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新闻阅读专题专项突破演练6新闻阅读综合模拟训练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42476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新闻阅读专题专项突破演练6新闻阅读综合模拟训练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新闻阅读专题专项突破演练6新闻阅读综合模拟训练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新闻阅读专题专项突破演练6新闻阅读综合模拟训练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新闻阅读专题专项突破演练6新闻阅读综合模拟训练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新闻阅读专题专项突破演练6新闻阅读综合模拟训练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新闻阅读专题专项突破演练6新闻阅读综合模拟训练三.docx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新闻阅读专题专项突破演练6新闻阅读综合模拟训练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新闻阅读专题专项突破演练6新闻阅读综合模拟训练三.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新闻阅读专题专项突破演练6新闻阅读综合模拟训练三.docx

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新闻阅读专题专项突破演练6新闻阅读综合模拟训练三

专题专项突破

演练6 新闻阅读综合模拟训练(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

  材料一:

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语言会通中外思想,超越文化藩篱,推动文明创新,是促进人文交流,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工具,是服务“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支撑。

“一带一路”不仅是经贸通道,也是文明互鉴之路。

语言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通过掌握彼此的语言,可以获得一种观察世界的新途径和新起点,增进彼此的交流与对话。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中,加强语言教育与语言传播,能够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语言互通和文化交流,进而实现“民心相通”。

在全球化时代,欧美著名的跨国公司纷纷制定语言战略,用以处理和解决世界市场带来的跨文化沟通问题,从而消除误解,减少冲突。

以美国IBM为例,该公司不仅指定英语作为公司通用语言,同时还确定其他八种语言作为公司沟通语言的选择,为跨文化团队管理和沟通,以及本地化战略积极开展规划。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进行海外投资,都需要语言文化知识作为重要支撑。

在对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风险评估中,与语言紧密相关的文化风险覆盖率高达71.3%,高于主权风险(46.9%)。

近来中国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的生存和发展境遇即表明,中国企业遭遇到的语言障碍,给合资企业或独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甚至导致企业的倒闭和破产。

语言是互联互通基础工程的重要支撑,建设“一带一路”,必须语言先行!

(摘编自光明网《沈骑:

语言能力建设是“一带一路”

的基础性工作》,2017年5月8日)

  材料二:

  “一带一路”涵盖世界三大宗教、四种文明、上百种语言,如何在不同文明、文化之间取得共识将是“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成功的基石。

在人类文化的基底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体现出“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远文明境界。

因此中国最终在“一带一路”上的崛起,必须是以一个文化强国的姿态崛起。

历史上,每一个帝国崛起都有与它崛起相关的全球化地带和文化影响圈,如何建设“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文化圈、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呢?

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应该能较好地与该国的标志性公司及个人相结合,即能够比较自然且有效地被呈现。

比如微软和比尔·盖茨,苹果和乔布斯,“脸书”和扎克伯格,谷歌和拉里·佩奇,特斯拉和埃隆·马斯克等就成为了“美国梦”的新偶像。

如何把中国明星公司及其创始人与中国精神、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更好地相结合并加以有效传递,我们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还要避免一些认知误区,比如简单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其实传统文化更多是资源,只有被成功转化,才能转化为软实力。

要想实现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的目标,需要整合和转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全球资源,才能打造出既有中国特色又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的文化价值体系。

应对文化挑战还要善于利用宗教规律,解决宗教问题。

“一带一路”沿线众多国家的广大民众都是某一种宗教的信仰者。

如果不尊重宗教规律,甚至回避、抑制宗教,必然导致沿线诸多信教民众的疏离感。

中国企业在海外遭遇的一些突发事件,往往与员工无意识地侵犯了驻在国民众的宗教禁忌有关。

(摘编自中华网《建设“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文化圈》,

2017年5月15日)

  材料三:

从现实情况来看,“一带一路”沿线上多种文明和上百种语言并存,国家(地区)间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

因此,在实施“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应以沿线国家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差异为着眼点,通过大力促进双边文化的对话与交流、碰撞及融合等方式来化解潜在的壁垒,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关系持续稳定发展,促进“一带一路”建设蓝图的顺利实现。

对于文化对话的内容,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加强中华文化“走出去”,以展示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另一方面也要将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的中国现代文化门类和成果展示在各国民众面前,增加文化的辨识度和亲近感。

中华文化要想得到“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认同,就要加强双向良性互动和合作沟通,即考虑各国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社会风俗和阅读习惯、风土人情和价值取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宣传。

我国边疆地区一些民族与境外使用相近的语言,他们的民族语言同时也是“跨境语言”,对不同文化的融合能起到很强的润滑和推动作用。

北京语言大学等学校已为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几十万留学生,其汉语教育几乎涵盖了“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培养了大量国际知名汉学家,这些人都是文化对话的潜在参与者。

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约有50种国家通用语和200多种民族语言,且大多为非通用语种。

而目前我国此类人才奇缺,亟须培养大量精通沿线国家语言的高层次外语专业人才和语言能力过硬、具有国际视野、能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的领域和行业专才。

由于我国自身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不足,如国际传播力不够、少数商品的质量问题、一些国人在国外旅游中存在不文明行为等问题,对国家形象造成了影响。

对此,我们必须主动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国家形象,赢得周边国家的普遍好感与认同。

(摘编自《光明日报》《以文化对话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2017年05月20日02版,有改动)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二中每一个帝国崛起的事实,说明建设“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文化圈、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是中国以文化强国的姿态崛起的必经之路。

B.材料一中我国海外投资风险评估中文化风险的高覆盖率,充分说明了“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强语言教育与语言传播对跨国企业的重要性。

C.三则材料都是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深度思考,都强调了语言对文化的互通、共识和共融的重要性,并积极寻求解决现存问题的办法。

D.材料三着眼沿线国家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差异,以双边文化的对话与交流、碰撞及融合等方式来确保周边国家和地区对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认同。

【解析】选A。

B项,“材料一中我国海外投资风险评估中文化风险的高覆盖率”有误,材料一第三段说的是“在对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风险评估中,与语言紧密相关的文化风险覆盖率高达71.3%”,可见应该是“与语言紧密相关的文化风险”的高覆盖率。

C项,材料二并未涉及语言建设方面的内容。

D项,“对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认同”有误,应该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2.针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认为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的语言,既是促进“民心相通”的保障,也是服务“互联互通”基础工程的重要支撑。

B.材料二侧重报道的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复杂文化环境和文化挑战,及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强国所采取的应对策略。

C.材料一中美国IBM的语言战略和中国企业在国外的生存和发展境遇,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语言在世界跨文化沟通中的重要性。

D.三则材料摘编自两家不同的媒体,文章风格虽相近,但由于考虑所面对的读者群体,两家媒体在用词方面还是有各自的特点的。

【解析】选B。

B项,原文“因此中国最终在‘一带一路’上的崛起,必须是以一个文化强国的姿态崛起”,可见选项中“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强国”不准确。

3.要打造既有中国特色又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的文化价值体系,除加强语言能力建设外,我们还需做出哪些努力?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把中国精神、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与中国明星公司及其创始人相结合,使之自然有效传播;②走出认知误区,整合和转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全球资源;③通过与沿线国家的双边对话与交流,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中华现代文化门类和成果的丰富多样,化解潜在壁垒,增加文化的辨识度和亲切感;④文化宣传要有针对性,要尊重沿线国家的宗教规律,关注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风俗和阅读习惯、风土人情和价值取向;⑤主动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国家形象,赢得周边国家的普遍认同和好感。

(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得满分;答出和“语言能力建设”相关的内容不得分)

二、(2018·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

  材料一:

荒漠化是全球生态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被称为“地球的癌症”。

为了“治病”,联合国于1994年通过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2015年,联合国又确立了一个到2030年实现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的目标。

荒漠化和土地退化也成为中国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威胁,影响超过4亿人口。

土地荒漠化、沙化是沙区经济发展滞后、农牧民生活贫困的主要根源,过度开垦、放牧、滥挖采也加剧了荒漠化程度。

目前全国贫困县中,290个县在沙区,约占总数的35%。

在发展中,中国坚持把“治沙”和“治穷”结合起来,沙区成为精准扶贫的一块主阵地。

在防沙治沙过程中,各地探索了一条生态精准扶贫的新路子,努力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统一。

“中国获得2017年‘未来政策奖’银奖释放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就是一个易受荒漠化和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可以找到一个睿智且行之有效的方式,来应对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凭借这些努力与成就,中国以及其他的‘未来政策奖’获得者,都在全球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引领者的作用。

”世界未来委员会理事会理事兼副主席亚莉珊德拉·王德尔女士说。

(摘编自李慧《中国获得2017年“未来政策奖”的启示》,

2017年8月23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可可西里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瑰宝。

可可西里生态保护及修复的过程是相当艰辛的,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从偷猎屡禁不止,到现在的零杀戮、零开采;从藏羚羊濒临灭绝,到种群日益壮大开始自然迁徙,再到雪豹、野牦牛、野驴等频频出现,这背后,是一个个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索南达杰”式环保卫士的艰辛努力,是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基层管护员,从一级级管理处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科技工作者的倾情付出,是从法制到政策、机制,以及人的环保意识等整个生态链的梳理和重构。

申遗成功将本就名声在外的可可西里再次推上了国际舞台,提升了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美誉度、知名度和关注度,也使得中国为保护可可西里的种种付出,更加具有全球意义。

保护好可可西里的生态环境,让稀有的生物物种得到恢复和再生,是中国对全球生态安全的贡献。

地处世界第三极入口处的可可西里国际名声很大,这片高原上孕育的神秘物种更是引来全世界科学家的关注,可谓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生物基因库,其不停变化的地貌和生态系统,也为这片净土增添了神秘。

当人们在担忧气候变暖时,也许可可西里的些微地理生态变化,就可能是一些信号。

珍惜这里的生命,就是珍惜我们的星球。

(摘编自《可可西里生态保护具有

世界意义》,2017年8月24日《经济日报》)

材料三:

美国保护地体系在管理级别上分成联邦、州和地方三个层面,各个层面由不同的管理机构明确管理,即在不破坏保护地生态系统及其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可以适度开展娱乐、休闲、旅游等开发经营活动,如在国家公园内的经营项目一般通过特许经营的办法委托企业来进行经营。

国家公园由内政部下属的国家公园署负责,野生生物避难所由鱼类和野生生物署负责,海洋保护区由商务部负责,荒野地保护区由森林署、土地管理局、鱼类和野生生物署、国家公园署负责。

(摘编自《国外生态保护地体系对我国生态保护

红线划定与管理的启示》)

1.下列对材料中可可西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可可西里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显著,这中间就有许多人的辛苦付出,索南达杰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B.我们应当抓住可可西里申遗成功的契机,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在一定范围内大力发展可可西里生态旅游。

C.可可西里国际名声很大,我们应当站在全球生态安全的高度,认识保护好可可西里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D.可可西里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范例,是一次全面认识可可西里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过程。

【解析】选B。

“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在一定范围内大力发展可可西里生态旅游”,纯属无中生有,材料强调的是如何保护可可西里的环境。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亚莉珊德拉·王德尔女士口中的“睿智且行之有效的方式”指的是中国把“治沙”和“治穷”结合起来,探索精准扶贫的新路。

B.获得2017年度“未来政策奖”的只有中国一个国家,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国家已经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引领者。

C.可可西里申遗成功让全世界对地球的第三极有了新的认识,将更加吸引全球的目光;不过申遗不是目的,保护才是根本。

D.材料一揭示了我国获得2017年“未来政策奖”的启示,材料二分析了可可西里生态保护及修复在国内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E.美国生态保护异常严格,为了不破坏保护地生态系统及其生态功能,规定不可以开展娱乐、休闲、旅游等开发经营活动。

【解析】选AC。

B项,获奖的“只有中国一个国家”错误;D项,“在国内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不对,通过材料二的正文和出处可以看出,可可西里生态保护具有全球意义;E项,不是“不可以”,原文是“可以适度开展娱乐、休闲、旅游等开发经营活动”。

3.不同的国家在生态保护方面有着不同的做法,请结合材料,对中国和美国分别简要概括出一条成功的经验。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中国: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生态保护,法制、政策、机制更加健全,人的环保意识逐步增强,生态修复与发家致富有机结合。

(2)美国:

分级管理,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多部门分工负责。

(每点2分)

三、(2018·襄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

  材料一:

(数据来源: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

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近日发布《2017年世界竞争力年报》,香港连续2年被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

此外,近20年来,香港在多种国际排名中都取得不错成绩。

据统计,到2017年,香港已连续23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

香港对本地企业实行税率低且操作简单的税制,对许多进口产品免税,成就了国际著名的自由港。

香港健康的财政状况、自由的贸易和金融、廉洁的政府、高效的监管等,都受到国际评比机构赞誉青睐。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数字见证香港经济澎湃活力》)

  材料二:

据塔斯社2017年7月1日报道,香港拥有全球最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这里的集装箱吞吐港位居全球前列,香港国际机场是全球最繁忙的空港之一。

20多年来,香港一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选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它是亚太地区贸易和金融领域的“主调度员”、全球其他国家与中国内地发展经济往来的中间人、国际投资中心,数以千计的外国企业选择在此设立办事处。

报道称,这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香港政府深思熟虑的政策,后者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此外,香港仍是全球腐败率最低的地区之一。

据西班牙《世界报》网站2017年7月1日报道,香港日前热烈庆祝回归祖国20周年,事实表明,香港成功地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维持住了在美国传统基金会经济自由度排行榜第一以及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排行榜第四的位置。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香港回归20年书写“成功传奇”》)

  材料三:

“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统一于“一国”之内,“两种制度”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借鉴,才能和谐并存,共同发展。

要看到,爱国是对治港者主体的基本政治要求,也是有法律依据的,必须坚持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

只有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政策,才能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才能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

(摘编自《全面准确地贯彻“一国两制”》)

  材料四:

香港回归之初,许多西方国家并不看好香港的发展前景,甚至唱衰“一国两制”政策,妄言“香港将死”。

香港市民也曾人心浮动,疑虑重重。

但实践无疑是最有力的利器,让谎言不攻自破,也让宣言更加铿锵有力。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回归20年,香港的活力未变,优势未失,地位未改。

现在,香港的老百姓戏谑地称自己的生活,“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自信淡定之情溢于言表。

“一国两制”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制度安排,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任何路径可以遵循,我们必须始终贯彻落实、不断发展完善。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符合国家根本利益和香港长远利益,是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是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根本基石。

只有始终坚持、严守底线、毫不动摇,才能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走样、不变形。

(摘编自胡道位《紫荆花开别样红》)

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增速指增长速度,是当年的数据与上年数据按照一定的公式抽象为一个比例数的动态结果,1997-2007年间,1998年增速最小,2007年增速最大。

B.根据2017年生产总值和增速的数据,香港地区被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发布的《2017年世界竞争力年报》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

C.香港成为国际著名自由港的原因很多,比如对本地企业实行税率低且操作简单的税制,对许多进口产品免税等。

D.1997-2016年,香港地区生产总值最低的年份是2003年、最高的年份是2016年,从2010年开始,香港地区的生产总值呈连续增长态势。

【解析】选B。

强加因果,香港地区被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的原因有很多,并非单单是生产总值和增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香港地区是亚太地区贸易和金融领域的“主调度员”、经济往来的中间人,在经济方面是最自由的经济体,一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认可。

B.香港地区目前为止仍然是全球腐败率最低的地区之一,这取决于香港政府的廉洁、监管的高效以及国际评比机构的赞誉青睐。

C.香港地区集装箱的吞吐量位居全球前列,国际机场是全球最繁忙的空港之一,这与香港拥有全球最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密不可分。

D.西班牙《世界报》网站2017年7月1日的报道高度肯定了香港地区半自治状态下经济的发展以及经商环境的优越。

E.香港回归之初,西方国家不看好“一国两制”政策,认为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制度安排,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一定会使香港经济衰退。

【解析】选CD。

A项错,原文说香港是“全球其他国家与中国内地发展经济往来的中间人”,不能说是亚太地区经济往来的中间人;另外,原文是“香港已连续23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并非“一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认可”。

B项强加因果,“国际评比机构的赞誉青睐”不是香港地区腐败率低的原因。

E项,“西方国家”扩大了范围,原文是“许多西方国家”;另外,“认为这是项前无古人的制度安排,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错误,这个观点不是西方国家的。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一国两制”对香港地区的具体作用。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要注意从材料三中对“一国两制”的解读把握此概念的两个方面:

一是“一国”,二是“两制”。

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材料四的相关论述,筛选对应信息加以整合概括。

参考答案:

①让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奠定根本基石。

②回归20年来,以爱国者为主体的依法自治,使香港活力、优势、地位未变,并进一步繁荣发展。

(每点2分)

四、(2018·济宁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

  材料一:

日前,《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高级别会议在鄂尔多斯市开幕。

防治荒漠化,中国不仅有决心有理念,更有行动和成就。

山西右玉县十几任县委书记坚持一张绿化蓝图绘到底,将“不毛之地”改造成了“塞上绿洲”。

河北塞罕坝一代代务林人薪火相传,55年矢志不移,营造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

荒漠化的治理不仅仅需要各国政府的努力,更需要每一位地球村“村民”的合作和改变,丢掉“环保与我无关”的冷漠思想,积加入绿色生活大军,为荒漠化治理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时,荒漠化治理的科技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治理的效果,而且具有科技含量的防治荒漠化方案,也更能引起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关注。

比如运用卫星数据来观测荒漠气候状态,实时监控荒漠化程度,做到统筹布局;建立各地网络环保留言箱,组建专业环保团队进行实地考察,对可行建议进行摘选和应用。

(摘编自《贡献防治荒漠化的中国方案》,

2017年9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材料三:

不同于以往传统的防沙、捕沙等“防卫式”的治沙理念,鄂尔多斯另辟出一条“主动出击”的治沙和用沙之路。

日前,记者参观了鄂尔多斯市一家环保砖厂,该砖厂通过“吞食”风积沙和工业固废,并在隧道窑中进行烧制,加工制成可用于建筑原料的新型环保市政砖,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就益的“双赢”。

将风积沙用作建材产品原料,开创了国内砖瓦行业的先河;变沙漠为资源,变荒为宝,也开辟了沙漠治理的新路径。

内蒙古自治区分布着中国八大沙漠的一半,和四大沙地的全部。

沙漠资源的“成灾”和“成宝”决定着内蒙古沙漠的命运。

展开对沙漠风积沙的工业化利用,生态化治理,也有利于建设中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推进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防治。

(摘编自《鄂尔多斯生态工业治沙新举措》,

2017年9月20日中国日报网)

  材料四:

目前,全国近35%的贫困县、近30%的贫国人口分布在沙区。

沙区是中国生态治理的难点,也是脱贫攻坚的重点。

在不断的机制创新中,中国寻找到制服“沙害”的秘诀,找到了打开沙漠黄金宝库的钥匙。

全民治沙在为沙漠增绿的同时,培育出林果业、养殖业、生态旅游业以及加工服务业等诸多产业,增强防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更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防沙治沙道路,凝聚起一种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中国将治沙和治穷相结合。

在中国,沙漠没有被看成一个问题,而被视为机遇,即在绿化沙漠的同时带来就业、减贫的机遇,这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具有启发意义。

”加纳环境科学与技术创新部副部长帕特里夏·安佩安格说。

(摘编自《共享荒漠化防治经验、构建生态安全共同体》,

2017年9月15日《光明日报》)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荒漠化不仅是环境问题,也是社会经济问题,需要各国政府和人类的每一位成员,都为荒漠化治理献上一份力量。

B.中国防治荒漠化取得显著成效,贡献给世界的不仅是生态建设成果,更是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

C.《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高级别会议选址内蒙古,因为这里荒漠化比较严重,同时近年来防沙治沙成效非常显著。

D.“荒漠化类型动态变化”图表显示,我国不同类型的荒化土地持续净减少,其中风蚀荒漠化土地减少幅度最大。

【解析】选D。

图乙显示,盐碱化土地有所增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根据“我国各省区荒漠化现状分布图”,我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等5个省区。

B.过去认为沙漠是“不毛之地”,如果运用“反向思维”,变沙漠为资源,用可持续眼光看待沙漠,沙漠也会变宝库。

C.沙漠资源的合理使用,决定了内蒙古沙漠的命运,也有利于推进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的防治。

D.近年来,我国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