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59082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启东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江苏省启东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江苏省启东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江苏省启东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江苏省启东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启东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江苏省启东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启东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启东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江苏省启东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启东市【最新】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流经肝脏后的血液,血糖含量可能升高或降低

B.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能影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C.大量饮水,尿量增加,会引起组织水肿

D.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等离子有关

2.科研人员给予突触a和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以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突触前、后两神经元的膜电位,结果如图所示。

据此判断不合理的是

A.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比膜外低约70mV

B.突触b的突触后神经元可能出现阳离子内流

C.突触a和b分别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D.兴奋在突触前、后两神经元间的传递有延迟

3.选取同品种、同日龄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实施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等分成四组,分别注射激素及生理盐水30天,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目的是探究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

B.切除胰腺及垂体可减小小鼠自身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实验的影响

C.增大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更显著

D.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共同作用的效应大于它们单独作用之和

4.如图表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细胞丙参与的免疫过程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

B.细胞甲为B细胞,其与细胞乙、丙都能接受抗原刺激

C.与细胞乙相比,细胞丙的溶酶体更发达

D.细胞甲、乙、丙中基因种类虽然基本相同,但表达情况完全不同

5.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减数分裂和随机受精使后代()

A.增加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B.继承双亲全部的遗传性状

C.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D.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

6.小鼠

基因的正常表达与精子的发生密切相关,敲除该基因的小鼠会出现无精症。

研究人员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正常鼠和敲除鼠睾丸生精小管中的细胞进行了

含量测定,结果如下图(精原细胞

含量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含量为

的细胞分别对应精原细胞和精子

B.与正常鼠相比,敲除鼠的初级精母细胞数量显著下降

C.据图推测敲除鼠精子形成过程阻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期间

D.

含量由

的变化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

7.蝗虫属于XO型性别决定,雌虫有两条X染色体(XX),雄虫只有一条X染色体(XO)。

下图为某蝗虫的染色体核型图,不考虑变异。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此染色体核型图是用雄虫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显微照片制作的

B.该蝗虫产生的配子均含有12种不同形态的染色体

C.该蝗虫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共形成11个四分体

D.该蝗虫的X染色体来自亲本雌虫

8.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去感染烟草,烟草会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

C.噬菌体在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适宜时间后,其DNA即可被32P标记

D.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液体悬浮培养后可直接观察到粗糙型菌落

9.蚕豆根尖细胞在含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1个DNA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的2个DNA都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1个DNA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2个DNA都不被标记

10.下图是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某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①上可携带1种或多种氨基酸

B.②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连接

C.③可读取mRNA上的信息

D.图示结构的形成与转录有关

11.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花粉尚未成熟前对父本去雄

B.测交结果可反映F1产生的配子种类、数量及比例

C.孟德尔提出了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假设

D.孟德尔对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增强了实验的严谨性

12.基因D位于常染色体上,其突变产生D’和d都会导致人患某种遗传病。

已知基因D’对D显性,基因D对d显性,一对患该遗传病的夫妇结婚生出了一个正常的孩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对夫妇可能都是纯合体B.这对夫妇可能都是杂合子

C.这对夫妇都不携带基因DD.这对夫妇都携带基因d

13.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和乙种遗传病的家系图。

人群中甲病的患病率为1%,Ⅱ3无乙病致病基因。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为伴X隐性遗传病

B.7号和9号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C.10号个体与该区域的正常男性婚配,生一个两病都患的后代的概率为1/88

D.若9号与12号婚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36

14.研究发现细胞中断裂的染色体片段由于在细胞分裂末期不能进入子细胞核,而形成了细胞核外的团块,称为微核。

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末期核膜将染色体包裹形成子细胞核

B.微核不能进入细胞核可能是由于无纺锤丝牵引

C.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细胞中的微核

D.形成微核的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15.某海岛有一种中地雀,原来没有竞争者。

在记录的时间段内,1977年和2004年发生了2次旱灾;2005年以大型种子为食具有大鸟喙的大地雀入侵。

下图记录了中地雀鸟喙平均尺寸的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岛上中地雀鸟喙平均尺寸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1977年的旱灾诱发了基因突变,进而造成鸟喙尺寸的增大

C.2005年后中地雀很可能主要以大地雀不吃的小种子为食

D.2005年后该海岛上两种地雀的种群基因频率都在发生改变

二、多选题

16.下列关于双链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苷酸与核苷酸之间都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B.不同碱基对具有相同的直径以形成具有稳定直径的DNA

C.碱基对排列在螺旋结构内侧形成DNA基本骨架

D.外侧“糖-磷酸”间隔排列的两条链反向平行螺旋

17.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红色、黄色和蓝色三种,如果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现对不同花色的植株进行杂交,并对后代表现型进行统计,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

亲本

F1的表现型及比例

红色×红色

红色

红色×红色

红色∶黄色∶蓝色=12∶3∶1

黄色×蓝色

黄色∶蓝色=1∶1

 

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该种植物花色的遗传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

B.实验②中F1红花的基因型有6种,红花中杂合子所占比例是

C.让实验②中F1的黄花自交,后代有黄色和蓝色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5∶1

D.让实验③中F1的黄色与蓝色随机交配,后代中非蓝色花占

18.h基因突变可导致运输钾离子的膜蛋白折叠异常并滞留在内质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突变影响转录和翻译的过程B.该突变不影响钾离子跨膜运输

C.该蛋白空间结构受h基因调控D.该蛋白与动作电位的形成无关

19.新型冠状病毒在系统分类上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是具外套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冠状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新型冠状病毒和HIV的增殖过程都需要RNA复制酶的作用

B.冠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可以体现中心法则的全过程

C.冠状病毒感染后引起的体温升高可以增强免疫细胞对病原体的免疫作用

D.由图可知,+RNA和-RNA上都含有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

三、实验题

20.家蚕(2n=56)是古代劳动人民最早从野蚕“驯化”而来,通常家蚕的体色为较浅的素色,但偶有黑色斑的突变体出现。

(1)家蚕与野蚕(2n=54)杂交子一代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_研究发现子一代依然可育,使用显微镜观察____________细胞,发现____________个二价体(两条染色体联会),一个三价体(三条染色体联会)。

(2)为研究家蚕体色遗传规律,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

用黑色斑(黑蚕)与素色(素蚕)进行正反交实验,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交配方式

受精卵数

F1代

黑蚕

素蚕

(素♀×黑♂)

730

363

364

(黑♀×素♂)

737

323

317

根据以上杂交结果不能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应该选择F1代_______________相互交配,若子代______________,则该性状表现为显性。

实验二:

将F1代黑蚕相互交配及F2代黑蚕相互交配,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交配方式

受精卵数

F2代/F3代

黑蚕

素蚕

F1代黑蚕相互交配

715

253

125

F2代黑蚕相互交配

728

208

102

据此可知,黑色斑与素色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_为显性性状。

推测存在____________才导致后代出现特殊的分离比。

(3)综合以上实验统计,F1→F3代黑蚕做母本时蚕受精卵的孵化率_______________。

(4)已知家蚕的黄血对白血是显性,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该基因不存在纯合致死现象),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亲本杂交→选择F1代个体杂交→统计F2代表现型及比例

(①/②)(③/④)(⑤/⑥)

①P∶黑蚕白血×素蚕黄血②P∶黑蚕黄血×素蚕白血

③F1∶黑蚕黄血×素蚕黄血④F1∶黑蚕黄血×素蚕白血

⑤F2∶黑蚕黄血:

黑蚕白血:

素蚕黄血=1∶1∶2⑥F2∶黑蚕黄血∶素蚕白血=1∶1

以上实验组合__________可说明黑色斑(素色)基因也在2号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

(只需从F2代的性状表现描述即可)

四、综合题

21.图A、B是某种雌性动物(染色体数为2N)细胞分裂过程中部分染色体行为示意图,C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A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2)B细胞中染色体①上基因B与突变基因b的分离发生在C图的____________阶段。

(3)若图B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子基因型为ABb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须说明时期和具有染色体的行为才可)

(4)D图坐标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y1和y2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在D图坐标中画出该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变化曲线图。

_____________

(5)画出该生物体形成AB的配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示意图(只要求画出与AB形成有关的细胞图)。

_________________

22.天使综合征(AS)是一种由于患儿脑细胞中UBE3A蛋白含量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发育性疾病。

UBE3A蛋白由位于15号染色体上的UBE3A基因控制合成,该基因在人脑细胞中的表达与其来源有关,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UBE3A蛋白是泛素一蛋白酶体的核心组分之一,后者可特异性“标记”P53蛋白并使其降解。

由此可知AS综合征患儿脑细胞中P53蛋白积累量较_____________。

检测P53蛋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另一途径是通过_______________(细胞器)来完成的。

(2)据图分析,来自父方的UBE3A基因不能正常表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对大多数AS综合征患儿和正常人的UBE3A基因进行测序,相应部分碱基序列如下图。

患者:

…TCAAGCAACGGAAA…

正常人:

…TCAAGCAGCGGAAA…

由此判断绝大多数AS综合征的致病机理是:

来自_____________方的UBE3A基因发生突变,不能表达出UBE3A蛋白。

(3)研究表明,人体非神经组织中的来自母方或父方的UBE3A基因都可以正常表达,只有在神经组织中才会发生UBE3A基因被抑制的现象,说明该基因的表达具有____________性。

(4)经产前诊断出一个15号染色体为“三体”的受精卵是由正常卵细胞与异常精子受精形成的,其UBE3A基因全部正常。

该受精卵可随机丢失一条15号染色体而完成胚胎发育,若它丢失了_____________染色体时,就可发育成AS综合征患儿,其概率是__________(不考虑基因突变,请用分数表示)。

(5)丙种球蛋白缺乏症(XLA)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家族中的XLA男性患者在未接受有效治疗的前提下,一部分幼年夭折,一部分能活到四五十岁。

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

23.水稻是重要的农作物,科学育种能改良水稻性状,提高产量。

请根据材料回答:

甲硫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G)变为7—乙基鸟嘌呤,这种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从而使DNA序列中G—C对转换成G—T对。

育种专家为获得更多的变异水稻亲本类型,常先将水稻种子用EMS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种植,通过选育可获得株高、穗形、叶色等性状变异的多种植株。

Ⅰ、

(1)实验表明,某些水稻种子经甲硫磺酸乙酯(EMS)处理后,DNA序列中部分G—C碱基对转换成G—T碱基对,但性状没有发生改变,其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稻矮秆是一种优良性状。

某纯种高秆水稻种子经EMS溶液浸泡处理,种植后植株仍表现为高秆,但其自交后代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矮秆植株。

请简述该矮杆植株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

(3)此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Ⅱ、水稻品种是纯合子,生产上用种子繁殖,控制水稻高秆的基因A和矮秆的基因a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水稻抗病的基因B和控制水稻感病的基因b是一对等位基因,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1)若要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选育矮秆抗病(aaBB)的水稻新品种,所选择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确定表现型为矮秆抗病水稻是否为理想类型的最适合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设计了培育水稻矮秆抗病新品种的另一种育种方法,过程如上图所示。

其中的③过程表示__________,④应在甲植株生长发育的__________时期进行处理;乙植株中矮秆抗病个体占___________。

24.正常人感染病原体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

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1)据图分析,体温调定点上调后,图中激素a___________(填名称)分泌__________(增加/减少),通过____________传递作用于垂体,最终使乙细胞内_____________过程增强,产热增加,体温上升。

(2)据图分析,体温调定点上调后,人体同时对甲细胞进行调控,使体温上升。

下列关于甲细胞及其调节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

A.甲细胞是效应器B.甲细胞接收的信号分子是神经递质

C.甲细胞所在组织节律性收缩D.下丘脑对甲细胞的调控比对乙细胞快

(3)体温上升期,人体同时会发生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

结合图,分析血压升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4)体温上升到调定点38.5℃后,到达高温持续期,此时产热与散热过程将在较高水平上达到新的平衡。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

A.高温持续期,体内适应于正常体温的酶活性减弱

B.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C.若流经下丘脑血液的温度超过38.5℃,产热持续增加

D.使体温调定点下降的药物,可以使发热患者退烧

(5)当病人处于体温下降期时,机体可能出现的现象有__________。

A.汗腺分泌增加B.皮肤血管舒张C.血糖升高D.抗利尿激素增多

25.过敏反应与免疫系统功能的异常有关,地塞米松是用来治疗此病的一种免疫抑制剂。

寻找更加高效且低毒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

(1)研究人员以某过敏原刺激健康小鼠,建立过敏反应的小鼠模型。

将这批小鼠分五组,再用该过敏原刺激模型小鼠,诱发其过敏反应。

诱发前0.5h和诱发后6h,在B、C、D、E组小鼠外耳分别涂浓度0、2%、4%、8%的青蒿素乳膏,F组小鼠外耳涂地塞米松,同时另设健康小鼠为对照组。

诱发48h后取小鼠胸腺称重,计算胸腺指数,结果如下。

注:

胸腺指数是指每10g体重脏器的重量(mg)。

胸腺指数低,免疫力下降;反之则高。

①胸腺是___________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其重量变化能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

与A组相比,B组小鼠的胸腺指数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②C、D、E组结果与________组比较,说明青蒿素具有________作用。

当青蒿素的浓度达到__________时作用效果超过了地塞米松。

(2)在对不同浓度的青蒿素和地塞米松进行细胞毒性的比较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从健康的实验小鼠体内分离淋巴结,研磨过滤,收集细胞悬液;体外诱导细胞分裂并培养24h后,统计细胞数量,计算细胞相对生存活力,结果如下图。

①本实验中空白对照组是用__________的培养液培养细胞,空白对照组细胞相对生存活力是__________。

②图2所示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分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

A、由于葡萄糖能合成肝糖原,肝糖原也能水解成葡萄糖,因此流经肝脏后的血液,血糖含量可能升高或降低,A正确;

B、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产生代谢废物,能影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B正确;

C、大量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不会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

D、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等离子有关,D正确。

故选C。

2.B

【分析】

1、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

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传递存在延搁现象。

【详解】

A、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由图可知膜内电位比膜外低约70mV,A正确;

B、从图中看出,突触b的突触后神经元受到刺激后,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差进一步加大,说明此时是阴离子内流,B错误;

C、由图分析可以得出,突触a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突触b突触后神经元阴离子内流,说明神经元受到抑制,因此两个分别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C正确;

D、兴奋在突触间以递质在传递信号,所以在突触前、后两神经元间的传递有延迟,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及兴奋传导过程的相关知识,理解兴奋传递时离子的流动情况使解题的关键。

3.C

【分析】

据图分析: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对大鼠注射不同的激素,因变量是大鼠平均体重的变化,故该探究的是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

为避免自身产生的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实验的影响,应切除大鼠的胰腺和垂体。

【详解】

A、由图分析可知,该实验探究的是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A正确;

B、切除胰腺及垂体可减小小鼠自身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实验的影响,属于排除实验过程中的无关变量,B正确;

C、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作用,因此增大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不一定更显著,C错误;

D、据图,注射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的大鼠的体重大于注射生长激素的大鼠的体重,也大于注射胰岛素的大鼠的体重,说明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共同作用的效应大于他们单独作用之和,D正确。

故选C。

4.C

【分析】

分析题图:

图示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图中细胞甲为B细胞;细胞乙为浆细胞,其能分泌抗体,抗体可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细胞丙为吞噬细胞。

【详解】

A、细胞丙为吞噬细胞,既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参与特异性免疫,A错误;

B、细胞甲为B细胞,细胞乙为浆细胞,细胞丙为吞噬细胞,其中甲和丙都能接受抗原刺激,但乙不能接受抗原刺激,B错误;

C、细胞乙为浆细胞,可分泌抗体,细胞丙为吞噬细胞,可以消化处理抗原,因此与细胞乙相比,细胞丙的溶酶体更发达,C正确;

D、细胞甲、乙、丙中基因种类基本相同,但表达情况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C。

5.D

【详解】

A.有性生殖通过减数分裂和随机受精保证染色体的稳定,和基因突变的概率无关,故A错误;

B.通过有性生殖继承了双亲中一半的遗传物质,故B错误;

C.受精时精子的细胞核进入了卵细胞中,细胞核DNA是各占一半,但细胞质DNA基本上是卵细胞提供的,故C错误;

D.在有性生殖过程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为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会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故D正确;

因此,本题答案选D。

考点: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6.C

【分析】

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体细胞染色体为2N):

(1)染色体变化:

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DNA变化:

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

DNA数目

4n

4n

4n

2n

2n

2n

2n

n

【详解】

A、DNA含量为2C的细胞对应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1C的细胞对应精子,A错误;B、与正常鼠相比,敲除鼠的初级精母细胞数量显著增多,B错误;

C、结果显示,Rictor基因敲除鼠中1C的细胞显著下降,说明敲除鼠精子形成过程阻滞在2C-C,即阻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期间,C正确;

D、DNA含量由2C到4C的变化过程是DNA的复制,会发生基因突变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变化规律,通过分析题干和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7.B

【分析】

根据题干:

蝗虫属于XO型性别决定,雌虫有两条X染色体(XX),雄虫只有一条X染色体(XO),分析题图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为雄性蝗虫。

【详解】

A、染色体核型图是用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制作,该染色体核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