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84578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docx

《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docx

学年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孔子在肯定管仲对国事贡献的同时,也批评他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

孟子认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

由此可见孔、孟二人

A.宣扬民本思想B.主张重构秩序

C.追求仁政德治D.肯定汤武革命

【答案】B

2.学者何新在《哲学思考》中提到:

儒教有两个发展阶段,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

在这种国家宗教中,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

材料观点反映了

A.儒家的政治化趋势B.儒学思想出现质变

C.中央集权逐渐强化D.儒学的不断世俗化

【答案】A

【解析】“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表明儒家思想成为适应国家政治统治的思想,故A正确;B不是材料的主旨;C材料无法体现;D不符合“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排除D。

3.北宋学者石介在《中国论》中说:

“闻乃有巨人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自胡来入我中国。

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虽然,中国人犹未肯乐焉而从之也。

”其言论意在

A.通过文化融合缓和民族关系B.反对文化交流.保护华夏文明

C.削弱佛道冲击,意图复兴儒学D.宣扬华夷观念,维护北宋统治

【答案】C

4.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明朝统治者曾一度以‘心学’为‘诋毁先儒’、‘传习邪说’的‘向导’,而士子们则从王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思想启蒙。

”其主要原因是王阳明

A.否定孔孟权威B.否定“存天理,去人欲”

C.高扬人的主体地位D.强调发明本心

【答案】C

【解析】王阳明强调内心反省达到良知,突显了人的主体地位,带有人性觉醒的意味,为后来追求平等的早期启蒙思想家所利用和发展,故C正确;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是以儒学为基础,并未否定孔孟权威,排除A;王阳明仍然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儒家伦理纲常规范行为,并未否定“明天理,去人欲”,故排除B;发明本心指自己在心中去发现真、善、美,达到自我完善,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5.吴晗《历史的镜子》中提及“他晚年游历北方时,有和过去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刻检书查对,力求记载的真实.他这种从实际山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

”材料中的“他”

A.认为探究“理”,只需内心反省即可得到天理

B.主张限制君权,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

C.关注实地的调查和国计民生,富有时代责任感

D.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他晚年游历北方时,有和过去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刻检书查对,力求记载的真实.他这种从实际山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

”可以看出这个人是一个学者,主张经世致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人是顾炎武,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错误,这是理学家的思想;B选项错误,这是黄宗羲的主张;D选项与其不符。

6.普罗泰戈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苏格拉底相信自己的“灵机”不是传统的邦神,成为了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

这表明两人

A.公开反对宗教神学B.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C.批判雅典人的愚昧D.注重于对人的思考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二人都反对神、注重于对人的思考,故D正确;A、B、C材料无法体现。

7.文艺复兴名义上是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文化,实际上是创造一种反对封建神权的新文化,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是世界的主体。

应该从神学教条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恢复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可见,人文主义之“新”的意义在于

A.奠定了近代人权的基础B.有助于共和制取代君主制

C.推动“新航路”的开辟D.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

【答案】A

8.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

“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

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下列对宗教改革的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树立信仰本身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人人可以同上帝直接对话

D.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

【答案】D

9.法国学者维吉尔•比诺(VirgilPinot)称:

“当人们翻阅18世纪法国思想家、经济学家撰写的作品、游记或报刊文章时,会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名字是如此频繁地出现,激起了那么多的赞誉之词。

仅以此而论,中国似乎就比英国更受欢迎。

”这主要因为

A.18世纪法国,启蒙哲人们对中国儒家文明更感兴趣

B.儒家文化提供了现实中难得见到的“自由”“平等”精神

C.启蒙思想家为了反对封建专制故意曲解儒家思想

D.当时的中国儒家思想比英国的启蒙思想更有活力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8世纪法国思想家”可知此时期为启蒙运动时期。

启蒙思想家宣传民主、自由、法治、平等等思想。

他们从儒家文化中看到了其所宣传的思想的现实存在。

因此可知B项正确;启蒙思想家只是借助儒家文明为启蒙思想而服务,并不能说明多儒家文明更感兴趣。

所以A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故意曲解儒家思想的内容,因此C项错误;同样也不能说儒家思想比启蒙思想更具活力,因此D项错误。

10.启蒙思想家卢梭在他的著作《爱弥尔》中表达了自然主义的教育观点,主张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主张教育要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

这表明卢梭

A.強调思想意识对人发展的影响B.认为可以凭理性完整地了解世界

C.反对理性,强调感性D.强调理性的同时关注感性

【答案】D

【解析】卢梭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强调理性,题中“主张孩子的情感教育先于理性教育,主张教育要顺乎天性”表明卢梭注重孩子的情感,主张顺乎天性,体现了关注感性,故D正确;A、B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卢梭强调理性,C错误。

11.徐光启著有《农政全书》,在书中“田制”之目有《井田考》一卷:

“井田之制,不可行于今,然川遂沟浍,则万古不易也。

今西北之多荒芜者,患正坐此。

故玄扈先生作《井田考》,著古制以明今用。

”徐氏征引历代文献,研究田亩制度,并引王祯《农书》,介绍各种“田制”的不同特点及其利用情况,其目的不是

A.提倡因地制宜B.主张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C.发展经济富国利民D.指出井田制已经过时

【答案】D

【解析】徐氏征引历代文献,研究田亩制度,并引王祯《农书》,介绍各种“田制”的不同特点及其利用情况,目的是为了提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以期富国利民,主旨并非指出井田制已经过时,故A、B、C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12.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

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

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

A.专制制度日益衰落B.社会风气渐趋败坏

C.市民价值观念变化D.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答案】C

13.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

这种变化说明

A.敦煌艺术来自艺术家创造性劳动B.北魏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C.艺术美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性再现D.唐代国泰民安富足强盛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中“北魏时代的壁画……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等信息体现了北魏与唐朝壁画的不同风格,与艺术家创造性活动无关,故A项排除;“北魏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仅能体现北魏时代壁画特点的时代原因,不能概括唐代,具有片面性,故B项排除;北魏因为社会动荡不安呈现出“悲壮之美”,唐代因为国泰民安富足强盛,壁画则呈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宏的文化气度,两者结合说明艺术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性再现,故C项正确;“唐代国泰民安富足强盛”仅能体现唐朝壁画特点的时代原因,不能体现北魏,具有片面性,故D项排除。

14.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

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B.促使民主政治的形成

C.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

D.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

【答案】A

15.美国宇宙学家保罗·戴维斯说:

“生命由原子造就,而原子是按照量子机制行事的”“生命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一些量子的‘把戏’,如果这样做能够赋予它优势的话。

”从中可知,其认为

A.生命进化是量子“把戏”的结果

B.量子论可能适用于生命科学研究

C.生命进化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

D.量子机制赋予了生命进化的优势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生命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一些量子的‘把戏’,如果这样做能够赋予它优势的话。

”表明量子论可能适用于生命科学研究,B项正确;A项内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准确,原子是按照量子机制行事的,不是生命,故排除A;C项说法不准确,材料内容并没有体现出这个内容,故排除B;D项材料内容中并未体现,故排除。

16.下图是三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图。

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有效信息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工业发展相对疲软

B.信息技术革命促使新经济的出现

C.三次工业革命中生产动力未发生根本变化

D.第二、三次工业革命发展较为迅猛

【答案】D

17.王韬的《瞍园文录外编》中记载:

“朝廷有兵刑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能行;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这表明王韬

A.准确介绍了英国议会职权B.仍受古代民本思想影响

C.认识到君主立宪制的本质D.深受卢梭启蒙思想影响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可看出王韬的主张是君民共治,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且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英国议会职权,故A项错误;王韬主张君民共治,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且吸取传统民本思想说明没有认识到君主立宪制的本质,故C项错误;卢梭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18.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

康有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在幕后积极操作君主立宪制B.借助历史传统宣传维新主张

C.顺应革命潮流推进社会的变革D.从西方文化中寻找变法依据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借助历史传统宣传维新主张,B项正确;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但非暗中操作,更未适应革命潮流,排除A、C;D不符合材料主旨及史实,排除。

19.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有为“托古改制”,袁世凯“尊孔复古”,吴虞提出“打倒孔家店”。

对此,最符合的史学理念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B.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C.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答案】A

20.孙中山认为全体人民应当直接参与管理国家、管理政府、管理官员、管理立法等工作,只有实行“直接民权”或“全民政治”,才能“济代议政治之穷”,“矫选举制度之弊”。

由此可以看出他认为

A.实行直接民主才能确保民主政体B.全民政治是实现三民主义的核心

C.应当实现国民直接、平等的民权D.民权主义者应学习借鉴西方民主

【答案】C

【解析】“全体人民应当直接参与管理国家、管理政府、管理官员、管理立法等工作,只有实行‘直接民权’或‘全民政治’,才能‘济代议政治之穷’,‘矫选举制度之弊’”这说明,孙中山已看到西方代议制的弊端,反对步欧美代议政治之后尘,主张把中国改造为“全民政治”的民国,由人民行使直接民权,C正确;A表述太绝对,错误,欧美代议政治虽然存在弊端,但民主政体并没有改变,排除A;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1.毛泽东说:

“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

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

”这段话出自

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D

22.如图是部分国家1993﹣2003年科技论文每篇平均被引用次数比较图。

此图揭示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的现代科技落后于发达国家B.美国的科技水平一直领先世界

C.亚洲国家的科技论文数少于欧美D.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答案】D

【解析】依据1993-2003年中国的科技论文每篇平均被引用2.78次排在表中9国的最后可知当时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非常薄弱,故D项正确。

图表主要说明的是科技的转化能力而不是科技水平高低,数量多少,故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23.任教大冶师范的王路先生.看到窗外翻飞戏水的小燕子,触景生情创作了著名儿歌《小燕子》;但《小燕子》在创作发表之初却迎来了非议。

王路也由此历受磨难,被戴上右派的帽子下放到黄冈。

据此可知《小燕子》创作于20世纪

A.40年代B.50年代C.60年代D.70年代

【答案】B

【解析】《小燕子》歌词有:

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

歌曲抒发了对新生活的热爱和歌颂,是有感于秀美的风光和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情景而创作,歌曲是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后的文艺成果,故B正确;排除ACD。

24.新中国成立前,由于为数众多的旧产婆采用落后的接生办法,造成了严重的产妇和婴儿死亡问题。

1955年,中国农村通过训练和改造旧产婆,实行新的接生法,儿童的成活率明显提高的景象。

这说明当时

A.优生节育已经成为国家战略B.农村妇女乐于接受新生事物

C.科学扫盲推动社会改造深人D.党和政府工作重心仍在农村

【答案】C

【解析】优生节育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是在新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新的接生法,不能得出农村妇女乐于接受新生事物,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采用落后的接生办法,造成了严重的产妇和婴儿死亡问题”“实行新的接生法,儿童的成活率明显提高的景象”可得出科学扫盲推动社会改造深入,故C项正确;七届二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故D项错误。

25.有位美学家指出:

“绘画是从最单纯的事物中抽离出最简单的形式,让画布上出现的是符号般的造型,经由视觉慢慢被组合在一起以代表一个实物。

他不是具象世界,而是画家心中的意象。

”下列美术作品中,创作风格与此观点一致的是

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B.《日出·印象》

C.《格尔尼卡》D.《向日葵》

【答案】C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

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时,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郡(国)县学,以后历代都依例设立。

在太学,教学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定期考核,学生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进入仕途。

唐时官学稳定发展,玄宗“敕天下乡贡,举人不由国子及郡、县学者,勿举送”。

规定凡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必须经过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学习。

明洪武八年太祖“诏天下立社学”。

儿童进入社学,先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然后学习经、史、历、算等知识。

同时也须兼读《御制大诰》、明朝律令以及习冠、婚、丧、祭之礼。

洪武十五年颁禁例,不准生员参与国家政治,议论朝政得失。

——摘编自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人性,挖掘与培养人的潜在能力与创造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重要手段就是教育。

不同于中世纪的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学校教育多为个人所办,注重人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为世俗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此人文主义教育家对当时教育和教学的内容进行了革新,还增加了艺术、政治、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大学,不仅汇聚了一大批人文主义思想家,而且拥有一批一流的自然科学家在传递着近代科学思想。

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才产生了第谷、开普勒等近代科学的先驱人物。

——《外国高等教育史论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以来中国古代官方办学的基本特点。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在教育办学上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

(10)

【答案】

(1)特点:

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教育体系;长期以儒家思想为主要教学内容;把教育和选拔管理人才结合起来,把读书和做官结合起来;办学服务于专制集权体制,政治性强。

(8分)

(2)特点:

教育内容上欧洲引进了人文主义的新思想;注重人文学科教育;教育目的上欧洲注重培养世俗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办学力量上欧洲主要是民间办学。

(任意三点6分)

影响:

开启了西方近代教育的先河;培养了一批近代化的人才,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任意两点4分)

(2)第一小问,从培养目标、经费来源、教学内容、学位制度、学校管理等方面比较中世纪西方大学教育与古代中国官学教育的不同之处。

第二小问,可以从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和思想解放等角度概括中世纪西方大学教育的历史影响。

27.(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富论》两种译本的比较

材料二梁启超1902年发表《绍介新著(原富)》中说:

“其文笔太务渊雅,刻意模仿先秦文体,非多读古书之人,一翻殆难索解”。

l903年在他发表的文章中,又再次提到该书:

“然乡曲学子,得读之者百无一焉,读之而能解其理者千无一焉,是岂不可为长太息也。

”夏曾佑在l903年写给严复的信中也说:

”《原富》前日全书出版,昨已卖磬,然解者绝少,不过案头置一编以立懂于新学场也。

”当代学者俞政通过研究,得出结论:

《原富》在20世纪初期的境遇,可以说是“生不逢时,曲高和寡”。

——摘编自赖建诚《亚当·斯密与严复:

<国富论>与中国》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严复《原富》的翻译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原富》在中国出现文中境遇的原因。

(8分)

【答案】

(1)特点:

用文言进行翻译,文字简洁典雅;对原文内容进行了拓展;对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存在误译和扭曲。

(任意三点6分)

原因:

中国书面语与口语截然两分的传统;尚未形成严格的翻译规范;为了减少读者的阅读障碍;严复自身知识和视野的局限。

(任意三点6分)

(2)原因:

文言翻译造成阅读难度大;此书在当时的印量较少;时人对西方经济学的认识较少,造成此书的理解难度大;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对当时的中国不利;当时中国的经济急需政府的引导;当时国人更关注政治救国。

(8分)

(2)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理解的能力,“生不逢时,曲高和寡”是20世纪初期《原富》在中国的境遇,主要在材料二中进行归纳答案,例如,“非多读古书之人,一翻殆难索解”意在强调翻译成文言文是会造成阅读难度大的,再例如”《原富》前日全书出版,昨已卖磬”则意在强调此书在当时的印量较少,还可以结合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经济国情进行解释,例如半殖民地的中国对西方经济学的认识是较少的。

28.(12分)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代以来一些国家之所以发展快,就是因为他们思想解放,创新多……当一个国家的重大科技发现超过了同期世界科技发现总数的25%时,可以把这个国家叫做“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而这个国家保持“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时间叫“科学兴隆期”……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发生了五次转移。

首先是意大利,接下来转移到英国,法国,德国,再到后来,大约在20世纪的时候,转移到美国,美国一直保持到现在。

——摘编自汤浅光一(日本)《科学文化史年表》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关于“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

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科学兴隆期到来时都有不同程度的思想解放。

论述:

16世纪伽利略、布鲁诺等科学家出现,意大利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是由于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解放思想,推动了17世纪英国出现了牛顿、哈雷等科学巨匠,是由于16世纪宗教改革最后来到英国,对教权的否定使实验科学不断发展,18世纪,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理性主义推动下巴黎科学院建立,法国成为了新的科学中心。

19世纪初,德意志地区有计划地建立一大批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统一的理工学院、高等技术学校,最早制定研究生制度。

20世纪,欧洲的动荡和大战导致其科学家流亡到美国,“美籍科学家”使“曼哈顿工程计划”、“阿波罗计划”得以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