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81023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化学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化学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化学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化学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

《化学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

化学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解析版

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Si28S32Fe56Cu64Ag108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Fe(OH)3B.CO2C.BaCO3D.O3

2.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面贴上危险警告标签。

下列物质贴错了包装标签的是()

3.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A.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B.胶体能透过滤纸,而油液不能

C.产生丁达尔效应D.胶粒可以作布朗运动

4.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和“摩尔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单位

B.1mol任何物质均约含有6.02×1023个分子

C.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D.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NA(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5.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HCO3=Na++H++CO32-B.Ba(OH)2=Ba2++(OH-)2

C.A12(SO4)3=2A13++3SO32-D.KHSO4=K++HSO4-

6.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电子的转移B.有氧元素参加

C.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D.有氧化剂和还原剂

7.下列逻辑关系图中正确的是()

8.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玻璃棒缓慢注入盛水的烧杯中

B.未使用完的白磷要收集起来,并重新放入水中

C.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悬在容器上方,不能触及容器内壁

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要先通一段时间氢气,再加热氧化铜

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1mol•L—1硫酸溶液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为4NA

B.标准状况下,11.2LCC14中所含的原子数为2.5NA

C.2.7gA1与足量氧气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D.常温常压下,14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的原子数为2NA

10.在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Cu2+、SO42-、Na+、C1-B.Ca2+、Na+、NO3-、CO32-

C.MnO4-、Fe2+、Na+、SO42-D.Ba2+、NO3-、K+、OH-

11.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一定漏气的是()

12.不能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反应是()

A.盐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B.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C.硝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盐酸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13.下列每组分别给出了两个量,不可以求出相应物质的量的是()

A

B

C

D

物质微粒数

溶液的质量分数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

物质的质量

阿伏加德罗常数

溶液体积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

物质的摩尔质量

14.按以下实验方案可以从海洋动物柄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功能的天然产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①需要过滤装置B.步骤②需要用到分液漏斗

C.步骤③需要用到坩埚D.步骤④需要蒸馏装置

15.如图所示装置,正放在桌面上,适用于从Y口进入的操作是()

A.瓶内盛一定量的浓硫酸,用于干燥气体

B.X口接量筒,瓶内盛满水,用于测量难溶于水的气体的体积

C.瓶内盛一定量的饱和NaHCO3溶液,用于除去CO2中混有的杂质气体

D.用排空气法收集O2、CO2等气体

16.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Cl-

A.2Fe3++SO2+2H2O==2Fe2++SO42-+4H+

B.I2+SO2+2H2O=H2SO4+2HI

C.H2O2+H2SO4=SO2↑+O2↑+2H2O

D.2Fe3++2I-=2Fe2++I2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2分)

17.(8分)选用正确的实验操作,将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分离或提纯。

A.分液B.过滤C.萃取D.蒸馏E.蒸发结晶F.高温分解

(1)分离CC14和H2O:

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2)除去石灰水中的CaCO3:

________________。

(3)除去CaO固体中少量的CaCO3固体:

________________。

(4)从碘水中提取碘:

____________。

(5)分离乙醇(沸点为78°C)和甲苯(沸点为110.6°C)的液体混合物:

__________。

18.(8分)为了分离H2和SO2,并分别得到干燥的气体,某学生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

(a、b为活塞,且每个装置中的溶液均过量。

已知Na2SO3+H2SO4=Na2SO4+H2O+SO2↑)

(1)仪器丙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甲容器中盛____________;乙容器中盛___________。

(填字母)

A.浓硫酸B.稀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D.氯化钡溶液

(3)实验时关闭b,打开a,一段时间后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

(4)当分离完一种气体后,关闭_________(填“a”或“b”,下同),打开_________,这样得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19.(8分)某一反应体系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有六种物质:

HC1(浓)、KMnO4、MnCl2、H2O、Cl2、KCl。

已知Cl2、MnCl2为生成物。

(1)该反应中的氧化剂为_______,氧化产物为________。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2)若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则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NA(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3)若反应中转移0.3mol电子,则消耗(或生成)HC1_______g。

20.(8分)某同学帮助水质检测站配制490mL0.5mol•L-1NaOH溶液以备使用。

(1)该同学应选择_____mL的容量瓶。

(2)应用托盘天平准确称量_______gNaOH固体。

(3)配制过程如图乙所示,则图甲操作应在图乙中的______(填字母)之间。

A.①与②B.②与③C.③与④

(4)若在配制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会使所配制NaOH溶液的浓度偏低的是______(填字母)。

A.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

B.定容时俯视

C.配制溶液所用的容量瓶洗净后没有烘干

D.NaOH固体在烧杯中溶解后,立即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内,并接着进行后续操作

E.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入蒸馏水至刻度线

21.(12分)某无色透明溶液可能含有下列离子:

Cu2+、H+、C1-、NO3-、CO32-、SO42-中的几种。

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pH试纸对溶液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溶液显酸性;

②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过滤;

③取少量实验②中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测定溶液pH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

(2)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不能确定该溶液中是否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

(3)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步骤③中的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

22.(8分)常温常压下,将15LO2通入10L由CO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使其完全燃烧,干燥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

(1)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15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体中,V(CO)=______L。

(2)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a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体中,V(CO):

V(H2)=______。

(3)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aL,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答案】B

考点:

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的相关知识。

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浓硫酸有腐蚀性,属于腐蚀品,图为腐蚀品标志,故A正确;B.汽油属于易燃物,故应贴易燃液体的标志,图为易燃液体标志,故B正确;C.酒精属于易燃物,故应贴易燃液体的标志,图为剧毒品标志,故C错误;D.KClO3属于易爆物,应贴爆炸品的标志,图为爆炸品标志,故D正确;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危险品标志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危险品标志,解题时,首先要知道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

值得一提的是:

化学命题的时候,经常将这些图标与交通图标等混在一起,因此,平时一定要多积累一些相关的图标类信息,以便考试时能够顺利地将这些图标与交通图标等区分开来。

3.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溶液的粒子直径小于1nm,浊液的子直径大于100nm,故选A。

考点:

考查了胶体的本质特征的相关知识。

4.

【答案】D

考点:

考查了物质的量的概念的相关知识。

5.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NaHCO3=Na++HCO3-,故A错误;B.Ba(OH)2=Ba2++2OH-,故B错误;C.A12(SO4)3=2A13++3SO32-,故C正确;D.KHSO4=K++H++SO42-,故D错误;故选C。

【考点定位】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正误判断

【名师点晴】书写电离方程式是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是强电解质电离还是弱电解质电离,如果是弱电解质电离要用“

”,且多元弱酸要分步电离;

(2)电离时产生的是阴、阳离子微粒,且原子团不能拆分;(3)电离方程式同样遵守原子守恒,选项B错误的原因就是不遵守此原则;另外弱酸的酸式阴离子一般不好折分,除非单独写其电离时拆分,如HCO3-

H++CO32-。

6.

【答案】A

考点:

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7.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气溶胶包含在胶体中,故A错误;B、吸热放热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钾盐和钠盐可以是碳酸盐,碳酸盐也可以是钠盐钾盐,故C错误;D、混合物、单质、电解质、非电解质是四个不同概念,图中关系正确,故D正确;故选D。

【考点定位】考查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依据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依据,胶体和分散系,反应类型、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的分析判断是解题关键。

注意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包括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和水,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包括一些非金属氧化物、氨气、大多数有机物(如蔗糖、酒精等)。

8.

【答案】C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实验安全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安全的相关知识。

要知道常见的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如: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H4、CO前一定要检验它们的纯度,这样做可防止不纯气体点燃发生爆炸;②做CO还原CuO实验时,在加热之前应先通入CO,这样做可赶跑空气,防止装置内CO与空气混合受热时爆炸,同时还要进行尾气处理,防止CO污染空气;③白磷等易燃物应保存在水中,用后不能随意丢弃,因为白磷着火点较低,易发生缓慢氧化而自燃.这样做可避免发生火灾;④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这样可防止水浮在酸液上方,沸腾后溅出造成事故等等。

9.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1L1mol•L—1硫酸溶液中还含有大量水,水中也含有氧原子,所含的氧原子数多于4NA,故A错误;B.标准状况下,CC14不是气体,不能计算11.2LCC14中所含的原子数,故B错误;C.2.7gA1的物质的量为0.1mol,与足量氧气充分反应后显+3价,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故C正确;D.常温常压下,14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0.5mol,中所含的原子数为NA,故D错误;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名师点晴】本题主要是通过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综合考查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顺利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

一方面要仔细审题,注意关键字词,熟悉常见的“陷阱”;另一方面是要把各种量转化为物质的量,以此为中心进行计算。

特别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注意:

①气体的摩尔体积适用的对象为气体,而标况下水、CCl4、HF等为液体,SO3为固体;②必须明确温度和压强,只指明体积无法求算物质的量;③22.4L/mol是标准状态下或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10.

【答案】D

【考点定位】考查离子共存

【名师点晴】离子共存的判断,为高考中的高频题,解题时要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

如:

①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一定没有有色离子,如Cu2+、Fe3+、Fe2+、MnO4-;②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反应的离子,如Fe3+、Fe2+、HCO3-、NH4+、Al3+;③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反应的离子,如HCO3-、CO32-、S2-、CH3COO-、AlO2-等,本题中的隐含条件是无色,解题时就要加以注意。

11.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而图示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符合题意,故A正确;B.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漏气,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C.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双手捂住烧瓶,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增大,在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漏气,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在烧杯内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漏气,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A。

【考点定位】考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装置气密性检验原理都是依据密闭装置中气体存在压强差,形成水柱或气泡的现象进行判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常见方法有:

①利用压强差形成水柱;②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形成压强差,形成气泡。

该题易错点是D选项的判别。

12.

【答案】B

【考点定位】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酸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明确反应的实质及物质的溶解性来分析解答,熟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即可解答。

本题中稀的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离子反应能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

13

【答案】B

【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

【名师点晴】要掌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n=

、n=

、n=

、c=

n=

、n=

、适用于任何状态的物质,n=

适用于气态物质,可以是纯净物,也可以是混合物,但如果掌握不准物质的存在状态,或气体的体积与气体摩尔体积不相适应,也会导致计算错误;c=

适用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及浓度的计算,溶液的体积与溶剂的体积是不同的概念。

14.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步骤

(1)是分离固液混合物,其操作为过滤,需要过滤装置,故A正确;B.步骤

(2)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需进行分液,要用到分液漏斗,故B正确;C.步骤(3)是从溶液中得到固体,操作为蒸发,需要蒸发皿,而不用坩埚,故C错误;D.步骤(4)是从有机化合物中,利用沸点不同采取蒸馏得到甲苯,需要蒸馏装置,故D正确;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有机物的合成

【名师点晴】本题以混合物的分离提纯考查有机物的合成,注意合成流程中物质的性质及分离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重实验操作和分离方法的考查。

步骤

(1)是分离固液混合物,其操作为过滤,步骤

(2)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需进行分液,要用到分液漏斗;步骤(3)是从溶液中得到固体,操作为蒸发,需要蒸发皿;步骤(4)是从有机化合物中,利用沸点不同采取蒸馏得到甲苯。

15.

【答案】B

【考点定位】考查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气体的干燥

【名师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万能装置”的多种功能,如收集气体、洗涤气体、贮存气体、干燥气体等,考查学生根据气体的性质进行灵活运用解题的能力。

对于

装置,有如下常见用途:

1.洗气(长进短出) :

当制得的气体不纯时,或者要对气体进行除杂时,都要想办法去掉杂质气体,这就是所谓的“洗气”,洗气瓶内装有吸收杂质的液体,混合气从长端进、短端出(即长进短出);2.集气(贮气) :

①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O2或CO2等),气体从a端通入,空气从b端导出.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H2等),气体从b端通入,空气从a端导出.②排水法收集气体(如图所示)瓶中盛满水,气体从b端进,水从a端出;3.量气(短入长出) :

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b端进入,a端接一个量筒,通过测量量筒内水的体积从而测得生成气体的体积.若气体能与氧气反应,可在瓶内水面上加一层油;4.验气(检验或证明某气体):

 瓶内装有验证某气体所需试剂,检验时必须要有现象.气体流向是:

长进短出,即a进b出;5.安全瓶(长进短出) :

点燃可燃气体时,瓶内装少量水,将点燃的气体与发生装置产生的气体分隔开。

16.

【答案】C

考点:

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17.

【答案】

(1)A;

(2)B;(3)F;(4)C(答C、A或C、A、D均给分);(5)D;

考点:

考查了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相关知识。

18.

【答案】

(1)分液漏斗;

(2)C;A;

(3)NaOH和Na2SO3;

(4)a;b;SO2;

(1)由图可知,仪器丙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故答案为:

分液漏斗;

(2)甲的作用为吸收二氧化硫,使其与氢气分离,则甲容器中盛碱液为NaOH;乙容器可干燥氢气、二氧化硫,具有吸收性,则乙中盛浓硫酸,故答案为:

C;A;

(3)实验时关闭b,打开a,发生二氧化硫与NaOH的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且NaOH过量,一段时间后甲中的溶质是NaOH、Na2SO3,故答案为:

NaOH、Na2SO3;

(4)当分离完一种气体后,关闭a,打开b,发生盐酸与亚硫酸钠的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再通过乙中浓硫酸干燥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硫气体,即这样得到的气体是SO2,故答案为:

a;b;SO2。

考点:

考查了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的相关知识。

19.

【答案】

(l)KMnO4;C12;5:

2;

(2)0.1;

(3)17.52;

【解析】

试题分析:

(1)高锰酸钾中的锰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能将HCl氧化,HCl是还原剂,对应的产物Cl2是氧化产物,根据电子守恒配平高锰酸钾氧化HCl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16HCl(浓)=2MnCl2+8H2O+2KCl+5Cl2,氧化产物是氯气,还原产物是MnCl2,物质的量之比为5:

2,故答案为:

KMnO4;Cl2;5:

2;

(2)根据化学方程式:

2KMnO4+16HCl(浓)=2MnCl2+8H2O+2KCl+5Cl2,当生成5mol的氯气时,消耗高锰酸钾2mol,转移电子10mol,当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L,即生成氯气是0.05mol时,消耗高锰酸钾0.02mol,则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0.1mol,即0.1NA个,故答案为:

0.1;

(2)根据化学方程式:

2KMnO4+16HCl(浓)=2MnCl2+8H2O+2KCl+5Cl2,当生成5mol的氯气时,消耗高锰酸钾2mol,转移电子10mol,若反应中转移0.3mol电子,则消耗HC1的物质的量为

×16=0.48mol,质量为0.48mol×36.5g/mol=17.52g,故答案为:

17.52。

考点:

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及其计算的相关知识。

20.

【答案】

(1)500;

(2)10.0;(3)C;(4)AE

【解析】

(3)如图所示的操作为移液洗涤后向容量瓶内加水,应在转移与定容之间,即应在③到④之间,故选C;

(4)A.转移完溶液后未洗涤玻璃棒和烧杯,会导致溶质的损失,浓度会偏低,正确;B.定容时俯视液面,则导致溶液体积偏小,则浓度会偏大,错误;C.若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对溶液浓度无影响,因为只要定容时正确,至于水是原来就有的还是后来加入的,对浓度无影响,错误;D.NaOH固体在烧杯中溶解后,立即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内,则导致溶液体积偏小,则浓度会偏大,错误;E.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入蒸馏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则浓度会偏小,正确;故选AE。

考点:

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相关知识。

21.

【答案】

(1)将试纸放在干净的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相对照

(2)H+、SO42-;Cu2+、CO32-;NO3-、C1-;

(3)Ba2++SO42-=BaSO4↓;AgCl;

【解析】

试题分析:

溶液无色透明溶液,说明不含有Cu2+;①用pH试纸对溶液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溶液显酸性,说明含有H+,则不含有CO32-;②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含有SO42-;③取少量实验②中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因为②中加入了氯离子,因此无法证明是否含有C1-。

【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检验与推断

【名师点晴】破解离子推断的四条基本原则:

(1)肯定性原则:

根据实验现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离子;(记住几种常见的有色离子:

Fe2+、Fe3+、Cu2+、MnO4-、CrO42-、Cr2O72-);

(2)互斥性原则:

在肯定某些离子的同时,结合离子共存规律,否定一些离子的存在;(要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

酸性、碱性、指示剂的变化、与铝反应产生H2、水的电离情况等);(3)电中性原则:

溶液呈电中性,一定既有阳离子,又有阴离子,且溶液中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这一原则可帮助我们确定一些隐含的离子);(4)进出性原则:

通常是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反应生成的离子或引入的离子对后续实验的干扰。

22.

【答案】

(1)5;

(2)

;(3)10

【解析】

试题分析:

(1)设混合气中CO为xL。

2CO+O2

2CO2          减少12H2+O2

2H2O(l)   减少3

x               

10-x         

(10-x)

因为

+

 (10-x)=(10+15)-15,解得x=5L,10-x=5L,故答案为:

5;

(2)同理下列方程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