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一个很长的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81819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一个很长的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精选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一个很长的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精选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一个很长的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精选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一个很长的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精选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一个很长的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一个很长的历.docx

《精选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一个很长的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一个很长的历.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一个很长的历.docx

精选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一个很长的历

[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

一、相关文章

1、陈国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第4期。

2、陈金庞: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新探》,《理论建设》2004年第5期。

3、陈立旭、王正芳:

《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发展论坛》1998年第4期。

4、高建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时代意义》,《发展论坛》1998年第1期。

5、韩荣璋:

《一道世纪性的难题——社会主义国家对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第4期。

6、黄仁伟:

《中国崛起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2年第3期。

7、马仲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北京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

8、剑阳:

《社会经济形态的稳定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云南教育学院学报》第十三卷第六期,1997年12月。

9、蒋学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轮的历史意义》,《复旦薛宝(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

10、李会滨:

《论社会主义史上的三次飞跃》,《社会主义研究》1997年第2期。

11、李士文:

《社会主义国家在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上的曲折与失误》,《云南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

12、李忠杰:

《邓小平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共党史研究》2004年第5期。

13、刘博、董荣蓉:

《论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理论学习》2001年第12期。

14、刘土尧:

《邓小平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观初探》,《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4期。

15、毛立言:

《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和模式选择》,《马克思主义研究》1999年第3期。

16、南竺雁、何爱农:

《超越苏联模式:

一个时代的课题——试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时代意义》,《理论探讨》1994年第3期。

17、钱均鹏:

《社会主义的百年探索及其定位思考》,《理论导刊》2002年第1期。

18、《求是杂志》课题组:

《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求是杂志》2000年第24期。

19、单晓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创新了的社会主义初级形态》,《理论探讨》2004年第1期。

20、沈耕、毛怡红: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争论》,《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1期。

21、师仓:

《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发展曲折性》,《理论探索》2002年第1期。

22、宋才发:

《社会主义发展论》,《社会主义研究》1991年第1期。

23、石冀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外部制约因素分析》,《唯实》2002年第4期。

24、石仲泉: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贡献和失误》,《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1期。

25、孙皖江: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再认识》,《理论探讨》2000年第1期。

26、王朝文:

《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7年第11期。

27、王金华:

《“超越阶段”错误的表现及其社会后果》,《理论学刊》1989年第1期。

28、王金华:

《社会主义国家“超越阶段”错误发生原因探讨》,《马克思主义研究》1989年第2期。

29、王力军: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东方论坛》2004年第3期。

30、汪亭友:

《20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与现实思考》,《学术论坛》2002年第1期。

31、卫兴华、桑百川: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32、文记东: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探索》,《理论探讨》2004年第2期。

33、伍建文:

《对社会主义发展过程曲折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认识》,《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34、吴雄丞:

《道路曲折前途光明——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求是杂志》2001年第10期。

35、夏冰: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中国道路”的现实思考》,《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

36、邢和明:

《八大前后中共对苏联模式的思考与改革——兼论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当代中国史研究》第12卷第1期,2005年1月。

37、徐民华:

《深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双重历史定位的认识》,《科学社会主义》1998年第1期。

38、徐佩华:

《对社会主义事业长期性和实现模式多样性的探讨》,《理论月刊》2001年第11期。

39、徐卫国:

《论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阶段性》,《社会主义研究》1996年第5期。

40、薛汉伟:

《论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5卷,1998年第1期。

41、鄢新萍: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认识与推进》,《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第5期。

42、杨菲蓉、郭文亮:

《从马克思到邓小平: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4卷(总第191期),2004年第5期。

43、杨继瑞: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再认识》,《经济体制改革》1998年第1期。

44、杨鲁慧:

《社会主义发展观:

阶段性与整体性》,《社会主义研究》1994年第1期。

45、杨世平:

《论江泽民同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研究》第20卷第6期,2003年11月。

46、曾芬钰:

《对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演变理论的深层思考》,《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47、张剑峰:

《发展市场经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阶段——学习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

48、张凌云:

《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发展》,《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49、张奇志:

《试论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生长点及现实意义》,《北京党史》2004年增刊。

50、张蔚萍: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理论前沿》2001年第4期。

51、张晓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新内涵》,《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第5期。

52、张义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适用范围的有限性和国际性意义》,《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4卷第3期,2004年5月。

53、张玉玺:

《正确看待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理论前沿》2002年第16期。

54、张植卿:

《社会主义进程的曲折性及其历史命运》,《河南社会科学》第9卷第4期,2001年7月。

55、赵家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1卷第5期,2004年9月。

56、周锡荣:

《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求是》1998年第16期。

57、朱春珠: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年第12期。

二、观点概要

1、马克思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阶段论的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首次把社会主义思想由空想推进到科学阶段。

尽管社会主义制度在当时尚未成为现实,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出于对敌斗争和革命宣传的需要,还是在理论上大胆地勾勒和描绘了未来社会主义的大体轮廓与基本特征。

由于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没有亲身经历社会主义实践,短暂的巴黎公社革命提供的经验与教训非常有限。

他们的设想具有很强的预测性。

当然,马克思恩格斯也没有把他们的理论绝对化、教条化,而是用开放、发展的观点看待自己创立的理论体系。

“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他任何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在这里,恩格斯指明了未来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基本特点,告诫后人要有创新观念,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主义。

列宁认为,落后的俄国存在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绝不是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

在这一特殊时期,无产阶级执政党,只要条件许可,要始终把经济文化建设作为工作重心。

而且不应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要允许小农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有益补充。

社会主义社会不仅不能取消商品、货币与市场,还要反对包罗万象的高度集中的官僚主义计划,要充分发挥商业、市场与货币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列宁关于不发达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为处于初级阶段的广大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积累了新经验,提供了新思路,开辟了新途径。

——汪亭友:

《20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与现实思考》,《学术论坛》2002年第1期。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第一次阐明未来社会发展将经历以下三个基本阶段:

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

过渡时期就是指由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马恩对未来社会的预见的立足点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另外,马恩在有生之年没有机会也没有可能面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活生生的现实来探索和研究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因而他们对未来社会的展望和预测只能是抽象的和一般性的,而不是具体的和细致的,不同国家所应经历的不同社会主义发展轨迹和特殊规律在他们那里并没有现成的答案。

但正是马恩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所作的这种抽象的、一般的展望和预测,为后人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列农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基本沿用马克思在《哥达批判纲领》一书中的设想,即过渡阶段、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但在概念使用上有所不同。

1916年列宁在《关于自决问题的争论总结》中首次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把过渡阶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看成是前后相继、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三个阶段,认为不能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而必须经过较长时期和若干阶段。

列宁提出的这些颇具启发性的新论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杨菲蓉、郭文亮:

《从马克思到邓小平: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4卷(总第191期),2004年第5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思想,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

中国实际或中国国情是怎样的?

人们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往往指出如下两点:

一是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二是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一穷二白,地区发展不平衡等。

这些认识不仅正确,而且重要,但却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这些并非是今天才有的新认识,而是过去人们早就有所认识。

根据这些认识,1959年毛泽东还提出了不发达社会主义的概念。

这当然是理论上的一个进步,但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相去甚远。

因为我们还远没有认清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当时,不少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的有关认识也有类似的进步。

1960年,《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声明》说:

“社会主义阵营的其它国家正在胜利地奠定社会主义的基础,其中某些国家已经进入发达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61年,卡达尔说:

“我们正在匈牙利建成社会主义基础,并将过渡到建设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这些在实际上就是承认还处在不发达社会主义的阶段。

但仍然没有形成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概念。

后来,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

1962年1月,毛泽东在《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

“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

”到80年代中期,一些东欧国家的领导人也进一步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1985年,匈牙利的领导人指出:

各社会主义国家目前还处于建设发达社会主义的“开始时期”。

“那种认为一个落后国家在一二十年内就能建成社会主义,再过二三十年就能实现共产主义的理论是幼稚的,已经过时了。

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可能要延续一百年到几百年。

”1983年,保加利亚领导人日夫可夫也说:

“建设发达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短暂的阶段,它是一个持续的时期。

”1986年波兰十大制定的党纲说:

“波兰现在处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最后阶段。

”这些都应当说是一大进步,但这种进步是不够的,还不足以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因为那时还远未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远未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

——薛汉伟:

《论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5卷,1998年第1期(总第185期)。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未来社会时,十分重视阶段的划分。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把资本主义制度被消灭以后未来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三个相互衔接、循序渐进的历史阶段:

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

马克思在这里并没有使用“社会主义”这一概念。

他所说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就是后来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发展所需经历的三个历史阶段的划分是正确的、科学的。

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历史阶段作过明确的划分或论述。

因为当时既没有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也没有做出科学预见的必要条件。

不过他们为我们留下了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方法,这就是:

社会主义社会同其他一切社会一样,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列宁在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活生生的实践中,不仅对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作了系统的论述,而且对社会主义本身的发展阶段也有某些科学预测,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

列宁认识到,俄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是短暂的而是长期的历史过程,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不经过国家资本主义“一系列过渡”便不能到达社会主义;依据同一理由,要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也必须经过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过渡阶段”。

他当时提出的概念有:

“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最终胜利和巩固了的社会主义过渡阶段到完全的共产主义”等等。

只是在当时的条件下,他很少有可能对上述这些概念作出明确的解释。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列宁在这里已经萌发了对于社会主义社会长期性和阶段性的思想。

而且,这一科学预测是符合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的,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重视对于一个长的历史过程的阶段性研究,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前后起,就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并提出过许多正确或比较正确的观点。

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很不完善”,它有一个从“很不完善”到“完全建成”的过程。

这时,毛泽东提出了“建立”和“建成”这样两个表示社会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概念,并以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状况,以社会主义很不完善和完善的不同状况,来区别“建立”和“建成”这两个阶段。

1959年底,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发展两阶段的思想,并谈到我国现在正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进而明确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他说,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经过后一阶段,到了物质产品、精神财富都极为丰富和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在当时,这种提法是相当杰出的见解和极有价值的思想,它大概面汇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

到1962年初,毛泽东更加深了对社会主义长期性的认识,他指出,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

”毛泽东的这个认识,与我们党现在提出的“我国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是基本一致的。

上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地划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提供了理论依据。

从他们的思想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点认识: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经历不同阶段的历史过程。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都有不同的特征,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在这些不同阶段的依次发展中逐渐完善起来的。

第二,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社会主义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发展,以至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都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程度。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长期性和阶段性,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的长期性和阶段性决定的。

所以,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首先应该着眼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状况。

——徐卫国:

《论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阶段性》,《社会主义研究》1996年第5期。

从研究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毛泽东是比较早地明确论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革命家之一。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有这样一些好的思想:

例如,根据社会基本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认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有许多发展阶段,会发生质变和革命,从而启开了研究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大门。

又如,从部分质变的观点出发,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的两个阶段。

再如,在对我国的国情进行初步分析时,认为社会主义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建设,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需要五十年至一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使一个有着矛盾内容的复杂体系。

除了正确思想之外,毛泽东亚有许多错误的理论观点。

主要表现在这样两个方面:

(一)超越阶段的空想论。

1、急于将多种形式的所有制变为单一的全民所有制。

2、急于改变按劳分配政策,实行名曰具有共产主义因素实为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

3、不切实际地单纯强调发扬共产主义风格,基本否定物质利益原则的积极作用。

4、无视中国落后的客观实际,企图实现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穷过渡。

(二)混淆阶段的“大过渡”论。

毛泽东关于过渡标准和过渡终点的看法都改变了。

——石仲泉: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贡献和失误》,《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1期。

2、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的贡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特殊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消除封建专制主义残余影响,实现民主化、法制化的阶段。

——马仲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北京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

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键在于时刻不能忘记“初级”二字。

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指象我国这样的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经的特定阶段。

在这一历史阶段中,我国的基本国情就是不发达。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处在初级阶段。

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长期的努力。

“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必须确立戒骄、戒躁、长期奋斗的思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市场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在这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努力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陈立旭、王正芳:

《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发展论坛》1998年第4期。

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理论宝库中最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

从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实践来看,对现阶段应当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缺乏清醒的认识,是造成社会主义经过最初时期的发展后普遍遭遇困难甚至挫折的重要思想理论根源。

邓小平同志基于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首次提出了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新概念、新范畴,这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理论突破。

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特殊新形态,既和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产生的社会主义有区别,也和20世纪实践中的单一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追求“一大二公三纯”的社会主义有区别,还和当今国际上存在着的诸多社会主义思潮有区别。

邓小平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观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又一次重大历史性推进。

第一,邓小平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观科学揭示了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回答了社会主义在当代面临的新问题。

第二,邓小平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观深化了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为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指明了必由之路。

第三,邓小平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观深化了对现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国家加入世界全球化历史进程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四,建设有本国特色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的初步成功,不仅给一些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表示怀疑的人们以坚定的信心,而且给那些叫喊“社会主义已经失败”的论调以当头棒喝,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展示出新的发展前景。

——刘土尧:

《邓小平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观初探》,《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4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在人类整个社会发展阶段上所处的方位。

中国由于经济原来十分落后,革命胜利后,尽管我们实现了生产关系中占有关系形态的一定跨越(这是以中国有一定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生产力发展阶段、生产关系中交换关系形态无法跨越。

就生产力水平,交换关系形态的发展,现实中的社会主义所处发展阶段还没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高,因此,我们要实现马克思设想的第三大历史阶段的到来,将有一个漫长的道路要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在中国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有两层:

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阶段。

用邓小平的话说:

“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

”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解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是一致的。

那么,它该属于什么样的历史阶段呢?

很明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或一般意义上的“不成熟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亦即介于马克思设想的“过渡时期”(革命转变时期)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一个特殊阶段。

只有根据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质的揭示来理解它是一个“不够格的特殊阶段”,才能真正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进而弄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历多长时期。

——孙皖江: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再认识》,《理论探讨》2000年第1期。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吸取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社会主义思想、列宁的苏维埃共和国是“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把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推进到新阶段。

在邓小平的主持下,党在制定的一系列决议中,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了逐步深入的研究。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写上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在初级的阶段”。

十二大报告进一步确认“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并且以“物质文明还不发达”作为这个阶段的根本特征。

在上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邓小平在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对我国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作出了科学的判断:

“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