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语文试题.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语文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济南的冬天》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作家。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令爱”“高朋”“久仰”“见谅”是敬辞,“拙见”“鄙人”是谦辞。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元代戏曲家、散曲家。
D.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吉檀迦利》、《新月集》、《繁星》、《园丁集》。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集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B.《木兰诗》富有北方民歌特色,风格刚健质朴。
如诗中多以口语化的问答刻画人物心理,以
铺陈排比描述行为情态,最后以风趣的比喻收束全诗。
C.“铭”和“说”都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颂功德
的文字;“说”是古代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跟现代的说明文大体相似。
D.儒勒·凡尔纳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海底两万里》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的一项是
A.语文老师不但要求学生善于用敏捷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而且要求学生能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思想。
B.他故意夸大其词,骇人听闻,使人乍听觉得大吃一惊。
C.近年来,杭州钱江新城面貌焕然一新,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鹤立鸡群,蔚为壮观。
D.在别人无论用怎样的眼神看你的时候都不动声色地微笑,从气势上压住对方,这是中心的表现。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狼藉 暴燥 顾名思义 一视同人
B.彷徨 褴褛 张冠李带 鹤立鸡群
C.萧瑟 玷污 害人听闻 颔首低眉
D.琐屑 璀璨 冥思遐想 抑扬顿挫
二、现代文阅读
“吓人”的无人机
胡征和
①2018年圣诞前夕,伦敦时间12月19日周三晚上9点,英国重要交通枢纽盖威克机场突然宣布停止任何航班的升降并封锁跑道。
瞬时,八百多班航班瘫痪,12万名乘客滞留。
紧接着,一批荷枪实弹的警察冲进机场,更有狙击手用黑洞洞的枪口直指天空。
②谁也想不到,制造这一重大事故与紧张气氛的竟是两架小小的无人机。
还好,似乎是玩够了,无人机飞走了。
20日凌晨3点,警方经过巡查,确认没有无人机威胁后,机场跑道重新打开,然而,大约45分钟后,机场跑道再次被迫关闭,因为那两架无人机又回来了。
来了走,走了又来,直至当地时间21日早上6点多,警方百分之百确认安全后,机场官方才对外宣布航班恢复,可以正常起飞。
③英国民众无不诙谐地说,谁也想不到,2018年的圣诞大礼竟然是无人机大闹机场的“游戏”。
然而,盖威克机场和机场辖区警察就没有这么轻松了,因为这虽然不是恐怖袭击,但整个事件带来了莫大的损失。
因此,他们必须全力追捕无人机背后的“人”,否则“游戏”会越演越烈。
④有人质疑,机场方面是否有些小题大做,两架小小的无人机真的会对机场造成那么大的危害吗?
无人机与大飞机相比,还不是小巫见大巫!
⑤事实并非如此。
在飞行过程中,飞机哪怕是遭遇一只小乌,都是极其危险的事。
那是2009年1月15日,执飞美国航空公司1549航班的空客A320-214飞机在起飞爬升过程中遭到加拿大黑雁撞击而失去动力,导致该航班于升空6分钟后紧急迫降在曼哈顿城中哈德逊河河面,即有名的“哈德逊河奇迹”。
若不是机组人员的机智应对,以及地面救援的配合,对飞机上155人来说,那天就是末日。
⑥黑雁的体重与无人机相仿,但飞行速度比不上无人机,就是这样,它与飞行中的飞机相撞,冲击力都是吓人的。
我国重庆机场相关人员以一组数据有力地说明了这种“吓人”的程度:
如果飞机的时速在300千米/小时,与5公斤级的无人机相撞,将产生7万牛顿的冲击力,如果飞机的时速在900千米/小时,与10公斤级的无人机相撞,将产生125万牛顿的冲击力,远超于一颗炮弹的威力。
⑦这样比照,无人机横飞乱舞之“吓人”就不言自明了。
但事实是,有不少无人机的狂热爱好者偏偏喜欢玩刺激,搞恶作剧,挑战航空。
根据国外一家网站统计,无人机与大型客机危险接近,撞击事件逐年攀升,现在一年多达百起,且拥有无人机的人越来越多,但他们大多没有驾驶执照。
就我国来说,2017年无人机持有量在120万架以上,但拥有民航颁发驾驶执照的仅为7000人左右。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无人机是没人监管的“黑飞”。
⑧无人机本是一身正能量,在多种工作中能够替代或者优于人类,如农业、安保、观测、快递等。
可上文满是它的负能量,惊喜变成了惊吓,何以?
这得归咎于无人机背后的人,是他们的“黑飞”生事捣乱。
于无人机,思维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无人机不“吓人”,“吓人”的是“人”,人们应该关注的也是“无人”背后的那个“人”。
(选自《知识窗》2019年第3期,有改动)
5.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无人机大闹英国交通枢纽盖威克机场,给机场带来莫大的损失。
B.10公斤的无人机撞到正在飞行的飞机,其威力远超于一颗炮弹的威力。
C.在我国,拥有无人机持有量超过120万架,但真正拥有驾驶执照的机主仅约为7000人。
D.正确使用无人机,会给人们带来福音;否则,无人机会“黑飞”生事捣乱,令人恐慌。
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至第③段叙述了无人机大闹英国交通枢纽盖威克机场,表明英国的机场安保措施不到位,引出说明对象。
B.第④段是过渡段,由上文对英国机场事件的叙述,过渡到对不能正确管理无人机的危害的说明。
C.第⑥段主要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无人机与正在飞行的飞机相撞时所产生的威力。
D.第⑧段指出无人机之所以“黑飞”生事捣乱,主要原因是人们未能正确使用或管理,从而表明作者的写作目的。
7.联系原文,你认为国家怎样才能更有效地管理无人机?
请简要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云计算
钟华
①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
云计算被视为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的核心,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②云计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用户不用再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麻烦。
很多人觉得数据只有保存在自己的电脑里才最安全,其实不然。
你的电脑可能会因为自己不小心而被损坏,或者被病毒攻击导致硬盘数据无法恢复,不法之徒则可能利用接触你电脑的机会窃取你的效据。
据报道日本核能机构电脑因为感染病毒,导致大量数据外泄。
反之,当你的文档保存在类似GoogleDocs的网络服务上,你就再也不用担心数据的丢失或损坏因为在“云”的另一端,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数据中心来帮你保存数据,有全世界最专业的团队来帮你管理信息。
③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最低,使用起来也最方便。
你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有一个你喜欢的浏览器,你要做的就是在浏览器中键入URL,然后尽情享受云计算等给你的无限乐趣。
你可以在浏览器中直接编辑存储在“云”的另一端的文档,可以随时与朋友分享信息。
因为在“云”的另一端,有专业人员帮你维护硬件,帮你安装和升级软件,帮你防范病毒和各类网络攻击,帮你做你以前在个人电脑上所做的一切。
④云计算可以轻松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
不同设备的数据同步方法种类繁多,操作复杂,要在这许多不同的设备之间保存和维护最新的一份联系人信息,你必须为此付出难以计数的时间和精力。
这时,你使用云计算就会让一切变得简单。
在云计算的网络应用模式中,数据只有一份,保存在“云”的另一端,你的所有电子设备只需要连接互联网,同时访问和使用同一份数据。
你可以在任何地方用任何一台电脑找到某个朋友的电子邮件地址,可以在任何一部手机上直接拨通朋友的电话号码。
⑤云计算为我们使用网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作为一种最能体现互联网精神的计算模型,云计算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将从多个方面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第①段说明云计算的定义并肯定它在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的地位。
B.第②段运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云计算数据存储中心最可靠、最安全。
C.第④段指出不同设备的数据同步到“云”端,电子设备联网即可共享。
D.第⑤段强调云计算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彻底地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9.通读全文,说说云计算有哪些优点?
请简要概括。
10.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
”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请简要说明。
(2)“你可以在任何地方用任何一台电脑找到某个朋友的电子邮件地址,可以在任何一部手机上直接拨通朋友的电话号码”句子中的加点词有何表达效果?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
晚霁①,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②侍。
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③。
坐久清冽,苍头④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⑤之,竟不得醉。
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三鼓归寝。
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
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张岱《龙山雪》)
(注释)①霁:
雨后或雪后转晴。
②李岕(jiè)等五人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
生,指男演员。
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
③呆白:
苍白。
④苍头:
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
⑤欱(hē):
通“喝”。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余拏一小舟(______)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
(3)大雪深三尺许(______)
(4)坐久清冽(_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
13.选出与例句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A.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B.从百步街旋滚而下
C.义不杀少而杀众
D.广起,夺而杀尉
14.《湖心亭看雪》一文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
痴人“痴”在何处?
请分别概括。
15.甲、乙两文均是情景交融的佳作。
请简要谈谈作者在描绘雪景时都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冋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 念: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
(3)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
(4)人鸟声俱绝:
绝:
(5)问其姓氏 其:
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8.两文都是游记,都以寥寥数语描绘景物。
(甲)文用奇特的想象和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月夜小景;(乙)文采用____________的手法,描写了西湖雪后奇景。
19.两文同是赏景抒情,如何理解苏轼的“闲”与张岱的“痴”所包含的不同感情?
五、情景默写
20.根据课文默写。
①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③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⑤__________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⑥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⑦夕阳西下,总是特别容易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正如崔颢《黄鹤楼》中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读《水调歌头中秋》,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 中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1.“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什么?
22.下列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上阕用“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含蓄地表现了词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之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从表面上看,“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作者与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七、名著阅读
阅读《水浒传》中的两段文字。
完成题目。
(甲)林冲连忙叫道:
“师兄,不可下手!
我有话说。
”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掸不得。
林冲道:
“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
他两个怎不依他。
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乙)林冲骂道:
“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
且吃我一刀。
”……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
(选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1)甲文中的“两个公人”和乙文中的“三个人”都是受人指使要来谋害林冲性命的人,请分析林冲对这两拨人的不同态度及原因。
23.
(2)有关林冲的故事有的已演变成了歇后语。
请你完成下列歇后语的填写。
(选做两个即可。
)
示例: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①林冲误入白虎堂——24.
②林冲棒打洪教头——25.
③林冲看守草料场——26.
(3)林冲和众多草莽英雄人生经历不同、性格不同,但最终都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请你探究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原因。
八、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食品安全领域谣言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
有数据显示,网络谣言中“舌尖上的谣言”占45%。
这些谣言加剧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甚至引起民众恐慌。
为此,某班开展“舌尖上的谣言,止于你我”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材料一]网络上谣言的泛滥,危害是很大的,谣言有可能会导致一些无法预知、无法挽回的后果。
比如前几年网上出现的加碘盐可以防核辐射的谣言,就导致了多个城市的抢购潮,虽然谣言很快被平息,但已经是有人暴富,有人破产,有人惊慌失措了,造成了多少家庭的困惑。
传播网络谣言会危害国家的安定,扰乱社会秩序,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例如造谣有强烈地震、宣扬世界末日论,或有恐怖讯息等等。
[材料二]近年来,食品安全领域谣言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
有数据显示,网络谣言中“舌尖上的谣言”占45%。
这些谣言加剧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甚至引起民众恐慌。
上周,赵硕同学看到她小姨又转发了一篇文章,说什么“拉面里添加了强碱性的蓬灰,用以增加面的弹性,具有致癌性”。
她就对小姨说:
“蓬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用于调节面团的酸度,比食用碱的效果还好,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她还劝说小姨要辨明真假再转发,但小姨坚持说:
“宁可相信‘蓬灰致癌’是真的,不就是少吃几碗面嘛!
”赵硕发现,像小姨这样轻信谣言的大有人在。
[材料三]解决互联网谣言问题,首要强调的是责任意识。
不管是舆论的发起者还是网站的管理者,甚至围现的网民朋友们,都应该树立责任意识,各自在自己的责任范围内维护好网络秩序,不能让网络谣言肆意传播,甚至危害大多数人。
网民朋友们应多加以理性的分析,能够正视网络信息的真实性问题,不过度依赖、不轻信盲从,对于未经证实或难以证实的信息保持理性,就能有效提高对网络谣言的识别力和免疫力,这也就可以让大家免受到网络谣言带来的危害。
27.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网络上谣言的泛滥后,危害是很大的,但目前仅限于食品安全领域传播,给民众带来恐慌。
B.虽然谣言给许多家庭造成了困扰,引起了一些人的恐慌,但也给部分人带来了经济利益。
C.材料二的小姨的心理反映了谣言防不胜防,宁可信其有,不信其无,从众心理加速其传播。
D.目前我国对网络谣言问题没有有效的处理办法,需要个人的责任意识和理性分析来避免。
28.阅读(材料一材料二),请从食品谣言的传播途径、语言特点、食品门类等方面写出两点探究结果。
29.研读以上材料,怎样铲除谣言滋生的土壤,让人们吃得放心?
请你提出三点建议。
30.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剪纸是一项重要的榆林传统民俗活动,是一种扎根民众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
②榆林剪纸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人物、花鸟、鱼虫、兽类、图案花纹、自然风貌、戏曲故事……等等。
③手法大胆,形象夸张, 纤细秀美,剜空透亮,
粗犷大方,浑厚古朴,被誉为“黄土魂”。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第③句的横线上填写组恰当的关联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文
31.跋山涉水,风景就在眼前;打开窗扉,春天就在眼前;辛勤耕耘,收获就在眼前;奋力冲刺,成绩就在眼前;翻看相册,鲜活的面容就在眼前;蓦然回首,美丽的往事就在眼前……
请以“ 就在眼前”为题,先补全题目,再根据题意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②不少于600字;③体裁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文言文阅读
1、
四、对比阅读
1、
五、情景默写
1、
六、诗歌鉴赏
1、
七、名著阅读
1、
八、综合性学习
1、
2、
九、作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