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物中量和单位正确使用.docx
《出版物中量和单位正确使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版物中量和单位正确使用.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出版物中量和单位正确使用
出版物中“量和单位”的正确使用
一、基本概念
关于量(物理量),在国际上至今还没有严格的定义,韦氏大词典、牛津词典、辞海等辞书给出的定义都不一样,在其他专业的书刊中所提到的也是各有千秋。
《新编常用计量单位辞典》认为,量是“可测量和物理量的简称。
它们的共同特点为:
①属于物理现象、过程或属性;②必定能定量地表达;③能与其他量建立起数学关系,或者说,量定处于某一量制之中;④独立于单位;⑤独立于操作。
”
根据这些描述,可以将量(物理量)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
①不是计数或可数的单位;②必定可以建立单位,通过与单位的比较定量地给出;③不存在独立的量。
下面给出量和单位的定义和一些基本概念:
量亦称“物理量”。
是现象、物体或物质可以定性区别并能定量测量的一种属性。
独立于单位,既可指广义的量,如长度、压力、摄氏温度,也可以指特定的量,如给定条件下某一物件的长度。
根据这个定义,不能建立单位的某些物理性能如表面硬度,糖的甜度,纺织品的柔软度,感光器材的感光度等以及某些计数的量如绕组匝数、个数、转数等都不是物理量。
物理量的特性一定要有单位,而且是可测量的;一定要有不变性,即作为数值和单位的乘积的物理量,与单位的选择无关(也即,不管选用什么单位,量都不会变)。
例如,有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
当选用不同的单位时,它就有不同的数值,如果选用米作单位,则它的数值是1;当选用厘米作单位时,它的数值就是100。
物理量的符号由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构成,除了“pH”外,一律用斜体来表示。
如果物理量符号有下标,那么,表示物理量的下标用斜体,其他下标用正体。
单位计量事物的标准量(或基准量、参考量)的名称。
如米为计量长度的单位,克为计量质量的单位。
单位制亦称“计量单位制”。
由选定的基本单位和它们的导出单位组成的一系列量度单位的总称。
有各种单位制,主要的是:
法定计量单位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中国政府以法令的形式强制或允许使用的计量单位。
以国际单位制单位为基础,根据中国情况,适当增加一些其他单位而构成。
包括国家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辅助单位、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由词头和以上单位所构成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以及国家选定的11个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国务院于1984年1月20日讨论通过,同年2月27日发布。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基本完成向法定计量单位的过渡。
自1991年1月起,除个别特殊领域外,不允许再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1993年12月27日,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了国家标准《量和单位》(即通常所说的93版《量和单位》)。
国际单位制亦称“现代米制”,国际代号为“SI”。
一种在米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的计量单位制。
分为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和辅助单位三类。
七个基本单位为:
(1)米。
长度单位;
(2)千克(公斤)。
质量单位;(3)秒。
时间单位;(4)安培。
电流单位;(5)开尔文。
热力学温度单位;(6)摩尔。
物质的量单位;(7)坎德拉。
发光强度单位。
米制亦称“公制”,旧称“国际公制”、“米突制”。
一种以长度单位米为基础的计量单位制。
长度主单位为米,质量主单位为千克,倍数和分数单位均为十进制,只用词头构成倍数和分数单位。
为了表示把某些单位区别于英制或其他单位制,表明与米制有某种联系时,往往冠以“米制”。
如米制吨,米制马力,米制克拉等。
市制以米制为基础,结合中国民间习用的计量名称而制定的一种计量单位制。
1959年6月23日国务院规定以米制作为中国基本计量单位制,同时仍保留市制。
长度单位为市尺(分数和倍单位为市寸、丈市、市里),重量单位为市斤(市钱、市两、市担),容量单位为市升(市合、市斗、市石)。
1984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法定计量单位,并规定自1991年1月起,一般不允许再使用包括市制单位在内的非法定计量单位。
绝对单位制以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为基本单位的单位制。
主要有:
(1)厘米克秒制(CGS制)。
由基本单位厘米、克、秒及其导出单位如达因、尔格等所组成;
(2)米千克秒制(MKS制)。
由基本单位米、千克、秒及其导出单位如牛顿、焦耳等所组成;(3)米吨秒制。
由基本单位米、吨、秒组成。
力单位制亦称“工程单位制”、“重力单位制”。
以长度、力和时间的单位为基本单位的计量单位制。
可分为:
(1)米千克力秒制(m-kgf-s)。
由基本单位米、千克力和秒组成,多用于米制国家;
(2)英尺磅力秒制(ft-lbf-s)。
由基本单位英尺、磅力和秒组成,多用于英语国家。
其他还有不少,如高斯单位制、实用单位制、英制、美制,以及在绝对单位制或力单位制中增加温度的单位组成热学上用的单位制;增加电磁量的基本单位,就得到各种电磁单位制,如电磁系单位制、静电系单位制等;增加光学量的基本单位,就得到光学上用的单位制,等等。
不一一列举。
如此多的单位制,十分杂乱,有点眼花缭乱,因此单位制的统一是相当重要的,这对于适应我国国民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推进科学技术进步和扩大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出版物(特别是科技书刊)中所涉及到的量和单位,必须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新闻出版总署也将图书中是否正确使用量和单位作为图书质量检查的一项指标。
二、正确使用量和单位的一些共性问题
图书编纂中涉及到计量单位中量的名称、单位名称、单位符号等方面的内容很多,尤其是辞书编纂中,涉及到上述内容的词目及释文也比较多,因此,编辑如何合理准确地运用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也是辞书编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根据多年的编辑经验,总括起来有以下两个使用原则。
1.以使用单位符号为好
法定计量单位有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之分。
(1)单位名称
单位名称可以是单位的全称,也可以是单位的简称。
包括方括号中的字在内的为全称,如帕[斯卡]、牛[顿]、安[培]、欧[姆]。
不包括方括号中的字的为简称,如帕、牛、安、欧等。
对于没有方括号的名称的,其全称与简称是一样的,如米、千克、秒、弧度等。
简称和全称都可以表示为单位名称。
用全称还是用简称,要看具体情况而定,通常以表达清楚明晰为原则。
一般可用简称,但在容易引起混淆时,就应该使用全称,例如,在与时间的单位分、秒同时使用时,平面角的单位分、秒就必须用全称角分、角秒。
有关组合单位的单位名称在后面再重点叙述。
单位名称一般仅适宜于在口头叙述和文字叙述中使用。
(2)单位符号
单位符号有中文符号和国际符号两种形式,同时也包括词头符号。
1)中文符号。
中文符号由单位名称的简称构成;没有简称的,则直接用中文名称。
如电流单位“安[培]”的简称为“安”,所以中文符号是“安”,不能错误地用全称“安培”;长度单位“米”没有简称,所以中文符号是“米”。
又如,有的将电容单位10-12法拉的中文符号写成“皮可法拉”,这是错误的。
“皮可”是法定计量单位中10-12的词头名称的全称,其简称为“皮”,“法拉”是电容单位的全称,它的简称为“法”,所以电容单位“皮可法拉”(10-12法拉)的中文符号是“皮法”(单位和词头均用简称),不能错误地使用“皮可法”、“皮法拉”或“皮可法拉”。
2)国际符号。
国际符号通常简称“符号”,由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构成,一律用正体来表示。
有以下三点需要注意:
①表示单位符号的字母,一般为小写正体,但如果单位名称是来源于人名的时候,则它的符号的第一个字母为大写正体,第二个字母为小写正体。
例如,表示长度单位米的国际符号为m;表示压力单位帕[斯卡]的国际符号为Pa(压力单位帕斯卡的名称是因纪念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而得名的)。
在法定计量单位的七个基本单位中,有两个是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A、K);在21个包括辅助单位在内的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中,除了平面角单位rad(弧度)、立体角单位sr(球面度)、光通量单位lm(流明)和光照度单位lx(勒克斯)外,其余17个都是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因此它们的符号首字母都是大写正体。
只有在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中,升的符号L是例外。
②表示词头符号的字母,以106为分界点,当所表示的因素小于106时为小写正体,大于等于106时为大写正体。
如表示103的词头符号为k,常见的千米的国际符号km中,k表示千,即10的三次方;表示106的词头符号为M,表示109的词头符号为G。
③国际符号还可以用附于数字右上角的符号来表示。
如表示平面角的(°)、(′)、(″)等。
单位的中文符号和国际符号除用在需要简单明了表示的公式、数据表、曲线图、刻度盘等处外,也可用于叙述性文字中。
《法定计量单位》推荐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中文符号只用于通俗出版物中。
对专业性比较强的学术著作和专科辞典的主要读者对象来说,他们习惯于使用国际符号,加之编写者在编写时使用统一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国际符号,那么全书应该统一,不要中文符号和国际符号混用。
由于使用国际符号与使用中文符号相比,差错率较低,因此现在仅介绍单位的中文符号,关于单位的国际符号将在第三部分再重点介绍。
对一般的综合性、普及性专科辞典或百科辞典(例如辞海、大辞海)来说,既可以使用单位名称,也可以使用单位的中文符号,那么,究竟是使用单位名称好呢,还是使用单位的中文符号好?
对于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基本单位、辅助单位和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来说,使用单位名称和使用单位的中文符号,这两者似乎并无多大的区别。
例如,功率单位“瓦[特]”,其单位名称可以是“瓦特”,也可以是“瓦”,而它的中文符号只能是“瓦”。
如果对这些单位都使用简称的话,那么单位名称和单位的中文符号是等同的。
然而,法定计量单位的基本单位、辅助单位、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以及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总共才只有43个,而在编写书稿时,所遇到的却是大量的组合单位。
(3)组合单位中的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
什么是组合单位呢?
组合单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相乘或相除,或者既有乘又有除构成的单位,也包括由一个单位与数学符号或数字指数构成的单位。
组合单位的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的表述,究竟有多大的区别呢?
试举例作一简表比较如下:
类型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的中文符号
由两个单位相乘构成的单位
电阻率
欧姆米,欧米
欧·米
力矩
牛顿米,牛米
牛·米
由两个单位相除构成的单位
磁场强度
安培每米,安每米
安/米,安·米-1
密度
千克每立方米
千克/米3,千克·米-3
由有乘有除的单位构成的单位
热导率
瓦特每米开尔文
瓦/(米·开)
瓦每米开尔文
瓦·(米·开)-1
瓦每米开
瓦·米-1·开-1
瓦特每米开
由一个单位与数学符号负数幂构成的单位
波数
每米
米-1
中子数密度
每立方米
米-3
相对应力系数
每开尔文,每开
开-1
由一个单位与数字指数构成的单位
体积
立方米
米3
截面系数
三次方米
米3
上述五种组合单位中,单位的中文符号的表示,都比较简练。
而且与以前的习惯表示法大致相仿。
而它们的单位名称,对大多数读者来说,显得既累赘又别扭;而对编纂者来说,这些单位名称的表述还很容易出错,因为关于组合单位的单位名称的表述有很多具体的规定,对于一般编辑来说,很难正确掌握。
现将组合单位的单位名称的主要规定介绍如下:
1)组合单位的单位名称的顺序与其符号的顺序一致。
①如为单位相乘时,符号中的乘号即居中圆点不必给予相应的名称。
如力矩单位的国际符号为N·m(牛·米),其名称为“牛顿米”或“牛米”,不能是“牛顿乘米”或“牛乘米”(错误原因:
乘号不必给予相应的名称)。
②如为单位相除时,则符号中的除号(斜线)应给予相应的名称“每”。
如磁场强度单位的国际符号为A/m(安/米),其名称为“安培每米”或“安每米”,不能用以前的习惯称呼“每米安培”或“每米安”。
(错误原因:
单位名称与它的符号表示的顺序不一致)
③如果分母中有几个单位时,则不管单位有多少个,“每”字只能出现一次。
如热导率单位的国际符号为W/(m·K)[瓦/(米·开)],其名称为“瓦特每米开尔文”或“瓦每米开”,不能用以前的习惯称呼“每米每开尔文瓦特”或“瓦特每米每开尔文”、“瓦每米每开”。
(错误原因:
单位名称与它的符号表示的顺序不一致,或“每”字的出现超过了一次。
)
2)乘方形式的单位名称,其顺序应为指数名称在前,单位名称在后,指数名称由相应的数字加“次方”组成。
如截面系数单位的国际符号为m3(米3),其名称为“三次方米”,不能用以前的习惯称呼“米三次方”;又如加速度单位的国际符号为m/s2(米/秒2),其名称为“米每二次方秒”,不能用以前的习惯称呼“米每秒每秒”或“米每秒平方”等。
3)当长度的二次和三次幂分别表示面积和体积时,则相应的指数名称分别为“平方”和“立方”。
如面积单位的国际符号为m2(米2),其名称应为“平方米”,不能是“二次方米”;体积单位的国际符号为m3(米3),其名称应为“立方米”,不能是“三次方米”。
因此,当单位符号中出现m2(米2)或m3(米3)时,必须根据其物理量的意义来确定其名称,不得随意,因此,要正确使用单位名称,又增加了难度。
从上面的一些例子可以说明,如果书稿中要用单位名称来表述的话,产生差错的“陷阱”很多,稍不注意就会出错。
而如果使用单位的中文符号的话,这些差错因子都是可以避开的。
从上例中也可以看出,只要将相应的中文符号(单位的简称)代入到国际符号中,就可以正确地表示为单位的中文符号。
因此书稿中还是以使用单位的中文符号为好,这不仅容易为读者与编纂者都能共同接受,而且不容易产生表述错误的问题,也满足了法定计量单位的规定中,应优先使用符号的要求。
当然,我们在实际使用中,也不排斥那些简单的、不容易出错的单位名称,如叙述中讲到面积,不妨仍使用单位名称“平方米”。
而对于那些组合单位或是繁琐的单位名称,还是以使用单位的中文符号为好,如流量单位的单位名称“立方米每秒”,还是以使用单位的中文符号“米3/秒”为简练。
2.尽可能不使用单位“度”
按旧有的提法,计量单位中的“度”可以用来表示摄氏温度、华氏温度、热力学温度、电能量和平面角等。
同一个“度”字,在不同的场合,有其不同涵义,因此,如不注意适用种类,涵义极容易混淆。
例如,有一条“等离子弧熔炼炉”的条目,它的释义中有:
“电弧最高温度可达30000度以上”。
这里,“度”虽然说明了是温度单位,但究竟是摄氏温度、华氏温度,还是热力学温度呢?
假如30000这个数据是指摄氏温度的话,那么热力学温度应该是30273.15开,而对华氏温度来说,它竟是54032华氏度。
后一个数据与30000相差了1.8倍。
可见,简单地用一个“度”字来表示温度单位,这种表述既不准确,也容易产生谬误。
对于某些单位中所出现的“度”,由于没有物理量的提示,对大多数查阅非本专业词条的读者来说,往往不明其意。
例如,有一条“气体常数”的条目,其释义中有:
“普适气体常数的数值为R=8.313608焦/(摩·度)=848克·米/(摩·度)。
”上述单位中的“度”,是指温度、电能量,还是平面角呢?
这就很费猜测,需要再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为了避免习惯使用“度”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在表示平面角的单位时,尽可能不用“度”,而统一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如倾角30°~45°,北纬67°等。
上述两个例子中,单位“度”的使用都不符合法定计量单位的规定,这里只是作为典型例子来说明尽可能不要使用会引起差错的单位“度”。
标准规定,温度、电能量和平面角这三个物理量的单位中,平面角的单位“度”,是唯一允许使用的单位。
还规定,温度单位用“摄氏度(或℃)”、“开”表示,电能量用“千瓦·时”表示。
把电能量1千瓦·时称为1度或1度电也是不允许的,即不能将民间习用的“度”作为千瓦·时的名称。
三、量和单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
(1)关于旧制
在法定计量单位施行之前,我国曾经使用的单位制很多,既有国际单位制,又有米制、市制、绝对单位制、力单位制,以及高斯单位制、实用单位制、英制、美制,等等,十分杂乱。
由于长期形成的传统习惯不容易改变,以及资料引用的关系,因此,书稿中使用旧制单位的混乱现象还时有发生,例如:
1)强度极限为200公斤力/毫米2以上。
这里所用的单位“公斤力/毫米2”,是力单位制中的米千克力秒制单位,现在不能使用,法定计量单位规定用“帕”。
正确的表述应该为:
强度极限在1960兆帕以上。
2)以“千卡/(马力·时)”或“千卡/(千瓦·时)”表示。
“千卡/(马力·时)”或“千卡/(千瓦·时)”中的千卡、马力都属于非法定计量单位制单位,现在均不能使用。
正确的表述应该为:
以“焦/(瓦·时)”表示。
3)热力厂的发热量为600万大卡。
卡是被废除的热量单位,通常将千卡称为大卡。
而热量的法定计量单位为焦耳(J)。
此外,万(104)是我国习惯使用的数词,但不是词头,不能与单位合用,如果简单将600万大卡换算成2500万焦,也是错的。
因此正确的表述应该为:
热力厂的发热量为25吉焦(25GJ)。
(这类用卡作热量单位的情况,在书稿中还经常出现)
4)0.1大气压以内。
大气压是非法定计量单位制单位,不能使用,正确的表述应该为:
“9.8千帕以内”。
5)体积单位公升和立升。
体积单位升(符号L
(1)),是体积单位m3的十进分数单位立方分米(符号dm3)的专门名称。
1L=1dm3。
它是法定计量单位中国家选定的11个非国际单位制单位之一,可以使用国际单位制词头。
而公升是1928年在《中华民国权度标准方案》中规定的体积单位名称,一直沿用到解放后。
1公升=1000公撮(=1000毫升),因此一公升实际上就是一升。
195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中规定用升作为“容量”的单位,废除公升及立升的名称。
6)体积单位cc。
cc是体积单位立方厘米cubiccentimeter的缩写,其符号为cm3。
标准规定,不能用缩写cc代替符号cm3。
而且mL=10-6m3=1cm3,因此,也可以使用mL(毫升)代替cm3。
cc的用法是错误的,必须改为mL或cm3。
7)29寸彩电,28寸自行车。
这里的寸,从字面看是市制单位,但实际上是英制的长度单位英寸。
29英寸彩电是指彩色电视机的屏幕对角线长度为29英寸;28英寸自行车是指自行车车轮的直径为28英寸。
现在电视机在出厂时都改成以厘米作为单位,例如,29英寸改为74厘米。
8)16吋,8呎,15哩,200浬。
吋、呎、哩、浬等都是1977年以前使用的字,1977年7月20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计量局考虑到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的用字不统一,发布了《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明确淘汰吋、呎、哩、浬等字,把上述单位分别改为英寸、英尺、英里、海里。
还把
改称英亩,嘝改称蒲式耳,唡改称加仑,噚改称英寻,唡改称盎司,瓩改称千瓦,公升改称升,乇改称托,
改称方,
改称宋,等等。
此外,195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中,把糎(公分)改为厘米,把粍(公厘)改为毫米,把竓(公撮)改为毫升,把立升、公升改为升等等。
在释文中,如果出现题目中的内容,则必须换算成法定计量单位,如16吋写成40.6厘米,8呎写成2.44米,15哩写成24千米,200浬写成200海里(仅用于航程,如非航程,则换算成千米或公里)。
此外,如果释文中必须要括注这些旧制单位的话,以上这些字都要按规定使用,如题目中的单位要写成:
英寸、英尺、英里、海里。
9)公克是什么单位?
1公克是否等于2g?
1929年我国实行了米制,采用公斤、公两、公钱、公分、公尺、公寸、公分等单位。
1959年改为公斤、百克、十克、克、米、分米、厘米等单位。
但中国台湾在1985年公布的“度量衡单位及其所用之倍数、分数之名称、定义及代号”中,采用了公分(cm)、公里(km)、公克(g)、公吨(t)、公升(L)、公亩(a)、公顷(ha)等单位,括号中均为其相应的单位符号。
从上述可以看出,公克实际上就是克,公升实际上就是升,因此1公克并不等于2g。
从题目来讲,公克、公升都不是法定计量单位,均属废除之列。
10)图书,尤其是辞书中一定不能随意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否则即视为差错。
但是,标准中也规定了在专门领域中,允许以下一些非法定计量单位暂时使用:
①长度单位:
埃(Å),用于光谱学、原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核反应和电离辐射、固体物理学等专门领域;秒差距(pc)、天文单位(ua)、光年(l.y.),用于天文学等专门领域。
②面积单位:
公顷(ha),用于土地面积,我国规定用hm2;靶恩(b),截面积,用于核反应等专门领域。
③功率单位:
乏(var),用于无功功率。
④时间单位:
年(a);月;周,星期;(可长期使用)
⑤磁动势单位:
安[培]匝(At)。
⑥响度级单位:
方(phon)。
⑦响度单位:
宋(son)。
⑧级差单位:
奈培(Np)。
⑨频程单位:
倍频程(oct)。
⑩计算机信息的最小单位:
比特(bit)。
11)黄金首饰中用到的14开、18开中的开是什么单位?
这里的“开”来自英文carat(美语karat),它用于衡量金首饰中的含金量,但不是法定计量单位。
纯金定为24开。
18开指含金量为18/24或0.75或75%,14开指含金量为14/24或0.5833(循环小数)或58.3%。
因此,5g18开的金首饰,其含金量为3.75g黄金。
习惯上用开(K)来替代,但严格来说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开(K)是热力学温度单位开的符号。
12)200亩。
亩一般指市制单位中的市亩。
1市亩=(10000/15)m2=666.666666m2,不是一个整数,使用上很不方便。
此外,亩的大小在我国各地实际上相差很大,统计上极不准确。
自1990年国务院批准发布《关于改革全国土地面积计量单位的通知》后,应逐渐废除,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地方还在使用,报章上也常见,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慎重处理。
但如果能够换算的,尽量使用公顷或平方米作为单位。
13)在辞书中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的同时,也要防止不问具体情况,把所有的非法定计量单位一律经简单换算,改为法定计量单位,并舍弃原来的单位。
例如:
①毫米汞柱(mmHg)是非法定计量单位,理应改为相应的法定计量单位帕(Pa)。
但在涉及到人体血压时,就不宜只简单地把毫米汞柱数(mmHg)乘以换算系数,改成为帕(Pa)或千帕(kPa),此时应该括注原来的单位,如10.67~16.00kPa(80~120mmHg)。
②“亩”是自1990年国务院批准发布《关于改革全国土地面积计量单位的通知》后,应该逐渐废除的,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好些方面还在使用,国家技术监督局也允许根据具体情况慎重使用。
③千分率‰不是物理量,但在涉及到诸如人口增长率、铁路路基坡度以及银行的利息等时,仍可使用。
这时,就不要简单地把数值的小数点移前一位而采用%。
(2)关于物理量的名称
1)绝对温度0.3开。
根据热力学原理所定义的温度,过去常习惯称其为“绝对温度”。
这一物理量名称,书稿中出现得比较多。
按法定计量单位要求,“绝对温度”这一物理量的名称不能使用,应该使用“热力学温度”。
正确的表述应该为:
热力学温度0.3开。
2)条目“玻尔磁子”的释文定义为:
原子物理学中磁矩的单位。
查标准:
玻尔磁子是原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中的物理量名称,符号为μB,并不是磁矩的单位名。
玻尔磁子的单位为安培平方米(A·m2)。
这里,将物理量和单位搞混淆了。
3)某产品广告:
长1m,φ12mm~φ16mm。
用符号φ表示直径是制图中的规定,不是标准中的直径符号,标准中的直径符号为d或D。
因此,正确的表示应该为:
长1m,直径d=12~16mm。
(3)关于单位名称
1)摄氏35度,35度。
单位名称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不能拆开。
当与数值一起使用时,应当是数值在前,单位在后。
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以前常习惯拆开使用。
即使在今天,在报刊、广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