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分类题库考点19写作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58994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分类题库考点19写作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分类题库考点19写作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分类题库考点19写作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分类题库考点19写作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分类题库考点19写作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分类题库考点19写作含答案解析.docx

《高考语文分类题库考点19写作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分类题库考点19写作含答案解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分类题库考点19写作含答案解析.docx

高考语文分类题库考点19写作含答案解析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19写作

1.[2017·全国卷甲卷·T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考生应准确审题,完成题目要求。

作文要求的关键是在六个诗句中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应明确每个诗句的立意,然后选出两三个在立意上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出一个立意,可寻找每个句子立意的共同点。

因果关系等。

第①句可立意为君子要自强不息方可强大;第②句可立意为思乡;第③句可立意为重视内在之美,或自信的品格;第④句可立意为人因所处位置不同,而视野、格局不同,实现的理想价值也不同。

或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志在四方;第⑤句可立意为要敢于正视自己;第⑥句可立意为个人、民族、国家的自信自强。

例如,第①句和第⑥句的立意共同点均是自信自强,那么考生可据此立意;还可将①④⑥句立意为实现理想需要视野、自强、自信等因素。

总之,考生需寻找两三句间的立意关联,从而确定出一个立意,并在写作时引用。

在此基础上,考生需准确审题、明确立意、体现思考,准确理解诗句含意,并选择其中两三句在文中合理引用,言之成理即可。

2.[2017·全国卷乙卷·T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

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这个题目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因为它有明确的写作范围(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你所认识的中国)和写作目的(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写作时要注意这两点。

这个题目不同于以往的作文题目,以往的作文题目常常围绕某种感悟、认识来写,表达的是某个道理或认识。

这个题目要求围绕两三个关键词,表达对中国的认知,重在写出“认知”。

  这12个关键词,涉及历史建筑、环境保护、民族文化、科技发展、现实问题、国家战略等方面,范围很广泛。

选择时,一要注意“就熟”,即自己熟悉的方面,以便有内容可写;二要注意关键词之间的关联性,因为作文在这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立意角度】

①一方面高速发展,一方面存在问题。

(空气污染、高铁、移动支付)

②传统与现代共舞。

(长城、京剧、高铁)

③有着独特的东方魅力,也愿意连通世界。

(一带一路、大熊猫、京剧)

④注重和谐社会建设。

(共享单车、美丽乡村、食品安全)

3.[2017·全国卷丙卷·T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

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

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第一,什么是副标题?

副标题与主标题和引题组成一篇(则)文章(新闻)的标题,是对主标题的界定限制、解释说明、补充完善。

如本题中的副标题——“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就限定了写作的话题和范围:

一是“我”,要有考生本人对高考的体验、感触和认识;二是“我看”“我的”,如写“我的高考”,就适宜记叙抒情,必须要体现出“我”来;如写“我看高考”,则适合议论阐发,议论对象则不限于“我”;三是必然不能脱离“高考”这个话题范畴。

第二,材料暗示了什么?

除第一个句子引出话题外,第二个句子说的是高考的功能价值,强调的是高考的社会性以及体现国家意志的特点;第三个句子说的是高考对人的影响,强调的是高考对普通家庭的影响力,体现的是人文性;第四个句子由两部分组成,但都强调了高考改变了时代,改变了考生的人生。

这四句话提示考生可以从三个层面切入作文:

一、高考的社会价值;二、高考的情感故事;三、高考的时代变革。

【立意角度】1.我看高考——①高考,不可或缺的竞争平台;②与时俱进话高考;③理性看待高考。

2.我的高考——①我的高考我的梦;②我和高考有个约定;③高考的喜怒哀乐。

【相关素材】1.石悦是2006年内蒙古理科高考状元,702分,这个让人咂舌的成绩是她当时所交出的答卷,她考取了清华大学建筑专业,并念了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的研究生。

十一年过去,如今在网络上石悦有着一个更加为人所熟知的名字——“女流”,曾经的高考状元现在是一名拥有百万粉丝的知名游戏主播。

一些人认为石悦选择成为一名游戏主播是浪费了名校的学习资源,甚至是辜负了学校和社会的培养。

在石悦看来,高考状元身份只能代表过去的荣誉,并不能说明和定义一个人的能力和真正适合做的事业,她至今还记得当年大学导师和她说过的一句话:

“人生不是规划出来的,人生是跟随自己的灵感和直觉走出来的。

  2.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恢复高考也引发了全社会的读书热,很多青年人的求知欲、读书欲被唤醒,被激活。

3.育人二十载,写书二十年,一辈子很长,可以做的事很多,他却把半生都花在了这两件事上。

他是萧致强,年近八旬的乡村退休教师,他说:

“我在柳河湾生,我在柳河湾长,我若不把柳河湾写出来给世人,对不住家乡,我也只想用这本书回报乡亲,回报养我育我甚至救我的这片土地,我才问心无愧。

”1939年的他,生在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大甸镇枫木村,虽然遇到高考落第等种种挫折,但成为一名乡土作家的梦想,却如夜空里的灯塔,熠熠生辉,指引前行。

而这些坎坎坷坷,也成了他书里的丰富素材。

既教书,也务农,耕种心灵,也耕种土地,他用勤劳的双手回报这片美丽大地。

对于写作,亲人们有支持有反对,面对妻子略带调侃的叫他吃饭“绣花楼的姑娘,下来吃饭了”,他索性就给自己的书房取名“绣花楼”。

4.(2017·江苏卷·T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

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典型的新材料作文题,立意的多元化,可以使考生不至于无话可写,但要从小处入手,尽量选取一个角度,聚焦才能写透彻。

材料共三句话。

第一句话,“生活中离不开车”,是生活的常识,也是题目的引子,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生活,进而聚焦生活中的车。

第二句话,从“种类”和“形态”两个方面加以提示和引导,意在帮助学生展开联想。

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车,如童车、碰碰车、自行车、三轮车、汽车、动车等,又如共享单车、网约车、无人驾驶汽车等,车的速度有快有慢,车的容量有大有小,车的使用方式有新有旧,或是寻常日用之所需,或是科技进步之成果,体现不同生活理念,蕴藏各自时代记忆。

各种车都能写,地区发展的差异,个体体验的独特,恰恰是写作的宝贵资源。

第三句话,是材料的关键所在。

“车来车往”既可以是现实中观察到的车流来往,也可以虚化为与车有关的记忆、思考和体悟。

“车来车往”是本句中几个分句的共同主语,也是不同写作角度的相同出发点。

几个分句提示了不同的写作角度:

可由古及今,勾勒时代发展,如过去家庭以拥有自行车而自豪,到现在汽车走入千家万户;可以小观大,捕捉人间真情,如父母用车接送孩子发生的亲情故事;可观往知来,讨论变迁的生活理念,如从追求快捷到重视环保的转变;也可由表及里,咀嚼暗藏的人生哲理,如“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前两个角度侧重感性,后两个角度侧重理性。

这几个角度,既可以单写,也可以交叉写,还可以综合写,写作空间广阔。

【立意角度】

(1)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时代发展,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这一角度,写一曲国家富强的赞歌。

(2)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可以从时下社会对“共享单车”的看法思辨谈共享理念。

(3)从车的主人的职业生涯变化入手,来表现时代的迅速发展,比如从黄包车师傅到出租车师傅,再到网约车师傅等。

5.(2017·天津卷·T22)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60分)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提示】首先,该作文题为了减轻审题压力,以“重读长辈这部书”为切入点,命题人给考生提供了启发考生思维的写作角度:

“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这样,考生可以在此引导语的启发下,充分调动自己与长辈的生活经验,自主地选择自己最有感触、最感兴趣、最有话可写的角度来写,既可以写自己读出的正面体悟,如事理、传统、时代的印记等,也可以写读出的他们的“思想落后面”,以及他们与自己的矛盾、分歧、代沟等。

若要想写得深刻,就要进行思辨性的阐发,可见该作文命题写作角度多元,具有开放性,很好地为考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思维空间和认知空间,能调动考生平时与长辈们的生活经验与思考,并“以小见大”地发掘出具有一定形象性、思辨性、审美性的内涵。

再者,人生就是一本书,阅读长辈,既能从中汲取人生的营养与智慧,也是以长辈为镜子,进行反思自我与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径,这也体现了该命题“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可见该作文命题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性、现实性和针对性。

需要提醒的是,在文体的选择上,特别强调“文体特征鲜明”,所以所谓“文体不限”并不是想写成什么文体就写什么文体,而是应该根据你所要写的内容,选择适合这一内容的文体来写,而且一旦选定写某种适合内容要求及自己特长的文体后就要按照既定文体要求,力求写成这一文体,切忌写成“四不像”的文章。

6.(2017•浙江卷•T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

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

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

②不得少于800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提示】该作文题的关键词是“三本大书”。

“有字之书”对应的是读万卷书;“无字之书”对应的是自然与生活,即行万里路;“心灵之书”对应的是“三省吾身”,即认识自己、反省自己、解剖自己。

该题虽没明确要求写论述文,但结合题干中的要求“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不难看出其导向,当是指向“论述文”的。

鉴于此,考生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当然,也可以从“什么是三本大书”“为什么要读三本大书”“怎么读好三本大书”三个角度展开。

思考再深入一些,还可以提出一些新观点展开论述,如“不同的人会读不同的大书”“人在不同阶段会侧重读不同的大书”等等。

7.(2017·山东卷·T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

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

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

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

“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提示】这是一个传统的材料作文题目。

首先要准确把握基本事实:

书店的做法——24小时营业;从来不驱赶任何人。

顾客光顾情况——深夜,有一些人走进书店夜读,各色人等。

工作人员的言行——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然后选择合适的角度思考和感悟。

角度和立意:

(1)书店角度:

公共服务机构要有底层意识,关注服务于弱势群体;人文情怀。

(2)读者角度:

任何人都有精神需求;物质上不可能完全平等,但精神上可以平等,甚至可以追求高贵。

(3)工作人员角度:

要有平等意识,服务意识,人文情怀。

(4)整体角度:

社会需要关爱,社会需要和谐,关注弱势群体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参考例文】

书店的灯光

在这个时代,没有比书店更具有象征意义的了,它是知识的贩卖市场,同时又是人类的精神家园。

它聚合了人的物质与精神双重属性。

但这个时代,却又是一个把一切都知识化的时代,而稍有不慎,知识化的后果就是功利化,功利化而生分别心。

有分别心,从书店经营者的角度,就容易区别看待书店的读者。

所以我们欣喜于这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没有时间的限制,也不区别对待来的是谁,买不买书,怎么看书。

无论贩夫走卒,还是达官显贵,都平等地走进来,在一天内的任一时间,可以依自己所需选择任一本书,可以苦读,也可以粗读几页酣眠;可以求知,而不以其为负累;也可以消遣打发时光,而不视之为对生命的浪费。

似乎告诉我们,获得知识的满足感与让文字来催眠,都可以是灵魂所需。

我们在刘易斯·布兹比的《书店的灯光》一书中,也能深刻体悟这一点。

他将人与书店的关系比喻为人在人群中独处。

但这种独处,不是孤立于世界的精神高贵,而是在书与书店的环境中,更能体现个体的独立。

无论是谁,在这里,不傲视他人,也不自卑。

且也未必是知识面前的谦卑,而是书店灯光下灵魂的安宁。

德国人雷德侯在《万物》一书中谈模件,他认为这个世界是由许多相似的部件构成的。

而书店的书架,整齐排列的书,一排一排,也可视之为灵魂的模件,每一个来这里的人,从书架上抽取属于自己灵魂的部分,然后再放回原处。

书的位置、书的名字、书的内容,并不区分人的世俗身份,在这个殿堂,灵魂平等。

书籍在书架上的排列存在告诉我们,在平等的前提下,我们再谈每个人心灵的需求,再谈灵魂的安放。

这样一家书店,对一个流浪汉的求知需求与安眠需求,并不刻意区分的包容,才真正体现了人人都可以成为这个世界灵魂平等的一员。

据说中国古代的藏书楼,大都有秘不示人的传统,文化被神秘化,文明便被禁锢。

在尊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农耕时代,我们看似无比尊崇文化,视书籍为圣物,事实上我们在以书为名,区分生命的等级,如此,囊萤映雪,凿壁偷光,书非借不能读也,诸如此类的故事,在强调知识崇高的同时,也无情地建立了以知识为中轴的不对等的两极。

那些读书有成者,载入史册的读书人,大多少有文化的谦卑,多是俯视的姿态。

而社会,也便一直是我们熟悉的那个模样。

在一种伟大读书精神的背后,却有着更顽固的文化的垄断,中国两千年文明史,缺一个这样的24小时营业的书店。

而一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具体而微地代表了一个社会的文明样式。

如果可以更大胆地想一下,一个城市之门的大路口,不只有作为城市象征的雕塑,不只有为匆匆行客而设的加油站或休憩的宾馆。

更要有一个24小时营业的书店。

有一盏这样的灯,才能真正烛照文明世界的夜空。

8.(2017·北京卷·T25)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80字左右。

①《根河之恋》里,鄂温克人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生活,《平凡的世界》里也有类似的故事。

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例子,叙述情节,并作简要点评。

要求:

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

②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之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

要求:

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③如果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提亚哥之中,选择一个人物,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

要求:

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以及对文学名著的掌握。

【写作提示】①属于叙事类。

首先明确《平凡的世界》中哪个例子是“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生活”。

是回到煤矿的少平?

嫁给李向前的田润叶?

还是双水村正逐步发展?

选出一个例子后将它叙述出来,然后用议论的笔墨做点评即可。

②首先应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观点,即“用哪种花来比喻哪个人”。

这里可参照《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部分,这里交代了人物所对应的花:

林黛玉——芙蓉,薛宝钗——牡丹,史湘云——海棠,香菱——并蒂花。

选出人物及其对应的花后,就要根据人物性格和小说内容说明用此花喻此人的理由。

这个理由要符合情理,能够自圆其说。

③属于描述类。

首先要在所给的人物翠翠、江姐、人力车夫、桑提亚哥中选择一个作为写作对象,以设计对象在特定情境下的雕像为目的,描写其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

注意重点要求用侧面(间接)描写的方法,通过各种描写手法、修辞手法来体现人物特征,写白了就没有意味了。

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字数限制,180字左右,写得太多和太少都不好。

9.(2017·北京卷·T26)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①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

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

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

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写作提示】题目①:

这是个给定材料的命题作文,题目和文体已经给予限制。

写议论文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说纽带”只是个论题,这样我们就要抓住“纽带”这个重要词语,再结合材料中对纽带的陈述挖掘出文章的立意,即中心论点。

在理解“纽带”时,我们可抓住纽带这一形象所代表的“联系”的含义,可写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也可以写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写当下与历史的联系。

从题干材料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纽带,让人想到“一带一路”这个重要的国家战略;“文化的交流”需要纽带,让人想到洋为中用、中西合璧的文化课题;“历史的传承”需要纽带,叫人联想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社会的安宁”需要纽带,叫人联想社会治理的创新与完善;“校园的和谐”需要纽带,又令人想起校园霸凌、校园风气等一系列社会热点问题……由此我们可以得到本文的多个立意。

这些立意就是这篇议论文的论点,确定了论点,就可选取典型论据,采用一定的论证方法和写作思路写作成文了。

写作本文要注意的是应将作文的最后落脚点上升到文化、历史和哲学的高度,不要就“事”论“事”,要始终把“人”作为中心。

立意角度:

“一带一路”让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改革开放能让国家富强、要传承历史文化、善意之心让社会和谐、沟通能加深人们之间的理解和感情等。

题目②:

这是个给定情景材料的命题作文,并限定了文体,要求写一篇记叙文。

本文要求考生写“共和国,我为你拍照”,实际上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讲好中国故事”的类型,也就是我们在近年高考作文中一直强调的传统文化和革命历史文化的主题。

此话题可写的范围很大,但考生要注意读懂题目要求,注意题目要求是“选择怎样的画面”。

因此,可围绕主题确立自己的叙事逻辑,确定要体现共和国哪方面的成就,应当从怎样的画面切入最能体现这一成就;如果选择多幅画面,要注意它们之间的逻辑连接,服务于中心主旨,表现出对共和国的真挚热爱。

具体写作时,“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即切入的角度可以大到国家、社会的整体面貌,也可以小到一顿饭、一辆车、一个人。

当然,高中生要写的记叙文应是复杂记叙文,要注意情节的曲折性,叙述方式的多样性,叙事要具体,语言力求生动形象。

立意角度:

大的角度:

写国家和社会的重大变化,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爱之情;小的角度:

一个家庭、一个人的变化,以小见大,表达对国家、社会等的感激、热爱等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