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港填埋场一二三期封场环评表070818送审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74786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港填埋场一二三期封场环评表070818送审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老港填埋场一二三期封场环评表070818送审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老港填埋场一二三期封场环评表070818送审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老港填埋场一二三期封场环评表070818送审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老港填埋场一二三期封场环评表070818送审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港填埋场一二三期封场环评表070818送审稿.docx

《老港填埋场一二三期封场环评表070818送审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港填埋场一二三期封场环评表070818送审稿.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港填埋场一二三期封场环评表070818送审稿.docx

老港填埋场一二三期封场环评表070818送审稿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试行)

项目名称:

老港垃圾填埋场一、二、三期封场及生态修复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

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

编制日期:

2007年8月28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的名称,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老港垃圾填埋场一、二、三期封场及生态修复工程

建设单位

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

法人代表

孔庆伟

联系人

通讯地址

虹桥路1881号4楼

联系电话

*8026

传真

邮政编码

建设地点

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一、二、三期工程区域

立项审批部门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批准文号

沪发改城[2006]335号

建设性质

新建改扩建技改√

行业类别及代号

市政环卫基础设施

占地面积

(平方米)

336万

绿化面积

(平方米)

新增绿化林带总面积

26.6万m2

总投资

(万元)

32172.94

其中:

环保投资(万元)

32172.94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100%

评价经费

(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2009年底

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老港填埋场前三期工程运行以来对保证市区生活垃圾的日产日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建设资金和运行费用的投入不足,前三期工程未达到卫生填埋场要求,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目前前三期工程库区已基本填满,需进行封场和生态修复。

前三期工程占地面积5045亩,填埋区总面积约为326万m2,划分为57个填埋单元。

前三期填埋场是一座准卫生填埋场,采用的是浅层填埋,完全采用卫生填埋场规范推荐的封场方案,投资巨大,不能适合老港填埋场的现状。

为了减少前三期工程对周边的影响,已经在前三期周边施工了垂直搅拌桩,减少了渗沥液对周边的进一步污染。

综合经济、技术、老港实际条件,对老港填埋场的封场工程采用较为简单实用的工程措施,重点考虑解决遗留的环境问题和生态修复,加强封场后的污染治理及环境管理。

1.1工程规模及建设内容

本工程主要内容:

①封场:

包括封场覆盖、渗沥液处理系统改造和新建、臭气治理、雨污水分流、道路改造等;②生态修复:

防护林建设、终场植被等。

③对防渗功能进行修复(垂直防渗墙已在四期工程中已建成)。

工程规模:

工程将对前三期工程57个填埋单元中的44个填埋单元进行封场,覆盖总面积达259.7万m2;对17个单元实施填埋气收集发电;新增2400m3/d渗沥液处理系统、调节池改造及加盖;新增绿化林带总面积26.6万m2;修复或新增雨水导排系统和渗沥液收集系统。

 

1.2终场覆盖内容

前三期填埋区终场覆盖基本情况

项目

区域

填埋单元

封场覆盖措施

填埋气利用情况

不作终场覆盖区域

未填埋区(3个)

3#,33#、34#单元北半部

待利用

-

现有污水处理系统

(3个)

指现有稳定塘、芦苇湿地系统所占的9#、41#、53#单元

9#单元改造为渗沥液处理系统调节池,加浮盖

41#、53#单元污水排空后,待用

沼气送发电系统

保留区域(1个)

18#单元的863示范工程区

已覆土植草

填埋气发电

污水处理区(2个)

矿化垃圾床设置所在的10#、25#

布置矿化垃圾床

-

预留区域(6个)

11#~16#单元

已覆盖植树(乔灌木生长茂盛)

-

 

终场覆盖区域

近期填埋单元22个(2000年后填埋)

144.8万m2

Ⅰ号填埋区

1~2#、5~8#、17#、19#、20#单元

自下而上其5层:

①排气层:

30cm厚的碎石沟内设置De160穿孔管,穿孔管总长62.3km;

②覆盖土层:

自然土覆盖;

③压实粘土层;

④表层土壤层;

⑤植被

其中堆高的17个单元填埋气利用,约129.7万m2

Ⅱ号填埋区

42~43#,46~47#单元

Ⅲ号填埋区

49~52#、54~57#

早期填埋单元20个

(约114.9万m2)

Ⅰ号填埋区

21~24#、26-32#

①覆盖土层:

在现有覆盖土层基础上再整体增加20cm自然土覆盖层。

②植被

-

1.3生态修复内容

生态修复内容

工程名称

生态修复内容

堆体稳定

垃圾堆体最高堆高仅10m左右,坡度小于1:

3,故垃圾堆体整体稳定性是安全的。

植被类型

种植速生四倍体刺槐、三倍体毛白杨、雪松、香樟、女贞、桧柏、金钱松等适应性、抗盐碱性强的苗木。

绿化林带面积

填埋区东侧和南、北侧沿道路两侧各建成30m宽绿化林带,中央主干道两侧绿化林带宽度各20m,围绕预留区域周边道路建成20m宽的绿化林带,绿化林带总面积26.6万m2

植草区

其余区域播撒草籽绿化

 

1.4工程量

工程量一览表

工程内容

项目

工程量

终场覆盖

自然土

108万m3

营养土

7万m3

压实粘土

56万m3

碎石

6万m3

De160水平导气管道

62.3km

渗沥液处理

矿化垃圾处理床+反渗透

2400m3/d

臭气处理

Ⅰ号填埋区污水处理系统改造为调节池后加盖面积

2.7万m2

雨污分流

雨水明沟修复长度

2790m

新建雨水明沟长度

2120m

道路修复

道路修复长度

4200m

场内环境整治

雨水明沟的清理长度

23800m

道路清理面积

22.8万m2

部分单元垃圾清理

3#单元垃圾清理至4#单元的垃圾量

3.5万m3

34#单元垃圾清理至49#单元的垃圾量

10万m3

 

集水井修复

修建渗沥液收集井

30座

水平收集盲沟

25km

收集盲沟所需的碎石总量

5000m3

收集盲沟内设De160穿孔管道长度

25km

新增De315的HDPE收集管道

6000m

水泵泵改为自动运行方式

渗沥液回灌

在1-2#,5-8#单元设置渗沥液回灌设施

生态修复

绿化林带面积

26.6万m2

植草区

233.1万m2

2.工程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2.1渗沥液治理

封场后渗沥液产生量为1600m3/d,码头废水800m3/d,需处理的废水量为2400m3/d;处理工艺为:

“矿化垃圾床+单级反渗透”;目前已建成运行400m3/d矿化垃圾处理示范工程,拟新建“塔式矿化垃圾床”的规模为2000m3/d,新建反渗透系统2400m3/d;经处理达标尾水排入场内界河,最终通过堤坝下涵闸外排东海。

2.2填埋气的收集利用及安全导排措施

对2000年后堆高填满单元填埋气进行收集后纳入老港填埋场拟建填埋气发电系统发电;对其余填埋单元的填埋气采用安全导排措施。

2.3恶臭污染控制措施

(1)拟对Ⅰ号填埋库区的污水处理的厌氧塘、兼氧塘、曝气池进行加盖封闭,改造为污水处理的调节池。

整个加盖工程面积约为2.7万m2。

原Ⅱ号渗沥液处理设施停用。

(2)对填埋区域采取覆盖后,减少裸露垃圾臭气散发污染环境。

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前三期工程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①防渗系统不完善;②未达到覆盖及雨污水分流的要求,造成臭气散发、苍蝇孳生、地表径流少、雨污水混合、垃圾散落环境景观差;③渗沥液收集不完善、处理能力不足,废水不能做到达标排放,现有渗沥液处理设施恶臭污染严重。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形地貌

老港处置场周围地势低平,地面高程为海拔2.5-4.0米,由亚粘土与粉砂土组成。

在填埋场滩涂以下标高-5米至-22米处,有17米厚度的灰粘土隔水层,地表水、垃圾渗沥水不易向下渗透,浅层地下水系咸水,无开采利用价值。

2.气候

该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为16.6℃,极端最高气温37.1℃,极端最低气温-4℃,年日照时间1868小时,年蒸发量1341毫米,年降水量1202毫米,年降雨日120天,年无霜期218天。

该地区常年最多风向为东南风(SE),出现频率为10%;其次为东南风偏东(ESE)及西北风(NW),风频各为8%;静风频率为5%。

各风向平均风速为4.5-2.9米/秒,平均风速为3.6米/秒。

3.河流及水文

本区属黄浦江水系,为平原河网感潮区,河港纵横交叉,水资源丰富。

处置场周围主要河道有随塘河、人民塘、胜利塘。

外围主要河道有白龙港、新闸港、大治河。

根据30年水文检测,白龙港最高水位3.48米(1974年12月19日),最低水位2.31米(1994年1月7日),平均水位2.79米。

大治河最高水位3.92米(1981年9月1日),最低水位1.57米(1981年2月3日),平均水位2.49米。

东海最高潮位5.26米(1974年8月20日),最低潮位-1.25米(1980年10月25日),平均潮位0.18--3.47米之间。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项目地属南汇区老港镇,据2001年老港镇统计资料,老港镇现辖有15个自然村,1个居委会。

总人口27154人,占南汇区总人口的10.3%。

其中农村人口23373人,占86%,城镇人口3781人,占14%。

人口分布自西向东渐疏,最东端的日新村人口密度262人/km2。

本项目所在地的周围1km范围内,人口密度相对更低,几乎没有民用住宅。

老港镇2004年人均收入7807元,人均劳动力收入9120元。

各项经济指标显示,项目地区总的国民经济产值呈增长趋势。

老港镇总面积34.5km2,其中城镇工业用地面积占2.6%,农业用地面积占62.7%,道路交通用地占2%,村宅用地占8.2%,

根据南汇区区域规划纲要,南汇区的空间布局为“一核六区”,“一核”为以临港产业为主导的临港核心区,六区为惠南科教经济区、周康综合经济区、祝桥临空区、六灶旅游休闲区、航新商贸区、大团都市农业区。

其中老港地区隶属于大团都市农业区,其发展定位为都市型农业示范中心,主要以发展老港镇、创立现代农业园区为目标。

老港地区的南侧为南汇区的发展核心临港核心区,北侧为以围绕浦东机场发展为主的祝桥临空区,西侧为惠南科教经济区。

位于随塘公路东侧的老港填埋场地处于老港地区东部,老港填埋场北侧为朝阳农场,南侧为在规划纲要中要规划的滨海度假区,结合现状已有的黄金海岸等度假区扩建完善及发展,形成较大规模和水准的滨海度假区。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空气环境、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环境空气

根据《上海废弃物老港处置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006年)》资料,监测期间项目地区敏感目标处主要污染物H2S、NH3能达到居民区浓度限值要求,但处于能感觉到臭味水平。

敏感目标处TSP能达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标。

2、地下水水质

老港处置场及其周围地下水水体中pH和氟化物符合Ⅰ类标准,LAS、氰化物符合Ⅱ类标准,CODMn符合Ⅲ~Ⅴ类标准,氨氮属于Ⅴ类标准,挥发酚属于Ⅰ~Ⅳ类标准,氯化物属于Ⅴ类标准,重金属中砷、镉、铅和镍符合Ⅰ~Ⅴ类标准,其余重金属符合Ⅰ~Ⅱ类标准。

3、地表水水质

枯水期老港填埋场周围地表水中pH、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能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CODcr、BOD5、NH3-N均出现超标。

4、生态现状

项目地区的野生植物资源相对贫乏,具有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资源有11类,其中鸟类中有11类为珍稀鸟类。

由于受人为干扰,动植物的生境受到一定影响。

项目地区总体环境质量已不能完全满足各环境功能要求,环境质量现状要求老港前三期工程进行封场及生态修复,解决遗留的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西侧约1km外的中港村。

 

评价适用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

(2)H2S、NH3参照原《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限值标准

(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V类标准

(4)《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三类、

(5)《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Ⅴ类

(6)《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

(7)《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标准

(1)《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其中渗沥液执行一级排放标准

(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标准

(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

(4)《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Ⅲ类标准

(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老港一二三期工程封场后,废水总排放量为m3/a(1600m3/d渗沥液,800m3/d码头冲洗水),CODcr排放浓度为100mg/L,CODcr排放总量为87.6t/a。

因此本项目CODcr总量控制建议值为87.6t/a。

项目封场前后的尾水均经场内界河后排入东海,但封场整治,各项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均有大幅度减少,其中CODcr削减量为336.9t/a(削减率77.7%),BOD5削减量为109.2t/a(削减率80.6%),NH3-N削减量为62.3t/a(削减率82.6%),有利于东海水质的改善。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工程属非生产性项目,工艺流程略。

主要污染工序:

1.施工期环境影响

本项目封场施工期环境影响主要包括:

1.1封场作业对地表水的影响

终场覆土层压实不严造成滑坡或暴雨时冲刷覆盖土对地表水的影响;施工设备冲洗排水和水泥养护等高浓度SS排水未经沉淀直接排入地表水,设备在使用和维修时可能产生油料外溢和渗漏随地表径流进入河道影响其水质;在垃圾堆体开挖埋管和取用矿化垃圾时,引排出的高浓度有机渗滤液排入河道污染河道水质。

1.2封场作业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封场作业产生的主要废气源为:

垃圾堆体开挖产生的臭气和填埋气,矿化垃圾筛分过程产生的扬尘和臭气,封场施工机械排放的废气。

1.3封场设备作业噪声影响

封场施工期主要噪声源为:

压实机、挖掘机、自卸卡车、空压机等噪声源强在70-92dB(A)之间。

1.4封场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将影响水域植物的生长;施工过程的车辆废气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一定影响;施工噪声影响动物和鸟类的栖息;垃圾开挖和转移堆放过程中,将直接破坏现有覆盖土及植被。

覆土压实不严造成水土流失,尤其是汛期,避免堵塞道路和影响河道行洪。

2.封场后的环境影响

2.1对地表水的影响

封场中由于雨污分流系统和表层覆盖不完善情况下,渗沥液会随降水流入地表水污染河流水质;渗沥液处理系统发生故障,造成尾水超标排放,污染纳污水体水质。

2.2渗沥液对地下水的影响

填埋库区四周垂直防渗墙出现漏缝,库区内渗沥液会透过防渗墙漏缝侧向向外渗透污染周边地下水;由于老港前三期库底未铺设防渗结构层,因此渗沥液会通过库底垂直渗透污染周边地下水。

2.3环境空气的影响

终场覆盖后库区内垃圾产生的填埋气通过覆盖层散发,填埋气中含有少量H2S等致臭物质和有机污染物;

 

 

2.4生态环境的影响

封场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正效益。

封场工程在老港填埋区周边增加了总面积达26.6万m2的绿化防护林带,对填埋库区进行覆盖后种草植树,均增加地区的绿化率及生物多样性,改善老港填埋场的生态环境,减少填埋场臭气和粉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工程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影响区域及影响程度分析

工程

阶段

受影响原因

受影响对象或区域

污染因子

影响程度

 

封场施工期

封场施工过程抽出少量渗沥液,施工泥浆水、施工机械溢油漏油等

纳污河道

CODcr、BOD5、SS、NH3-石油类

影响较大,但可以控制

填埋气导排管、渗沥液收集管等管道埋设过程臭气和填埋气的散发;轻质垃圾飞扬;封场覆盖施工扬尘,土方运输车尾气;施工作业机械废气。

 

填埋场周边环境

CH4、H2S、NH3、臭气浓度、扬尘、NOx

可逆、一般

矿化垃圾床垃圾筛分过程产生的扬尘、臭气、渗沥液

臭气、扬尘、渗沥液

可逆,影响集中在填埋库区

3#、34#单元垃圾挖出转移过程产生的臭气、渗沥液

臭气、扬尘、渗沥液

可逆,影响集中在填埋库区

施工过程垃圾裸露易孳生蚊蝇

可逆、一般

施工机械作业噪声

可逆、一般

堆场覆土取土

取土区

不可逆、较大

 

封场后

填埋气

周围环境

少量的CH4、H2S、NH3、臭气浓度

采取安全导排、发电利用措施后影响较小

填埋库区渗沥液

纳污水体

CODcr、BOD5、SS、NH3-N

经场内“渗沥液矿化垃圾处理系统+单级反渗透系统”处理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一级标准后排入东海,影响一般

渗沥液调节池臭气

周围环境

H2S、NH3、臭气浓度

调节池加盖密闭,厌氧发酵气体抽出后送沼气发电系统,影响一般

堆体稳定性

周围环境

按规范要求封场,影响是可控的。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名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

填埋气

(未收集利用直接排放)

CH4

CO2

H2S

二甲苯

苯乙烯

甲苯

氯乙烯

氯苯

mg/m3,684.448kg/h

mg/m3,2402.563kg/h

41.71mg/m3,0.216kg/h

4.171mg/m3,0.022kg/h

15.731mg/m3,0.216kg/h

0.41mg/m3,0.002kg/h

1.72mg/m3,0.009kg/h

5.921mg/m3,0.031kg/h

0.538mg/m3,0.003kg/h

mg/m3,684.448kg/h

mg/m3,2402.563kg/h

41.71mg/m3,0.216kg/h

4.171mg/m3,0.022kg/h

15.731mg/m3,0.216kg/h

0.41mg/m3,0.002kg/h

1.72mg/m3,0.009kg/h

5.921mg/m3,0.031kg/h

0.538mg/m3,0.003kg/h

渗沥液及码头冲洗废水合计2400m3/d

CODcr

BOD5

NH3-N

SS

7000mg/L,16.8t/d

2300mg/L,5.520t/d

1500mg/L,3.600t/d

530mg/L,1.272t/d

100mg/L,0.24t/d

30mg/L,0.072t/d

15mg/L,0.036t/d

70mg/L,0.168t/d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

少量

进入四期垃圾填埋场

封场施工期主要噪声源为:

压实机、挖掘机、挖掘机、自卸卡车、空压机等噪声源强在70-92dB(A)之间。

老港前三期工程区域较大,封场施工噪声影响区域主要在填埋区范围,对距填埋场1km以外居民住宅区已无影响。

封场后无噪声影响问题。

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

(1)新建绿化林带面积约26.6万m2

目前在老港填埋场西面已建设了宽200m的绿化林带,本工程规划拟建的绿化林带为:

①填埋区东侧建30m宽的绿化林带,长约4200m,面积约12.6万m2。

②填埋区南北两侧各建30m宽的绿化林带,长约1600m,面积约4.8万m2。

③东西向中央主干道(景观大道)两侧绿化林带宽度各20m,面积约3.2万m2。

④围绕园区道路两侧建20m宽的绿化林带,总长度约1500m,面积约6.0万m2。

(2)新增植草面积233.1万m2。

工程实施后将增加地区绿化率,增加植物多样性,生态效益显著,有利于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封场施工期间产生的环境影响具有阶段性,且可通过采取工程及管理方面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封场施工过程的环境影响将随封场施工的结束而终止。

1、封场期污水影响

工程按规范要求对终场覆土层进行压实,并及时种草,覆土施工避开雨季,可防止暴雨冲刷覆盖土对地表水的影响,由于前三期工程堆体不高,因此一般不会发生滑坡造成水土流失造成对地表水水质影响;在施工工地设置临时排水沉淀池,施工设备冲洗排水和水泥养护等高浓度SS排水经沉淀处理后排放,对地表水影响较小;对施工设备在使用和维修时产生的溢油和漏油进行收集,可控制其对地表水污染;封场在垃圾堆体开挖埋管和取用矿化垃圾时,将引排出的渗滤液排入调节池,经“塔式矿化垃圾床+反渗透”处理满足《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一级标准后排入界河,对界河水质影响较小。

2、封场期大气影响

在垃圾堆体开挖时应尽可能减小开挖面,对开挖面较大区域可采用塑料膜进行覆盖,减少臭气和填埋气散发对环境的影响;矿化垃圾筛分过程在下风向设置挡板可减轻扬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避免封场施工机械超负荷作业,可减少施工机械废气超标排放。

3、封场期噪声影响

封场施工期主要噪声源为:

压实机、挖掘机、自卸卡车、空压机等噪声源强在70-92dB(A)之间。

一般施工噪声影响范围在城市地区约在100m范围内,老港填埋场位于郊区,施工噪声影响范围会大于城市地区,但由于老港前三期工程区域较大,居民区距填埋场边界距离大于1km,因此施工设备噪声对居民区不会产生影响。

建议在高噪声设备附近加设可移动的简易隔声屏,将建筑工地噪声控制在国家《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范围内,合理安排高噪声施工作业的时间,每天22点至次日晨6点禁止挖土机和风镐等高噪声机械作业。

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时,必须有区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

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合理安排施工作业,可使封场施工期产生的噪声影响降至最低。

4、封场期生态影响

封场施工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将影响水域植物的生长;施工过程的车辆废气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一定影响;施工噪声影响动物和鸟类的栖息;垃圾开挖和转移堆放过程中,将直接破坏现有填埋单元的覆盖层及植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