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环境教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02839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环境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五年级环境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五年级环境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五年级环境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五年级环境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环境教育.docx

《五年级环境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环境教育.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环境教育.docx

五年级环境教育

五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

第一课山东矿藏知多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山东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2.使学生熟悉山东主要的煤矿、油田、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地。

3.使学生了解山东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4.通过分析山东土地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开发、节约、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与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过程:

一、大家知道,土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那么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什么呢?

(矿产资源)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山东的矿产资源。

[活动]读教材中四幅山东矿产资源分布图,说说你的家乡还有哪些矿藏?

学生讨论、回答对不同矿产资源分别回答。

[教师小结]山东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矿、石油、天然气、铁矿和有色金属矿。

二、与生活的关系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已深入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煤、石油、铁矿石的只要用途是什么?

哪些日常活动或用品会用到这些矿产资源?

学生讨论交流

三、如何利用

[讲解]山东矿产资源分布广泛,有些很丰富,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它们呢?

请大家讨论。

[小结]要合理开发、利用,还要研究、利用新材料,代替非可再生的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

[过渡]目前,山东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演示]四个例子,学生讨论山东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小结]问题是:

乱采滥挖;破坏环境;严重浪费

第三课听爷爷讲家乡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观察等形式收集资料,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的今昔变化;

2、通过调查、访问、对比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

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怀;

3、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访谈、资料研究、合作交往的能力。

4、进一步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小关心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故事,了解家乡的变迁。

三、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

1、歌曲:

《谁不说俺家乡好》;

2、收集有关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故事及图片等资料,了解家乡变化的情况。

3、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设计:

活动一:

感受家乡的变化。

1、歌曲导入。

今天,老师能和你们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一起学习,心情特别好,像阳光一样灿烂,还为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听一听。

课件出示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2、说一说自己听到了什么?

(指名几名学生说)

3、歌声唱出家乡的美丽。

你们想知道老师是从哪里来的吗?

老师的家乡是滨海乡镇的一个小村子,那里以前泥路崎岖,交通十分不便,特别是雨天,老师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的泥路才到学校。

令人惊喜的是,如今那崎岖的泥路已经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这就是老师家乡最大的变化。

不过比起城市来,老师的家乡还是十分落后,但老师仍然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你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吗?

能不能把你们家乡变化的情况说一说,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4、采用小组自由汇报的形式,向全班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调查情况。

(1)、你们采用什么方法了解家乡的?

(小组汇报、组长汇报、写成文章汇报……)

2)、自由选择自己了解家乡印象最深的一个方面进行小组交流。

(房屋、道路、小桥、家庭……)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交流。

(口头、照片、录象、图片……)

5、补充材料,深化感知。

通过同学们课下调查,刚才听了同学们的汇报,看了同学们自己收集到的许多照片,我也切实亲身体验到了家乡的变化,我为自己家乡有这样大的变化而感到骄傲。

今天老师也去拍了些材料,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我们家乡的美丽风景吧。

那就让电脑做我们的导游,一块儿去欣赏我们家乡的优美风光吧。

(课件出示图片)

(1)滨海公园风景如画;

(2)县政府办公中心;

(3)这是有名的时代超市;

(4)这是滨海迷人的夜景。

活动二:

夸一夸家乡的变化。

1、人人都夸我们家乡美,我们为之而感到骄傲、自豪,让我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说一说对家乡变化的美好感受吧。

(1)可以对家乡变化的美好感受唱一首歌;

(2)可以写一首诗;

(3)可以画认为最美的一角;

(4)可以说一说。

2、小组交流、汇报。

活动三:

辩论家乡的变化是不是也给我们带来烦恼?

1、的确,我们的家乡变化得如此美丽、富饶。

但是,有人说:

“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烦恼。

汽车多了,空气差了;楼房多了,绿地少了……”(课件出示)

2、你们同意这种说法吗?

我们来辩论一下:

家乡的变化是不是也给我们带来了烦恼?

(课件出示)

正方:

家乡的变化是给我们带来了烦恼。

反方:

家乡的变化不是给我们带来烦恼。

3、学生辩论。

通过刚才同学们精彩的辩论,我们知道,家乡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带给我们许许多多的便利,叫人欣喜,催人振奋;同时我们也看到,家乡在变化过程中也给我们一些不利的因素,叫人忧虑,令人遗憾。

那么怎么样把那些不利的因素转化为有利的资源,使我们的家乡更加完美呢?

这个问题要靠我们全体同学去努力啊。

活动四:

雏鹰小队在行动。

请同学们在课后认真调查了解自己的家乡建设中“美中不足”?

你打算把“不足”之处做如何改造,使之更完美。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为未来家乡的建设者,从现在起,我们应该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第4课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教学目标:

1.了解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

2.了解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意义;

3.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以及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

教学重点:

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改善大气质量的主要方法。

了解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和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意义,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以及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

教学难点:

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那我们该如何的放置资源,变废为宝呢?

显然我们要搞清以下两者间的关系:

设问:

1.城市垃圾有哪些?

2.垃圾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讨论总结:

(可展示图片加以引导)

小结:

二、垃圾的种类

(1)食品垃圾:

指人们在买卖、储藏、加工、食用各种食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

这类垃圾腐蚀性强、分解速度快,并会散发恶臭。

(2)普通垃圾:

包括废弃纸制品、废塑料、破布及各种纺织品、废橡胶、破皮革制品、废木材及木制品、碎玻璃、废金属制品和尘土等。

(3)建筑垃圾:

包括泥土、石块、混凝土块、碎砖、废木材、废管道及电器废料等。

(4)清扫垃圾:

包括公共垃圾箱中的废弃物、公共场所的清扫物、路面损坏后的废物等。

(5)危险垃圾:

包括干电池、日光灯管、温度计等各种化学和生物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以及含放射性物的废物。

三.垃圾处理

基本原则:

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主要方法:

(1)露天堆放:

影响城市景观,同时污染了与我们生命至关重要的大气、水和土壤,对城镇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

(2)卫生填埋法:

避免了露天堆放产生的问题,其缺点是建填埋场占地面积大,使用时间短(一般十年左右),造价高,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资源浪费了;而且填埋场的渗出液容易污染其周围的土壤和水体;

(3)堆肥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对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使之形成肥料,作为农作物的营养,从而达到垃圾处理,净化城市环境,又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但堆肥中的重金属有可能对土壤造成污染;

并且这种方法需要人们将有机垃圾与其它垃圾分开才行,它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4)焚烧法

优点:

占地少,能大大减少排放量,使垃圾体积缩小50%~95%;焚烧温度高,能彻底消灭病原体;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城市供暖、发电等;

缺点:

投资大,烧掉了可回收的资源,释放出有毒气体,如二恶英、电池中的汞蒸汽等,并产生有毒有害炉渣和灰尘;

过渡:

我们要处理好垃圾类型与处理方法两者的关系,我们就必须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

知识讲解:

四.垃圾的分类与回收

垃圾分类的方法及其类型(六个粗分的一级类别,八个细分的二级类别):

五、个别垃圾个别处理

1.白色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1)涵义:

废塑料制品造成的环境污染

(2)危害:

A、大部分塑料在自然环境中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埋在土里经久不烂,长此下去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效,污染地下水;

B、焚烧废气塑料会产生有毒气体,对大气造成污染。

例如:

焚烧废气的聚氯乙烯塑料会产生HCL等;

C、制备发泡塑料时,常常加入氟氯代烷作为发泡剂。

当发泡塑料被扔掉后,释放出的氟氯代烷会破坏臭氧层和加剧温室效应;

(3)处理

A、治理的基本思路

a、改进塑料的配方和生产工艺,研制一些易分解的新型塑料,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会降解为简单物质或被生物分解;

b、3R运动:

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

B、白色污染物的回收利用

a、废热固性塑料的利用:

对废热固性塑料再利用的途径主要是它粉碎后加入黏合剂作为加热成型产品的填料。

b、废热塑性塑料的利用

(a)再加热熔融,使其重新成为制品;

(b)在无氧条件下,高温裂制成燃料油或重新制造塑料的原料;

(c)和其他垃圾一起焚烧生产热能;

2.电池垃圾的危害与治理

3.医疗垃圾的危害与治理

六课堂作业:

1.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方法。

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A.无机物B.有机物C.盐类D.非金属单质

2.下列废弃物,可直接回收利用的是()

A.易拉罐B.可充电电池

C.玻璃白酒瓶D.医用点滴管

3.有些垃圾可以用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方法处理。

下列垃圾中,不适合用这样的方法处理的是()

A.农用塑料薄膜B.电池C.卫生纸D.纯棉纺织品

4.下列家庭垃圾中适合于用堆肥法处理的是()

A.破旧的衣物B.瓜果壳C.旧报纸D.塑料瓶

5.二十世纪90年代,国际上提出了“预防污染”这一新概念。

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基本手段。

下列各项中属于绿色化学的是()

A.杜绝污染源B.减少有害物质

C.治理污染点D.处理废弃物

 

第六课噪声与健康

教学目标:

知道噪声产生的原因和途径。

知道噪声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知道减少噪声有那些措施。

教学重难点:

噪声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世界充满生机,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美妙的乐声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和享受。

但是,刺耳的噪声却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揭题——噪声与人类健康。

2、新授

(1)噪声引起的危害有哪些?

它引起头痛、心慌、全身乏力、听力受损,还有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甚至导致胎儿畸形。

噪声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公害,被称为“无形杀手”。

(2)噪声是怎样产生的呢?

噪声的产生主要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噪声和生活噪声。

机动车辆、飞机、火车和轮船等交通工具在运行时发出的声音,称为交通噪声。

其中飞机的噪声最大。

(3)工业噪声是指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因机械振动、摩擦、撞击以及气流振动而产生的嘈杂声音。

工业噪声主要来自机器和高速设备。

(4)建筑工地上要使用各种动力机械,要进行挖掘、打夯、搅拌和运输材料设备,也会产生大量噪声,称为建筑噪声。

(5)生活噪声是街道、商场、文化娱乐场所(如电影院、剧院、体育场)以及建筑物内各种人群活动及生活设施所产生的声音。

(6)噪声的强弱大小是用“分贝”来表示的。

分贝数越小表示环境越安静。

我们通常谈话的声音是30—40分贝。

当噪声超过85分贝,长期可使听力受损,超过120分贝,听力较快受损,甚至耳聋。

3、小结

为了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我们必须设法制服噪声这个“都市罪犯”。

我国已经颁布事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止法》,加强了噪声的管理和防治。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制服噪声这个“恶魔”,使我们的家园更安宁!

4、作业。

(1)调查你所在地区的噪声的怎样产生的?

(2)调查你所在地区为减少噪声采取了哪些措施?

(3)开一个讨论会,谈谈你对减少噪声的看法。

 

第8课冬天怎么不冷了

活动要求:

1、了解冬天冒着寒冷坚持工作的人,表达对他们的尊敬。

2、鼓励学生早上起得早,做个勇敢的孩子。

活动过程:

一、体验交流

1、在室外有什么感觉?

2、有没有不怕冷的人?

二、观看录象

1、我找到的不怕冷的人是谁?

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不怕冷?

2、他们真的不怕冷吗?

3、请出主人公,学生自主提问。

4、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话?

5、师生共同小结。

三、倾听录音

1、你们听到了什么?

在你们身上有没有这种事发生?

2、你想做个不怕冷的人吗?

怎样做个不怕冷的人?

你有什么好办法使自己暖和起来?

四、讨论交流

1、还有哪些人在不怕冷的环境中也在坚持工作?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第十一课天上的雨水干净吗

教学目标:

1、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2、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3.了解雨水是不干净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雨水是不是干净的

2、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及流程图描述实验中的现象。

3、对实验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并能在组内或班内交流。

4、探讨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自然界的侵蚀现象。

教学重点: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雨水是不是干净的,对出现的实验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并能和大家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下雨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雨水对土地会有影响吗?

(稍停顿)你认为会有怎样的影响?

2、雨水真的会是干净的吗?

(板书课题)

1)、学生各抒己见。

2)、学生明确。

二、设计实验

1、现在没有下雨,我们怎么来研究呢?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2、出示相关材料,问它们可以代表什么?

(教师出示已经堆好的地形一块、自制的洒水壶)

3、你们认为这个实验可以怎么做?

(小组讨论)

4、巡回指导。

5、点评学生的实验设计,提出建议。

1、学生说说自己的建议。

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三、模拟实验

1、设计好了实验方案,我们可以开始实验了。

(发放实验器材及记录单)

2、这个实验主要研究雨水堆土地的侵蚀,那我们怎么知道土地有没有被侵蚀呢?

雨水有没有发生变化?

3、想的很周到,那我们就先观察下雨前的雨水和土地,把它们的情况记录在记录单上。

4、点评学生的观察结果,补充完善。

5、现在真的可以开始实验了,那你们觉得在实验中要注意什么呀?

6、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7、巡回指导学生实验。

1)、各组组长领取实验器材。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得出:

要在实验前观察土地和雨水的情况,做好记录,以便比较。

3)、各小组观察“下雨”前的“土地”和“雨水”,做好记录。

4)、交流观察结果,互相点评。

5)、学生说说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6)、学生明确操作要求。

7)、学生分组实验,组长负责分工。

四、交流汇报

1、实验结束,收拾好自己组的器材。

2、把你们组看到的现象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3、实验前后土地发生了哪些变化?

雨水发生了哪些变化?

4、你觉得雨水对土地产生了什么影响?

这一影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五、课堂小结

 

第十二课菏泽牡丹花中的奥秘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菏泽牡丹花中的秘密。

2.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

教学过程:

1.简介

菏泽的出名,一是因为历史上出过一个黄巢(今菏泽城西有冤句故城,为黄巢故里,京剧《珠帘寨》说他“家住曹州并曹县”,曹州是对的,曹县不确)。

一是因为出牡丹花。

菏泽牡丹种植面积大,最多时曾达五千亩,一九七六年调查还有三千多亩,单是城东“曹州牡丹园”就占地一千亩;品种多,约有四百种。

牡丹花期短,至谷雨而花事始盛,越七八日,即阑珊欲尽,只剩一大片绿叶了。

谚云:

“谷雨三日看牡丹”。

今年的谷雨是阳历四月二十。

我们二十二日到菏泽,第二天清晨去看牡丹,正是好时候。

初日照临,杨柳春风,一千亩盛开的牡丹,这真是一场花的盛宴,蜜的海洋,一次官能上的过度的饱饫。

漫步园中,恍恍惚惚,有如梦回酒醒。

牡丹的特点是花大、型多、颜色丰富。

我们在李集参观了一丛浅白色的牡丹,花头之大,花瓣之多,令人骇异。

大队的支部书记指着一朵花说:

“昨天量了量,直径六十五公分”,古人云牡丹“花大盈尺”,不为过分。

他叫我们用手掂掂这朵花。

掂了掂,够一斤重!

苏东坡诗云"头重欲人扶",得其神理。

牡丹花分三大类:

单瓣类、重瓣类、千瓣类;六型:

葵花型、荷花型、玫瑰花型、平头型、皇冠型、绣球型;八大色:

黄、红、蓝、白、黑、绿、紫、粉。

通称“三类、六型、八大色”。

姚黄、魏紫,这里都有。

紫花甚多,却不甚贵重。

古人特重姚黄,菏泽的姚黄色浅而花小,并不突出,据说是退化了。

园中最出色的是绿牡丹、黑牡丹。

绿牡丹品名豆绿,盛开时恰如新剥的蚕豆。

挪威的别伦·别尔生说花里只有菊花有绿色的,他大概没有看到过中国的绿牡丹。

黑牡丹正如墨菊一样,当然不是纯黑色的,而是紫红得发黑。

菏泽用“黑花魁”与“烟笼紫玉盘”杂交而得的“冠世墨玉”,近花萼处真如墨染。

堪称菏泽牡丹的"代表作"的,大概还要算清代赵花园园主赵玉田培育出来的“赵粉”。

粉色的牡丹不难见,但“赵粉”极娇嫩,为粉花上品。

传至洛阳,称“童子面”,传至西安,称“娃儿面”,以婴儿笑靥状之,差能得其仿佛。

菏泽种牡丹,始于何时,难于查考。

至明嘉靖年间,栽培已盛。

《曹南牡丹谱》载:

“至明曹南牡丹甲于海内”。

牡丹,在菏泽,是一种经济作物。

《菏泽县志》载:

“牡丹,芍药多至百余种,土人植之,动辄数十百亩,利厚于五谷”。

每年秋后,“土人捆载之,南浮闽粤,北走京师,至则厚值以归”。

现在全国各地名园所种牡丹,大部分都是由菏泽运去的。

清代即有“菏泽牡丹甲天下”之说。

凡称某处某物甲天下者,每为天下人所不服。

而称“菏泽牡丹甲天下”,则天下人皆无异议。

牡丹的根,经过加工,为“丹皮”,为重要的药材,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菏泽丹皮,称为“曹丹”,行市很俏。

菏泽盛产牡丹,大概跟气候水土有些关系。

牡丹耐干旱,不能浇“明水”,而菏泽春天少雨。

牡丹喜轻碱性沙土,菏泽的土正是这种土。

菏泽水咸涩,绿茶泡了一会就成了铁观音那样的褐红色,这样的水却偏宜浇溉牡丹。

牡丹是长寿的。

菏泽赵楼村南曾有两棵树龄二百多年的脂红牡丹,主干粗如碗口,儿童常爬上去玩耍,被称为“牡丹王”。

袁世凯称帝后,曹州镇守使陆朗斋把牡丹王强行买去,栽在河南彰德府袁世凯的公馆里,不久枯死。

今年在菏泽开牡丹学术讨论会,安徽的代表说在山里发现一棵牡丹,已经三百多年,每年开花二百余朵,犹无衰老态。

但是牡丹的栽培却是不易的。

牡丹的繁殖,或分根,或播种,皆可。

一棵牡丹,每五年才能分根,结籽常需七年。

一个杂交的新品种的栽培需要十五年,成种率为千分之四。

看花才十日,栽花十五年,亦云劳矣。

2.师生讨论

3.探究园地学生看课本讨论填实践园地

4.师生讨论课后思考5.小结

第十三课:

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用多种方式观察风。

会用风向标测量风,会观测风力的大小。

尝试做一次天气预报。

2、知识与技能:

能够制作风向标,并知道怎样使用。

了解风向标的工作原理。

了解有关风的知识:

知道风向和风力的大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大胆想象,愿意研究和制作风向标。

二教学重点

会用多种方法来观测风向,会根据观察自然现象估测风力的大小。

三、教学准备

风向标,红领巾,手绢,塑料袋,餐巾纸条,学具袋等。

四、教学过程及简要分析

(一)激情导入

1、小常识交流

[在每节科学课前安排2~3位同学进行一周的读书心得、观察发现的交流,既有利于知识的积累、情感的交流,又有利于养成读科普书籍、善于发现的好习惯,争做生活的有心人。

]

2、听老师朗诵一首小诗,哪位小朋友能接下去说?

你见过风吗?

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

但我知道,当树枝摇晃的时候,风,正从那里经过。

你见过风吗?

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

但我知道,当湖面泛起波纹的时候,风,正从那里经过。

出示提示语:

你见过风吗?

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

但我知道,当___________的时候,风,正从那里经过。

(课上交流,课后记录于科学记录本)

(二)讨论步入

1、刚才我们大家描述的都是风,那你了解风吗?

[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有两个:

(1)让学生畅所欲言、唤起旧知,可以是对风的大小或风的方向的描述,也可以说说风的用途,或者说说台风的危害,以及人们是怎样防护的等等。

(2)为与新知识建立联系提供方便,有利于系统地整理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

2、今天刮什么风?

风有多大?

(独立思考质疑)

[通过这个问题引入了课题,同时也揭示了要研究的内容。

学生可以测测自己对风到底有多了解。

开始学生可能胡乱猜:

东风、东北风、大风……接着开始争论想到应该听天气预报,或者自己到外面实地看一看、测一测,体验科学是真实的,实践的!

]

3、你有什么办法知道今天风的情况?

(小组讨论,培养探究意识)

[由以上学生的认识顺水推舟,创设自由、宽松、民主的小组讨论氛围,进行头脑风暴法。

如观察法:

看枝条摇摆情况,麦浪翻滚情况,国旗飘荡情况,头发飘动情况……实践操作法如:

举手绢、红领巾、纸条,扔羽毛,落沙子,直接感觉……让学生尽情发表意见,哪怕学生想到撕成一大堆碎纸片,然后一扔。

这也是可行之举,应该加以肯定,同时也要进行环保教育。

对风力的描述,可以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概括,如微风,小风,大风,台风等,或观察运动事物的活动幅度来比较风的大小。

]

(三)活动深入

1、实地观测风,在什么地方比较合适呢?

[由学生选择场地,比较哪个更好?

充分表述观测场地的科学性,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

2、小组讨论合作,准备材料,选择不同的方式观测风。

到操场上实践观测风。

(训练探究行为)

[此设计体现了新课程中的要强调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实验研究时的合作,还包括合作态度,合作意识,合作习惯。

要求合作成员共享材料资源,不抢夺,不破坏,愿意合作,愿意交流。

同时以当天的风力风向为契机,组织活动,把对风向风力的认识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深入。

学生在操场上的视眼更加开阔,临时的所见更丰富。

如篮球筐绳、居民房的衣服、树叶下落飘动情况等。

]

3、老师提供材料,适时点拨。

出示风向标测试。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促进者转变,具体表现为提供广泛的材料、积极的旁观、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等。

在本课中,着重体现在为没有材料的同学提供手绢、餐巾纸条等;在学生来到操场摸不清东南西北方向而争论时,提醒他们根据太阳来认识方向;在他们根据物体飘动方向认清风向后,鼓励他们思考还有哪些方法也能推测方向?

风有多大?

……出示风向标,感知它的活动情况,了解它是根据什么原理来测风向和风力的。

]

(四)合作强化

1、投影出示

2、小组合作,讨论记忆。

(六)作业

1、记录一周的天气预报。

 

 

第十五课黄河为什么会断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母亲河-——黄河,它的源头、流经省份、它的文明以及它当前面临的问题:

收到的污染和破坏。

2、让学生了解黄河断流的原因以及国家针对黄河断流采取的措施。

3、让学生了解黄河断流给人们造成的危害,并让学生思考有什么预防断流的好想法。

4、让学生调查了解家乡河流是否有断流现象,并分析原因,提出预防断流的措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