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转型时期的反腐败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33998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转型时期的反腐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转型时期的反腐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转型时期的反腐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国转型时期的反腐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国转型时期的反腐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转型时期的反腐败研究.docx

《我国转型时期的反腐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转型时期的反腐败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转型时期的反腐败研究.docx

我国转型时期的反腐败研究

我国转型时期的反腐败研究

  [摘要]文章分析我国转型时期腐败产生的原因,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的特征和腐败的严重危害,揭示反腐败的极端重要性,论证反腐败是我国转型时期的一项战略任务。

从腐败的普遍性和我国转型时期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及消除腐败现象产生的土壤和条件的长期性出发,系统论述反腐败的长期性。

  [关键词]转型时期;腐败;反腐败;战略任务;长期性

  [作者介绍]蔡轶萍,广东省航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政工师,广东广州,511442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10)02-0026-0003

  

  一、引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同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的体制改革,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变迁和发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转型时期”。

转型时期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腐败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始终将反腐败作为“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战略任务来抓,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取得了明显效果。

在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判断形势的基础上,党中央新近陆续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和阶段性规划。

  

  二、关于腐败的定义和特征

  

  

(一)腐败的定义

  什么是腐败?

腐败就是权力的滥用,即不正当地利用政府和公众所赋予的权力和权威来为个人或个人所效忠的某个集团谋取利益[1]。

腐败的主要表现是贪赃枉法、行贿受贿、敲诈勒索、权钱交易、挥霍人民财富、腐化堕落等[2](P322~323)。

  

(二)腐败的特征

  腐败问题作为一类社会现象,区别于其他社会问题现象的标志是它的普遍性、复杂性、群体性、隐蔽性和可防治性。

普遍性是指腐败问题在任何社会、任何民族、任何国家和地区里都是普遍存在的;复杂性表现为腐败问题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社会后果及解决条件的复杂多样;群体性也称作集群性,是指腐败问题往往不是单个独立地出现,而是呈群状出现,这时的腐败问题的破坏性更大;隐蔽性是指腐败分子总是千方百计地掩盖自身的违法违纪行为,巧妙地把自己伪装起来;可防治性是指只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调动社会上的一切积极因素,组织相关部门分工协作,运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律、科学技术和行政等多种手段,对潜在或显露的腐败问题进行科学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策,就能避免、减少腐败问题的发生,从而使腐败问题得以缓解和解决。

  

  三、转型时期腐败产生的原因

  

  

(一)思想根源

  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的扩散,是造成腐败现象的根本原因。

一是社会转型时期,部分人价值取向出现混乱,加上舆论引导不力,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残余思想便以新的形式顽强地表现出来。

对权力观的错误认识,使官本位意识、特权思想侵入经济领域,导致各种各样的官商、官倒和官商经济。

二是改革开放后,资产阶级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生活方式乘隙而入,侵蚀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

三是西方敌对势力通过各种渠道,在各个方面加紧对中国进行渗透,使一些党员干部在政治上产生迷茫,理想信念发生动摇,有的由此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歧途。

  

(二)体制根源

  现阶段体制方面的缺陷是腐败现象加剧的重要根源。

一是由于一些领域中制度和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尤其是适应新形势下反腐倡廉要求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新旧体制转换造成的漏洞,使得一些人进行形形色色的腐败活动有机可乘。

二是制约、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很不得力。

我国权力体制的最大弊端就是权力过分集中,对“一把手”缺乏有效监督则是我国监督体制的最大弊端,也是反腐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经济根源

  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利益主体多元化和市场经济自身的一些消极因素相结合是诱发腐败的重要原因。

一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形成了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市场经济的重利性和竞争性,导致各利益主体为了追求和实现各自最大利益,都会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方式去获取有限的资源,这就容易导致不公平竞争,往往引发行贿受贿行为。

二是由于当前分配调节机制不健全,导致社会上不同行业和不同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拉大,使一些党员干部心理失衡,于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参与到新的分配方式中,谋取私利。

三是市场经济要求等价交换,少数党员干部以按经济规律办事为借口,把适应经济领域的原则带入党的政治生活,金钱、权利、美色等都可能成为等价交换的筹码,导致出现钱权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等腐败行为的发生。

  (四)组织根源

  在造成腐败的多方面原因中,我们不能忽视党组织自身方面的原因。

其主要表现是治党不严。

一是强调多年的从严治党始终没有完全落实,许多党组织中存在着发展党员把关不严,对党员教育、管理不严,对违纪行为处理不严的现象,导致党的威信和凝聚力下降,是非不辨,腐败分子十分嚣张。

二是一些党员、干部素质下降,理想、宗旨动摇,精神上解除武装。

面对改革开放中物质利益的诱惑和剥削阶级思想的腐蚀,私欲极度膨胀。

  

  四、转型时期反腐败的战略地位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

”[3](P53~54)这里十分明确地指出了反腐败工作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一)反腐败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1.反腐败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前提条件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党的领导地位归根到底就在于我们党的先进性。

党的先进性不仅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同时也是保持执政地位、发挥领导作用的前提条件。

党的先进性,是通过一个个党员干部的模范言行和优良作风表现出来的,但党内少数腐败分子的言行亵渎了党的宗旨,玷污了党的形象,腐蚀着党的肌体。

只有坚持反腐败,及时将腐败分子清除出党的队伍,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才能领导全国人民致力于改革开放、搞好现代化建设,才能巩固和保持党的领导地位。

  2.反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党的生死存亡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地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能否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对党的执政地位最根本的考验。

腐败行为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个人、家庭或小团体谋取利益,直接侵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严重损害着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危害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二)反腐败是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

  1.反腐败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条件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各方面利益关系变动较大,一些矛盾比较突出,同时国际形势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保持稳定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影响社会稳定的诸多因素中,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是一个重要方面。

只有坚持不懈反腐败,才能维护、实现公平和正义,保持社会稳定,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

  2.反腐败是推进改革开放的必要条件

  改革开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30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是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的;实现未来的奋斗目标,依然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在确认这一基本事实的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腐败是改革开放的严重障碍,要保证改革开放健康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

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振兴民族、造福人民的壮举。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严惩违法犯罪分子,坚决克服腐败现象,对保证和促进改革的进程,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3.反腐败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只有首先把经济搞上去,才能保持稳定局面,改善人民生活,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而腐败不仅干扰和阻碍改革开放顺利进行,而且对经济发展也带来直接的破坏。

腐败不仅致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破坏国民经济的经济基础,而且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和秩序,阻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完善,还毒化社会风气,挫伤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

大量事实表明,腐败是社会生产力的破坏力量。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反腐败就是对社会生产力的保护和促进。

  

  五、转型时期反腐败的战略措施

  

  我们党始终把反腐败工作作为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反对和防止腐败的正确方向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先进政党,是与腐败根本不相容的。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立和坚持正确的反腐败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领导体制,才能有效地反对和防止腐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坚持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实践

  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规律,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反腐倡廉理论,推动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

  (三)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政治保证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必须围绕发展,服务大局,研究解决妨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党风廉政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五)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制度,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要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既要严肃党的纪律,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更要注重预防,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和措施之中,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防治腐败。

  (六)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反腐败斗争的整体合力

  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组织保证。

只要坚持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就能巩固和发展全党动手反对和防止腐败的良好局面[4](P227~229)。

  

  六、消除腐败现象产生的土壤和条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我国新旧体制的转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国体制转换造成的漏洞,给腐败现象的滋长提供了条件。

然而,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的,这就要解决如何把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公有制很好地结合起来、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等复杂课题;由于我国尚处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体制、法律、政策、管理的完善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各类经济活动主体也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二)我国廉政法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没有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和体系,是很难及时预防和打击腐败的,我国在这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有许多不足,远不能适应反腐败斗争发展的需要,亟须加快廉政法制建设的进程。

然而,这也是一项极其复杂而艰巨的宏大工程。

从立法程序上、法律实施过程来看,每个程序都需要做大量、细致、艰苦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表述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主要目标:

到2010年,建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

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建立起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建成完善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实施纲要》对近期和远期目标的表述,充分表明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长期的过程。

  

  七、结语

  

  腐败是一个历史现象,我国转型时期存在比较严重的腐败现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们既要树立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又要坚定信念,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将反腐败工作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坚持不懈抓下去,就一定能把腐败现象遏制在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刘豪兴.社会学概论[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江泽民文选:

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2.

  [4]中共广东省纪委宣传教育室.反腐倡廉教育读本(2008)[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