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53111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1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docx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

1设计范围及内容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的设计范围为长沙市主干道芙蓉路K7+060~K7+840路段。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内容包含芙蓉路K7+060~K7+840路段上的交通管理设施设计、交通安全设施设计、道路照明设计、道路绿化设施设计、道路无障碍设施设计等。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主要步骤包含了该路段上设计资料收集、交通工程设施系统设计、交通工程设施系统复核、平面详细设计和结构设计。

在绘制设计图表和图纸后,进行详细设计,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最终完成课程设计答辩。

2设计依据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CJJ67-95.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范》CJJ75-97.

《路面标线涂料》(JT/T280-199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1995).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图集05MR601),2005

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图集05MR501),2005

长沙市建设委员会,长沙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优化指南(试行),2009

李俊利.《交通工程设施设计》.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孟祥海.《交通工程设施设计》.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杨晓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杨佩昆.《交通管理与控制》.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3设计资料收集

3.1现场调查

3.1.1设计资料的校对

对芙蓉路K7+060~K7+840路段进行现场调查,收集道路基本信息,与课程设计提供的资料进行对比,纠正原来图纸上的底图信息的错误,沿线许多建筑在底图上的位置有更变,绿化带的长度和出入口的位置数量均有变化,依据现状绘制更改底图,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

3.1.2现状道路的基本信息

该路段为典型的三块板,两侧的绿化带将中间的机动车道和两侧的辅道隔离开来,中间用矮栅栏隔离。

道路红线宽约45米,路幅宽约32米,车道划分为单向3个车道,宽度均为3.25米,两侧设有辅道,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均可行驶,3个机动车道中包括一条专用车道,设置在机动车行驶范围两侧,南至北上行方向和北至南下行方向各有两个完整的公交车港湾式停靠站,公交站间距在300至400米,站台长度约20至30米,可容纳两辆公交车。

3.1.3行人交通流特征

行人过街通过道路两侧地下通道,地下通道宽度约为4米,满足了行人过街需求。

据统计高峰小时行人过街数量约为5400人/小时。

3.1.4交通流运行特征

经过分车型的调查,依据折算系数折算得到高峰小时路段上行交通流量约2440辆/h,下行约为1140辆/h,可见交通量需求大,由于芙蓉中路设有辅道,机动车可以在辅道内行驶,一方面实现了机非分离,另一方面考虑了交通量的需求,可以分担机动车道上的交通压力。

3.1.5交通设施布局

沿线布置交通标志,尤其在辅道进入机动车道的入口处,设计了减速让行标志,该路段没有警告标志,按一定距离设置禁停标志,对于停车常还设有指示标志,对于潘家坪路与芙蓉路的交叉口设有交叉口告知指示标志,车道行驶方向标志。

该路段上道路使用者对交通设施布局要求简明清晰,具有提示和指示禁令作用。

3.1.6交叉口渠化及信号控制

该路段包括的潘家坪路与芙蓉路的交叉口为T字型交叉口,交叉口中车辆从主干道进入支路的数量少,而且经过信号配时,冲突点容易分离,而且全红时间使非机动车迅速转向或穿越交叉口,没有设置导流岛。

3.1.6路边停车管理

全路段24小时禁止停车,在辅道上可以看到以前停车位的标线痕迹,但如今停车地点主要为停车场,在桩号为K7+460左右位置有一个盏灯停车场,泊车位有124个。

3.2交通条件和道路条件分析

分析路段的交通条件和道路条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2.1交通设施设计的规范性

首先从交通设施设计的规范性来看,该路段的交通标志标线大多数参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中的要求,在公交车港湾式停靠站缺少标线禁止非公交车随意停靠。

3.2.2交叉口渠化设计的合理性

该路段上有一T字型交叉口,由于交叉口较小,车辆合流和冲突分流点少,无需设置渠化岛,行人过街采用地下通道和人行道有机结合也是合理的。

3.2.3非机动车处理

非机动车可以行驶在辅道,地面标志也明显可以指示出非机动车道的行驶区域,虽然交叉口有非机动车道,但是真正依据标线范围行驶的非机动车辆少,为避免非机动车对交叉口其他机动车的影响可以设置非机动车禁驶区。

在时间上,信号灯有全红时间,且专门为非机动车配有非机动车的信号灯,使非机动车能安全通过交叉口且不影响机动车的行驶。

3.2.4公交站设计

公交车站点位置间距长度合理,容量满足要求,采用港湾式也充分的利用了道路条件,避免了公交车停靠对后方行驶车辆的影响。

3.2.5路边停车管理的有序性

路边禁停是必要的,可以看到芙蓉路交通负荷大,常常拥堵,路边已经无法停车。

3.2.6行人过街组织与设计

由于南北车流量车头时距大,不满足行人过街需求,沿线设置了地下人行通道,是合理的,在T字型交叉口内一侧没有就近的地下通道,因此设计人行横道,人行横道宽度为4米,配合信号灯使用,使行人过街有序安全。

4交通设施设计原则

4.1交通标志标线设计原则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中对交通标志的设计规定如下:

(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应传递信息清晰、明确、简洁的信息,以引起道路使用者的注意,并使其有足够的发现、认读和反应时间。

(2)道路交通标志和表现不应传递与道路无关的信息,如广告信息等。

(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传递的信息不应相互矛盾,应互为补充。

4.2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原则

(1)首先应当满足交通安全和通畅;

(2)充分发挥绿化带作用;

4.3交通照明设施设计原则

(1)避免与沿线地上、地下管线,各种构筑物以及人防工程等相互干扰;

(2)道路照明的设计应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维修方便的原则进行。

4.4交通无障碍设施设计原则

(1)应能达到建设环境的所有地方,可接近性和易接近性;

(2)应能进入建设环境的所有地方,可达性;

(3)应能使用建设环境内的所有设施,可用性;

(4)应在到达、进入、使用建设环境所有设施时,并不感到是被怜悯的对象;

(5)安全性和可工作性。

4.5道路绿化设施设计原则

(1)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

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

(2)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

(3)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

(4)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不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

(5)修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

(6)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相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

(7)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

5交通设施设计

5.1道路总体设计

5.1.1车道设计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自行车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

芙蓉路K7+060-K7+840路段设计为双向六车道,考虑芙蓉路是长沙市南北交通要道之一,高峰时段流量大,有一定的非机动车流量,为实现机非分离同时充分利用道路,故此在上下行设计辅道,与中间机动车道间采用绿化带隔离,丰富道路线形,改善道路环境。

该路段上公交车数量大,鼓励公交出行以减轻路段流量,设置公交车专用道路,上下行三个车道中设置最外侧的车道为公交专用道。

辅道宽度设计为3.9米,机动车道宽度均设计为3.25米。

5.1.2行人过街方式设计

依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第15.3.2条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的设置条件,考虑周边行人过街数量大,为了避免对主干道的机动车道造成干扰,此外,路段车流量很大,车头间距不能满足过街行人安全穿行需要,设计人行地下通道。

并根据设计年限人流量设计人行地道宽度,由于该路段周围商店酒店多,地下通道通行能力折减系数采用0.8,按照人行地道的通行能力计算确定。

依据下表,当计算值小于3m时采用3m,芙蓉路上行人过街流量为5400人/小时,设计人行宽度为4m。

5.1.3停车场设管理

依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第11.2.4条停车场的出入口不宜设在主干路上,可设在次干路或支路上并远离交叉口;不得设在人行横道,公共交通停靠站以及桥隧引道处。

出入口的缘石转弯曲线切点距铁路道口的最外侧钢轨外缘应大于或等于30m。

距人行天桥应大于或等于50m。

停车场出入口及停车场内应设置交通标志,标线以指明场内通道和停车车位。

长沙市停车需求大,在该路段大约中间位置上设置一大型停车场,入口设置在周围支路上,对于周围酒店停车场相应设计停车标志,不允许路边停车。

5.1.4公交车停靠站设计

由于采用绿化带隔离机动车道和辅道,公交车停靠设计时有条件设计为港湾式停靠站,此外能尽量减小公交车停靠对路段交通的影响,因此公交站设计为港湾式的停靠站。

在下行方向K+300处设置公交站,站台长度为42m,宽度为3.25m,如图5.1.4:

图5.1.4K+300处公交站台布置图

在上行方向K+420处设置公交站,站台长度为42m,宽度为3.25m,如图5.1.5:

图5.1.5K+420处公交站台布置图

在下行方向K+650处设置公交站,站台长度为45m,宽度为3.25m,如下图:

 

图5.1.6K+650处公交站台布置图

在上行方向K+830处设置公交站,采用路侧停靠站台长度为23m,宽度为3.25m,如下图:

图5.1.7K+830处公交站台布置图

5.2交叉口的渠化

5.2.1进口道拓宽设计

由于潘家坪路与芙蓉路的T型交叉口较小,车辆合流和冲突分流点少,无需设置渠化岛,对于南北进口道进行拓宽:

进行交叉口进口道渐进段长度计算: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第6.2.2条规定交叉口内的计算行车速度应按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的0.5~0.7倍计算,这里取行车速度的三分之二40km/h。

最后计算得取南进口道渐进段长度:

,北进口道

实际设计南进口道渐进段长度为85m,北进口道65m。

根据设计规范,禁止变换车道线用于路口驶入段时,也可称作导向车道线,其施划长度应根据路口的几何线形确定,一般不小于30m。

设计北进口道禁止变换车道线长度为40m,南进口道为50m。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对进口道宽度的规定不小于3米,由于南进口道进口道数量从3拓宽至5,设计南进口道车道宽度为3m,北进口道为3.25m。

5.2.2人行道设计

依据规范4.9.3条规定,人行横道与道路中心线垂直,由于南进口道有人行低下通道,北进口没有,在北进口道和潘家坪路口停车线前设置人行道,部分行人需要从北进口道停车线前经过人行道到达北出口道处公交站台,但数量不大,设置人行横道为4m宽,人行道线宽依据规范设计为40cm,线间隔为60cm。

5.2.3公交站台设计

由于北出口道不远处即为波隆立交,立交范围内站台不便设置,在北出口设计公交站台,采用路侧停靠,站台长度为23米,可容纳2-3辆公交车,

5.2.4指路标志设计

根据规范中对该标志的设置规定,设在距离交叉口前30-80m处,该标志不标示距离,考虑该交叉口南进口道车道变化明显,同时为提示驾驶员进入不可变车道,在芙蓉路与潘家坪路交叉口前80m,标志牌版面大小设计依据字数、文字高度和排列确定,如图5.1.3。

其中依据规范表2中对汉字高度的规定,标志牌上文字高度采用h=45cm,英文字母高度为1/2h,字间隔行距依据表5执行。

标志牌采用单臂“F”式悬挂,设置在桩号K7+670处,标志版面采用3700mm

2400mm,与行车方向垂直:

图5.2.4芙蓉路与潘家坪路交叉口处指路标志版面

另外依据相同规范在交叉口内设计指路标志,设计样式如下图,其中芙蓉中路与潘家坪路的组合指路标志两标志版面夹角为90度,放置在交叉口面向西进口道的行道绿化带上,对应桩号为K7+770处位置:

图5.2.5芙蓉路与潘家坪路交叉口处指路牌版面

5.2.5地面渠化标线设计

人行横道宽度小于30米可以不设计安全岛。

该交叉口中非机动车可以行驶在辅道,地面标志也明显可以指示出非机动车道的行驶区域,虽然交叉口有非机动车道,但是真正依据标线范围行驶的非机动车辆少,依据规范5.7条的规定,为避免非机动车对交叉口其他机动车的影响可以设置非机动车禁驶区,配合使用中心圈,半径为2m,其尺寸满足最小交织长度的要求,设计图如下:

5.3交通标志设计

依据所设计的路段为长沙市主干道,路段上路面平缓笔直、无急弯路和陡坡窄路情况,无需设计警告标志,主要设计指示、指路、禁令标志。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规定:

各种标志一般设置在车辆行进方向道路右侧或分隔带上。

标志牌不得侵入道路建筑限界,牌面下缘至地面高度为1.8~2.5m。

其次,路侧式标志应减少标志板面对驾驶员的眩光。

板面应与道路中线垂直或成一定角度,指路或警告标志为0°~10°,禁令或指示标志为0°~45°,如图15.1.2。

5.3.1禁令标志的设计

禁令标志文字大小依据规范中表2的规定,采用45cm的字高,其中数字

(1)禁止停车标志

芙蓉路车流量大,全路段禁止长时间和短时间停车,根据规范GB5768-2009中5.28项中对禁止停车标志的规定,该标志为蓝底红圈红斜杠在该路段设置禁止停车标志,标志位置可以设置在路段两端,对于较长的路段,需要重复设置,标志与行车方向夹角为45度。

标志尺寸设计依据规范表7进行设计,标志外径为80cm,红边宽度为8cm,红杠宽度为6cm衬边宽度为0.6cm。

(2)减速让行标志

由于路段上从辅道进入机动车道有很多出入口,这就涉及到一个让行问题,车流汇入机动车道时要保证机动车道上的车辆优先,于是在辅道和机动车道间的绿化带上设计让行标志,标志牌与行车方向垂直如图:

图5.2.1减速让行标志设计

三角形边长设计边长为90cm,红杠宽度为9cm。

衬边宽度为0.6cm,标志为立柱式。

(3)禁止掉头标志设计

依据规范5.25中对禁止掉头标志的设计规定,在路段桩号K7+120处的路口设置禁止掉头标志,以免对就近的湘雅路与芙蓉路交叉口造成影响。

芙蓉路的设计车速为60km/h,根据规范设计该圆形标志标志外径为80cm,红边宽度为8cm,红杠宽度为6cm,衬边宽度为0.6cm,标志为立柱式。

(4)停车让行标志

从道路旁小的出入口进入辅导时车辆汇入辅道车流时需停车让行,配合右转指示标志使用,根据路段设计车速设计该停车让行标志规格如下:

八角形标志标志外径为80cm,白边宽度为3.0cm,衬边宽度为0.6cm,标志为立柱式。

图5.2.2停车让行标志设计

(5)限速标志

限速标志设在需要限制车辆速度的路段起点,因此在交叉口南北信号灯旁设计限速标志,标志尺寸圆形标志标志外径为80cm,红边宽度为8cm,衬边宽度为0.6cm,标志为立柱式。

5.3.2指示标志设计

(1)人行地下通道标志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

人行地道出入口应设置导向设施与标志。

在地下通道入口约3至4米处设计地下通道指示标志,标志为长方形,为立柱式。

(2)停车场指示标志

由于芙蓉路为全路段禁止停车,停车需求紧张,指示标志此时能发挥提示周围设施的作用,在停车场前300米和100米处设置停车场指示标志,标志为立柱式,尺寸根据字数和排版确定为800mm

1200mm,标志设计如图5.2.2。

图5.2.2停车场指示标志

标志版面信息包含了停车场距离、方向以及车位数量分别放置在距离该停车场100m和300m处。

5.3.3指路标志设计

指路标志应设置在距平面交叉30~80m处,指明方向、到达地点、距离。

互通式立体交叉指路标志设置在立体交叉前适当位置。

路名牌设置在交叉口各面及两个交叉口间距离较长的路段之间。

(1)交叉路口告知标志

详细说明同平面交叉口渠化中对交叉口指路标志。

(2)人行地下通道指路牌

对于长路段没有行人过街标志的地方应设置地下通道告知标志如图5.2.2,标志尺寸大小根据版面信息文字字数要求。

图5.2.3人行地下通道指路标志

(3)进入辅道指路标志

对于机动车道上车辆过多时,或者车辆需要行驶到路侧时,设置该标志,提示驾驶员前方有入口可以进入辅道。

标志版面信息如下图,尺寸大小依据字数设计为900mm

1400mm。

图5.2.4进入辅道指路标志

(4)大客车专用道指路标志

在机动车道设计时设计了大客车专用道,配合在绿化带上设置指路标志,为F式单悬臂标志,版面信息包括大客车专用道路的指示以及车道专用时间段,标志(如图5.2.5)设计尺寸依据文字数量和排版而定:

图5.2.5大客车专用道指路标志

(5)车道行驶方向标志

在交叉口的进口道上游部分设置车道行驶方向标志,提示驾驶者变换车道,为F式单悬臂标志,版面信息包括大客车专用道路的指示以及车道专用时间段,标志(如图5.2.6)设计尺寸依据文字数量和排版而定:

图5.2.6车道行驶方向标志

5.4交通标线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第15.2.1条规定:

交通标线的作用是管制和引导交通,包括路面标线、突起路标和立面标记等。

交通标线按以下情况设置。

5.4.1车道划分线设计

路段车行道中心线为中心双黄实线,线宽15cm,两标线的间隔为30cm;车道分界线是白色虚线,线宽15cm,根据规范和路段设计时速选用6-9线,短线长600cm,间隔长900cm,公交专用道为黄色虚线,线宽15cm,短线长400cm,间隔长400cm,设计如图:

图5.4.2专用车道标线设计

禁止变换车道线,为白色实线,线宽15cm,根据设计规范,禁止变换车道线其施划长度应根据路口的几何线形确定,一般不小于30m。

设计北进口道禁止变换车道线长度为40m,南进口道为50m。

5.4.2车行道边缘线设计

车行道边缘线为白色实线,线宽15cm,与道路边缘平行设置在上下行机动车道边缘,辅道不设边缘线,且在由辅道进入机动车道出车道边缘线需断开。

5.4.3人行横道线

人行道横线的尺寸和线宽间距前面已经说明,现在不重复赘述。

5.4.4车行道宽度渐变段标线

渐变段为白色虚线,白色虚线,线宽15cm,交叉口进口道渐变段的长度计算前面已经说明,现在不重复赘述。

5.4.5停止线

停止线为白色实线。

该路段在双向行驶的路口,停止线应与对向车行道分界线连接,停止线宽度根据道路等级、交通量、行驶速度选择40km/h。

设有人行横道时,停止线设计距离人行横道200cm.

5.4.6导向箭头

在交叉口南北进口道根据车道功能设置导向箭头,重复次数等于三,并且在辅道出入口设置导向箭头,表明车辆行驶方向与进入辅道的指示标志相结合。

在该路段潘家坪路与芙蓉路的T型交叉口中各进口道的导向箭头之间的距离相等,且第一组导向箭头距离停止线为3m至5m,相邻两组导向箭头之间的距离计算如下:

南进口道:

其中渐进段长度为85m,第一组导向箭头距离停止线4m;

北进口道:

其中渐进段长度为65m,第一组导向箭头距离停止线5m。

5.4.7港湾式停靠站标线及文字设计

港湾式公交站台标线计算:

渐变段长度Lt>=VB/3,其中V为进口道行车速度,km/h,B为附加车道宽度。

芙蓉路设计车速为60km/h,由于右侧车道为公交专用道路,大客车实际行使速度较底,视为50km/h,计算渐变段时采用速度40km/h,B=3.25m。

依据规范设计减速段长度为45m,加速段长度为60m,均满足公式,考虑该站台公交车辆数量多,停靠时为避免影响后面的车辆通行,同时方便乘客,设计站台长度为45m,总长度150m。

公交站标线设计根据规范GB5768.3中对公交港湾式停靠站标线设计的规定:

在停靠站中间标注停靠车辆的类型文字,并以黄实折线填充停靠站正常段其他区域,指示除公交车外,其他车辆不得在此区域停留。

标线尺寸参照规范如下图:

图5.4.4港湾式停靠站标线及文字设计

5.5无障碍设施设计

5.5.1盲道设计

(1)行进盲道设计。

行进盲道与人行道走向一致,布置在人行道上无障碍、无空间伤害的、行人较少的地方,设置要连续,避开井盖铺设,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

根据设计路段的情况,行进盲道宽度设置为0.5m,采用248mm

248mm规格的瓷砖,感触材料规格要符合下表规定:

表5.5.1行进盲道触感条规格表

铺设位置按照以下要求铺设:

人行道外侧有围墙、花台、绿篱时行进盲道距离其0.5m,人行道内侧有树池时,行进盲道距离其0.5m,无树池时距离立缘石0.6m。

盲道的颜色要求选择中黄色。

(2)提示盲道设计。

提示盲道宽度设置为0.5m,感触材料规格要符合下表规定:

表5.5.2提示盲道触感圆点规格表

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以及拐弯处应设置提示盲道,其长度应大于行进盲道的宽度。

人行道中有台阶、坡道等障碍物时,在相距其0.5m处,应设置提示盲道,详细设计见附录。

5.5.2缘石坡道设计

该路段缘石坡道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人行道在各种路口凡被立缘石断开的地方应设置缘石坡道。

缘石坡道设置应于大型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置相协调;缘石坡道应设在人行道的范围内,并应与人行道相对应;缘石坡道的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地面的高度不得大于20mm;设在道路转角处单面坡缘石坡道上口宽度不宜小于2.0m;单面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

20;在人行道侧设计单面坡缘石坡道示意图如下:

图5.5.2缘石坡道设计

5.6绿化设施设计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第13.2.1条规定道路绿化设计应综合考虑沿街建筑性质、环境、日照、通风等因素,分段种植。

在同一路段内的树种、形态、高矮与色彩不宜变化过多,并做到整齐规则和谐一致。

绿化布置应乔木与灌木、落叶与常绿、树木与花卉草皮相结合,色彩和谐,层次鲜明,四季景色不同。

绿化宽度宜为红线宽度的15~30%。

对游览性道路、滨河路及有美化要求的道路可提高绿化比例。

植树的分隔带最小宽度为1.5m,较宽的分隔带可考虑树木、草皮、花卉等综合布置。

当人流、车流较多或两侧有大型建筑物时,应采用既隔离又通透的开敞式种植。

架空电力线路的导线与路树树冠的最小垂直距离见表13.3.3。

该路段的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辅道之间,属于两侧分车绿带,设计其宽度为3m,选择萌芽力强、枝繁叶密、耐修剪的绿篱植物和观叶灌木相结合。

在被人行横道或道路出入口断开的分车绿带,其端部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行道绿带根据道路条件,设计宽度为4m,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中等大小的灌木和绿篱相结合。

行道树株距设计为8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的最小距离宜为0.75m。

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所谓通透式配置即为,绿地上配植的树木,在距相临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9m到3.0m之间的范围内,其树冠不遮挡驾驶员视线的配置方式。

5.7照明设施设计

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