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填空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50718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填空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育填空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育填空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育填空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育填空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填空题.docx

《教育填空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填空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填空题.docx

教育填空题

 

2010年江苏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参考答案

39.简述对学生进行奖励与处分的基本要求。

1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2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

3注重宣传与教育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组教学在一些国家出现。

所谓分组教学,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

分组教学也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一般可分为两类:

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论述两类分组的内涵及分组教学的优点与不足

外部分组时之打乱传统的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

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

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

跨学科能力分组是把一个年级的学生,按智力的高、中、低分成成绩好、中、差或分成平行A、B、C若干组,对不同的组授以不同的课业;对A组授以较高深的课业,对B组授以普通课业,对C组授以最基础的课业。

学科能力分组是根据某一年级学的学生对某门学科的学习能力和成绩,分成不同的A、B、C组。

由于统一学生各科的成绩和学习能力不同。

因此在不同学科中可能被分入不同的水平组。

这种分组一般只在较难学的学科中进行,如数学、外语、自然科学等,其余仍在原班进行教学。

内部分组

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

内部分组也有两种:

一种是不同学习内容和不同学习目标的分组,另外一种是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相同而采取不同方法和媒体的分组。

分组教学最显著的有点在于它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但是,它仍存在一些较严重的问题,一是很难科学的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尝尝与学校的要求相矛盾;三是分组后造成的副作用很大,往往使快班学生容易产生骄傲,使普通班、慢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降低。

1.简述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它也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本。

(1)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

(2)这些因素归结为知识的进步,技术改进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3)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所做“人力资本投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宪章;

(4)人力资本理论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指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也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它是资本形态,因为它是未来的薪金或未来的偿付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的形态,因为它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44.青少年身心发展有哪些规律?

教育如何适应这些规律的要求?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1)顺序性→循序渐进

(2)阶段性→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

(3)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4)互补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5)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1.论述课程的目标评价模式。

以目标为中心展开,针对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

36、如何在班级中实施目标管理?

目标体系、自控式管理方式,利用制定目标进行管理。

39、阅读以下文字,并回答问题

要求根据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运用冲突的交往或围绕他们一个阶段的道德和道德推理方式,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于他们一个阶段的道德和道德推理方式,造成学生认知失衡,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认知平衡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

根据这一思想确定的德育模式是什么?

该模式的理论假设是什么?

该模式强调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是什么?

、答: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皮亚杰提出,后由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认知模式是:

(1)理论假设:

a道德发展论;b道德教育论。

(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

a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b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

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

(3)简要的评论:

a认知模式的缺陷;b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42、阅读案例,结合案例回答问题

班主任严老师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在班级生活中,班主任应当成为绝对的领导者和指挥者,她的经验证明,由班主任规定、安排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效率高多了。

如果放手让学生去做,不仅要花上很多时间,而且效果不好,甚至在很多时候学生决定还和班主任的决定相冲突。

问题:

严老师采用了什么样的班级管理机制?

使用这样的管理机制可能造成什么的问题?

你建议严老师应当采用什么样的班级管理机制?

35.试述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的理论假设和基本特征。

 

1.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称为_____义务教育___。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_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________。

3.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___思想观念 _____和行为方式。

4.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___个体活动_____中互相作用的结果。

5.被心理学家称为“心理断乳期”的阶段是__少年______期。

6.教育目的有三个层次,即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__教师的教学目标 ______。

7.马克思全面发展学说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___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_______。

8.根据《儿童权利公约》,学生是权利的__主体________,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

9.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说明了把教师的职业当作了一个_专门_______职业。

10.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是___授受_____关系。

1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________和教科书。

12.我国义务教育的教育计划具有___强制性_____、基础性和普遍性。

13.课程的编制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的过程,其中_课程评价 _______既是一个课程编制过程的终点,又是新的课程编制的起点。

14.《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开而弗达”,揭示了教学的启发性________原则。

15.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__讲授法______。

16.备课的内容包括钻研教材、_了解学生_______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17.一般来说,综合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

_组织教学_______、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18.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或利用人格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叫___陶冶法__。

19.根据构成思想品德的知情意行四个要素,道德教育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___导之以行_____。

20.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___学生___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生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

 

1.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2.古代学校教育中作为教育内容的“六艺”是指:

礼、乐、射、御、书、数。

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4.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称为义务教育 。

5.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6.教育目的有三个层次,即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_________。

7.根据《儿童权利公约》,学生是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

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揭示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9.备课的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10.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生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

 

1.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_非制度化教育___的过程。

2.义务教育是国家以___、法律_____形式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________。

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

一是教育再生产劳动力_______;二是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5.舒尔茨提出的___人力资本论_____理论,说明了教育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因素。

6.人的身心发展是在___社会实践_______过程中实现的。

7.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

国际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_教师的教学目标 ________。

8.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__创新精神_和实践精神_____为重点。

9.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到,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_专门 ______职业,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服务。

10.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__教学大纲______、教科书。

11.在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中,“序”一是指学科的逻辑顺序,二是指___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______。

12.一般来说,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

组织教学、检查复习、__讲授新教材______、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1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有: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_______、探究学习。

14.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方案,普通高中的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_模块_____三个层次构成。

15.德育过程要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必须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_________、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1.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学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 价值。

4.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

5.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教学大纲 和教科书。

9.学习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 的过程。

11.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直观教具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一类是模象直观。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4.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

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

15.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21.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的过程

2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3.外铄论者一般强调人的发展主要依靠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等外在的力量。

其典型代表一是美国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

2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5.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6.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会了〈儿童权利公约〉,体现这一〈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有: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27.《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2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29.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

对学科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生的研究 。

3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的分组形式为外部分组。

3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32.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称为形式型策略

33.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

34.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5.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

36.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

3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

38.古代普遍推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1.一堂好课的标准有:

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_________。

2.教育目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___教师的教学目标_____。

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________。

4.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作用表现为导向、激励和______评价___。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___专业人员_____,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__课外辅导____、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7.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知识、____社会_____和儿童。

8.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__京师同文馆________。

9.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_____教学______。

10.学校文化从其形式看,可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___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_______。

11.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试验的教学方法是___演示法_______。

12.教学作为学生的一个特殊认识过程,其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

认识的间接性和___认识的交往性____、认识的教育性和指导性。

13.德育工作可以概括为四句话:

晓之以理、___动之以情____、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14.《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学生享有的权利包括人身权_________和受教育权。

15.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情、意相互作用,同时介入,这就需要我们处理好知识学习与思想、情感、意志培养的关系问题,这一观点称为教学的教育性_____原则。

16.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_择业指导________。

17.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称_地方课程_______。

18.初中阶段德育目标包括思想政治、道德行为和____个体心理素质和能力________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9.学生文化的特征包括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和__过渡性__________。

20.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权威的、放任的和__民主的

_________。

 

16、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  近代学制      

17、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于后天,并且得到结论,天赋的智力从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持这一主张的英国哲学家是   洛克    

18、战国时期,《礼记》中是《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和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19、夸美纽斯是受到人文主义影响的捷克教育家,年轻时期他就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强调教育的自然性

20、教育目的具有以下作用:

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

21、我国教育目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2、《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23、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24、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25、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

26、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它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第一,时限性。

第二,具体性。

第三,预测性。

第四操作性

27、泰勒提出的“课程原理”包括四个步骤:

(1)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28、CIPP评价模式包括四个基本环节,即背景,输入,过程成果

29、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

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考查与评定。

30、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验的效度;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称为测验的信度

3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

32、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创立,强调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体谅模式

33、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16.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_京师同文馆_________

17.遗传素质______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8.素质教育是以培养___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______为重点的教育,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时代性。

19.二战后,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教育的___终身化______、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及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等新特点。

2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___精神文化______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2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

__教育再生产劳动力________、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22.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看作是___传统教育学______的代表。

23.“身残志坚”,说明了个体的身心发展中生理机能和心理技能具有___互补____关系。

24.教学作为学生的一个特殊认识过程,其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

认识的_间接______性和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和指导性。

25.备课内容包括:

钻研教材、__了解学生______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26.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试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教学方法为__演示法________。

27.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__评价_____作用。

28.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_______。

29.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知识、_社会_______和儿童。

30.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学校课程________。

3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_____多样化____。

32.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陶冶学生品德情感,锻炼学生品德和培养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过程。

因此,有班主任将道德工作总结概括为四句话:

晓之以理、_动之以情______、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33.教学_______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它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34.在教学史上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形式有个别教学制、分组教学制、_班级授课制_______、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35.___班级_____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

 

16.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_______________

和个别差异性。

17.社会模仿模式主要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_______创立的。

该模式认为,学习并非刺激一反映(S—R)的结果,而是相当复杂的过程,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方法,道德教育应围绕社会学习展开。

18.道德教育中的认知模式认为,人的道德_判断力______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

19.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________。

20.通常,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有三点:

一是德育目标_____,二是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三是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

21.赫尔巴特认为,理性、情感和意志都是在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教学是形成人的__品德___的基本途径,主张把知识涵养和人格成长统一与教学过程中。

22.教学任务的决定,要受教育目的、学生年龄特征______、学科的特性以及教学的时空条件等因素制约。

23.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_____和理解教材。

24.在学生的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中,教师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缺点或价值作出判断,称_评价_____。

25.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_班级授课制_____、分组教学制和道尔顿制等。

26.现代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使年轻人很快就能熟悉整个生产系统,使他们根据社会的需要或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从而摆脱劳动分工对每个人造成的______。

27.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表现在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______。

2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学家舒尔茨从对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的分析中发现,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除了土地、劳动、资本的投入外,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因而提出了著名的人力资本_____理论。

29.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

国家的教育目的: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__教师的教学目标________。

3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__全面发展____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

“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_教育能力_____,经认定合格,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32.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三条主要的原则,它们是整体性原则、__迁移性原则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