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预算与投标课件.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7748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预算与投标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工程预算与投标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工程预算与投标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工程预算与投标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工程预算与投标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预算与投标课件.ppt

《工程预算与投标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预算与投标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预算与投标课件.ppt

工程预算与投标l第一节预算体制的形成与历史l建国以来,工程造价一直采用的是概预算制度。

其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6个阶段。

1、1950-1957年是建立和健全工程建设概预算制度的阶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了解决面临的国民经济恢复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工作,管好用好基本建设投资,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引进了苏联的一套概预算定额制度,由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决算制度,预算审核,投资审核,投资的施工计划和货币管理的决定及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发布的一系列有关概预算管理的“暂行办法”,“试行办法”,“暂行细则”,“计量规则”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建立健全了概预算工作制度,管理机构,制定了各类定额,培训了从事概预算的专门人才,确立了概预算在基本建设工作中的地位。

同时对概预算编制原则,内容,方法,审批,修改程序作了规定,明确了对概预算编制工作实行集中管理为主的分级管理制度。

l2、1958-1962年,是概预算制度被削弱的阶段1958年开始,在左的错误指导思想下,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中央下放管理权限,将基本建设概算定额,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和间接费用定额交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制管理,其他专业定额由中央各部负责制定和管理,取消企业法定利润,各级基建管理机构的概预算部门,设计单位的概预算人员大量减少,概预算控制投资的作用被削弱。

3、1963-1966年,是概预算制度恢复的阶段在这一较短的时期里,国家强调恢复,健全必要的制度,概预算制度有所恢复,要求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编制总概算,技术设计编制修正总概算,施工图设计编制预算,下放的部分管理权限如预算定额编制重新收归中央统一管理。

同时试行建筑公司负责制,按工程实际成本结算等。

但由于时间较短,概预算管理工作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

4、1966-1976年,是概预算制度遭严重破坏的阶段由于受到全国性政治因素的影响,概预算定额管理机构被撤消,专业人员改行,大量基础资料被销毁,概预算定额被说成是“修正主义管,卡,压的工具,复辟资本主义的基础”,定额工作被拉入政治旋涡之中。

造成了设计无概算,施工无预算,竣工无结算,投资失控的局面,建筑工程直属企业实行经常费用制度,工程完工后向建设单位实报实销,不搞经济核算,吃大锅饭。

国家建设资金投入失控,往往一个项目投资要翻几番才能完成。

l5、1977-1989年,是概预算工作整顿,健全,工程造价管理改革起步的阶段10年动乱结束以后,国家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为恢复与重建造价管理制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这一阶段中,逐步建立了概预算定额管理机构,充实了人员;分别制定颁发了几十项预算定额,概算定额,估算定额;颁发了一系列改进工程建设的文件,进行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和管理,推动建筑业改革和工程造价的改革。

6、从1990年至今,是深入进行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阶段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外开放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和与国际交往的增多,整个建设市场呈现投资渠道多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元化,资金来源分散化,投资决策分权化,经营自主化以及建筑产品商品化,传统的概预算定额管理制度受到了冲击,与传统的计划经济相适应的造价管理体制的弊端逐步暴露出来。

完全用行政指令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的做法,限制了竞争,影响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在此情况下,建设部提出了工程造价管理实行量价分离的动态管理方式。

先后颁发了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GJD-101-95)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GJDGZ-101-95)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工程预算定额(GJDGZ-201-2000GYD-211-2000)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GJDGZ-201-2000)等计价依据,又制定了关于调整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的若干规定(建标1993894号)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07号)等一系列动态管理的部门规章和文件,初步解决了因价格固定滞后,不能及时反映市场行情的问题。

l第一节预算体制的核心内容l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及管理模式,是在五十年代初期在沿用当是时苏联的基本建设预算制度的基础上,经过较长时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逐步形成的。

其原理简单概括为:

工程造价及施工企业在该项工程中的成本消耗加上一定的利润和税金。

在计算方法上,在计算方法上,它是它是将建安工程费分为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将建安工程费分为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和税金。

利润和税金。

直接费根据各项工程预算定额确定,其余三项是以定额直接费(或定额人工费)为基价,分别乘以间接费率,计划利润,税率后得出。

这三次系数是由工程所在地政府按照企业的施这三次系数是由工程所在地政府按照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和建筑产品市场价格综合测定的,一般是企业越高,系工管理水平和建筑产品市场价格综合测定的,一般是企业越高,系数越大。

数越大。

工程概预算编制方法可概括为四个层次:

根据设计图纸和概预算定额划分建设工程的单位工程,分项工程,并计算工程量;根据分项工程的名称,规格及所用材料等要求,套用预算单价,计算直接费;根据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等费率的有关规定,计算单位工程的各种费用;根据建设工程利润和税金的有关规定,计算单位工程的利润和税金。

上述四项费用即为建设工程的单位工程概预算造价,其核心是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和预算单价。

这种编制概预算造价的方法简称“分项工程单价法”或“单价法”。

l1、法定性。

建筑定额是经过主管部门或政府部门批准颁发的,它具有法令性;法令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工程预算定额的限制性,在所属规定范围内,对于不同资质企业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改变;第二,政府是工程计价的主体,了挥着定额使用的监督,开发商和承包商只能按照定额管理部门详细规定的收费标准计算,不得自主报价。

2、统一性。

由于建筑定额直对于所有企业都是相同的,而对同一资质等级而言,其间接费,计划利润和生产率也是相同的,因此,对于同一工程,相同资质等级的承包商将具有相同的工程报价。

3、计划性。

在现行工程计价模式中,计划利润因企业资质等级不同而异,导致同一建筑产品的造价会因承建企业的资质不同而不同,工程造价也随之变动,这种强制性地配置资源就是典型的计划经济基础特点。

l4、概预算体制缺陷。

我国的产业政策及建筑市场逐步完善,代表着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工程计价模式已暴露出诸弊端,现行的建筑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呈僵化之势,建筑产品的价格问题越来越明显,形式的依据不尽合理,不尽完善,构成体系与当前诸多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已不相适应,其主要表现为:

、不能准确反映建筑市场的供求关系。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市场是整个社会大市场的组成部分。

建筑业的主要活动是经营,既然是经营就离不开市场,核心是价格(即工程造价)问题。

在现阶段市场规则不完善,市场发育不良的条件下,仅靠市场调节是行不通的。

由于现行工程计价模式的法定性,因此,不论是工程建设的高峰期还是低潮期,无论承包商竞投是否激烈,工程造价都一成不变地作为条条框框,不随建筑市场供求状况而上下波动,这显然违背了市场规律。

、不利于企业之间的平等竞争,妨碍了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开发商和承包商在外部经济冲击及自身利益驱动下,会产生非法投机,欺诈,不正当竞争等非理性价格行为。

对不同资质的施工企业,以不平等计价,其直接后果是建筑市场的混乱。

因为对于同一建筑产品,高资质企业承建时造价更高,从中获得的回报更高。

因此,许多低资质企业为追求更大的利润,往往采取挂靠高资质企业的方式承揽工程,还有很多高资质企业通过把承建的工程转包给低资质企业,收取高额“管理费”坐收渔利。

这种挂靠和转包,不仅扰乱了建筑市场,而且往往引发质量安全事故。

l、不利于招投标工作的展开工程招投标的目的在于建设单位可从许多施工企业中择优选择,通过承包商之间的激烈竞争来降低工程造价成本,缩短工期,提高质量。

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可行办法。

但由于我国现行工程造价模式的限制,招投标根本达不到预期效果。

依照现行的工程计价模式,对同一工程,具有相同资质的不同企业,工程造价也必然相同。

定标时,无法按国际惯例采用最低中标法,导致招标与工程造价脱节。

在我国,招标投标首先报价入围,即投标价必须在标底价格规定的上下浮动的范围之内,高出或低于这个范围就作为废标处理。

由于工程计价模式的统一性,标书报价和标底在理论上是相同的,于是,在定标时,招标者往往因报价难分而被迫采用另外的方法(抽签,加权平均取定)确定中标单位,而工程造价则按实结算。

这样,招标就徒有形式,难以真正起到降低工程造价的作用。

、计算繁杂,使用不便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则各地区工程预算定额不尽相同;定额的计算大部分以手工为主,效率很低,使用也不方便。

l第一节造价体制的建立与发展l1、造价管理体制发展的历史沿革l人们对工程造价管理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和管理科学理论的不断进步而逐步建立和加深的。

造价管理从最初家居建设项目成本控制一直发展到现在对于像三峡工程这样的大型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在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方面人们经历了几千年的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探索与创新的过程。

而且,至今人们还在不懈地努力,不断延续这一过程,从而使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能够不断进步和发展,以适应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需要。

、中华民族是人类对工程项目造价认识最早的民族之一。

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中华民族的先人就已经规定:

“凡修筑沟渠堤防,一定要先以匠人一天修筑的进度为参照,再以一里工程所需的匠人数和天数来预算这个工程的劳力,然后方可调配人力进行施工。

”这是人类最早的工程造价预算施工控制和工程造价控制方法的文字记录之一。

另据辑古篡今的记载,我国唐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夯筑城台的定额“功”。

我国北宋李诫(主管建筑的大臣)所著的营造法式一书中的“料例”和“功限”,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材料消耗定额”和”劳动消耗定额”。

这是人类采用定额进行工程造价管理最早的明文规定和文字记录之一。

l、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从16世纪,在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英国,开始出现了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分工的细化,到19世纪,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工程建设中开始推行项目招投标制度,这一制度需要工料测量师在工程项目设计完成之后而又尚未开展建设施工之前,为业主或承包商进行整个工程工作量的测量和工程造价的预算,以便为项目招投标者(业主)确定标底,并为项目承包者确定投标书的报价。

这样正式的工程预算专业就诞生了,这使得人们对工程造价管理中有关工程造价确定理论与方法的认识日益深入。

与此同时,在业主和承包商为取得最大投资效益的动机驱动下,许多早期的工料测量师开始研究和探索工程造价管理中有关在工程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如何开展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的理论与方法。

随着人们对工程造价确定和工程造价控制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深入和研究,一种独立的职业和一门专门的学科工程造价管理就首先在英国诞生了。

英国在1868年经皇家批准后成立了“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RoyalInstituteofChartedSurveyorsRICS)”,其中最大的一个分会是工料测量师分会。

这一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协会的创立,标志着现代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正式诞生。

虽然在那个时候的工程造价管理还主要是工程造价的确定,对于工程造价控制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还不多,但是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的诞生,使得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人员开始了有组织地开展工程造价确定与工程造价控制等方面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实践。

正是这一变化,使得工程造价管理走出了传统管理的阶段,进入了现代工程造价管理的阶段。

l、从20世纪的30年代到40年代,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使许多经济学的原理开始被应用到了工程造价控制的管理领域。

工程造价管理从一般的工程造价确定和简单的工程造价控制的初始阶段,开始向重视投资效益的评估,重视工程项目的经济与财务分析等方向发展。

在30年代末期,已经有人将简单的项目投资回收期计算,项目净现值(NPV)分析与计算和项目内部收益率(IRR)分析与计算现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