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一二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一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数学一二单元教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数学一二单元教案
甘棠中心小学集体备课
电子教案
册数
八册
学科
数学
班级
四()
教师
时间
主讲
第八册全册教材分析
各个单元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六单元运算律
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
附页:
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7班,共有学生46人。
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并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少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上课发言不积极。
我本学期需要较多地关注同学们业已形成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算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确定位置;整理与复习等。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
本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与生活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本教材既注意体现教育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的数学教育内涵,使我们的实验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发现并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初步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运算规律的过程中,开展类比、猜想、归纳、验证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在探索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3)在探索平面图形的特征、对图形进行简单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理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初步学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和表达信息,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逐步增强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意识。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事实和数学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理解数学内容以及运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
(3)能努力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热心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发现错误能主动改正。
(4)能主动、认真地阅读一些数学背景资料,感受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混合运算,找规律,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用字母表示数。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习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
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5.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好每一个学生。
甘棠中心小学集体备课
电子教案
册数
八册
学科
数学
班级
四()
教师
时间
主讲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相关内容,例1教学认识图形的平移、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例2认识图形的旋转;例3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旋转90°;例4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例5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及旋转以及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为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有关内容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这是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以及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
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还知道长方形、正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
三、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及其对称轴,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使学生经历从平移、旋转、轴对称的角度欣赏和设计图案的过程,积累一些图形变换的经验,初步感受图形运动的结构美,体验平移、旋转、轴对称的应用价值,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过程中,感受与他人合作的乐趣,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增强对图形变化的兴趣。
四、教学关键:
1.教学图形的平移时,要将着力点放在确定平移的距离上。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充分感知图形旋转的基本特征,初步建立图形旋转的概念,为进一步探索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重点:
1.经历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对称轴条数的过程,画平面图形的对称轴。
2.将图形按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正确判断平移的距离。
六、教学难点:
认识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七、教学方法与措施:
1.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合理设置认知起点。
2.紧扣图形运动的最本质特征,引导学生探索画运动后图形的方法。
3.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美。
八、课时安排:
1.平移 1课时
2.旋转 1课时
3.轴对称 1课时
4.练习 1课时
甘棠中心小学集体备课
电子教案
册数
八册
学科
数学
班级
四()
教师
时间
主讲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课题:
图形的平移
(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
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
引导学生说出:
这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追问:
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
学生动手操作。
2.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
(板书课题:
图形的平移)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
提出问题:
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
(2)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
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
学生观察得出:
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
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
引导学生发现:
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
引导:
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
(3)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组织全班交流。
师质疑:
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
引导学生得出:
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追问:
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
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
数法预设:
方法一:
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方法二:
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
(5)数一数:
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
再与同学交流。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教师巡视。
(6)小结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先让学生说说,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
我们在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点,看它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这个图形就向那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4.即时练习。
完成教材第2页“试一试”。
(1)学生独立画图。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辅导。
(2)组织汇报。
学生一边用投影展示画出的图形,一边汇报是怎么画的。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画法:
一种方法是先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找出每个顶点平移后的对应点,再将这四个对应点依次连接起来;另一种方法是找每条边平移后的对应边。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的重点是巩固平移的距离问题,通过练习强化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2.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是巩固平移的两个要素:
方向和距离。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个人增减
个人增减
个人增减
教学反思:
甘棠中心小学集体备课
电子教案
册数
八册
学科
数学
班级
四()
教师
时间
主讲
课题:
图形的旋转
(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认识绕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
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把简单图形旋转90
后的图形。
2.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变化的兴趣,并进一步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掌握图形旋转的三个要素。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把简单图形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
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播放有关风车和摩天轮的课件。
提问:
游乐场的摩天轮和风车的运动是一种什么现象?
追问:
你能说说它们是怎样旋转的吗?
它们都是绕着中间的点顺着旋转的。
2.导入新课。
对于旋转,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
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旋转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认识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
的含义。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播放课件:
某一高速公路收费站,各种车辆进出场面的录像。
为了维持秩序,收费站口设置了转杆。
引出问题:
图中的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怎样的运动?
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模拟操作,认识含义。
同桌合作,拿出活动角模拟转杆打开和关闭,讨论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
结合学具演示交流,明确转杆打开和关闭都属于旋转。
小结:
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转杆打开是逆时针旋转,转杆关闭是顺时针旋转。
(3)深入探讨:
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的?
旋转了多少度?
引导学生结合例题2的转杆图进行思考。
学生观察、交流,得出:
转杆打开是绕O顺时针旋转90
;转杆关闭是绕O逆时针旋转90
。
(4)全体活动,深化理解。
听口令做动作:
让学生先平伸右臂,用动作表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再平伸左臂做一次,亲身体验顺时针、逆时针旋转。
2.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的旋转。
(1)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题3图。
(2)指名说说:
你是怎样理解题目的要求的?
引导学生进行审题:
中心点:
点A;旋转方向:
逆时针;旋转角度:
90
。
(3)动手操作。
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三角形纸片在方格纸上进行旋转操作。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
指名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进行旋转演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4)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提问:
如果不借助具体的实物,该怎样画出三角形逆时针旋转90
后的图形?
(出示教材第4页上方情境图)
学生可能有如下方法:
①先把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绕点A逆时针旋转90
,再画出另外的线段,最后连成相应的图形。
②先把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绕点A逆时针旋转90
,再连成相应的图形。
③借助手、笔等工具一转后再画一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尝试画图。
(5)组织交流。
投影展示学生画的图,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画出来的。
(6)师生共同小结。
提问:
我们在方格纸上进行旋转操作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得出:
要先找出一条线作为标准,再按“定点、定向、定角度”三个步骤进行操作。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是利用钟面的时针、台秤的指针、转盘的指针等实例来巩固旋转的方向和角度。
教学时切不可草率对待这些习题,它们都是旋转平面图形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实际上是例题3的补充,它是将一个长方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
。
教学时可以为不同学生设置不同要求,如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直接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90
后的长方形;而直接画图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照样子先做一个长方形,按旋转的要求在方格纸上转一下,再离开实物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个人增减
个人增减
个人增减
教学反思:
甘棠中心小学集体备课
电子教案
册数
八册
学科
数学
班级
四()
教师
时间
主讲
课题:
轴对称图形(3)
教学目标:
1.能用折纸等方法确定对称轴,根据对称轴判断已知的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够利用轴对称图形对称的特点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之成为轴对称图形,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在方格图中利用轴对称图形对称的特点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之成为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飞机图、蝴蝶图和奖杯图。
提问:
这三幅图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指着蝴蝶图问:
你怎么知道它是轴对称图形的?
指名学生到讲台前折纸演示。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1)取出课前从教材第113页剪下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折一折,说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汇报交流。
(3)指名演示并汇报: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追问:
为什么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认识到:
长方形和正方形经过对折,折痕两边能完全重合;平行四边形经过对折后,折痕两边不能完全重合。
2.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1)提出问题:
把长方形纸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有几种不同的折法?
(2)指名汇报不同的折纸方法,并说说折纸时应该注意什么。
(3)小结:
像这样对折,折痕所在的直线叫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画对称轴。
请学生在长方形纸上画出它的对称轴。
引导:
刚才我们用折纸的办法找到了长方形的对称轴,那么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能对折吗?
如果要画出它的对称轴,你有什么办法?
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学生说怎样画对称轴,教师指出:
因为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所以可以让对称轴延伸到图形外。
(5)完成教材第5页“试一试”。
请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再通过折纸研究它有几条对称轴,再在课本上画出正方形的各条对称轴。
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果有困难可与同桌商量,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
展示只画出两条对称轴的正方形,提问:
这两条对称轴画得对不对?
还有其他对称轴吗?
小结: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3.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1)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例题5。
学生独立在教材的方格图上画一画。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2)小组交流:
你是怎样画的?
(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①交流作图思路。
②交流作图方法。
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
方法一:
用描点的方法。
先数格子,找出对应的顶点,再连接这些点,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方法二:
用涂色的方法。
左边是个什么图形就在右边涂一个什么图形。
……
提问:
你觉得在方格纸上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用哪种方法比较好?
(4)小结。
我们在方格图上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应该注意什么?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6页“练一练”第1题。
这道题是画出方格图中几何图形的对称轴,第一个图形有1条对称轴,第二个图形又1条对称轴,第三个图形又2条对称轴。
练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方格图来帮助判断。
2.完成教材第6页“练一练”第2题。
这道题是与例5一样的练习,是要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个人增减
个人增减
个人增减
教学反思:
册数
八册
学科
数学
班级
四()
教师
时间
主讲
甘棠中心小学集体备课
电子教案
课题:
练习一(4)
教学目标:
1.加深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能综合运用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解决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图形变换方式有哪些吗?
2.导入练习。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变换方式来解决“练习一”中的问题。
(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图形的平移。
(1)提问:
什么是图形的平移?
图形的平移要注意什么?
(2)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一”第1、2、9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组织交流,集体讲评。
第2题:
平移的距离是平移这节内容的难点,要重点让学生说说怎样确定平移的距离。
第9题:
是需要进行两次平移的练习,是在教材例题1的基础上的提高。
要让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平移。
2.图形的旋转。
(1)提问:
什么是图形的旋转?
图形的旋转要注意什么?
(2)完成教材第7、8、9页“练习一”3、4、7、11。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汇报交流、集体讲评。
第3题:
考查学生对旋转的中心点和方向的认识。
第4题:
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的旋转。
第7题:
画角。
角是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引导学生明确画角也要运用旋转的知识。
第11题:
第一组图形,把左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逆时针旋转90
或把右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顺时针旋转90
;第二组图形,把左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顺时针旋转90
或把右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逆时针旋转90
;第三组图形,把左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顺(逆)时针旋转180
或把右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顺(逆)时针旋转180
。
3.图形的轴对称。
提问: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一”第5、6、1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讲评、订正。
第5题:
引导学生认识到:
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边就有几条对称轴。
第6题:
让学生说说画图的过程,强调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要相等。
2.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一”第8、10、13题。
如果课堂时间不够,也可以安排学生课后完成。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个人增减
个人增减
教学反思:
甘棠中心小学集体备课
电子教案
册数
八册
学科
数学
班级
四()
教师
时间
主讲
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的基础上,把计数单位从“万”扩展到“亿”。
作为整数认识的最后一次循环,本单元要学习万级数和乙级数的计数单位、数位的组成、数的读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改写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等。
本单元的学习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尤其是与多位数相关的数感具有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理解了万以内的意义,能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进行万以内数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所积累起来的各种学习经验,在新知的学习中都会发挥重要作用。
三、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结合现实的问题情境,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认识万级和乙级的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理解并掌握含有万级和乙级的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读、写多位数;会用算盘表示多位数;会比较多位数的大小,会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感受大数目的实际大小,能用大数目描述生活中一些事物的具体数量,获得量好的数感;能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死开和表达,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认识多位数的过程中,感受大数目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习惯;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关键:
1.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除法,有层次地组织学生的认数活动。
2.引导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主动构建对新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重点:
认识万级数和乙级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理解多位数的组成,掌握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