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论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97854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美育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大学美育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大学美育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大学美育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大学美育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美育论文.docx

《大学美育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美育论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美育论文.docx

大学美育论文

绪论

一、美、美学、美育

1、美学,是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社会和艺术领域中美的一般规律与原则的科学。

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

美的起源,美的本质,美的形态,美学范畴,人类审美活动的规律,艺术审美特征,审美教育等。

2、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

它既是一种情感教育,又是一种素质教育。

大学美育是通过审美活动有意识地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全面发展的教育。

3、美育包括美感教育、美学知识教育、学科美育。

4、美感教育指运用美的规律,通过审美实践训练,以强化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能力,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敏锐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5、美学知识教育主要是开展美学原理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趣味和美学素养,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

6、学科美育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把各学科教育中枯燥的理论化为美好的形象,把机械的死记硬背化为生动的想象,将教师单方面的灌输变为师生之间平等的相互交流。

二、为什么学习美育

(一)、任何一个民族中审美文化的高度和极大普遍性、政治的自由和公民的道德、美的习俗与善的道德、行为的光辉与行为的真理都是携手并肩而行的。

——席勒

(二)、高品位的人生境界——审美人生

1、人生的境界

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人的都不完全相同。

一个人的境界对于他的生活和实践有一种指引作用,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境界,就意味着他过什么样的生活,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

2、审美人生是高品位的人生境界

审美人生就是:

诗意的人生、创造的人生、爱的人生

如果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如果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如果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

三、美育的当代意义

(一)工业化带来审美的泛化

审美的泛化指的是生活的艺术化。

(二)信息化与人类生存危机

高校偏重知识的传播,比较少关注对学生人格的培养。

然而培养人格是教育的基本任务,任何知识的学习最终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高校不要忘记学生人格的培养。

美育:

人类美化自身的学科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第一章美及其本质

第一节美学史上的探讨

一、美是客观的

从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认为美是事物本身的某些属性、形式、结构或法则等。

(一)毕达哥拉斯学派:

美是和谐

数是一切事物的本质。

整个有规定的宇宙的组织,就是数以及数的关系的和谐系统。

(二)苏格拉底:

美是合适、美是有用

(三)亚里士多德:

美就在于体积大小和秩序

(四)博克:

美是物体中能够引起爱或类似情感的某一性质或某些属性

二、美是主观的

从精神本体和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一)柏拉图:

美是理念(理念——现实——艺术)

(二)黑格尔: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三)休谟:

美是主观观念

(四)柳宗元:

美恶皆在其心

三、美是主客观相统一的

从主客合一两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一)狄德罗:

美在“关系”

(二)朱光潜:

美在心与物的关系

(三)李泽厚:

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所谓社会性,不仅指美不能脱离人类社会而存在,而且还指美包含着日益开展着的丰富具体的无限存在,这存在就是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和理想。

第二节美的根源

一、劳动使劳动过程和劳动动作成为审美对象

二、劳动使劳动工具成为审美对象

三、劳动使劳动产品成为审美对象

四、社会生产实践是美的终极根源

第三节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在对象上显现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与确证。

一、人的本质

1、从人不同于动物的特种特征来理解,在于“自由”、“自觉”。

自由:

指人的活动的合规律性

自觉:

指人的活动的合目的性

2.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美的本质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一)、非功利性

指美的事物与人的直接的实际利益考虑相脱离的特性。

(二)、形象性

所谓形象性,指美具有一种能以自己的生动的感性形象为人们的感官所感知的特性。

(三)、感染性

指美具有一种使人怡情悦性的特性。

(四)、创造性

所谓创造性,指美摆脱束缚、不断变化创新的特点具有直接或间接地显示与肯定新生活以及人类创造新生活能力的特点。

 

第五节美与真、善

二、美与真、善的区别

1、美以真为基础,离不开真

2、美以善为依托,表现了善

美是什么?

美是创生于心物之间的意象,它以感性形式显现合规律性的真与合目的性的善,从而引发主体的心理愉悦、灵魂净化和人格升华。

 

第二章美的形态

第一节自然美

一、什么是自然美

(一)、自然美的定义

自然美是自然事物之美

自然美是现实生活中给我们带来愉悦的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的美。

(二)、自然美的要素

1.自然事物:

即自然界中的天然存在物,在自然环境中以自然形态存在

2.有审美价值

(三)、“自然三美”

1.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自然美(自然界中的天然存在物,社会性因素极少)

2.经过一般人类劳动加工改造的自然美(依据人的实用目的,按照自然规律对自然物进行优化改造的产物,社会性比较强)

3.经过艺术加工的自然美(严格地讲应该是艺术美)

‘(以自然事物为材料;以审美为目的;追求逼真自然的效果,以理想化的自然美为最高标准)

(四)自然美的意蕴

两种契合(人和宇宙生命的契合,自然现象和人的情调的契合)

(五)自然美的本质

1.人化的自然

 

(六)自然美的特征

1.具有自然性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美在自然:

蕴涵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侧重于显现真理。

2.侧重于形式美

以感性形式直接引起美感。

3.全人类性

4.多面性

内容模糊、不确定。

5.美丑二重性

雨果说:

“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性的美。

……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

6.联想性

(七)自然风光美

自然风光美是一个区域的自然物象(如山水草木、飞鸟走兽、日月云雾……)和人工建筑(如亭台楼阁……)等多种因素、多种成分融为一体所构成的综合美、整体美。

1.雄壮美

2.奇特美

3.秀丽美

4.幽静美

5.险峻美

6.辽旷美

二、自然审美的意义

(一)愉悦精神,丰富生活

(二)陶冶情操,涵养品行

(三)开发智慧,启迪灵感

三、怎样进行自然审美

(一)自然审美的历史(致用、比德、畅神)

1、致用

内涵:

人类从实用的、功利的观点看待自然的一种审美观

形成时期:

人类社会发展初期

适用地域:

中国、欧洲

2、比德

内涵:

以自然景物的某些特征来比附、象征人的道德情操的自然审美观

形成时期:

春秋时代(儒家)

意义:

表明人对自然景物的欣赏,已经同功利相脱离

3、畅神(神与物游,天人合一)

内涵:

指自然景物本身的美可以使欣赏者心旷神怡,精神为之一畅的审美观。

盛行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特点:

专注于对审美对象本身的欣赏,不要求用自然景物来比附道德情操,而是让自然景物来触动空明的心境,较“比德”更进一步。

表现:

清谈佛老,纵情山水,归隐山林

自然美可以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欣赏自然美能够达到情畅意酣,进入了审美的最佳境界。

(二)自然审美的方法

1.欣赏自然美,要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2.欣赏自然美要发挥丰富的联想

3.欣赏自然美,必须加强文史知识的学习、提高美学修养

4.对自然风景区的游览,还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

5、四“心”:

用心了解、精心摄录、细心品味、尽心记录

第二节社会美

一、什么是社会美

社会美是人类最早的审美对象。

可以说,人的审美知觉、审美意识是在社会美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的。

人类首先感知的审美客体是社会美,而不是自然美。

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社会生活:

范围最广,形态多样)

是指包含社会发展规律,体现人们的理想、愿望,能够使人感觉到自由自觉的创造力量,并能给人以精神愉悦的社会事物或生活现象,是存在于社会领域中的美。

(一)、社会美的本质

1、体现了人类进步理想和愿望,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显示了客观规律的必然性;2、充分显示出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本性,体现出人的本质力量,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3、为人类提供人生意义、人生哲理、人生经验,并能激发人的美感。

(二)、社会美的特征

1.重在内容

2.直接实践性

3.社会功利性

4.审美评价的差异性

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阶层性、个体性

二、人之美

人之美是指人在社会活动中通过不断努力而形成的内在美好精神与人体本身所呈现出来的外在优美形象完美统一的美。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人,又是劳动实践的主体。

因此,人是社会美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美的核心和精华,人的美是美的最高形态。

(一)美之人

两个要素:

一是人的外在体现,包括语言、举止、风度、服饰、仪容、形体等,称外在美;

二是源于品行、修养、人格等内在方面的精神特质,包括道德、理想、才识、情感等,称内在美。

1.人体美

(1)首先属于自然美

(1)和谐美

(2)基本标准:

健康(健美)

(2)健康美

(3)有明显社会性、历史性(3)力度美

(4)主要表现为形式美(4)人体美的欣赏

2.人性美

(1)求真

(2)向善

(3)尚美

3.风度美

(1)自信

(2)“笑”

(3)自然率真

(4)志趣高雅

(5)熔冶智慧

(6)锻铸才情

(二)军人之美

1.军人服饰美

2.军人风度美

3.军人齐整美

4.军人心灵美

志存高远、遵章守纪、爱岗敬业、牺牲奉献

三、生活美

(一)劳动美

(二)变革美

(三)交际美

1.诚信2.互助3.礼仪4.幽默5.合群

(四)环境美

物质环境(生态环境):

自然环境、社区环境、居室环境

人际环境(人文环境):

社会风尚

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是人类自己的眼泪。

(五)饮食美

1.食品美(食材、成品)2.食器美3.烹饪美4.食境美5.食仪美

(六)闲暇美

马克思把必要劳动时间以外的供劳动者享受生活资料和个人发展才能的时间称为闲暇时间。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闲暇时间逐渐增多。

因此,日常生活美大量地表现在生产劳动、社会工作、家务活动之外的闲暇生活美中。

四、社会审美的意义

(一)社会美可以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社会美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直接体现,人们在劳动实践中,不但可以获得满足使用需要的产品,而且还可以在精神上产生愉悦感,在心理上得到一种创造的满足感,在情绪上出现激动、欢呼、雀跃的现象。

(二)社会美能够提高人的文明层次

人类的生产劳动是社会美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创造出了无比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而且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人们摒弃了那些低级趣味的娱乐,不断开辟新的、更加有意义的精神生活空间。

(三)社会美可以丰富人的社会实践

人类的生产劳动,丰富了社会美的外延,新的劳动产品的产生,不断强烈地激发着人类的创造欲望,鼓舞、激励人们去创造更好、更新、更美的产品,去探求、开发更新和更尖端的领域。

(四)社会美可以美化人自身

人是社会美的主体,人类在生产实践中,不仅创造出了无限丰富的劳动产品,而且还在不断地寻找美、追求美、发现美、创造美,使自身日益走向健康、完美。

同时,美好的生活启迪了人们的思维,赋予了人们丰富的联想,还促使人们不断寻找、追求美好事物,崇尚美好的理想。

五、怎样进行社会审美

(一)要充分认识社会审美的价值

社会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并且时时处处都在发挥它的审美功能,直接美化人的心灵,直接美化人的生活,直接美化人的环境,直接美化人和社会。

(二)要有社会美欣赏的必备条件

社会美欣赏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即能够欣赏社会美的人——审美主体;

2.具有可供欣赏的社会生活中的美的事物——审美对象;

3.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所建立的和谐关系。

(三)借助艺术作品感受现实生活中的美

由于艺术美是现实生活美的集中而又生动的反映,优秀的艺术作品也就成为人们生活的教科书,可以从中去认识和感受现实生活的美,从而提高社会美的审美能力。

 

第三章科技审美

第一节科学美、技术美及其比较

一、科学美

科学美指科学领域里存在的美,是美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真与美交互融合的结晶。

二、技术美

技术美指技术领域里存在的美。

它是美的一种常见形态,是技术与美学合规律性(“真”)、合目的性(“善”)与宜人的物质形式(“美”)交互融合的结晶。

三、科学美与技术美的比较

(一)科学美是内在美,技术美是外在美

(二)科学美是理论美,技术美是功能美

(三)科学美是规律美,技术美是变异美

(四)科学美是精英美,技术美是大众美

第二节科技美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功能

一、科技美的基本特征

(一)以效用为目的

(二)以简洁为标志

一种理论的前提的简单性越大,它所涉及的事物的种类越多,它的应用范围越广,它给人们的印象也就越深刻。

(三)以新奇为特点

(四)以和谐为旨归

二、科技美的主要功能

1、导向功能2、鉴别功能3、愉悦功能

第三节科技美的审美指导

(一)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和艺术设计知识

(二)培养对科技美的审美能力,感受和领悟科技成果美

(三)开展多种艺术活动,使艺术审美与科技审美和谐互补

第四章艺术审美

艺术及其分类

“没有艺术,人类生活便会黯然失色。

”(法国-维克多·雨果)

 

艺术美的本质、特征和功能

 

三、各类艺术的审美指导

 

第二节艺术美的本质、特征和功

艺术美的定义

艺术美是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是艺术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美,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反映的产物。

较之其他各类美的形态,艺术美更为集中、更为强烈、更为普遍、更为纯粹,因而也是更为理想的美。

(一)艺术美广泛地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

(二)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美(自然美、社会美)

现实美是艺术美的重要来源。

艺术品的美根源于客观物质存在的美,它是现实美的反映。

二、艺术美的本质

艺术美的本质指艺术美本身所固有的,决定其性质、面貌的根本属性。

(一)艺术美是主观和客观的有机统一

(二)艺术美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以完美的艺术形式表现真实的生活内容,形式同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三)艺术美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不断追求真善美的审美理想的历史。

就艺术而言,一切艺术行为必须是善的,才可能是真的,进而是美的。

艺术美的真实,就是指艺术作品反映生活所达到的正确程度。

艺术反映生活的真实性,取决于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正确认识、体验、观察和理解。

艺术美在“真”的同时,还要求“善”,善是艺术美的前提。

艺术美的形象感化、情感感染、心灵净化等功能都是在善的基础上发挥出来的。

三、艺术美的特征

艺术美是艺术家依据现实生活,通过审美意象活动,运用创作技巧,呈现给人们的艺术作品的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

(一)情感性

1.艺术家是受情感的驱使才创作的

2.艺术美的情感表现各有不同

(二)形象性

艺术是用形象的方式来表现生活、传达思想感情的,并且用艺术形象来体现作品的审美内涵和审美价值,因此,形象性便成为了艺术美不同于其他美的特征之一,同时也是艺术这门学科区别于其他科学的重要标志。

1.形象是艺术作品中的最小单位

2.艺术美的形象性表现各不相同

(三)典型性

所谓典型性,就是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并寄寓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

(四)独创性

四、艺术美的功能

(一)形象感化功能

(二)情感感染功能三)智慧启迪功能(四)心灵净化功能

(五)人格塑造功能

第三节各类艺术的审美指导

一、怎样进行艺术审美

艺术审美就是读者或观众对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进行感受、体验、领悟、理解,从而获得由浅入深、情理结合的审美把握。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既可以得到娱耳、悦目、赏心、怡神的美的享受,又可以得到思想、认识、情操、道德等方面的教益。

(一)凝神贯注,感知形象

(二)情感体验,想象飞扬

(三)先入后出,全面把握

二、如何欣赏艺术

认清各门类艺术中不同体裁独特的艺术语言,由浅入深,有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不同文化背景理解艺术美理解艺术审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