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解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04188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解读.docx

《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解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解读.docx

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解读

NewlycompiledonNovember23,2020

 

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解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成员单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工作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核心是育人为本,重点是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针对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工作方针。

其中,育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两大工作重点,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是实现重要任务的两大重要保证。

●教育优先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一个都不能少

袁贵仁说,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教育优先地位的确立还不能保证教育的科学发展,还需要教育内部深化改革,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创新我们的教育模式,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深化改革。

这两件事情是连在一起的,如果说优先发展强调的是全社会对教育的大力支持,那么改革创新着力强调的是教育系统自身的改革和创新。

如果说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两者缺一不可,那么教育优先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一个都不能少。

●将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放在首位

袁贵仁说,在《规划纲要》中,涉及到改革的六大任务,这六大任务包括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大家知道人才培养体制和考试招生制度连在一起的,考试招生制度不改革,人才培养制度一样难改革。

三是学校制度改革。

四是办学体制改革。

五是管理体制改革。

学校制度改革是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管理制度改革强调的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政府和学校的关系,学校制度强调的是学校内部的关系。

六是扩大教育开放。

开放也是改革。

具体来说,我们想通过开放促改革。

我特别要强调的是,这次改革与过去改革相比,我们推行了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这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所以这次我们特别强调人才工作放在首位,凡是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更多更好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坚持:

不符合的就要改进。

●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比重最高,将努力达到占4%

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指出,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实现4%的目标。

一是增强公共财政有效财力,今后几年我们要加强税收征管,大力推进税费改革,保持财政收入稳定较快增长,为4%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财力基础;二是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在年初财政预算安排中,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教育投入,在年初财政预算安排中,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教育支出增长幅度都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幅度。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还要根据财政超收的情况追加教育经费,要向教育等民生领域倾斜;三是大力筹措其他财政性教育资金,通过采取足额增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等措施,逐步建立政府多渠道筹措财政性教育经费的长效机制;四是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坚持开源节流并重,一手抓增加投入,一手抓资金管理,坚持勤俭办教育的方针,坚决反对各种铺张浪费。

●将减少对大学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坚持完善校长负责制

袁贵仁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规划纲要》中有一句话,“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我想,这个意思是我们工作的目标,也就是说我们对总理这一指示的贯彻落实的考虑。

这是目标。

我们想建立起一套新的,适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然后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的倾向。

●2020年高中教育普及率将达90%将有2亿人口具有大学学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说,到了2020年,我想大家在两个方面将有明显的感受:

一是惠及全民的、更高水平的、更加公平的普及教育。

到了那个时候,幼儿的入托可能不像现在这么难,义务教育可以全面地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普及率可以达到90%,高等教育的入学率要达到40%,向普及化迈进。

到了那个时候,整个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将比目前翻一番,达到2亿人。

二是教育质量将会普遍提高。

通过学习,提倡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改革我们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特别是减轻课业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社会,在实践中“三个学会”,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从而全面提高我们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概括起来,到了2020年,我想有四句话,各级教育的普及水平更高,老百姓受教育的机会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教育的体系更加完备、更加灵活。

●2000年到2009年高校承担项目占国家科技计划总经费%

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说,在中央政府2000年到2009年的中央政府的科技计划中,高校共承担了约万个项目,获科技经费总额大约是亿元,占中央政府国家科技计划总经费的四分之一略强一点,占%,而且这一数字在近几年还有明显增长的趋势。

我们的新一轮规划纲要对建设高水平的高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比如说在这次教育规划纲要中,我们提出到2020年要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等学校,这些高校会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教育发展规划纲要还充分肯定了高校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中的重要性地位,并且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使我国一批特色重点学科成为创新的基地和平台。

●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说,教师是我们国家人才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约占我国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三分之一。

规划纲要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作为第四部分保障措施的首要任务,并且明确提出了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教育家的目标任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2010-09-1916:

15作者:

吴开松查看:

1782字号:

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正式发布。

《教育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开启了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征程,必将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教育改革和发展是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因此认真领会和把握《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和实质,对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总体战略——强国必先强教

《教育规划纲要》开宗明义响亮地提出:

强国必先强教。

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强国必先强教。

讲话和纲要深刻揭示了我国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新任务,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加快推进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共同为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而奋斗的伟大号召。

全党全社会都应当以此为指针,把对教育工作重要性的思想认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把教育置于国家和民族复兴最根本的事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

1978年10月,邓小平就提出了“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的重要论断。

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升华到一个新高度,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坚持“强国必先强教”战略的决心和意志。

回顾历史,教育强则国家强,是人类社会近现代以来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客观规律。

面对现实,强国必先强教,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必由之路。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先后出现过三次现代化后进国和地区追赶先行国的成功范例。

第一次是美国对英国的追赶。

第二次是日本对美国的追赶。

第三次是韩国对西欧的追赶。

每一次成功的经济追赶都同时伴随着人力资源的追赶。

中国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国度之一,分析中国经济与人力资本经历由盛变衰,到逐步崛起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中国两千年国运兴衰的历程,就是两千年的人力资本强弱的历程。

国运兴衰系于人力资本强弱,人力资本兴衰取决于国力强弱。

这是两千年来中国经济和人力资本积累的最基本的历史经验。

我们坚信,中国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之日,就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之时。

二、战略部署——优先发展

《教育规划纲要》是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而制定的。

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并尽快形成科学规范的制度。

这就从根本上明确了中国教育的地位,为以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寻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和支点,为党和国家尊师重教、全体人民热心兴教提供了新的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

树立了如何发展经济,实现国家和民族复兴的新理念.

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把教育作为实现20年国民经济翻两番的重要要保证,第一次把教育提高到现代化建设战略重点之一的地位。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

1992年,党的第十四大报告:

“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2007年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我们党的一贯追求,也是我们党顺应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时代发展趋势的体现。

因此,可以说,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思想和行动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发展过程中的世纪接力。

三、核心战略——育人为本

育人为本是《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工作方针之一,是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集中体现。

育人为本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规划纲要将素质教育思想一以贯之,并强调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明确这一主题对于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首先要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其次是如何解决好培养目标问题,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再其次是解决好培养内容和方法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关心每个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育人过程中要坚持德育为先。

人以德立,国以德兴。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并一以贯之地强调德育为先的育人思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造就社会主义新人提供了方向、目标和基本内容。

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与此同时,加强能力培养,尤其通过创新能力培养,增强核心竞争力。

总之,坚持全面发展必须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灵魂战略——改革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综观全文,《教育规划纲要》多个层面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精神追求:

从观念上,强调公平、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从体制上,明确行政部门、学校的定位与分权,公办与民办学校的法律地位平等;从教学模式上,强调启发式与开放式;从教育手段上,强调推进信息化。

在此尤其关注人才培养体制重大突破。

《教育规划纲要》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上,比较全面和系统地对人才培养体制问题做出了一个规划。

包括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人才培养评价制度的改革。

具体来讲就是“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允许多元化化的评价标准,为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服务。

《教育规划纲要》文本提出四个结合,要解决人才培养体制问题,要做到大中小学结合,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结合,教学和科学实践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结合。

五、基本战略——促进公平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目前的教育公平关键是机会公平。

在我国现阶段的现实国情下,“关键是机会公平”的含义首先就是确保每个孩子“上得起学”,入学无障碍。

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促进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尽力扶持社会各类困难和弱势群体,保障他们基本的受教育权利。

从“上得起学”到“上好学”,党和国家先后采取了免除义务阶段学杂费和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两项主要举措,把教育公平从“起点公平”向“过程公平”推进。

《教育规划纲要》无论是在确认教育公平理念地位上,还是在推进公平的实现举措上,都体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就要求今后的教育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性。

《教育规划纲要》确定了今后即将开展的重点项目: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有望促使义务教育在城乡社会的配置、条件的供给上能达到均衡;“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对教师的住房问题,教师、校长的工资问题都有了确切的具体目标和保证措施。

推进教育公平的系列措施不仅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体现,也是政府在发展教育方面转变职能的重要体现。

六、决策战略——教育咨询委员会

由于当代社会的纷繁复杂,各种行政决策比传统时代面临更多的挑战,因此决策主体在决策时都不同程度的借助“外脑”,各种咨询委员会成为了现代决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因素。

《教育规划纲要》写到:

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规范决策程序,重大教育政策出台前要公开讨论,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成立教育咨询委员会,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咨询论证,提高重大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纲要里谈到的关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到要建立教育咨询委员会。

这是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个主要的措施。

实际上,很多国家在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是有各种各样的专家参与的,是有各种社会人士参与的。

因为教育关系到方方面面,而且教育的决策体现的时效也更长。

所以一种决策不能仅仅根据某一时的情况或者某一个局部的判断来做决策,它需要集中各方面的智慧,需要有各种专业人士来参与。

教育咨询委员会既是教育界和社会其他方面的人士,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专家以及专业人员一起来参与的教育决策机构,这样才能使得教育决策更加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更加切合广大群众需求,从而保证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七、顶层战略——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

我国的高等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将定位在以全面提高质量为重点,更加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特别要求高等教育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首先,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为此,《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从培养造就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出发,深化教学改革,严格教学管理,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特别提出,这也是第一次提出要创立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二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对加强高校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创新基地平台建设明确了政策方向,特别针对科研领域当中的体制性障碍,要求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科技和教育的资源共享。

三要牢固树立高等学校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利用高校人才汇聚、学科综合交叉的能力优势,全方位开展服务,要求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参加文化建设,参与决策咨询,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

其次,我们要切实保障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必须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到2020年我们的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

国家提出了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不仅要继续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创新,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

而且要引导其他各类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二是优化学科专业等结构,这也是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重点扩大高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优化区域布局结构。

第三,如何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加强政策措施保障。

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包括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探索建立高等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等等。

教育规划纲要当中还提出了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正确处理三个层面的问题:

一是大学和政府的关系。

二是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三是大学与社会要加强互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