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市场保险业投资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43741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25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市场保险业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国内市场保险业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国内市场保险业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国内市场保险业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国内市场保险业投资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内市场保险业投资分析报告.docx

《国内市场保险业投资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市场保险业投资分析报告.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内市场保险业投资分析报告.docx

国内市场保险业投资分析报告

国内市场保险业投资分析报告

表目录

图目录

1保险行业概述

保险是集合具有同类危险的众多单位和个人,以合理计算分担金的形式,实现对少数成员因该危险事故所导致的经济损失的补偿行为,用通俗的话讲就是“集众人之小财,救一人之大灾”。

保险业属于国民经济中的第三产业,与银行、证券并列为金融业的三大支柱产业。

同时它又具有服务业的一般特征,即它的产品是对人或组织的服务,它的技术水平体现在服务的质量上。

1.1保险的作用及其分类

保险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赔偿和给付对整个经济运行起到稳定器的作用,解决了人们生活和生产上的后顾之忧;

二是保险基金作为资本对经济扩张起到了推动作用。

保险包括商业保险、社会保险、政策保险,社会保险归入各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安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些保险无法采用商业保险的模式经营,所以只能由政府出面来解决。

政策保险中的危险发生情况介于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中间,需要在国家有关政策的具体支持下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具体分类如下页图1.1:

图1.1保险业的分类

财产损失保险

责任保险

财产保险险

信用保证保险

人寿保险

商业保险

人身保险

意外伤害保险

医疗健康保险保险

再保险

保险业

社会保险

 

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

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

农业保险

出口信用保险

海外投资保险

政策保险

表1.1商业保险同社会保险的主要区别

比较项目

社会保险

商业保险

保险对象

全体公民或劳动者

全社会的成员自原参加

保险性质

以实施国家的社会政策或劳动政策为宗旨,依法强制实施的政府行为,体现社会的互济性、补偿性

自愿参加依保险合同实施的合同行为

保险费的负担

通常由个人企业和政府三方面合理负担

由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个人负担

给付的原

则及标准

强调社会公平的原则,即权利和义务不对等;不强调交费相等,但强调给付相同,给付的标准对每个人来说原则上是统一的

强调个人公平的原则,即权利和义务完全对等,给付的标准以投保人所交付的保险费来确定,交费多受益高,交费少受益低

保险的功能

只能满足社会成员生老病死方面较低层次的需要,即生存需要

可满足人们生活消费的各个层次的需要,保障水平可以相对较高

经营体制

由国家设立专门机构,即各级社会保险局统一管理对资金的运营不征税

由商业保险公司按企业原则经营管理,要最大限度地赢利,国家对其经济活动征收有关税费

1.2保险经营原则

在保险市场的交易中必须遵守行业特定的经营原则,这些原则是保险业在市场经济中长期发展的理论基础,一般分为非人寿保险原则和一般保险原则。

一般原则包括人寿和非人寿保险,包括:

1、自愿性原则;2、最大诚信原则;3、保险利益的原则。

非人寿保险的基本原则包括:

1、损失补偿原则;2、代位的原则;3、分摊原则;4、近因原则。

代位原则是指保险人依照法律或保险合同约定,对被保险人所遭受的损失进行赔偿后依法取得了对财产损失负有责任的第三者进行追偿的权利,或取得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的所有权。

近因原则是指如果近因属于被保危险,对所造成的损失保险人应承担赔偿或给付责任,反之,近因是非承保危险,对所造成的损失保险人不承担赔偿或给付责任。

表1.2保险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保险需求者

保险供应者

应履行的义务

如实告知交付保险费保险事故发生后及时通知提供单证

如实告知保险条款赔偿或给付保险金承担合理费用

享受的权利

保险合同内容与条款的知晓保险事故发生后的索赔保险需求者的解约

收取保险费调查有关保险标的的情况一定条件下的解约增加保险费不承担赔偿的权利物上代位和代位请求的权利

1.3保险行业的特点

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

保险是专门以风险为经营对象、为人们提供风险保障的一种特殊的制度安排,是一种风险转移的机制,同时具备储蓄功能。

与一般的企业相比,保险业具有投资需求大、经营周期长、利润率稳定的特点,是典型的以创新来推动增长的金融产业。

其中产险业具有高度周期性。

2国际保险市场状况分析

2001年初至今,国际保险市场经历了一段十分艰难的时期。

多年的市场疲软,加之日益激烈的竞争引起保费收入的持续下降,导致保险公司的承保业绩越来越差;而资本市场的恶化及利率的持续下调使得投资收益已不足以弥补承保亏损。

国际保险公司在2001年初就不得不靠提高费率与承保条件来增加保费收入,希望能够填补过去多年的亏损,对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保险成本的大幅度上升。

不幸的是,2001年上半年世界保险业又遭受到一系列重大损失,在其尚未得以喘息之际,“9·11”事件使本来就已经很坚挺(费率上扬、承保条件严格)的保险市场变得更加坚挺。

在2001年底到2002年初,各家保险公司的分保合同续转时,大家都深切地体会到了保险价格的大幅上扬与承保责任范围的明显收紧。

美国世贸中心的巨额损失使全世界主要保险市场的保险公司与再保险公司几乎无一幸免,其中仅直接涉及的险种就有25种之多,导致保险公司与再保险公司大量的资金外流。

尽管由于保险公司许诺今后几年将产生巨额利润,从而吸引了240多亿美元的新资金注入,但这笔资金大多用于充实保险公司的资本金,因此对费率的持续上升几乎没有产生影响。

2.1保险价格大幅上扬

(一)财产险

财产险的费率根据行业、地区和风险种类不同而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

例如北美洲地区的业务在伦敦市场平均涨价25%,有些高风险业务涨价达100%,而地处市中心区的业务保费上涨的比率更高。

华盛顿保险代理与经纪人协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商业风险的费率在“9·11”之后大概上涨50%-100%。

根据这份报告,那些游客或员工集中的高层建筑和商业场所的费率在2001年第四季度就已经上涨100%;旅馆、酒店的费率今年一季度至少上涨了80%;而建筑业保险费率的上涨幅度更是高居榜首,平均上涨100%-500%。

美国建筑家联盟表示,保险费率上涨是建筑业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有些成员公司过去五年虽没有损失记录,可2002年的费率也上涨600%。

(二)责任险

责任险的费率自2001年以来上涨了不止一倍。

再保险公司近年来在高级董事与管理人员职业责任保险、错误与疏忽责任保险和受托人责任保险等领域损失惨重,以至于整个职业责任保险的根基都已经变得十分脆弱。

此外,这一领域的理赔案无论从频率上还是从金额上看都有继续攀升之势,因此,责任险费率的大幅上扬在所难免。

在财务状况与索赔记录良好的公司中,上市公司的高级董事与管理人员职业责任保险费率平均上涨了50%—75%,非上市公司的费率上涨幅度略低,但潜在风险比较高的行业(如电信、医疗卫生、高科技与生物医药等)的费率将会上涨得更高;财务状况不是很好或出现过重大索赔的公司,费率上涨将超过100%;而对于财务困难的公司费率上涨幅度则在200%—400%之间。

到目前为止,律师责任保险的费率平均上涨了30%-40%。

以美国一家小建筑公司的责任险为例,今年续保时其综合责任险的费率上涨了122%,施工现场的责任险费率上涨66%,即便是机动车辆的责任险也上涨了51%。

(三)能源险

能源险平均上涨幅度在75%—100%之间,但最高可达500%,同时能源险的免赔额也在不断地大幅度提高。

(四)水险

世界保险业普遍认为,2002年水险价格上涨40%—50%是很正常的。

其中,陆上风险如港口、码头的费率上涨幅度略低,平均在20%—30%左右;而物质损失以及第三者责任险的费率,则要上涨50%—60%。

(五)航空险

2001年初保险公司已经把航空险的费率提高了很多,以期用当年的保费收入来弥补过去四年的损失。

“9·11”恐怖主义袭击对航空业的打击更是雪上加霜。

2001年第四季度,全世界大约有70%的机队续保,当时的费率上涨幅度在70%—100%左右。

到2002年初,机身险的费率上涨到90%以上,责任险的费率也至少上涨了40%。

2.2承保责任范围明显收紧

世界各国多数保险公司缩小了保单的承保范围,将“恐怖袭击风险”列为除外责任。

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给世界政治和经济带来重大影响,也给国际保险业带来影响。

世界各国的保险公司除了要解决高达500亿美元之巨的理赔之外,同时也在考虑如何进行未来的运作。

在2001年9月11日之前,几乎所有的保险合同都会对“恐怖袭击风险”进行承保,其所表现的承保的方式是一种间接的、非排除的方式。

例如,在财产保险的“一切险保单”中,对保险单特别列明的除外责任(如战争、自然的不可抗力等)之外的任何风险所致损失皆予以理赔。

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大多不会将“恐怖袭击风险”作为特别列明的除外责任写入保单。

这是因为各保险公司在进行保险精算时,都将恐怖袭击风险作为一种孤立的、偶然的、发生概率极小可能的事件加以考虑,数值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若将这种极小可能的事件列入除外责任,不予承保,对其市场竞争不利;从一些简单的、较少的历史数据来看,即使遭受了恐怖袭击,其影响范围有限,保险公司有完全充足的能力进行偿付。

所说的“影响范围”,既指地理区域的影响范围,也指恐怖份子所采用的传统的恐怖袭击方式限定了其损害所涉及的范围和造成损失的额度。

基于以上原因,当时各保险公司对恐怖袭击风险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想过在一些发达国家会发生造成巨额损失的恐怖袭击事件。

但是,如今世界各大保险公司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纷纷将“恐怖袭击风险”列为“除外责任”,首先是因为从保险理论上看,恐怖袭击风险与洪水、地震等风险不同,有其独特的人为性、极小可能性等特点,加上历史上恐怖袭击造成巨额损失的记录数据较少,为保险公司测算下一次恐怖袭击所造成损失的数额和此类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造成困难。

其次是“9.11”事件的赔付使一些保险公司大伤元气,继续对“恐怖袭击风险”承保,若再发生巨额索赔,将会难以为继。

另外,到2002年1月1日,全世界约有50%以上的再保险合同已经到期,多数再保险商签订再保险合同时,已将“恐怖袭击风险”列为“除外责任”,不予承保。

没有了再保险巨头作后盾,各大保险公司也只能将“恐怖袭击风险”从承保范围中剔除。

但另一些保险公司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在某些领域内和苛刻的偿付条件下,仍愿承保“恐怖袭击风险”,但是费率较高。

在美国不断告诫人们注意生物武器、化学武器等形式的恐怖袭击时,造成了人们对恐怖袭击风险的进一步恐慌,对能提供此类风险保障的保单的需求增加,导致了价格飞涨。

2.3大型保险公司信贷部门经营困难。

从事抵押贷款的保险公司信贷部门等金融机构在失去保险公司提供的规避“恐怖袭击风险”的保障后,其贷出款项的抵押品(如房地产等)所面临的风险增加了。

从理论上讲,他们存在完全丧失贷款的可能性。

这使其经营增加了不确定性,增加了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金融风险。

有些金融机构为了预防此种风险,不断提高风险准备金数额,或者减少利润,或者提高金融产品的价格,将风险向消费者转移,由此降低了竞争优势,增加了经营风险。

而有些保险公司和其他的金融机构发行了以不动产为抵押标的金融债券,这些不动产也会面临遭受恐怖袭击而得不到赔偿的可能,增加了此种债券的风险,影响了债券在金融市场的需求,最终增加了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

2.4再保险市场格局发生变化。

有专家预测,“9.11”事件损失款项的60%至80%最终要由世界各再保险公司承担。

赔付内容涉及航空、金融等不同领域的行业,欧美等不同地域的国家。

损失分配的非均匀分布,造成了各国再保险公司在国际再保险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发生变化。

加速了世界再保险公司的并购过程。

由于“9.11”事件涉及欧、美发达国家的再保险公司甚众,而发展中国家因再保险市场份额较少,损失较微。

这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再保险公司的竞争提供了有利的机遇。

2.5国际保险业发展趋势

(一)新型风险不断出现,巨灾风险使保险市场面临巨大挑战

经济集中度和关联度的提高,增加了经济发达地区和整个国民经济遭受巨大财产损失和金融危机的风险;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已经和正在给许多国家带来了日益严重的风险,如核泄漏、计算机系统故障、遗传和基因技术的滥用、新型材料的污染,等等;社会法制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公民法律意识的逐步提高,向政府和企业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在为各国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型国际经营风险;金融服务的一体化和金融工具及技术的创新,既促进了世界范围内资本的合理流动,又带来了出现空前金融动荡的危险;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正把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信息和知识社会,同时也带来了利用高新技术犯罪的巨大隐患;国际分工可以使消费者得到更便宜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埋下了国民经济被他国操纵的种子;生活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使人类的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也带来了世界性的老龄化问题,加重了医疗、护理等方面的费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增加了对基础设施、交通、文化和各种消费品的需求,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为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和环境,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保险人、保险经纪人(风险管理咨询顾问)、政府保险机构及民间保险组织已经在综合风险管理、非传统风险转移工具的开发、财务风险控制、新型保险险种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新,保险保障的范围已经由传统意义上的纯粹风险转向了非纯粹风险。

这一转变,将给未来保险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据有关资料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祸所带来的损失大约相当于70年代和80年代的总和。

造成巨灾频繁发生的原因既有地震、风暴、洪水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造成的火灾和卫星损失等,其间接因素还包括人口密度增大、受灾地区保险价值增高等。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01年9月11日发生于美国的恐怖主义袭击事件,不仅造成了数百亿美元的保险损失,而且向整个国际保险业提出了一个如何应对这类风险的全新课题。

巨灾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不断上升的趋势,给世界保险业带来了严峻挑战。

面对这一挑战的保险市场,则显出有效承保能力严重不足。

原因之一是一旦出现巨大损失,保险人很可能会出现无偿付能力;原因之二是对某些风险的认知程度较低,缺乏较精确的风险评估手段,使保险人不敢贸然进入巨灾保险市场;原因之三是保险业自身资本规模有限,无力承保。

因此,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巨大反差:

一方面是传统保险市场日趋饱和,可开拓的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是巨灾保险市场上有着远远超过目前保险业供给能力的巨大潜在需求和现实需求。

对巨灾保险的研究和开发,将会在为广大投保人带来巨大保障利益的同时,为保险业未来的增长提供新的增长点。

(二)金融服务多元化,组织结构集团化

80年代以来,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和自由化的大趋势下,为适应客户多元化金融服务的需求,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压力下,西方的金融企业纷纷通过收购和兼并扩大经营、占领市场。

国际金融保险业的并购活动一浪高过一浪,大型兼并所涉及的金额和规模也不断创下历史记录。

1998年4月,美国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的合并,意味着美国保险业与银行业战略联盟的重要一步。

从近年来的并购案可以看出,跨业务部门的并购活动不断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业并购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

1983—1997年,在美国国内,银行业与证券业之间的并购活动所涉及的金额达240亿美元,银行业与保险业之间的并购活动所涉及的金额达5亿美元,保险业与证券业之间的并购活动所涉及金额达410亿美元。

多元化金融集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一是金融集团易于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实现客户资源在各保险、银行、证券等子公司间共享,扩大同一品牌的知名度;二是充分发挥规模效益,通过信息、培训、管理技术和人才的共享节约成本,实现规模竞争优势:

三是有利于集中统一管理资金,实现投资专业化管理,取得投资的规模效益,提高投资规模收益率;四是有利于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取得多元化收入,并且当一家公司出现经营困难时,由于集团股本整体实力较强,可以支援该子公司度过困难时期,重新获得盈利机会。

(三)保险企业采取多元化投资组合,实现专业化投资管理

由于保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全球承保能力过剩,保险企业的承保利润已经非常有限,承保亏损普遍存在,使得保险投资成为保险企业经营的生命线。

例如,美国保险业承保业务自1977年以来连续20多年亏损,保险企业主要靠投资收益弥补承保亏损,取得经营利润。

因此,保险投资对保险企业的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于保险投资对公司经营的重要性,西方国家保险公司非常重视保险投资的收益性和投资风险管理,运用先进的投资组合实现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监管部门也鼓励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投资于房地产、抵押贷款、股票、实业、债券和海外投资等,鼓励通过组建保险基金的形式,通过资本市场,将社会储蓄最终转化为投资。

西方国家的寿险产品已经由保障型和储蓄型产品向投资型产品发展,投资型产品在寿险业务中的比重逐渐提高,美国达到48%,英国50%,新加坡33%。

从OECD国家保险公司的投资组合,可见通过多元投资提高投资收益率是保险公司实现价值增长最有效的途径。

(四)进入资本市场筹集保险资金

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市来募集资本是国际上保险企业筹资的重要手段。

根据CompustatPCPlus1999年5月12日的资料统计,美国股票市场上,上市保险公司的市值占整个美国股票市场市值的27.18%。

目前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保险企业也大多是西方的上市企业,即使象加拿大宏利、加拿大永明和美国恒康这样的相互保险公司(保险公司资产为保单持有人所有的一种公司组织形式),也都正在实现非相互化,转变为公众上市公司。

比较而言,上市公司是保险组织的最佳形态。

一个健康的市场管理体系需要有较好的法律保证、政府监督、行业自律、内部制约和外部监督。

保险公司的资金包括股东资本金和由保户交纳的保费所形成的“保险基金”,股东向保险公司投资,管理者管理着庞大的保险基金和股东投资的资本,因而其经营的透明度尤显重要,上市使得保险公司的信息更加公开,更有利于政府的监管;同时,上市所实现的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也保证了管理者不仅向股东也向社会和保户负责。

(五)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将对保险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电子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正在引起保险业的一场新的革命,保险业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经营方式和商业模式,其中所蕴含的商机已被越来越多的保险人和保险中介机构所意识到。

近年来在互联网上提供保险咨询和销售保单的网站在欧美大量涌现,网上保险业务激增。

目前,保险业借助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所开发的新的保险业电子商务模式包括:

(1)保险公司网站,旨在宣传公司产品和服务,销售保险产品,提供咨询、索赔等保险服务;

(2)网上保险超市,这是由独立的服务商为保险人和顾客提供的一个交易场所,它提供了不同保险公司的产品信息,为顾客和保险中介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和完成交易的渠道;(3)网上金融超市,在这类和网上保险超市有些类似的市场上,顾客可以享受到金融超市提供的集储蓄、信贷、结算、投资、保险等多功能于一身的“一条龙”服务;(4)网上风险交易市场,这是由充当经纪人的网络服务商开设的为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和公司客户相互寻求风险交换的网上市场;(5)网上风险拍卖市场,客户通过这种B2B商务模式,利用互联网来处置自身的风险,这是一种真正体现了以顾客为中心的商务模式。

毋庸置疑,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保险业电子商务必将会出现我们今天甚至不敢想象的新的商业模式。

3.中国保险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3.1我国保险收入规模及变化

我国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持续增长,但产寿险增长不同。

自1980年至2001年,保费收入从4.6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109.4亿元人民币,年平均增长约35%,主要原因在于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起点较低。

目前整个保费收入趋于平稳,财保保费收入增速趋缓,而人身保险业务增长较快。

图3.1我国1996—2001年人身险与财产险比重变化

图3.21999年—2002年保费收入情况

 

图3.31999年—2002年人身险保费收入情况

图3.41999年—2002年财产险保费收入情况

从世界各国保险业的发展经历看,寿险业的发展速度大大高于非寿险业。

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也经历了相同的变化:

从1992至2002十年间,寿险保费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2.8%,而产险保费收入的增长仅为18.1%;1980年保险业全面恢复时,寿险保费收入几乎为零,1992年,寿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达到30.4%,1997年,寿险保费收入开始超过产险,2002年,寿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达到74.5%,而且这一趋势还将继续下去。

3.2我国保险业险种结构变化

3.2.1从财产保险业务为主转向人身保险业务为主

转折点是1997年,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占保费收入的比重从1996年的58.27%降为1997年的44.67%直至2001年的32.5%。

其主要原因是银行存款利率下调、投资型险种增加,导致了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大量增加。

产寿险各自内部结构不同,在中资寿险公司中,2001年寿险业务占其业务的87.25%,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业务分别为7.45%、5.3%。

表3.12001年全部保险公司险种结构

项目

比重(%)

比重(%)

一.财产保险公司

32.27

100.00

1.企业财产保险

5.94

21.60

2.机动车辆及其第三者责任险

19.83

63.92

3.农业保险

0.20

0.60

4.货物运输保险

1.90

5.88

5.责任保险

1.30

4.03

6.信用保证保险

0.07

0.21

7.其他财产保险

3.02

9.37

二.人寿保险公司

67.73

100.00

1.人寿保险

59.10

87.25

2.健康保险

5.04

7.45

3.意外伤害保险

3.60

5.30

三.合计

100.00

-

3.2.2保险业务的险种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1.财产险的传统主导险种在财产险保费收入中仍居主导地位

表3.21999—2001年财产险主要险种保费收入结构变化对比

资料来源:

根据中国保监会资料、《中国保险年鉴》整理。

从上表可以看出:

近3年来财产险的主要险种机动车辆及第三责任险、企业财产险和货运险的保费收入占财产险总保费的85%以上。

其中机动车辆及第三责任险作为传统主导产品,所占比重基本稳定在60%左右并略呈上升趋势,2001年全年累计保费收入达421.72亿元,占财产险全年总保费的61.28%,较1999年增长1.84个百分点;企业财产险和货运险的比重略呈下降趋势;家财险等分散性险种的比重有上升的势头。

2.随着投资型险种的推出,以养老保险等传统寿险产品为主的人身险业务结构开始呈现多元化趋势

表3.31999~2001年人身险主要险种保费收入结构变化对比

资料来源:

根据《中国保险年鉴》及保监会资料整理。

1999年以前,以保障功能为主传统寿险产品占人身险年保费的90%以上。

1999年以来由于包含保障和投资功能的新型寿险产品——投资连结保险、分红保险和万能保险相继推出,一方面使保费收入实现高速增长,2001年人身险保费较2000年增长42.15%;同时,险种结构发生变化,2001年传统寿险产品保费收入占全部人身险保险收入的比重从1999年的88.09%降至62.07%,而分红保险保费、投资连结险和万能保险占全部人身险保费收入比重则分别占到1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