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塔吊安全技术.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53614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塔吊安全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安全生产塔吊安全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安全生产塔吊安全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安全生产塔吊安全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安全生产塔吊安全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塔吊安全技术.docx

《安全生产塔吊安全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塔吊安全技术.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生产塔吊安全技术.docx

安全生产塔吊安全技术

 

塔式起重机安全控制技术

 

开工前塔吊需考虑问题:

1、选型

2、覆盖范围

3、基础问题

4、附墙装置设置

5、安拆

第一章法规、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1

GB/T13752—1992

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

2

GB5144—2006

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

3

GB/T9462—1999

塔式起重机技术条件

4

JGJ33—200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5

GB5031—1994

塔式起重机性能试验

6

建设部第166号令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7

JG/T100—1999

塔式起重机操作使用规程

第二章塔吊简介

一、分类:

1、按臂架结构形式分:

水平臂架式、动臂式;

2、按旋转方式分:

上旋式、下旋式;

3、按有无行走机构分:

行走式、固定式;

建筑工地常见的是水平臂架式、上旋式、固定附着式塔吊。

型号通常用QT80、QTZ120、QTZ5013、F0/23B等表示。

二、工作原理:

三大工作机构:

起升、变幅、回转机构,依靠三大工作机构对重物进行垂直和水平运输;

通过液压顶升机构实现顶升加节;

轨道行走式还有行走机构。

三、构造

(一)金属结构:

1、基础、底架;2、塔身;3、爬升架;4、回转支座;5、回转塔身;6、塔帽;7、起重臂;8、平衡臂;9、附墙装置

(二)工作机构:

1、起升机构;2、变幅机构;3、回转机构

(三)液压顶升机构

(四)行走机构

(五)内爬机构

四、安全装置

1、两限制:

起重力矩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

2、三限位:

起升高度限位器;幅度限位器;回转限位器

3、两保险:

吊钩保险装置;卷筒、滑轮保险装置:

4、其它:

行走限位器;缓冲器和阻挡器;夹轨器;风速仪

五、电气装置

第三章塔吊基础设计

1、荷载

塔吊作用于基础的荷载:

M(kN-m)

Fh(kN)

FV(kN)

Mn(kN-m)

非工作状态

1350

26

700

60

工作状态

900

13

700

200

 

2、塔基形式选择

(1)浅基

其尺寸、配筋、地基承载力在塔吊说明书均有要求。

如果实际地基承载力偏小,可要缩小尺尺寸,应由相应资质设计单位设计。

有软弱下卧层,应考虑沉降。

方型板式基础

十字梁基础

(2)桩基础

桩可采用灌注桩、预制桩。

一般采用四桩基础。

有的设计也采用单桩基础。

桩基础承台尺寸可以做得比独立基础小。

(3)钢结构基础

3、地基或桩基受力分析

(1)浅基

●基底受力呈三角形分布压力;

●部分基底不受压,最大压力比平均压力大得多;

●受压区应大于一半;

●基础宽越小、高度越小,受压范围越小,最大压力越大。

(2)桩基

●四桩受力不等,个别桩可能受拉。

承台越小,桩距越小,拉力越大。

●桩应按受压及抗拔设计。

●高桩承台,或基坑边承台,应考虑桩承受的水平力。

●采用单桩,单桩应能承受弯矩及剪力。

4、基础位置选择

(1)基坑边

●浅基应控制高度,对基础下边坡支护应加强;

●采用桩基时,应与支护结合计算,原支护不能省,采用管桩时,应考虑位移影响。

(2)地下室内

●基础面在底板下方;

●基础面与底板面平,应注意插筋及止水;

●基础底为底板面,应考虑底板承载能力,必要时把荷载传至柱承台上;

●底板上方,可利用塔吊清土、施工内支撑等;

●基础底在顶板面,应进行验算,并对顶板进行加固。

 

5、基础构造

(1)砼强度≥C35;

(2)钢筋满足最小配筋率;

(3)应设置围墙;

(4)预埋螺栓植筋问题

第四章附着装置

固定附着式塔吊的独立高度、附墙间距和自由高度在使用说明书中都有严格要求,当安装高度需要超过规定的独立高度或附墙后自由高度的要求时,必须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可靠附墙连接。

1、附墙杆型式

(1)圆管

(2)方管

(3)双槽钢

(4)格构柱

附墙杆长细比应小于120。

2、附墙杆布置

(1)三杆

一般条件下,附墙距离5米,附墙跨度8米左右,附墙杆件长度不大于8米,角度宜对称90°,尽可能使用厂家原配的附墙装置。

角度

90

70

55

50

45

35

25

压力(kN)

248

120

110

120

132

145

250

表:

某工况不同角度杆内力比较

(2)四杆

(3)垂直间距

按厂家提供间距,过大或过小均不好。

3、附墙杆设计

特殊条件附墙装置,主要指离墙超过要求,或杆件位置、角度不能满足说明书要求,应进行专门设计。

(1)根据塔吊所受倾翻力矩M、风荷载q计算附着装置所受水平力R。

受力模型

弯矩图

剪力图

(2)根据受扭力矩Mn及水平力R计算各附墙杆内力。

附墙杆实际承受轴向拉力或压力作用。

(3)对附墙装置的强度和刚度进行验算,主要为附墙杆压杆稳定、抗拉强度、销轴、连接板、焊缝强度等。

4、附着装置操作要求

(1)装设附着框架和附着杆件,应采用经纬仪测量塔身垂直度,并应采用附着杆进行调整,塔身垂直度偏差要求:

塔身独立高度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4‰;在最高锚固点以下垂直度允许偏差为2/1000。

(2)在附着框架和附着支座布设时,附着杆倾斜角不得超过10°。

(3)附着框架宜设置在塔身标准节连接处,箍紧塔身。

塔架对角处在无斜撑时应加固。

(4)塔身顶升接高到规定锚固间距时,应及时增设与建筑物的锚固装置。

(5)起重机作业过程中,应经常检查锚固装置,发现松动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故障未排除,不得继续作业。

(6)拆卸起重机时,应随着降落塔身的进程拆卸相应的锚固装置。

严禁在落塔之前先拆锚固装置。

(7)遇有六级及以上大风时,严禁安装或拆卸锚固装置。

第五章塔吊倒塌分析

1、倒塌的主要因素

(1)安装、拆卸及顶升加节过程中的违章操作;

(2)力矩限制器失灵,人为超载违章;

(3)斜吊、起吊地下埋设重物超载;

(4)风力超过规定范围而进行顶升或吊装作业(4级:

不得顶升、安装;6级:

不得吊装);

(5)强风时回转机构没有保证臂架自由旋转;

(6)塔身独立高度、自由高度超过规定未附墙;

(7)塔身垂直度不符合要求,重心外移过大;

(8)平衡重和压重重量偏小,位置不正确;

(9)钢结构疲劳受损、锈蚀、焊缝开裂;

(10)钢丝绳、吊具破坏,导致重物突然脱落。

2、倒塌破坏部位

(1)基础破坏

(2)地脚螺栓断裂

(3)附着装置破坏

(4)塔身破坏

(5)塔臂破坏

第六章塔吊倒塌案例

从2000年—2008年4月,媒体曝光的120起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责任事故的统计来看:

建筑起重机械事故呈群死群伤特征。

120起事故死亡总人数232人,平均每起约2人;租赁使用单位74起占59%,安装单位42起占35%,制造厂家4起占3.5%;现场作业人员违章操作事故96起占80%。

主要问题集中在:

无证上岗;超负荷使用;违规安装拆卸;基础不符合要求;附着不规范;自行加工起重机结构;安全技术方案错误;载货升降机违规载人等。

起重设备原因造成事故18起占15%,问题集中在主要结构严重锈蚀、主要结构裂纹;连接螺栓松动;销轴脱落;钢丝绳断裂;安全装置损坏等。

1、大连风暴潮

  2007年3月4日晚,大连遭遇罕见的风暴潮袭击。

本次风暴潮共造成市区建筑工程现场的8台塔吊倒塌,3台塔吊起重臂折断,造成了多人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约700余万元。

●破坏原因分析:

(1)强风

风速为28.8米/秒,风速等级为11级。

并且由于时值正月十五,多数工地并未开工,采取相应措施不及时。

(2)设计制造缺陷

设计风压800Pa,相当于风速36.1米/秒,100处风速估计为45.72米/秒,相当于14级

(3)附墙杆及连接不规范

本次台风中有附墙杆倒塌塔吊中,有3例长细比过大(规范规定钢管允许长细比λ≤120,实际钢管最大长细比达到193),抗压强度不足而扭曲变形。

连接不规范,本次台风中8例有附墙杆倒塌塔吊中,附墙杆端部脱焊3例;中部对接或连接处脱焊2例;连接环断裂1例;调节螺栓剪断2例;调节螺栓拉断2例。

(4)塔吊用材问题

破坏倒塌塔吊采用角钢的占88.89%,说明采用角钢的塔吊抗风能力较差。

(5)自由高度过高。

本次台风倒塌的塔吊中,有1例实际自由高度超过设计允许自由高度,占11.11%;有7例实际自由高度达到或接近设计允许自由高度,占77.78%。

(6)旧塔吊使用问题

8例倒塌塔吊,有2例是已周转多年的旧塔吊,其构件相应老化,在本次台风中未按旧塔吊技术条件而降格使用,出现了塔身在最高附墙杆上部弯折倒塌情况。

(7)吊臂回转装置失灵

8例倒塌塔吊中有一例自由高度虽未超高,但由于吊臂回转装置失灵,台风袭击时,吊臂未能回转至与风向平行,承受较大风压,导致所有附墙杆全部拉断。

另有工地目击者反映,塔吊是在台风风向由东北风突然转变为东南风的时候塔身折断,且统计8例塔吊倒塌时间有4例时间相近,依此判断在阵风风向突然转变的瞬间,可能发生塔吊吊臂不能及时回转至与风向平行情况,导致受风投影面积增大造成塔身弯折。

(8)基础抗倾覆能力不足。

8例倒塌塔吊中,有1例工业厂房工程因厂房低塔吊高,同时塔吊达到最大独立高度,基础承受较大倾覆力矩,由于基础没有经过设计,桩基础承载力不足,导致基础承台和上部塔吊整体倾翻。

造成基础承台背风一侧桩基下沉,迎风一侧桩基拔断。

●对策和措施

(9)提高塔吊设计抗风能力

(10)规范附墙杆制作和安装

(11)提高塔基抗倾覆能力

(12)合理选择塔吊安装位置。

在风力较强地区,确定塔吊安装位置时,应尽可能选择在背风面,避开迎风面。

在沿海的大部分地区,塔吊安装位置应选择在建筑物的西面或南面,尽量不要在建筑物的北面或东面安装塔吊。

因场地条件限制不能选择时,附墙杆应采取加强措施。

(13)控制塔吊自由高度

进入大风季节,工地应对塔吊降格使用作为一项主要季节性安全措施,不具抵抗强风袭击的塔吊,其最高附墙杆以上或无附墙杆的自地面以上自由高度不得大于七节标准节高度或20米。

(14)建立大风预警防范机制

强风来临前,应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

a.塔吊吊臂预先回转至与风向平行;

b.吊钩升至最高位,回转范围内不得有障碍;

c.放松回转限位刹车,停止作业并切断电源;

d.采取措施降低自由高度;

e.如遇准确超强风预报,高层建筑塔吊应提前拆除1~2道附墙杆,使塔吊吊臂和平衡臂低于建筑物,并与建筑物主体结构连接牢固。

●台风类似倒塌情况

2004年14号台风中,台州共有9台塔吊倒塌。

2006桑美台风,温州苍南共有6台塔吊倒塌。

 

2、某市凤凰花苑工地

2009年12月28日下午3时40分,一座20余米高的塔吊突然坍塌。

六人从塔吊上坠下,其中五人当场死亡,一人伤势严重,被送往医院急救。

此次出事的塔吊的吊臂从主体支架支撑点两侧断裂,吊臂断裂前,塔吊牵引吊臂的钢索最先断裂。

原因分析

(1)塔吊是伪劣产品。

(2)塔吊缺乏维护。

(3)超载,力矩限制器失灵。

 

3、某体育馆工程塔式起重机整机倾覆事故

(1)事故概况

2001年3月8日晚,某体育馆工程使用的QTZ60型塔式起重机在起吊混凝土料斗时发生整机倾覆事故,致使司机重伤,项目部临时活动房局部被砸塌,经济损失达30余万元。

塔式起重机在起吊混凝土料斗时,塔身根部朝平衡臂方向的两根地脚螺栓断裂,塔式起重机朝起重臂方向发生倾覆,大部分钢结构变形,机构、电气破坏,整机报废。

(2)事故原因

1)据现场勘察计算,塔式起重机起吊时,料斗与混凝土的重量已超过该起重机在该工作幅度下的起重量,发生事故时实际起重力矩超过该起重机的最大起重力矩26.3%,严重超载。

塔式起重机的最大工作幅度距离搅拌站出料口尚差2m左右,在当料斗在搅拌站出料口处装载混凝土时,起重机吊钩只能斜拉起吊,因此加大了起升载荷,加剧了超载现象,导致塔式起重机发生倾覆。

2)起重机作业人员无上岗证。

本案例中塔式起重机司机与指挥人员均无操作证,均属违章上岗作业。

3)安全保护装置无效。

该塔式起重机的起重力矩限制器未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调试到位,该装置内的推杆与行程开关触点距离太远,因而当塔式起重机起重力矩超载时,推杆未能顶触行程开关的触点而报警、断电,不起安全保护作用。

4)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力。

因工程项目位于郊区,并从社会租赁塔式起重机使用,工程项目部放松了对塔式起重机及其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对无证上岗、照明不良、起重机斜拉与超载、安全保护装置失灵等违章现象与安全隐患不闻不问,且未按施工现场常规安全管理规定对塔式起重机的主要安全保护装置进行安装检测与定期检测。

4、QTZ4O塔式起重机整体倾覆事故

1999年9月12日,某住宅楼工程正在安装一台QTZ40型塔式起重机。

该塔式起重机独立高度32m,臂长42m,已安装到25m标高。

在调试时与距离本塔机58.6m处的另一台同标高的QTZ5012塔机相撞,约1小时后,QTZ40塔机整体倾覆,塔机上三人坠落地面,二人当场死亡,另1人重伤,塔机严重损坏。

原因分析:

 

(l)《使用说明书》规定混凝土基础的尺寸为4m×4m×1.4m,经实际测量后发现该塔机的基础为3m×3m×1.4m,其重量仅为原设计重量的56.25%。

(2)《使用说明书》规定基础下方地基的地耐力为0.2MPa,现场砼基础下为淤泥,地耐力仅达0.06-0.07MPa,且未作任何加强处理。

(3)距塔机基础边缘东lm、南2.5m处装有1个长流水的自来水笼头,造成水渗入塔机基础下,严重降低了地基的地耐力。

(4)塔机安装高度与相邻塔机的安装高度相等,调试回转时两机发生碰撞使基础移位,引起倒塔。

 

5、武汉某基坑边坡处塔吊倒塌事故分析

2006年12月中旬,某工程设置在基坑边坡上的4#楼塔吊在土方开挖期间发生倒塌(如图1所示),边坡局部失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70万元。

4#楼塔吊设置在边坡二级坡平台上,基础为5m×5m×1.5m的4桩承台,桩为Φ400(95)A型,长28m的预应力管桩,长径比70。

原因分析:

(1)本次事故的发生,实为多方因素综合的结果。

塔吊基础设置不合理及基坑边坡设计依据的失真是主要原因,而塔吊在事故前的高负荷运行及对深层淤泥质土体的扰动,更增加了事故的发生机率。

(2)基坑支护设计必须考虑塔吊运转的不利影响,应对主体施工单位设置塔吊提出原则性的建议。

施工单位则应尽可能避免将塔吊设置在边坡上,如不得已如此,则应对基础进行加强处理,同时要求支护设计也相应加强。

(3)采用小口径预应力管桩作为塔吊基础应特别慎重,应根据具体条件分别进行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计算。

 

6、某工地在QTZ80塔机

2003年7月某工地在QTZ80塔机拆卸降塔过程中,发生塔机上部结构突然坠落的重大事故。

当时位于塔机上部结构的作业人员共8人,其中2人重伤,塔机上部结构损坏严重。

     事故发生在塔机降塔拆除标准节工作过程中。

标准节A已从顶升套架推出至引进小车上,形成外套架至B标准节之间2.5米空间,顶升油缸活塞杆外伸1.5米,顶升横梁位于踏步D内。

正常降塔过程中,当标准节挂于引进小车并移出外套架后,操作者操纵液压系统进行收缸动作,塔机上部结构下落。

此时外套架爬爪应处于垂直状态,使之顺利通过相邻的塔身踏步。

此案例中外套架爬爪处于非水平、非垂直的非正常位置。

当爬爪铰点距踏步E上表面120毫米~130毫米,倾斜的爬爪前端恰好顶在踏步E的上部外侧(如图所示),形成一组不稳定支撑。

随着收缸动作的继续进行,塔机上部结构重量逐渐向此转移,标准节主肢随之承受横向载荷并产生向内的弯曲变形,当顶升横梁由于收缸动作的持续进行以至于在顶升油缸自重作用下滑出塔身踏步后,塔机上部结构全部重量致使该支撑失去作用并快速坠落,塔机下转台与标准节B产生巨大冲击,造成平衡臂拉杆崩断,平衡臂绕臂根铰点摆下撞击塔身,平衡块坠落,失去平衡的起重臂拉断塔顶联接螺栓后坠落,造成严重的事故。

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在塔机降塔拆除标准节工作过程中。

标准节A已从顶升套架推出至引进小车上,形成外套架至B标准节之间2.5米空间,顶升油缸活塞杆外伸1.5米,顶升横梁位于踏步D内。

正常降塔过程中,当标准节挂于引进小车并移出外套架后,操作者操纵液压系统进行收缸动作,塔机上部结构下落。

此时外套架爬爪应处于垂直状态,使之顺利通过相邻的塔身踏步。

此案例中外套架爬爪处于非水平、非垂直的非正常位置。

当爬爪铰点距踏步E上表面120毫米~130毫米,倾斜的爬爪前端恰好顶在踏步E的上部外侧(如图所示),形成一组不稳定支撑。

随着收缸动作的继续进行,塔机上部结构重量逐渐向此转移,标准节主肢随之承受横向载荷并产生向内的弯曲变形,当顶升横梁由于收缸动作的持续进行以至于在顶升油缸自重作用下滑出塔身踏步后,塔机上部结构全部重量致使该支撑失去作用并快速坠落,塔机下转台与标准节B产生巨大冲击,造成平衡臂拉杆崩断,平衡臂绕臂根铰点摆下撞击塔身,平衡块坠落,失去平衡的起重臂拉断塔顶联接螺栓后坠落,造成严重的事故。

 

7、省三建深圳某工程

昨日上午,市住建局在福永街道召集全市多家房地产、监理公司的代表召开会议,市住建局局长李荣强,市安委办、市应急办副主任、12·28事故调查组组长黄佳根等出席。

在会上,市住建局称12·28事故专家组已经得出了初步结论:

事故原因是塔吊的顶升系统出现意外,才会发生坍塌。

据了解,该塔吊规格型号为Q TZ5510,出厂日期2007年4月21日,由液压系统驱动进行顶升。

    此外,住建局相关人士还透露,发生坍塌事故时,塔吊上的7名工人均没有上岗证。

    项目经理不知谁在塔吊上

    昨天上午,市住建局在福永街道办主持召开安全会议,在前往开会的中巴上,一名住建局工作人员在汇报工作时称,12·28事故七名死伤者均没有上岗证。

    这位工作人员称,据他们调查,七名死伤工人的档案中均没有查到上岗证,然而他们却多次上塔吊施工。

这些死伤的工人是由谁找来的?

七名工人的工头黄利平把责任推到了事故中受伤的工人卢佳身上,称工人是由卢佳找来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卢佳尚不能开口说话。

责任人到底是谁要等卢佳开口说话后才能真相大白。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工地的管理相当混乱,工程的项目经理甚至不知道出事时顶升塔吊的人是谁。

    在会议上,市住建局相关人士还详细述说了塔吊倒塌的经过:

12月28日下午3时20分左右,福建三建工程有限公司在对商业办公楼(已建至13层)侧的3号塔吊顶升作业过程中发生倾覆。

经专家初步分析,由于顶升系统发生意外,上部结构坠落,造成冲击,导致平衡臂拉杆连接处拉断,配重块撞击塔身,造成塔身弯折翻倒,上部结构平衡臂及配重坠落地面,顶升作业人员坠落,造成6人死亡,1人受伤。

目前,事故详细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涉事公司公开道歉

    在会上,福建三建、深圳现代监理公司、深圳凯博机电有限公司的代表作了检讨发言。

施工方福建三建的代表说,他们目前已对死者家属进行了安顿,安排一部分资金遣散工人,避免工地发生次生事故,他们会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

    现代监理有限公司的代表说,此次事故的发生,给深圳造成了极不好的影响,给遇难者家属带了巨大的伤害和悲痛,因此“深表痛心和歉意”。

凯博机电有限公司的代表也作了检讨发言,向各位死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并介绍了塔吊安装的过程,表示会吸取教训。

    市应急办副主任、12·28事故调查组组长黄佳根说,事故肯定有人有刑事责任。

他介绍,出事的塔吊公司合同存在问题,合同里的人都跟死者对不上,其中一个死者甚至只有18岁,“十八九岁肯定没有经过特种行业的训练……你就不应该让他上的。

    ■善后进展

    家属索赔80万 公司称“太高”走人

    昨天上午,福建三建的代表在住建局主持召开的会议上,称争取在当天下午与其中两名死者的家属达成赔偿协议。

    昨天下午4时,记者在死者家属所住的酒店找到了死者陈态的家属,后者一方来了七八个人,陈态出生才几天的女儿被亲属们轮流抱着,只有在抱着孩子的时候,他们才会露出笑容,陈态的妻子张女士躺在床上,一言不发,默默淌泪。

    在酒店的另外一个房间,一场谈判正在进行,谈判双方是福建三建的代表与死难工人陈态的家属。

宝安区政府的代表居中协调。

    陈态的岳父张先生告诉记者,他们索赔80万元,福建三建方面称“太高”。

“怎么会太高呢?

”张先生说,他举了中山一起建筑事故的案例,称当时一名死者获赔98万元。

    双方没有谈拢,福建三建的代表起身离去,留下政府代表继续与家属座谈。

死者家属中有一位律师,她向记者证实,陈态与施工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施工方也没有为他购买工伤保险,所以这些死亡赔偿将全部由施工方及相关单位支付,而不是由政府支付。

    截至昨日下午5时记者离开时,双方仍然没有达成协议。

    ■声音

    “发生事故的这个工程,不是什么十分疑难、复杂工程,而是一个常规的房建项目。

最普通的工程……尤其是这个事故还发生在我市正在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以及针对前不久东莞发生的塔吊事故后而开展的百日大排查争创百日无事故活动的关键时期,这暴露出我们的建筑安全生产认识不到位、工作不到位、责任不到位、监督不到位、检查不到位。

”        ——— 市住建局局长李荣强

    ■事故线索

    事故塔吊生产厂家是广西建工公司,该公司宣称塔吊质量没有问题,怀疑是操作不当造成事故。

    塔吊的产权归深圳市东重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市凯博机电工程有限公司将塔吊安装完毕。

据悉,安装完毕后通过了安检。

    塔吊第一次顶升作业,东重公司找来七名没有上岗证的工人上塔吊操作,当时塔吊下没有安监员监控,监理工程的深圳现代监理公司(项目总监朱仲文)未阻止此不规范行为。

8、泰州市某建筑工地

2007年11月11日上午,泰州市某公司建筑工地发生一起塔吊倒塌事故,导致两人受伤,塔吊基本报废。

  一、事故经过

    2007年11月11日,工地的基坑已经完成,基坑内部分钢梁也已就位,当天的工作主要是对基坑内的其余钢梁进行就位作业(钢梁:

用钢筋捆扎的相互连接在一起的笼子。

就位作业:

指施工时,起吊物将钢梁吊起后,将底部用于支撑的三角形的钢管抽出,再用起吊物将钢梁放下)。

  11时许,塔吊驾驶员在无法估计整体钢梁重量的情况下,用塔吊协助基坑内钢筋工将钢梁就位。

事故发生时,正在对基坑内东侧第9根钢梁进行第一次起吊,起吊点距基坑北侧约6米。

驾驶员用塔吊将钢梁吊离支撑钢管约20厘米,工人将钢管抽出,钢梁在塔吊下放就位过程中,使起吊点周边的支撑钢管逐渐受力,当起吊钢梁重量超过支撑钢管的受力极限时,紧靠起吊点南侧和西侧的支撑钢管接头突然崩脱,钢梁失去支撑整体下沉,导致塔吊突然受重,超过塔吊起吊点允许的最大起吊重量,造成塔吊后拉杆和前拉杆依次断裂,塔吊的整个大臂向下倾斜扭曲,大臂头垂落到地面,塔吊失去平衡向北倒塌,驾驶室倾斜,形成倒扣式,驾驶员因在驾驶室坠落时抓住栏杆,导致手部擦伤。

一名钢筋工在发现塔吊倒塌的躲避过程中,左臂及脸部被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