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安全数据MSDS.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50209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化学品安全数据MSDS.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危险化学品安全数据MSDS.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危险化学品安全数据MSDS.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危险化学品安全数据MSDS.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危险化学品安全数据MSDS.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险化学品安全数据MSDS.docx

《危险化学品安全数据MSDS.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化学品安全数据MSDS.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危险化学品安全数据MSDS.docx

危险化学品安全数据MSDS

硫酸

SulfuricAcid

一、主要组成与性状

分子式:

HSO24危险性类别:

第8.1类酸性腐蚀品

外观与性状:

纯品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无臭。

主要用途:

用于生产化学肥料,在化工、医药、石油、提炼等工业也有广泛的应用。

二、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危害:

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

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

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

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

慢性影响:

牙齿酸蚀症、慢性的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四、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

不燃

危险特性:

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

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

遇电石、高氯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

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水性。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剂:

干粉、二氧化碳、沙土。

避免水流冲击物品,以免遇水会放出大量热量发生喷溅而灼伤皮肤。

五、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六、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间。

应与易燃或可燃物、碱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

不可混储混运。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七、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它: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八、理化性质

熔点(℃):

10.5

沸点(℃):

330.0

相对密度(水=1):

1.83

相对密度(空气=1):

3.4

饱和蒸气压(kPa):

0.13(145.8℃)

溶解性:

与水混溶。

氢氧化钠(烧碱)

SodiumHydroxide;CausticSoda

一、主要组成与性状

分子式:

NaOH

危险性类别:

第8.2类碱性腐蚀品。

外观与性状:

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

主要用途:

用于石油精炼、造纸、肥皂、人造丝、染色、制革、医药、有机合成等。

二、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危害:

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

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四、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

不燃

危险特性: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

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

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汽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

具有强腐蚀性。

灭火方法:

用水、沙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五、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

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六、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干燥清洁的仓间内。

注意防潮和雨淋。

应于易燃或可燃物及酸类分开存放。

分装和搬运作业注意个人防护。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雨天不宜运输。

七、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它: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八、理化性质

熔点(℃):

318.4

沸点(℃):

1390

相对密度(水=1):

2.12

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

丙酮

acetone

第一部分:

化学品名称录

化学品中文名称:

丙酮

化学品英文名称:

acetone

中文名称2:

阿西通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249

CASNo.:

67-64-1

分子式:

C3H6O

分子量:

58.08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No.

丙酮67-64-1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

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

对眼、鼻、喉有刺激性。

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

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回目录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

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远离火种、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接触。

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26℃。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400

前苏联MAC(mg/m3):

200

TLVTN:

OSHA1000ppm,2380mg/m3;ACGIH750ppm,1780mg/m3

TLVWN:

ACGIH1000ppm,2380mg/m3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糠醛分光光度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

pH:

熔点(℃):

-94.6

沸点(℃):

56.5

相对密度(水=1):

0.8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00

饱和蒸气压(kPa):

53.32(39.5℃)

燃烧热(kJ/mol):

1788.7

临界温度(℃):

235.5

临界压力(MPa):

4.72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24

闪点(℃):

-20

引燃温度(℃):

465

爆炸上限%(V/V):

13.0

爆炸下限%(V/V):

2.5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是基本的有机原料和低沸点溶剂。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还原剂、碱。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

5800mg/kg(大鼠经口);20000mg/kg(兔经皮)

LC50:

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家兔经眼:

3950μg,重度刺激。

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

395mg,轻度刺激。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回目录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31025

UN编号:

1090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夏季最好早晚运输。

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

严禁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二甲苯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33535

CAS号95-47-6

中文名称1,2-二甲苯

英文名称1,2-xylene;o-xylene

别名:

邻二甲苯

分子式C8H10;C6H4(CH3)2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

分子量106.17蒸汽压1.33kPa/32℃闪点:

30℃

熔点:

-25.5℃沸点:

144.4℃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密度:

相对密度(水=1)0.88;相对密度(空气=1)3.66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主要用途主要用作溶剂和用于合成涂料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

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核武器中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

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

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

LD501364mg/kg(小鼠静脉)

生殖毒性:

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DL0):

1500mg/m3,24小时(孕7~14天用药),有胚胎毒性。

污染来源:

二甲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有机合成、合成橡胶、油漆和染料、合成纤维、石油加工、制药、纤维素等生产工厂的废水废气,以及生产设备不密封和车间通风换气,是环境中二甲苯的主要来源。

运输、贮存过程中的翻车、泄漏,火灾也会造成意外污染事故。

代谢和降解:

在人和动物体内,吸入的二甲苯除3%~6%被直接呼出外,二甲苯的三种异构体都有代谢为相应的苯甲酸(60%的邻-二甲苯、80%~90%的间、对-二甲苯),然后这些酸与葡萄糖醛酸和甘氨酸起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大量邻-苯甲酸与葡萄粮醛酸结合,而对-苯甲酸必乎完全与甘氨酸结合生成相应的甲基马尿酸而排出体外。

与此同时,可能少量形成相应的二甲苯酚(酚类)与氢化2-甲基-3-羟基苯甲酸(2%以下)。

残留与蓄积:

在职业性接触中,二甲苯主要经呼吸道进入身体。

对全部二甲苯的异构体而言,由肺吸收其蒸气的情况相同,总量达60%~70%,在整个的接触时期中,这个吸收量比较恒定。

二甲苯溶液可经完整皮肤以平均吸收率为2.25µg/(cm3·min)(范围0.7~4.3µg/(cm3·min))被吸收,二甲苯蒸气的经皮吸收与直接接触液体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二甲苯的残留和蓄积并不严重,上面我们已经说过进入人体的二甲苯,可以在人体的NADP(转酶II)和NAD(转酶I)存在下生成甲基苯甲酸,然后与甘氨酸结合形成甲基马尿酸在18小时内几乎全部排出体外。

即使是吸入后残留在肺部的3%-6%的二甲苯,也在接触后的3小时内(半衰期为0.5~1小时)全部被呼出体外。

评价接触二甲苯的残留试验,主要是测定尿内甲基马尿酸的含量,也有人建议测定咱出气体中或血液中二甲苯的含量,但后者的结果往往并不准确。

由于甲基马尿酸并不天然存在于尿中,又由于它几乎是全部滞留的二甲苯代谢物,因而测定它的存在是最好的二甲苯接触试验的确证。

二甲苯能相当持久地存在于饮水中。

自来水中二甲苯的浓度为5mg/L时,其气味强度相当于5级,二甲苯的特有气味则要过7至8天才能消失;气味强度为3级5至3天。

河水中二甲苯的气味保持的时间较短,这与起始浓度的高低有关,一般可保留5至4时则需.

天。

迁移转化:

二甲苯主要由原油在石油化工过程中制造,它广泛用于颜料、油漆等的稀释剂,印刷、橡胶、皮革工业的溶剂。

作为清洁剂和去油污剂,航空燃料的一种成分,化学工厂和合成纤维工业的原材料和中间物质,以及织物的纸张的涂料和浸渍料。

二甲苯可通过机械排风和通风设备排入大气而造成污染。

一座精炼油厂排放入大气的二甲苯高达13.18~1145g/h,二甲苯可随其生产和使用单位所排入的废水进入水体,生产1吨二甲苯,一般排出含二甲苯300~1000mg/L的废水2立方米。

由于二甲苯在水溶液中挥发的趋势较强,因此可以认为其在地表水中不是持久性的污染物。

二甲苯在环境中也可以生物降解,但这种过程的速度比挥发过程的速率低得多。

挥发到空中的二甲苯也可能被光解,这是它的主要迁移转化过程。

二甲苯由呼气和代谢物从人体排出的速度很快,在接触停止18小时内几乎全部排出体外,二甲苯能相当持久的存在于饮水中。

由于二甲苯在水溶液中挥发性较强,因此,可以认为其在地表水中不是持久性污染物。

二甲苯在环境中也可以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但其速度比挥发低得多,挥发到空气中的二甲苯可被光解。

可与氧化剂反应,高浓度气体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

二甲苯有中等程度的燃烧危险。

由于其蒸气比空气重,燃烧时火焰沿地面扩散。

二甲苯易挥发,发生事故现场会弥漫着二甲苯的特殊芳香味,倾泄入水中的二甲苯可漂浮在水面上,或呈油状物分布在水面,可造成鱼类和水生生物的死亡。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至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水质检测管法

快速检测管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

气体速测管(北京劳保所产品、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来源类别

气相色谱法GB11890-89水质

气相色谱法GB/T14677-93空气

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法WS/T153-1999作业场所空气

气相色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固体废弃物

色谱/质谱法美国EPA524.2方法水质

5.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100mg/m3(二甲苯)

中国(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30mg/m3(一次值、二甲苯)

中国(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甲苯)①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

70(表2);90(表1)

②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二级1.0~10(表2);1.2~12(表1)

三级1.5~15(表2);1.8~18(表1)

③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1.2mg/m3(表2);1.5mg/m3(表1)

中国(待颁布)饮用水源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5mg/L(二甲苯)

中国(GHZB1-199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III类水域特定值)0.5mg/L(二甲苯)

0.4mg/L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

(GB8978-1996)中国

二级:

0.6mg/L

三级:

1.0mg/L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迅速将被二甲苯污染的土壤收集起来,转移到安全地带。

对污染地带沿地面加强通风,蒸发残液,排除蒸气。

迅速筑坝,切断受污染水体的流动,并用围栏等限制水面二甲苯的扩散。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它: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饮足量水,催吐。

就医。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油漆

编号:

MSDS-04

分子式:

危险性类别:

第3类易燃液体。

特性及注意事项:

各种颜色及粘度的液体。

有不适宜气味。

闪点及水溶性依成分而定。

含有“P”的物质10%或10%以上及及含标有“PP”的物质1%以上为海洋污染物。

闪点:

23-61℃

禁忌物:

灭火剂:

雾状水、干粉、抗溶泡沫、二氧化碳,禁用水柱。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间内,远离火种、热源。

保持容器密封。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备注:

油漆类中某些货物可能含有20%或20%以下、含氨量不超过12.6%的硝化纤维素。

本规定不适用于这些货物。

应按硝化纤维素的规定运输。

散装和罐柜运输应符合有关规定。

应急措施:

适用于易燃液体,闪点23-61℃c.c.,溶于易燃溶剂中的易燃物质。

当处理溢漏或扑救火灾时要穿防护服。

注意事项:

避免所有火源(如:

明火、无防护灯、电动手工工具。

泄漏处置: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使用吸收材料收集起溢漏物,并用安全的方式处理。

当发生火灾时,用水雾、泡沫或干粉灭火。

不得用水射流。

用大量水保持相领的容器冷却。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衣着,用大量水冲洗至少10分钟;化学性灼伤时,用肥皂水清洗患处;若水泡已破,用凡士林纱布覆盖作面;疼痛时,口服扑热息痛或肌注吗啡。

眼睛接触: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至少10分钟;敷1%的氯霉素眼膏;剧痛时服扑热息痛或肌注吗啡。

就医。

吸入:

立即将伤员撤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暖、吸氧;必要时采用人工呼吸或心脏按压术。

就医。

误食:

保暖,饮水;口服活性炭加水混合物,尽力避免伤员呕吐;必要进行人工呼吸,症状严重时迅速就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