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特点对比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66140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9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试题特点对比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试题特点对比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试题特点对比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试题特点对比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试题特点对比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试题特点对比分析.docx

《高考试题特点对比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试题特点对比分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试题特点对比分析.docx

高考试题特点对比分析

高考试题特点对比分析

 

1.1引言

2017年高考即将到来,为了有效的指导学生复习应对高考,帮助教师把握考试方向,特对宁夏近几年高考试卷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各人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希望对2015年高考复习工作能有实际指导意义。

宁夏高考的考试命题灵活,重点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试题以教材为源头,高于教材,但并不偏执。

对照近几年宁夏高考试卷来看,每年出题都能推新,与时俱进,并不死板,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命题还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着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注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

虽然试题年年变化莫测,但还是有规律可循。

把握高考的命题方向和难易度,可以更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

一份高考物理试卷凝聚了许多经验丰富,智慧过人的老师、学者的心血,要想完整体会整个物理试卷蕴含的意味比较苦困难,特此只针对宁夏高考物理选择题这一部分,仔细钻研,寻找规律。

物理的考试得分情况向来有“得选择题者得高分”一说。

足以说明选择题的成败在答卷中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只拟对宁夏近4年的高考物理选择试题作一回顾分析,归纳近几年宁夏高考物理选择试题所涉及考点、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答题方法技巧、以及是命题所呈现的特点和趋势等,然后据此浅谈一些应对策略。

1.22010-2014年选择题考点分配及对比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010

物理学史知识

物体的平衡

图像综合问题

电磁场性质

物体的平衡

电路综合问题

万有引力天体运动

电磁、交流电问题

2011

电磁综合问题

功、能量、牛顿运动定律

功、能量、牛顿运动定律

电磁感应、交流电问题

电磁、交流电综合问题

万有引力天体运动

电磁场性质

牛顿运动定律、图像综合

2012

物理学史

平抛运动

物体平衡(动态)

电磁感应问题

电场、牛顿定律

电磁感应问题

电磁感应问题

万有引力天体运动

2013

图像综合问题

物体的平衡

电磁感应问题

电磁场性质

电场、物体平衡

物理学史知识

万有引力天体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

2014

图像综合问题

能量、牛顿运动定律综合

功、牛顿运动定律综合

圆周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综合

万有引力天体运动

电磁场性质

电磁场性质

电磁感应、交流电问题

1.32010-2014年选择题单多项设置及分配

多选数量

两项

三项

四项

2010

2

2

0

0

2011

3

1

2

0

2012

3

3

0

0

2013

3

2

1

0

2014

3

3

0

0

1.42010-2014年选择题考点题型对比分析

虽然高考的试题年年变化,但是主要常考点几乎是不变的。

由上考点分配表可看出,近几年的宁夏高考选择题出现的热点考点有七个:

物理学史知识、物体的平衡、运动图像综合、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或功能关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电路及电磁场的问题、电磁感应、交流电问题。

下面对2010-2014年选择题考点对应试题做一呈现和对比,从命题特点、命题趋势、应答策略技巧等方面对比分析,谈谈各人的一些看法。

考点1:

物理学史知识

(2010)14.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C)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作用规律:

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

D.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

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

(2012)14.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D)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B.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

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

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2013)19.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ABD)

A.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解释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

B.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或出现感应电流

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命题特点命题趋势:

虽然高中物理涉及的物理学家、事件很多,但是在考查上选取的都是物理学史上一些重要事件、典型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完全没有脱离教材的范围,但也不是原话的照抄。

这些学史中所包含的方法、思想及对物理学发展和科技的发展以及对社会的推动等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有很强的感染力。

该考点的出题形式全部以多项选择为主,且答案多是有两个正确的组成,难度属于较易试题。

对比近两年的题目分析可知,物理学史的考查呈现跳跃性趋势,似乎是隔年考查。

2010年、2012年、2013年出现考题,而2011年、2014年未考查,预计2015年考查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对物理学方法的考查还尚未出现,预计还会以多选的形式出现。

答题误区及应对策略:

通过对近4年该考点得分情况统计和对部分学生的调查发现,该题得分率较高,但部分学生往往认为简单而答不对或不能完全答对。

主要表现在学生对科学家及其对应的事件贡献记忆不清,不能快速有效对正确答案选项进行筛选,其次对物理定律理解不透,比如2012年物理学史部分对惯性的考查多数学生都是单选。

建议教师和学生对近几年考查的物理学史涉及的科学家进行总结性罗列并加强记忆,对物理必修和选修电磁学教材出现的物理学家及其贡献多关注。

 

考点2:

物体的平衡

(2010)15.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

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

;改用大小为

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

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

B.

C.

D.

(2010)18.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

当用与水平方向成

角的力

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

角的力

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

B.

C.

D.1-

(2012)16.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

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2。

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

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B)

A.N1始终减小,N2始终增大

B.N1始终减小,N2始终减小

C.N1先增大后减小,N2始终减小

D.N1先增大后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

(2013)15.如图,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的作用,F平行于斜面上。

若要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F的取值应有一定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F1和F2(F2>0).由此可求出(BD)

A.物块的质量B.斜面的倾角

C.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C.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

(2013)18.如图,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三个带电小球a,b和c分别位于边长为l的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a、b带正电,电荷量均为q,c带负电。

整个系统置于方向水平的匀强电场中。

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

若三个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匀强电场场强的大小为(C)

A.

B.

C.

D.

命题特点及命题趋势:

物体的平衡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出现频率较高。

往往结合弹簧、弹力和摩擦力、电场性质等特点考查。

题型有动态平衡和静态平衡,多以静态平衡和单一物体考查为主,难度相对较低,考查方式更趋细致具体。

涉及到得物理学方法有平行四边形定则、整体和隔离法等。

命题类型单选和多选参半。

对比近两年的题目分析可知,物体的平衡考查呈现高频趋势。

2010年、2012年、2013年均出现两道考题,而2011年、2014年未考查,2015年考查可能性较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答题误区及应对策略:

学生解答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不能对物体的平衡情况准确划分,到底是属于动态平衡还是静态平衡,二是没有对处理动态和静态平衡的方法总结归类,一旦试题出现思维比较混乱。

此考点属于相对较易,难度系数不大,把握方法学生易于得分。

在专题复习的过程中应试题类型解决方法做归纳性总结。

以三力或多力作用下的平衡复习为主,注意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隔离法整体法的运用。

考点3:

运动图像及相关知识

(2010)16.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

图象为正弦曲线。

从图中可以判断()

A.在

时间内,外力做正功

B.在

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

C.在

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

D.在

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

(2011)21.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

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

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2012)20.如图,一载流长直导线和一矩形导线框固定在同一平面内,线框在长直导线右侧,且其长边与长直导线平行。

已知在t=0到t=t1的时间间隔内,直导线中电流i发生某种变化,而线框中感应电流总是沿顺时针方向;线框受到的安培力的合力先水平向左、后水平向右。

设电流i正方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则i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可能是()

(2013)14.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

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

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以a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

能正确描述F与a之间的关系的图像是()

(2013)16.如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边长为L、电阻为R的正方形导线框;在导线框右侧有一宽度为d(d>L)的条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的边界与导线框的一边平行,磁场方向竖直向下。

导线框以某一初速度向右运动,t=0是导线框的的右边恰与磁场的左边界重合,随后导线框进入并通过磁场区域。

下列v-t图像中,可能正确描述上述过程的是

(2014)14.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

在t=O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

图像如图所示。

在这段时间内()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命题特点及命题趋势:

对比近两年的考点分布可知,图像问题是高频考点,也是必考考点,且花样繁多。

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均出现考题,图像考查涉及各个领域。

结合功、功率、电磁感应、力和运动等等多方面考查,实在为物理必考点。

出题类型有:

多运动过程,图像多元(v—t、x—t、a—t、f—t、E—t等),涉及对速度、加速度、位移等概念的考查,涉及力与运动关系的简单应用直线——曲线;单元——多元,涉及电磁场性质的考查。

考查全面,方式灵活,要求提高,难度系数较大,试题属于中等偏上。

对学生的答题能力及方法技巧要求较高,试题把数学技巧和物理概念联系的更为紧密。

依照近几年的命题情况来看,图像在向运动v—t图像回归,近几年选择题题号由16、21、20、14、16、14,说明难度呈逐渐降低趋势,但仍为今年必考考点。

答题误区及应对策略:

由每年高考研讨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图像试题得分率较低,主要表现在对物理概念理解不清,对试题所呈现的物理过程不理解,运用数学方法处理图像的能力欠缺,物理规律定律的运用能力较弱。

遇到此类试题一筹莫展,心理比较恐惧。

建议在专题教学中应多做强化练习,尤其是v—t、F—t图像,做知识迁移性训练,把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提升答题能力。

考点4:

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

(2010)20.太阳系中的8大行星的轨道均可以近似看成圆轨道。

下列4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星运动所遵从的某一规律的图像。

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

纵轴是

;这里T和R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

分别是水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

下列4幅图中正确的是()

(2011)19.卫星电话信号需要通地球同步卫星传送。

如果你与同学在地面上用卫星电话通话,则从你发出信号至对方接收到信号所需最短时间最接近于(可能用到的数据: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约为3.8×105m/s,运行周期约为27天,地球半径约为6400km,无线电信号的传播速度为

A.0.1sB..25sC.0.5sD.1s

(2012)21.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

一矿井深度为d。

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

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

A.

B.

C.

D.

(2013)20.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它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可近似wie圆,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

若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只受到地球引力和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

B.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

C.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地球引力做正功,机械能保持不变

D.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

(2014)18.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

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在两极的大小为g0,在赤道的大小为g;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

地球的密度为

A.

B.

C.

D.

命题特点及命题趋势:

万有引力和天体运动也是宁夏高考的必考点,几乎年年都考,已经连续考了几年。

该考点重视学生对规律应用的考查,对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要求较高,近4年所考试题难度系数均大,试题属于偏难,学生得分率不高。

试题多以天体、卫星为背景,把数学方法和物理概念(功能关系)渗透进来进行综合考查。

如2010年第20题,2011年第19题,2013年第20题。

常见考题模式:

环绕模型—变轨模型、圆轨道—椭圆轨道、定量计算—定性判断。

但这两年有所变化的是,2012年和2014年考查了万有引力的应用。

这是一个显著地变化。

近几年选择题题号为20、19、21、20、18。

整体来看难度变化不大,仍相对较难,且覆盖面扩大。

预测仍为今年必考考点。

答题误区及应对策略:

该考点学生得分率偏低,说明学生对天体运动的物理模型还缺乏较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对知识的运用不能融会贯通。

在解答这类考题时,学生往往出现思维混乱,不能选用正确的公式列式求解,导致耗时多、得分少。

建议在专题复习的过程中建立物理模型(如:

“随”“绕”模型),养成模型解题的习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考点5:

利用牛顿运动定律或功能关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011)15.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

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

A.一直增大

B.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

C.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

D.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

(2011)16.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

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

B.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性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

C.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

(2013)21.公路急转弯处通常是交通事故多发地带。

如图,某公路急转弯处是一圆弧,当汽车行驶的速率为vc时,汽车恰好没有向公路内外两侧滑动的趋势,则在该弯道处,

A.路面外侧高内侧低

B.车速只要低于vc,车辆便会向内侧滑动

C.车速虽然高于vc,但只要不超出某一高度限度,车辆便不会向外侧滑动

D.当路面结冰时,与未结冰时相比,vc的值变小

(2014)15.取水平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

一物块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在抛出点其动能与重力势能恰好相等。

不计空气阻力。

该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A.

B.

C.

D.

(2014)16.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大小为F1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变为v,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

分别表示拉力F1、F2所做的功,

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A.

B.

C.

D.

(2014)17.如图,一质量为M的光滑大圆环,用一细轻杆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套在大环上质量为m的小环(可视为质点),从大环的最高处由静止滑下。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当小环滑到大环的最低点时,大环对轻杆拉力的大小为()

A.Mg-5mgB.Mg+mg

C.Mg+5mgD.Mg+10mg

命题特点及命题趋势:

利用牛顿运动定律或功能关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试题命制覆盖面广,涉及领域宽泛,包含直线、曲线运动(平抛、圆周)电磁场中的运动。

试题多以单一物体创设情境物理过程,与实际生活场景联系紧密,或围绕实际情境建模(如:

弹簧、杆、圆环),试题新颖灵活,考查全面。

试题具有互补性,对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要求提高,通常涉及定量计算或推导。

解决方法有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

对学生的分析运动过程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2010、2012年均未在选择题中考查,2013、2014年该考点试题比重加强,尤其2014出现三道该考点试题。

试题号为15、16、21、15、16、17.整体来看,试题难度系数不大,占中等,考查比重或许会降低。

答题误区及应对策略:

存在问题:

过程不清、定量计算能力不强。

牛顿运动定律和功能关系是处理力和运动的问题的必要方法。

高考对这个考点的要求是学生除了要理解定律还要会运用其解决物理实际问题。

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对方法的总结尤为重要。

考点6:

电磁场的问题

(2011)20.一带负电荷的质点,在电场力作用下沿曲线abc从a运动到c,已知质点的速率是递减的。

关于b点电场强度E的方向,下列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虚线是曲线在b点的切线)

(2010)17.静电除尘器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高效除尘器。

某除尘器模型的收尘板是很长的条形金属板,图中直线

为该收尘板的横截面。

工作时收尘板带正电,其左侧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粉尘带负电,在电场力作用下向收尘板运动,最后落在收尘板上。

若用粗黑曲线表示原来静止于

点的带电粉尘颗粒的运动轨迹,下列4幅图中可能正确的是(忽略重力和空气阻力)

(2011)14.为了解释地球的磁性,19世纪安培假设:

地球的磁场是由绕过地心的轴的环形电流I引起的。

在下列四个图中,正确表示安培假设中环形电流方向的是

(2012)18.如图,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与水平地面成一角度,两极板与一直流电源相连。

若一带电粒子恰能沿图中所示水平直线通过电容器,则在此过程中,该粒子

A.所受重力与电场力平衡

B.电势能逐渐增加

C.动能逐渐增加

D.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013)17.空间有一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该区域的横截面的半径为R,磁场方向垂直横截面。

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以速率v0沿横截面的某直径射入磁场,离开磁场时速度方向偏离入射方向60°。

不计重力,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A.

B.

C.

D.

(2014)19.关于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场强度的方向处处与等电势面垂直

B.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也为零

C.随着电场强度的大小逐渐减小,电势也逐渐降低

D.任一点的电场强度总是指向该点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

(2014)20.图为某磁谱仪部分构件的示意图。

图中,永磁铁提供匀强磁场,硅微条径迹探测器可以探测粒子在其中运动的轨迹。

宇宙射线中有大量的电子、正电子和质子。

当这些粒子从上部垂直进入磁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与正电子的偏转方向一定不同

B.电子与正电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半径一定相同

C.仅依据粒子运动轨迹无法判断该粒子是质子还是正电子

D.粒子的动能越大,它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半径越小

命题特点及命题趋势:

重点考查电磁场的性质,以点电荷或电场线的分布情况为背景(如2010年第17题);涉及粒子在场中的运动(如2013年第17题),涉及场强大小及电势等概念性试题的判断(如2014年第19题),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关系的应用;涉及高科技仪器的应用叠加(如2014年第20题);一般不与力学部分做过多综合。

难度系数大,答案多项居多,得分率低。

2011、2012、2013、2014年均在选择题中考查,尤其2014出现两道该考点试题。

试题号为19、20。

要求学生对物理概念、电磁场的基本性质、粒子在场中的运动规律要完全吃透。

处理问题的方法(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牢固掌握。

新的变化是由概念、原理的理解向应用的方向转变。

答题误区及应对策略:

存在问题:

概念不能理解、没有完全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不能把牛顿运动定律和功能关系等方法应用其中。

达不到以不变应万变。

高考对这个考点的要求是学生除了要理解定律还要会运用其解决物理实际问题。

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对方法的总结尤为重要。

考点7:

交流电、电磁感应综合问题

(2011)17.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

2;副线圈电路中接有灯泡,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功率为22W;原线圈电路中接有电压表和电流表。

现闭合开关,灯泡正常发光。

若用U和I分别表示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则

A.

B.

C.

D.

(2012)17.自耦变压器铁芯上只绕有一个线圈,原、副线圈都只取该线圈的某部分,一升压式自耦调压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其副线圈匝数可调。

已知变压器线圈总匝数为1900匝;原线圈为1100匝,接在有效值为220V的交流电源上。

当变压器输出电压调至最大时,负载R上的功率为2.0kW。

设此时原线圈中电流有效值为I1,负载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U2,且变压器是理想的,则U2和I1分别约为

A.380V和5.3A

B.380V和9.1A

C.240V和5.3A

D.240V和9.1A

答案:

B

(2012)19.如图,均匀磁场中有一由半圆弧及其直径构成的导线框,半圆直径与磁场边缘重合;磁场方向垂直于半圆面(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使该线框从静止开始绕过圆心O、垂直于半圆面的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半周,在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

现使线框保持图中所示位置,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线性变化。

为了产生与线框转动半周过程中同样大小的电流,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的大小应为

A.

B.

C.

D.

(2014)21.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1、n2。

原线圈通过一理想电流表

接正弦交流电源,一个二极管和阻值为R的负载电阻串联后接到副线圈的两端。

假设该二极管的正向电阻为零,反向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