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25649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学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学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学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学案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学案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

阅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的含义: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逆辐射。

2.大气中的能量直接来源是__B__(字母),根本来源是__A__(字母)。

3.填写下列内容,完成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

地面增温

大气增温

4.阴天的夜晚温度不会太低,主要得益于__C__(字母)。

1.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

2.因大气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辐射,因此对流层大气中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3.大气的削弱作用:

是指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4.大气的保温作用:

是指大气逆辐射将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弥补地面热量的损失。

5.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主要有:

空中的云量多少,大气的洁净度、干燥度。

一般情况下,云量越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二)

1.形成过程:

2.图示:

(在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

1.热力环流是大气中最简单的环流,其形成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2.理解热力环流的几个关键点:

(1)大气的垂直运动与冷热差异有关,热上升,冷下沉。

(2)大气的水平运动与气压差异有关,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3)垂直方向上的气压,总是低空高于高空。

(4)等压面的凹凸关系:

①受热地:

低空下凹,高空上凸;

②冷却地:

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三)

读下面两图,图示区域均位于北半球,完成下列问题。

1.代表高空风的是甲图,代表近地面风的是乙图。

2.F1、F2、F3分别代表的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力中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F1(填字母)。

 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种力 

力的名称

对水平运动的影响

方向

影响

水平气压

梯度力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促使产生水平运动,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

地转偏

向力

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

与风向相反

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

 [以“联系”为桥梁——追因溯源·逻辑推理]

[思维线索]

[师说考点]

(一)图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1)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2)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3)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4)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三)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

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4.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地势高低

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天气状况

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下垫面性质

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5.解读谚语

十雾九晴

指的是深秋、冬季和初春的时候,早晨出现大雾,多数是晴天。

原因在于,低温条件下,才会形成雾。

晴天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近地面辐射降温,气温较低,故易形成雾。

翌日,日出后,气温上升,过饱和状态逐渐结束,雾也就逐渐消散,天气晴好。

所以有“十雾九晴”之说

露重见晴天

露的形成类似于雾,气温低才会形成露。

说明当地夜间天气晴朗,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寒冷,大气稳定,地面辐射降温强烈

霜重见晴天

即指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原因是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降低,地表水汽凝结为霜

(四)逆温成因及其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温的现象,称为逆温。

1.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

2.逆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成雾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大气污染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对航空造

成影响

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来不便。

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颠簸

[题组冲关]

1.(2017·全国卷Ⅰ·节选)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如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

(1)~

(2)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D.④

(2)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解析:

(1)B 

(2)C 第

(1)题,双层覆膜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膜内气温应高于当地实际温度,排除③④。

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加之积雪覆盖薄膜,膜内平均温度几乎无变化,排除①。

故选B。

(2)题,由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寒冷期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很小,而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较大,因此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该题的统计数据是“平均气温”,因此不能确定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高于-16℃。

由于地膜的保温作用,膜内温度日变化相对较小,与实际气温的日变化不一致。

2.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据此完成

(1)~

(2)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减弱了地面辐射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C.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解析:

(1)A 

(2)B 第

(1)题,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效应。

(2)题,果树下进行地膜覆盖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而且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果品质量。

3.(2018·山东青岛一模)夏季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30℃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几乎和沿海湿润地区差不多。

其原因是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照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平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团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

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岛效应”。

据此完成

(1)~

(2)题。

(1)“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不同纬度的光照差异

B.不同下垫面的热力性质差异

C.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

D.不同海陆位置的水分差异

(2)“冷岛效应”产生时,与绿洲、湖泊上空气温变化规律相符的是(  )

解析:

(1)B 

(2)C 第

(1)题,根据材料可知,“冷岛效应”是由于周围沙漠戈壁的暖空气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所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冷岛效应”发生在相邻的绿洲、湖泊和沙漠戈壁之间,其纬度、高度及海陆位置相近。

(2)题,由“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可知,绿洲、湖泊近地面大气温度符合随高度增加气温下降的规律,而上层大气层出现了逆温层,则C图符合题意。

 [以“图表”为抓手——图文印证·深刻直观]

[图解考点]

(一)正确理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的三个关系

1.海拔高度与气压分布的关系:

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近地面的气压高,而高空的气压低。

2.温压关系:

(如上图中乙、甲两地所示)热低压、冷高压。

3.风压关系:

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如上图中M、N处风向所示)

(二)准确把握热力环流形式的图示分析及应用

1.海陆风

(1)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2)影响与应用

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1)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2)影响与应用

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盆地),使谷底(小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所以,山谷(小盆地)地区不宜布局污染工业。

3.城市热岛效应

(1)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2)影响与应用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题组冲关]

1.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

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左下图),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右下图)。

据此完成

(1)~

(2)题。

(1)“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主要是(  )

A.为了室内空气流出  B.为了采光

C.为了室内热量散发D.为了室外空气流

(2)有关室内空气的流动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四周流向水池B.从水池流向四周

C.中央为上升气流D.四周为下沉气流入

解析:

(1)D 

(2)B 第

(1)题,由材料可知,伊朗古城的“风塔”位于热带沙漠地区,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水的比热容较大,使周围气温降低,空气收缩下沉,高层空气由四周向塔中心流,则“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主要是为了室外空气流入,D正确。

(2)题,由上题可知,室内水池使周围气温降低,气压增高,则垂直方向上空气向下运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中心流向四周,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

2.(2018·浙江五校联考)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单位:

hPa),回答

(1)~

(2)题。

(1)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  )

A.O→P→M→N→O   

B.P→O→M→N→P

C.M→N→P→O→M

D.N→M→O→P→N

(2)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

解析:

(1)A 

(2)A 第

(1)题,读图可知,M、N为近地面两点,O、P为高空两点,且气压M高于N,O高于P,故O、P分别对应于N、M上空,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M流向N,O流向P;M地气压高,说明是近地面气温较低处,气流由P下沉至M;N地气压低,则N为近地面气温较高处,气流由N上升至O。

故A项正确。

(2)题,图中显示N地为近地面热低压区,故气温高于两侧、气压低于两侧,进而判断出N地的等温面和等压面的弯曲形状,故A项正确。

3.(2018·桂林模拟)如图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

若该地等压面弯曲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a地温度高,气压低

B.垂直方向气流:

a处上升,b处下沉

C.b地温度低,气压高

D.水平方向气流:

由a流向b

解析:

选D 近地面a地等压面向高处凸出,此处为高气压,温度低;垂直方向上气流,a处下沉,b处上升;近地面b地等压面向低处凸出,气压低,温度高;水平方向气流总由高压流向低压,即由a流向b。

4.如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关于图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气压:

丙地>丁地>甲地>乙地

B.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C.甲地多晴朗天气

D.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2)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两地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

B.乙、丁两地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两地之间的风速

D.产生四地间环流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解析:

(1)C 

(2)D 第

(1)题,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甲地、乙地、丁地、丙地;甲地为高压,气温低,因此气温低于乙地;甲地是高压,气流下沉,天气晴朗;乙地是低压,气流上升。

(2)题,甲、丙两地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空气遇冷收缩下沉;乙、丁两地之间气流在垂直方向上运动,故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速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甲、乙两地之间的风速,也影响丙、丁两地之间的风速;四地之间热力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解题技法]

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

1.判读气压高低

(1)同一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越低。

即PA>PC、PB>PD。

(2)作一辅助线即可判定同一水平面(同一高度)上的气压高低,如上图中C处比D处气压高;同理,A处气压低于B处。

即PC>PD、PB>PA。

(3)综上PB>PA>PC>PD。

2.判读气流流向

(1)同一水平面,气流总是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近地面B处空气流向A处。

高空气流方向与近地面相反。

(2)A处气压低,说明该地受热,空气膨胀,气流上升;而B处气压高,说明该地较冷,空气收缩,气流下沉。

(3)该热力环流呈顺时针方向。

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1)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

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

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2)判断裸地与绿地:

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3)判断××区与××区:

等压面下凹者为××区、上凸者为××区。

4.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地区多阴雨天气,日较差小,如上图中A地;等压面上凸地区,多晴朗天气,日较差大,如上图B地。

 [以“识记”为前提——准确记忆·灵活迁移]

[全练题点]

1.(2013·全国卷Ⅰ·节选)如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

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D.西北风

解析:

选B 过甲地作垂直于等压线的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其箭头应指向气压较低的方向;又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故甲地的风向为偏南风。

2.(2014·天津高考)在下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A.台北B.上海

C.首尔D.北京

解析:

选D 解答本题,需要在两幅等压线图中分别作出各城市的风向(首先作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即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然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半球向右偏,即可获得风向)。

由图可知,北京的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

3.(2018·天津一模)读图,回答

(1)~

(2)题。

(1)判断此时P地的风向(  )

A.西北风B.东南风

C.西南风D.东北风

(2)甲、乙、丙、丁四地中的气压可能与Q地相等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

(1)A 

(2)D 第

(1)题,图示P地西侧为高压、东侧为低压,依据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可判断为西北风。

(2)题,图示等压距为2.5hPa,则Q外围等压线数值可能是1005hPa或1007.5hPa;再运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法,可判断Q数值可能是1002.5hPa~1005hPa或1007.5hPa~1010hPa;与图中丁处数值可能相等。

[谨记要点]

(一)风向的判定

第一步:

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

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近地面风向可依此角度偏转,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如图所示(以北半球气压场为例)。

(二)风力的判读

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如上图,风力:

A>B>C>D。

注意:

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右后方,低气压在左前方;在南半球,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左后方,低气压在右前方。

图表专攻(四)

等压线图的判读

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的一种,表示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状况的图。

常见的等压线图有 气压场类型图(图1)、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图2)、某日地面等压线图(图3)。

在同一水平面  上,每一条等压线上的气压值相等。

等压线图的判读和应用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考查要点, 判读的关键是抓住等压线数值特征、分布特征及组合特征。

[常考图示]

图1 气压场类型图

图2 亚洲东部某日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

图3 北美某地区某日等压线图

[判读技巧]

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类型,它同样具有等值线图的一般特征和基本判读方法。

(一)判读气压形式

1.低压中心(如图1中乙处):

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中心为上升气流)。

2.高压中心(如图1中甲处):

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中心为下沉气流)。

3.高压脊(如图1中丙处):

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脊线。

4.低压槽(如图1中丁处):

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槽线。

5.鞍:

两个低压或两个高压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二)判断风向

首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如图2中A地吹偏南风)。

(三)判断南、北半球

1.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

2.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

(四)判断风力(风速)大小

1.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图3中乙地)。

2.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如图3中甲地)。

(五)判断季节

1.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

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

2.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

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

(六)判断天气状况

1.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2.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3.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4.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如图1中乙处和丁处;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如图1中甲处和丙处。

[典例示法]

(2017·江苏高考)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

如图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单位:

hPa)形势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D.丁

(2)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  )

A.晴,西南风B.阴,西北风

C.晴,东南风D.阴,东北风

[解题示范]

—————————————————————————————————————

1.题干信息

(1)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罕降暴雪,说明受到了强冷空气活动影响。

(2)图示为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2.图表解读

[答案] 

(1)A 

(2)C

—————————————————————————————————————

[应用体验]

1.如图是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hPa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单位:

m)。

读图回答

(1)~(3)题。

(1)图中A、B、C三点气压相比较(  )

A.PA>PC>PBB.PA

C.PC>PB>PAD.PA=PC=PB

(2)此时A、B两点近地面的天气特征是(  )

A.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晴朗

B.A近地面阴雨,B近地面阴雨

C.A近地面阴雨,B近地面晴朗

D.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阴雨

(3)C点近地面吹(  )

A.西北风B.偏北风

C.东南风D.东北风

解析:

(1)D 

(2)D (3)C 第

(1)题,根据材料,图示为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hPa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所以A、B、C三点位于同一等压面上,PA=PC=PB,D项对。

(2)题,读图,同一等压面在A点分布的海拔低,B点分布的海拔高。

所以在高空,同一海拔A点是低压,B点是高压。

对应的近地面应是A对应高压,B对应低压。

所以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阴雨,D项对。

第(3)题,C点近地面空气受三个力的影响,由上题可知A近地面为高压,B近地面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从A指向B,该地为北半球某平原地区,地转偏向力向右,风向大致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约30°~45°,为东南风。

2.(2018·北京××区模拟)如图为某地区2015年12月1日11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

hPa)。

前期,华北地区遭遇强降雪,融雪导致地面湿度接近饱和,温度降低,而同期中层大气显著回暖。

据此回答

(1)~

(2)题。

(1)此时(  )

A.①地受弱偏南风影响B.②地气压大于③地

C.③地正值阴雨天气D.④地云量大,气温低

(2)此时,M地雪后发展起来的雾霾仍难以消散的主要原因有(  )

①逆温现象的存在 ②近地面空气湿度小 ③东南风风力小 ④山地阻挡了污染物扩散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1)A 

(2)D 第

(1)题,由等压线可知①地分布稀疏,受弱偏南风影响;②地气压小于③地,④地位于高压脊附近,天气晴朗,云量小。

(2)题,据材料可知华北地区融雪导致地面湿度大;近地面温度降低,而同期中层大气显著回暖,形成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扩散;M地等压线稀疏,东南风风力小,且北部山地阻挡了污染物扩散。

故M地雪后发展起来的雾霾仍难以消散的主要原因有逆温现象的存在,近地面空气湿度大,东南风风力小,山地阻挡了污染物扩散。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回答1~3题。

1.下列有关图示大气物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为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

B.臭氧层的存在使甲增加

C.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则丁增加

D.多雾夜晚丁明显减少

2.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判断四种辐射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地方时),正确的是(  )

A.甲14时达到最大值 B.乙13时达到最大值

C.丙12时达到最大值D.丁14时达到最大值

3.东北平原平均海拔比华北平原高,但积温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哪种辐射的数值小有关(  )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

1.C 2.D 3.B 第1题,地面辐射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大气中的臭氧吸收太阳短波辐射(紫外线),对大气上界的甲(太阳辐射)没有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增加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量,使丁(大气逆辐射)增加;多雾夜晚丁明显增加。

第2题,甲、乙均为太阳辐射,达到最大值时地方时为12时;丙为地面辐射,达到最大值时约为地方时13时;丁为大气逆辐射,达到最大值时约为地方时14时。

第3题,东北平原的纬度比华北平原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乙)比华北平原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