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春-对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考.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4599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春-对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春-对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春-对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春-对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春-对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春-对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考.ppt

《江春-对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春-对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考.ppt(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春-对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考.ppt

武汉大学中国金融改革与金融发展的新思考武汉大学江春一金融发展理论的若干新进展自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1世纪以来,金融发展理论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重大进展。

(1)冷静地估计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深入探讨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是21世纪以来金融发展理论一个值得关注的理论进展从长期来看,一国不可能长期依赖金融来刺激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只有处于最优的“平衡”水平才能有效地促进一国的经济发展金融发展要能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则需具备相应的前提条件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金融的“质”(效率)而不在于金融的“量“(规模)

(2)支持企业家的创新活动重新成为金融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主题(3)改善收入分配及减缓贫困成为金融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4)深入研究一国应如何在开放的条件下通过金融发展或金融开放给本国经济带来更大的好处是近来金融发展理论的一个新亮点一国可以在开放的条件下通过加快金融发展来不断创造本国的比较优势金融开放既是削弱既得利益集团负面影响的巧妙方式,也是推动国内改革并减少贫困的重要途径二中国目前越来越依赖货币政策及金融的扩张来刺激经济增长,这说明中国过高地估计了金融的作用。

金融发展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随着经济逐步趋向发达水平,金融对增长的促进作用会逐步减弱。

更重要的是,在不着眼于创造相应的前提条件(特别是制度前提)情况下,一味通过金融扩张来刺激经济会带来负作用。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

中国不是着眼于通过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来刺激投资,而是往往依赖金融的扩张来刺激投资以促进增长,显然,这样的政策既不利于增强微观经济的活力及实体经济的发展,又可能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

因此,中国在下一步的金融改革及金融发展过程中,应首先着眼于创造各种前提条件(包括制度、政策及宏观经济环境等),从而使金融发展能有效地刺激经济增长同时,中国还应在大力提高金融的“质”(效率)的方面下功夫。

三长期以来,中国的银行信贷绝大部分(约占信贷总额的80%)都投向了国有部门,投向私营部门的很少(Allen,QianandQian,2005;GuarigliaandPoncet,2008;YaoandYueh,2009;Hasan、WachtelandZhou,2009)这意味着,中国目前的金融体系还没有成为遴选并支持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进行“创新”活动,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现代金融体系,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支持国有部门的融资安排(这或许是中国目前还没有正式的私人信贷统计数据的原因)。

在中国,民营企业家与国有部门的经营者不同,民营企业家必须独自承担经营风险及失败的财产责任,同时,在政府是竞争对手(国有企业)的所有者这一制度约束下,民营企业家只有依靠市场并不断地进行“创新”活动才能求得生存及发展,因此,根据企业家精神的基本含义,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较之国有部门的经营者必须更具有企业家精神。

由于中国没有私人信贷的正式统计数据,因此,中国也不可能用私人信贷占的比率这一反映金融体系核心功能的“质”的指标来衡量中国的金融发展,而只能采用占的比率或银行信贷、金融资产占的比率等规模指标或“量”的指标。

而且,中国传统的金融理论将“金融”抽象地定义为“资金的融通”,而没有全面、准确地将“金融”解释为“通过动员储蓄并将储蓄转移到掌握最有利投资机会的投资者或企业家手中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因而模糊了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等等。

从实践来看,中国的金融发展模式

(1)以政府为主导,而不是以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为主导,不是以市场为主导;

(2)以国有部门(包括国有金融机构及国有企业)为主导;(3)重视规模扩张;总之,中国的金融发展模式强调对国有企业的支持而不是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的支持,注重的是信贷规模或融资规模的扩大,这是导致中国金融的“数量”虽然不断增长,但中国金融发展的“质量”或效率却不高的重要原因。

值得重视的是,这种强调融资规模的金融发展模式也易于导致货币供应或信贷投放过多。

根据21世纪以来金融发展理论的重要进展中国下一步应该大幅度地放松金融管制大幅度地降低金融业的准入门槛允许组建更多的民营银行并进一步加快金融市场(特别是创业板等)的发展,让民间金融正规化,以此形成多样化、多层次的支持企业家进行创新活动的金融体系从而创造“企业家主导”的市场经济并通过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来刺激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

四到目前为此,中国的金融发展并没有很好地起到改善收入分配的作用原因:

中国目前的金融发展思路及模式是强调政府的作用过分相信“管制”并注重建立强大的监管机构强调国有银行的主导地位强调金融业对国有部门的支持并通过维持低官方利率以降低融资成本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结果在实践中不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也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因为国有企业主要分布在城镇)从而不利于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就对低收入者不利此外,过低的官方利率又抑制了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结果不利于收入分配的改善,等等。

为使中国下一步的金融改革及金融发展能有效地改善收入分配及减缓贫困应该取消政府对金融的过度管制打破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允许成立更多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甚至微型金融机构通过实现金融的“深化”及“宽化”以形成“普惠式”的金融体系,从而帮助人们创业以消除贫困中国还应加快利率的市场化以强化市场的公平竞争并改善市场的运行,进而为低收入者创造更多的机会,等等。

五由于中国目前的金融体系强调对国有经济部门的支持而不是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的支持(即使是对私营企业的融资,中国金融体系注重的也往往是那些最有“关系”、而不一定是最具创新精神的企业),这就不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结果使中国的金融体系在推动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以不断创造新的比较优势方面乏善可陈。

从金融开放的情况来看,中国现行的思路是试图不在产权制度上有根本突破,以保证国有产权及国有部门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推进金融开放及资本账户开放,这就难以起到削弱国内利益集团垄断地位的作用,因而不利于深化国内的改革。

根据近来金融发展理论有关一国应如何在开放的条件下通过金融发展或金融开放给本国经济带来更大好处的研究成果中国下一步的金融发展及金融开放还应该围绕实现中国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及消除既得利益集团对市场的垄断来进行同时,中国还应改变金融的“对内开放”滞后于“对外开放”的局面,并迈出更彻底的“内外开放”步伐以刺激中国进行全面的制度改革。

感谢聆听,敬请指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