后将新设计出来的流程,导入各家精炼厂,产生惊人的绩效表现。

问:

要变得容易做生意,有个很重要的关键,就是与顾客分享信息。

但是,不同的企业,甚至不同的产业,要如何打破那道看不见的围墙?

企业内又如何真正突破部门主义,落实团队合作?

答:

有两个方法:

第一,现在有很多新科技可以帮助,有不少供应链管理软件就能办到。

更重要的是,软件的标准化,例如XML,就让不同的系统可以沟通,并且分享彼此的信息。

此外,也需要企业的领导阶层不断沟通,让大家认知这是一股商业模式的新浪潮,企业要把顾客和供货商视为伙伴,而不是敌人。

立共通的评奖标准

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协助自己的客户和供货商成为流程企业,让他们知道这对他们有好处。

这是一种双赢的策略,如果大家分享信息,一起合作,双方都会获得好处。

至于要打破企业原本的部门主义,我觉得只要做一件事情,就是建立共通的评量与奖赏标准。

如果大家都用同样的评量标准,负同样的责任,一定可以找出方法彼此合作,像团队一样一起工作。

如果员工的评量标准不尽相同,每个人的目标也不一样,上面就算再大声疾呼要团队合作,也不会有用的。

如何让不同部门的人为了共同目标合作?

我所说的新评量方法,通常是流程评量,重视的是端对端工作,例如评量的是完成订货所需的时间,那么每个部门就不会有不同的标准,大家都会专注在完成订货这样的衡量标准上,如此才可以让大家团队合作。

企业要靠改变评量标准,来改变员工的工作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必须把注意力放在团队而非个人,根据我的经验,泰国、日本、台湾等亚洲国家在团队合作上,做得比美国更好,美国太强调个人了。

问:

今年你的新书《议题制胜》专注描绘商业的基本事务,似乎少了些激进的主张。

你对自己的定位也从激进人士转为流程人士。

为什么有这样的改变?

答:

《议题制胜》范围的涵盖较广,《企业再造》专注于一个概念,《议题制胜》谈的是九个概念。

就我所知,没有哪一个单一概念可以完全解决企业的问题。

告诉你一件有趣的事情,德文版的《议题制胜》,书名并不一样,德国人用《回归基本面》(BacktoBasics),我认为这个书名很好,提醒我们必须重新思考,企业的运作到底有哪些基本面向。

所谓的议题,就是经理人必须考虑的东西,对我而言,在书中提出的九项议题,正是今日经理人必须思考、处理的九件事情。

在九个议题中,就改变思维的角度,最重要的是专注于顾客;就执行的角度而言,最重要的是建立流程与评量标准。

我始终相信一个简单的原则:

企业的表现绝对无法超过它为自己所设定的目标,企业设定的目标必须比期望达成的目标更高,如果企业只是想存活或成功,结果顶多就只能这样。

所以,现代企业所设定的目标,必须是要「支配」市场,而不只是「存活」而已。

产品与领导不如流程重要

至于我自己,激进已经不是第一要务,我还是很激进,但是流程更重要。

这是我过去十年和许多企业一起合作时,所得出的心得。

流程虽然是很简单的字眼、概念,但是其影响却更深、更广。

和其它管理学者不同的是,我对于发展已臻成熟的产业与企业比较感兴趣,因为我从这些企业身上学到最多东西,从高科技新创公司身上学不到什么。

高科技新创公司通常都是由一位非常聪明的创办人开始,他有很好的创意和产品,这的确很好,只是我们又能做什么?

但是,如果一家成熟的企业,持续不断有出色的表现,这并不是因为某个人发明了一个好点子,或者纯属运气,而是因为他们比其它企业更会执行(execute),我们因此可从中学习。

常常有人问我,在企业的生命史中,有个聪明绝顶的创办人、有远见的执行长、有好的产品或是有好的流程,这四个要素中,到底哪个最重要?

我认为有好的流程最重要。

当然,企业在初始时需要一个强势的领导者,但是等上了轨道之后,如果建立许多好的流程,在这样的架构下,自然而然就会有好的产品与领导人。

 

企业制胜的九大议题

作者:

编辑部 2002,5/第252期

引爆全球管理创新风潮的管理学者麦可.韩默(MichaelHammer),在这本最新著作《议题制胜》(TheAgenda)中,揭橥新世纪企业制胜的九大议题——「让顾客容易和你做生意」、「提供顾客真正需要的产品」、「创造流程企业」、「善用流程,发挥创造力」、「工作评量为管理,不为会计」、「实现没有框框的管理」、「共营物流社群,专注最终顾客」、「携手合作拆除公司外墙」及「延伸企业,虚拟整合」。

鼓励企业回归经营基本面,严肃对待做生意这件事。

欢迎来到消费者经济时代。

在这个时代,做生意可不简单,太平盛世是异象,苦日子才是常态。

曾获《时代杂志》与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最杰出管理大师之一、在九○年代以《企业再造》一书引爆全球管理创新风潮的管理学者麦可.韩默(MichaelHammer),在这本最新著作《议题制胜》(TheAgenda)中,揭橥新世纪企业制胜的九大议题——「让顾客容易和你做生意」、「提供顾客真正需要的产品」、「创造流程企业」、「善用流程,发挥创造力」、「工作评量为管理,不为会计」、「实现没有框框的管理」、「共营物流社群,专注最终顾客」、「携手合作拆除公司外墙」及「延伸企业,虚拟整合」。

鼓励企业回归经营基本面,严肃对待做生意这件事。

首重流程的韩默指出,在竞争剧烈、需求下滑、消费者愈来愈挑剔的现代,企业要永远成功,就必须比对手更会执行、更精通流程。

精擅制程与管理的标竿企业台积电,曾根据韩默这套理论,不断创新,创造出无可取代的竞争优势。

《天下杂志》独家获得本书全球中文版权,特别摘录部份内容,将此全球最新管理理论分享读者。

冷不防地,生意不再那么好做。

一九九○年代晚期有段很短的时间,似乎所有的生意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企业在任何方面无不欣欣向荣,老店的营业额和盈余屡创新高,新公司的创业资金多到淹脚目,大家都生意兴隆大发利市,视成长和成功理所当然,消费者舍得花钱,股市指数只上不下。

商场上,似乎人人都是赢家。

知识、技术和经验不再重要,精力、毅力和态度就已足够。

追逐事业有成的新美国梦,与长期辛勤工作无关,只要和三五好友厮混,搞出一个机巧点子,等个一年半载「公开上市」,一切便大功告成。

某些自吹有先见之明的人不断鼓吹,眼下是个全新的商业时代,是不再有景气循环的「新经济」时代。

网络改变了一切,还在强调成本、质量和库存这类俗务就是跟不上时代。

生意的关键:

「做」

好景不常,美国有史以来最长的经济荣景接近尾声,九○年代令人目眩神迷的日子已成过往云烟。

现在,财经媒体报导的焦点不再是企业猎人大战、挟创投资金自重颠覆产业的新创公司的消息。

取而代之的是裁员和倒闭、能源短缺和成本高涨、广告缩减和利润下滑、未达财测目标和股市崩跌。

申请就读商学院的人数上扬,寻求上市的公司锐减。

商界人士以往自鸣得意,如今忐忑不安。

他们不能再视成长为必然,也不能再理所当然地认为今年一定会比去年好。

现在,他们必须担心消费者愿不愿掏腰包购物、成本是不是节节上涨、竞争对手会不会后来居上。

他们开始意识到,过去那些做生意的基本前提恐怕还是对的。

他们猛然惊觉,市场还是有起有伏,成长不可能空待收割,还是必须主动开拓。

经理人再度发觉,新鲜点子多未奏效、许多公司销声匿迹、资源永远稀少短缺,尤其,经商可不是玩票的游戏。

苦日子才是常态

经理人现正重新发现,做生意的关键就是「做」。

生意之道不在于有个正确的「营运模式」,也并非试图吸引众人的眼光,譬如设计一个其酷无比的办公室或者办一场公开上市的造势大会。

猝不及防地,支撑股市扩张的缓冲机制不见了。

这个缓冲机制一方面让企业之间「买空卖空」进行购并,以「股票代钞票」吸引人才;另一方面让顾客感觉富有和可以随意花钱。

现在他们已经知道,光有订单还不够,必须要能出货;只有创意却做不出产品,最终还是白忙一场。

今日的生意之道,不再是随性空谈的宏伟愿景以及年轻E世代的目空狂傲,轻率奇想和天马行空的时代已然流逝。

今日经营已回归基本面——能让企业运作的机制,必须严肃以对。

即便眼下的经济不景气只是一时的,即便财政及货币决策者能从帽子里变出更多兔子,一切也不会再回到九○年代的天真浪漫。

如同一九三○年代的大萧条带给那一代投资人永久创伤,这一代经理人也被九○年代晚期的股市崩盘所改造,变得谦虚、认真、对周遭环境戒慎恐惧、不确定未来会如何演变。

原本就该如此。

九○年代的太平盛世是异象,苦日子才是常态。

许多外在事件机缘巧合成就一个企业经营几乎毫不费力的环境,这种事并不常见。

一九五○年代就是这样一个时期,当时美国拜二次大战战后重建之赐,独自拥有完整的经济结构。

九○年代晚期则是另一个特例。

除此之外,在这两个年代中间,生意可不是那么好做。

也就是说,寻常日子里,商场人士必须与竞争对手费力周旋抢占市场,促使消费者在有限荷包里掏钱购物,靠勤劳获致成功而非不劳而获,每早醒来自觉昨日的成就到了今天实在不算什么。

今日的经理人已经重新体会到,做生意可不简单。

管理向来就是,而且一直会是极端复杂、高风险、难逆料的。

如果管理很容易,为什么大多数的新创企业铩羽而归?

如果医师的治愈率和企业主管一样,医院早就关门大吉。

如果管理很容易,为什么许多新产品在市场上一败涂地?

市场上充斥许多号称「不买会后悔」,到头来却乏人问津的产品,例如福特Edsel汽车、苹果Newton计算机、可口可乐的NewCoke。

如果管理很容易,为什么成功的公司遵循既有模式,只换来短暂风光?

为何泛美航空最后没生意上门?

为何全录公司几近破产?

为何迪吉多计算机成为购并下的牺牲者?

为何早先的产业巨子,如朗讯科技、通用汽车等,今日只留过往盛名的残影?

如果管理很容易,为什么第一流的企业会让新公司后来居上?

诺基亚是怎么凌驾摩托罗拉?

为何各巨擘银行对奇异融资(GECapital)敬畏有加?

如果管理很容易,为什么许多成功的经理人跳槽到其它公司以后,无法再缔佳绩?

为何麦克.阿姆斯特朗(MichaelArmstrong)在休斯电子公司(HughesElectronic)绩效卓著,跳槽至AT&T任首席执行长以后却屡濒险境?

商场问题相同,答案已变

管理的挑战永不终止,并且极为艰巨。

企业要怎么做,才能设计出满足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并能在提供产品与服务的同时,也满足股东的获利需求?

面临后进者的竞争,企业如何才能留住顾客,并能因应新需求又无须牺牲现存结构?

在与其它公司供货类似和目标雷同的情况下,企业如何做出区隔,而且与时俱进、保有成功?

管理问题永远存在,解决之道却不然,每代的经理人都面临与前辈不同的时空环境,必须自寻出路。

据说,有一次爱因斯坦请助教代发考卷给研究生。

助教瞄了考题,发出异议:

「对不起,教授,这是去年的试题,学生不是早就知道答案了吗?

」「没关系,你瞧,」爱因斯坦回答:

「题目虽同,答案已变。

物理学如此,商场何尝不是。

今天的经理人需要新议题,因为他们是在划时代转变的结果下做生意。

一九七五年之前,供货商掌控工业化经济,生意如何进行只有他们说了才算数。

此后,供货商将宝座让给消费者。

过去二十五年间,几乎每个产业的消费者都「揭竿而起」,打倒过去「奴役」他们的供货商。

消费者对名牌不再忠心不贰,只要交易划算,管他小牌、杂牌、舶来品,一概伸手拥抱。

他们用这样的方式购买车子和家用产品,选择银行服务和电视频道。

企业顾客不再忍受供货商纡尊降贵的欺凌,他们拒绝为了得到想要的货物而承受高价位、低质量的劣等服务。

反而,企业顾客现在告知供货商他们只愿出价多少、货品要求、何时交货。

凡不能符合这些期望的供货商就无生意上门。

欢迎来到消费者经济的年代。

消费者的权力从何而生?

和大部份「突如其来」的变革一样,是由数个长期发展的趋势汇聚而成。

第一,当供给赶上、甚至超过需求时,物稀货贫就为物阜货盈所取代。

在二十世纪晚期,几乎每个产业的产能都在激增。

不论卖钢铁、保险或是牙膏,生产量都超过消费量。

譬如,目前全球汽车业一年的产能是两千万辆,已超过全球市场的需求。

造成这个非凡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先进科技戏剧般地提升制造生产力,跟着降低许多产业的进入成本及扩充成本。

与此同时,华尔街催促企业成长,所以为了开拓市场占有率,企业必须扩展产能。

当全球化引来更多目标相同的竞争者,上述趋势愈演愈烈。

供给递增无可避免地让消费者居于主导地位。

消费者不再是稀少货物的央求者;如今主客易位,卖方成了稀少买方的乞求者.

消费者支配大局

同时,消费者变得更精明和消息灵通。

理论上,消费者永远可以货比三家,但直到最近,这种说法才得以落实。

消费者没那么多时间逛完全城商店,一一比货;公司采购人员也不可能看遍所有供货商的说明书和价目表。

结果,消费者为了方便,就一直向熟悉的卖主购货,卖主因此占了上风。

然而,当利用其它卖主提供的不同选择变得可行之后,消费者的奴隶生涯就此终结。

信息科技(包括新崛起的网络)帮助消费者找到和分析相互竞争的产品,从中做出明智抉择。

消费者发觉他们能够精挑细选,并且善用这种权力。

一旦消费者及企业逐渐有了找划算交易好省钱的压力,以前那种只和老卖主做生意的惯例,就成了很少人能提供的奢侈品。

结果是,现在的消费者积极寻求各种可能、比较不同开价、坚持找到最佳选择。

网络购物兴起后,消费者的权力更加膨胀。

过去科技进展缓慢,很长的一段期间货品能保有自身特色。

我卖我的,你卖你的,大家各有优缺点,消费者依自身需要而有不同选择。

现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大幅缩短产品生命周期。

只要推出一款新产品,不是很快过时就是被他人模仿。

到头来类似产品一箩筐,企业很难独树一帜,这让消费者居于更有利的地位。

就拿买车这件事做个比较。

一九五○年代初期,消费者只能选择底特律三巨头出厂的车。

而且除非是车迷,消费者对汽车的了解全部来自经销商,经销商因此在讲价过程占尽上风。

反观今日,大约二十五家汽车业者竞逐消费者的青睐,还有众多信息来源,让消费者既有实力又有知识地能与经销商谈买卖。

汽车制造商及经销商都知道,现在是消费者占优势。

原本是供货商主导的经济变成消费者支配大局。

这才是真的「新经济」。

「新经济」并非始于一九九五年,它其实与网络几乎无关,而且无须矫饰地用粗体字标示它的重要。

「新经济」就是消费者经济,在过去二十五年,它不断成长,精力愈积愈旺。

促使消费者经济茁壮的走势并未衰竭,甚至正在加速。

不管是全球竞争白热化、产能过剩日增、商品化激增、消费者日益了解产品,或是因这些现象随之而来的消费者权力,所有这一切在可预见的未来,还不会达到极限。

创新管理再造企业荣景

当消费者经济开始取代供货商经济时,原本供货商经济年代训练出来的经理人并非没有因应措施。

就在一九八○年代及九○年代早期,他们着手史无前例的管理创新方案。

在大部份不为大众所知的情况下,美国的经理人默默大幅开创及部署新的经营方法。

新的管理策略智库建立成形,取代至少自亨利.福特(HenryFord)及阿弗列德.史隆(AlfredSloan)以来就行之有年的管理基础及技巧。

这些管理创新方案包括:

及时库存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及具体做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