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参赛对称教学设计与反思郑丽雪.docx
《教育部参赛对称教学设计与反思郑丽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部参赛对称教学设计与反思郑丽雪.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部参赛对称教学设计与反思郑丽雪
对称教学设计与反思
单位:
汕尾市陆河县河田镇河田小学
姓名:
郑丽雪
年级: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对称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
数学
3、课时:
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新课,思考课后的问题,并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5、教师课前准备:
(1)教师整理课堂相关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
(2)课前按教室座位情况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6人,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探究。
二、教学课题对称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6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观察、实物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判断出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并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学会画对称轴。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
正确画出对称轴。
教、学具准备:
课件、对称图形、剪刀、彩纸。
三、教材分析
教材在编排上,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蜻蜓、树叶、蝴蝶和脸谱的实物图,设计了如剪一剪、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前面所学的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
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性,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美,并学会欣赏数学美。
四、教学方法:
在教学设计中采用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操作发现法等,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探究对称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大自然中可爱的精灵,请看(课件演示)
2、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仔细观察这四幅图的左边和右边形状大小怎样?
(学生回答)估计学生能发现图形的左右两边大小是一样的。
再利用课件进行演示对折:
3、揭示课题:
对称。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认识对称。
师:
出示一半的蝴蝶图,让学生猜出是什么图形?
(指名回答)当学生猜出是蝴蝶时,师将它打开并贴在黑板上。
师:
小朋友,这只蝴蝶美吗?
让学生观察蝴蝶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师:
(指着蝴蝶形)这么美得图形小朋友想不想剪?
老师也忍不住想剪一个对称的图形,现在我用对折的方法剪一个对称图形。
(师操作并请学生评价)
师:
现在,你们能试着用剪刀剪出一个像这样对称的图形吗?
老师有个要求,只能用剪刀剪一个作品。
用剪刀时注意安全,用完后马上放好。
看谁做得快,剪得美!
(学生动手做,教师巡视。
)
师:
请同学们先停下手中的剪刀,我们一起来欣赏学生已完成的几幅作品。
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剪的?
生:
我把这张纸先对折,然后这样用剪刀一剪。
师:
(指不对称图形)这位同学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剪的?
生:
我先画了一个心形,再用剪子沿着线剪。
师:
观察这几副作品,你有什么发现?
生:
××同学剪的是对称的,××同学剪的是不对称的。
师:
你怎么知道他的作品不对称?
生:
对折就能看出来。
师:
(请这名同学自己检查)
师:
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有些学生能剪出对称的图形,有个别同学却不能呢?
秘密在哪儿?
生齐说:
他们没对折。
师:
看来,只有对折剪出来的作品才对称。
(课件演示对折)
师:
让学生把剪好的图形再对折看看,发现了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生1:
对折后图形两边重合在一起。
生2:
左右一样大。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并板书对称的概念:
2、认识对称轴
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作品,你能在这些对称的图形中发现什么?
生1:
都有一条印。
生2:
都有一条痕迹。
生3:
有一条线。
师:
(课件演示)
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板书)
师:
示范画对称轴。
(板书)
师:
你能给刚才的作品画对称轴吗?
同桌交换作品画。
生:
练习画对称轴,在小组内评一评谁画得准确,并互相纠正错误
(让学生剪一剪、说一说,探究出了对称的秘密。
恰当的评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
三、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今天我们以前认识的三个图形也来和我们一起上课了,但他们的对称轴找不到了,希望同学们动手折一折来帮助他们。
(课件出示)
师:
谁能到前面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折的?
其他同学注意看和你折的一样吗?
生: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我先横着折一条,再竖着折一条,一共两条。
生: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我先横着折一条,再竖着折一条,然后斜着折又有两条,一共4条。
师:
看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对称轴都不止一条,快让我们继续开动脑筋,来看看圆形共有几条对称轴?
师:
你能找出圆形有几条对称轴?
生:
老师,折也折不完。
师:
那我们应该怎么说呢?
生:
无数条。
师:
对,圆形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课件演示):
(这部分是本课的难点。
通过学生边实践、边汇报、让学生得出结论,再利用课件进行演示。
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
四、巩固深化,实际应用。
(课件逐题出示):
(这样的设计,不但活跃课课堂气氛,又检查了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
(这道题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对称图形的认识,能准确判断出一个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
)
(这道题稍微有些难度,是根据对称的特征画出图形的另一半,成为一个完整的对称图形,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对称图形,让学生充分地享受这些美丽的对称图形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
五、拓展知识,发展思维。
(目的:
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轴对称图形的美。
)
附:
板书设计:
对称
反思: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
因此,在《对称》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力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1、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直观指导,主动向学生质疑,促使学生思考与发现,形成认识,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另外,借助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非常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
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始时,利用学生熟悉的花朵、蝴蝶、树叶、螃蟹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接着通过问题“花朵、蝴蝶、树叶、螃蟹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我们还是一家人呢?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上课件配合演示,为认识对称物体的共同特征打下了基础。
3、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如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力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含义,变“学”数学为“做”数学,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对称图形的形成,感受到了对称图形的内在美。
通过欣赏同学的作品这一活动,使学生在欣赏漂亮图案的同时与大家分享“创造美”的愉悦,体验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
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摩同学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而获得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
4、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唤醒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让学生建立自信,超越自我。
5、重视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搭建欣赏对称美的平台。
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感觉,教学中我抓住对称图形的特点,精心设计师生共同欣赏生活中对称图形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悦耳的音乐声中轻松愉快地欣赏美丽的画面,既体现了媒体沿对称轴对折的动态效果,又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对称”在生活中运用的广泛和美的享受,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6.挖掘教材中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因素,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
让学生自主地折纸、剪图案,发挥他们的想象,创造性地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学了“轴对称图形”后,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利用了“轴对称图形”的例子,这些活动,从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对称轴时,由于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怎样通过有限次的操作来发现规律,有待于教师更好地引导。
2、在格子图上画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学生很难找到对称图形的对应点,所以画的效果很差。
综上所述,这节课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从某一侧面上说明教师在教学研究上有所感悟,未来的教学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