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知识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493920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知识点.docx

《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知识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知识点.docx

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知识点

 

国考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宝典

 

 

考前必背知识点

科目一综合素质(中小学幼儿园)

考点1: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199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颁布,指出:

“增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

”这是第一次在国家层面的正式文件中使用“素质教育”概念,

考点2: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而教育

(四)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考点3:

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考点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二十字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考点5:

学生的权利

公民的人身权可以分为两种,即人格权和身份权。

人格权主要包括姓名权、名誉权、生命权、身体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和肖像权等,人身自由权还包括了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不受侵犯。

身份权主要包括知识产权中人身权利、监护权和亲属身份权等。

学生受教育权的保护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贯彻和落实:

(一)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二)受教育平等权;(三)义务教育保障权。

考点6:

教育法律责任

行政法律责任主要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依据我国《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的规定,教育行政处罚种类有10种,归纳起来有惩戒罚、行为罚和财产罚三类。

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等。

民事法律责任主要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违反教育法律,侵犯他方人身权和财产权而应当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刑事法律责任是指教育违法行为达到犯罪程度时,触犯刑律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考点7: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4.“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5.“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考点8:

幼儿园教育的特点

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以及幼儿教育的性质规定的,了解幼儿教育的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幼儿素质教育。

(1)启蒙性;

(2)生活化;(3)游戏性;(4)活动性;(5)潜在性。

考点9:

幼儿教育中的师幼关系

一、师幼关系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

(一)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幼儿获得关爱

(二)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幼儿获得安全感

(三)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幼儿之间建立同伴关系

(四)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二、建构良好师幼关系的策略

(一)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

(二)科学定位教师的角色

(三)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

(四)提高教师素养,实现师幼之间的有效互动

考点10:

幼儿全面发展

我国于1996年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

“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很明确,幼儿教育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

“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在教学中的体现:

1.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本

2.公平对待每一个幼儿

3.因材施教

科目二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

考点1:

儿童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

(一)精神分析学说

该学说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理学家弗洛伊德。

他的理论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

2.性欲阶段理论。

弗洛伊德将人的发展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及生殖期等。

他认为儿童将来的发展是正常或变态,5岁前有决定意义。

埃里克森认为人生发展可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一对危机或冲突。

要想顺利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人就必须要先解决好当前所面临的危机。

(1)基本信任对不信任(0~1岁),婴儿必须学习相信别人。

(2)自主对羞愧(1~3岁),儿童必须学习自主,自己吃饭、穿衣及照顾自己的个人卫生等。

(3)主动对内疚(3~6岁),儿童企图向别人表明自己已经长大,并开始尝试作一些自

己的能力尚无法应付的事。

(二)行为主义学说

1.华生的观点

2.斯金纳的观点

(1)强化:

认为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又称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正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负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刺激来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

(2)消退:

消退就是有机体在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会降低,称之为消退。

(3)惩罚:

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

(三)成熟势力说

“成熟势力说”是格赛尔的观点。

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

成熟与学习。

格赛尔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设计并进行了著名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四)认知发展学说

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考点2:

幼儿期的年龄特征(3~6岁)

(一)幼儿初期(3~4岁)

1.具备初步的生活自理;2.认识依靠行动;3.情绪作用大;4.爱模仿。

(二)幼儿中期(4~5岁)

1.活泼好动;2.具体形象思维开始;3.开始接受任务;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三)幼儿晚期(5~6岁)

1.好问好学;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3.开始掌握认识方法;4.个性初具雏形。

考点3:

幼儿认知发展

一、幼儿知觉发展

幼儿形状知觉由易到难的顺序是:

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一般趋势是:

3岁仅能辨别上下;4岁开始辨别

前后;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6岁能较轻松地辨别上下、前后14个方位的水平。

二、幼儿记忆的发展

(1)以无意识记为主导,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2)以机械识记为主导,意义识记逐步发展;(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4)记忆的恢复现象;(5)回忆的发展。

三、幼儿想象的发展

(1)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有意想象逐渐发展;

(2)再造想象占主导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3)想象的内容由贫乏、零碎逐渐向丰富、完整发展;(4)容易把现实与想象混淆,有夸大与虚构的现象。

四、幼儿思维的发展

从思维发展的方式来看,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它是在直观行动思维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在幼儿期末,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1.直觉行动思维:

幼儿前期(1~2岁),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依靠具体动作展开;

2.具体形象思维(表象思维)(3~6、7岁),依靠表象展开;3.抽象逻辑思维(6、7岁以后),仅仅开始萌芽,依靠语言进行。

考点4:

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

一、特殊原则

(1)保教合一的原则;

(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3)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原则;(4)生活化和一日活动整体性的原则。

二、幼儿园教育的特点

启蒙性、生活化、游戏性、活动性、潜在性

考点5:

幼儿园环境创设原则

(1)目标导向性原则;

(2)发展适宜性原则;(3)幼儿参与性原则;(4)开放性原则;

(5)经济性原则。

考点6:

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方式方法

1.入园之前的家访工作;2.上午入园,下午离园;3.各类活动;4.家园之窗;5.家长委员会;6.家园联系手册;7.家长学校。

考点7:

幼小衔接

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别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特点的比较

类目

幼儿园

小学

主导活动

游戏

上课

生活节奏

宽松

非常严格

生活管理

不带强制性

带有强制性

师生关系

个别接触多,关系密切

个别接触少,关系非密切

环境布置

生动活泼

严肃

环境选择

自由选择多

自由选择少

要求

宽松

严格

期望

二、幼小衔接的工作内容

(一)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二)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1.培养幼儿的主动性;2.培养独立性;3.发展人际交往能力;4.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三)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3.发展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

考点8:

游戏的特点

1.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2.游戏是儿童感到快乐的活动;3.游戏是充满想象和创造的活动;4.游戏是虚构与现实统一的活动;5.游戏是具体的活动。

考点9:

幼儿园健康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幼儿园健康领域的总目标: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考点10:

幼儿园艺术教育

一、幼儿园艺术领域的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艺术领域的目标作了如下规定: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方法

1.示范法;2.语言法;3.角色变换法;4.整体教学法;5.多通道参与法。

三、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方法

1.观察欣赏法;2.图式预知法;3.讲解示范法;4.范例教学法;5.游戏练习法;6.启发探索法;7.丰富联想法。

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考点1:

班主任工作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1)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

(2)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3)建立严明的班级纪律;(4)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5)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三、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四、班级日常管理

五、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六、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考点2:

人力资本理论

美国的舒尔茨是“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

考点3:

课程的类型

按照课程的组织方式,可以把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分科课程是从某一学科领域选择知识,并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加以组织的课程形态,分科课程的种类与科学知识分化情况密切相关。

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

小学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考点4:

教学方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考点5:

教育学相关思想

《学记》——“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教学相长、预时孙(xùn)摩、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课内外结合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泛智教育、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卢梭——绅士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教育性教学原则、传统“三中心”

蔡元培——“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五育并举”“以美育代宗教”

考点6:

记忆与遗忘

一、记忆的分类

记忆的分类

时间

编码方式

瞬时记忆

2秒以内

图像记忆和声象记忆

短时记忆

1分钟之内(7±2组块)

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

长时记忆

永久性

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二、遗忘的规律

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考点7: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

观察学习指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

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在动机过程中,观察者的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

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直接强化:

在社会认知理论中,直接强化的作用并不是增强行为,而是提供了信息和诱因。

替代性强化:

观察着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自我强化:

依赖于社会传递的结果。

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

考点8:

德育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考点9:

儿童强迫行为

儿童强迫行为在小学高年级男生中较为多见。

主要表现为:

1.强迫洗手;2.强迫性计数;3.强迫性自我检查;4.刻板的仪式性动作或其他强迫行为。

考点10:

教学目标设计的具体要求

1.表述要清晰、具体;

2.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因素制定目标;

3.各目标的设定要体现层次性;

4.教学目标应根据学生的学情来设计。

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考点1:

常考的教育学思想

孔子《论语》我国最早的教育学文献乐正克《礼记》—《学记》我国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西方最早教育学专著洛克“白板说”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考点2:

教育的个体功能

1.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孟子(性善论)、格赛尔(成熟机制对于人的影响)。

2.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荀子(性恶论)、洛克、华生。

3.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

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差异性。

考点3: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中国古代的孔子和国外的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孔德。

2.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卢梭、裴斯泰洛奇、斯宾塞、帕克、马斯洛、罗杰斯、福禄贝尔等

考点4:

课程文件的三种表现形式

(1)开设哪些科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

(2)课程标准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3)教材是根据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制的、直接用于教和学的书籍与工具。

考点5:

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夸美纽斯:

“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学习,应该尽可能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呈现给学生。

”乌申斯基也指出,儿童是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2)启发性原则:

孔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记》: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苏格拉底:

助产术;第斯多惠: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叫人发现真理。

(3)巩固性原则:

孔子: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乌申斯基:

复习是学习之母。

(4)因材施教原则:

孔子、朱熹

(5)量力性原则:

墨子——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

考点6:

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

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考点7:

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考点8:

维纳成败归因理论——六因素三维度

考点9:

情绪状态的三种表现形式

1.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2.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3.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考点10:

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具体包括:

(1)记忆术;

(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5)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

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

包括归类策略和纲要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