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元角分教案doc.docx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元角分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元角分教案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元角分教案doc
【本文档由书林工作坊整理发布,谢谢你的下载和关注!
】
第五单元《元、角、分》
单元分析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73页。
教材分析:
元、角、分都是人民币的单位。
本单元教学人民币的知识,主要有两部分内容。
一部分是认识人民币,包括人民币的单位和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等知识,以及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体会其面值。
另一部分是使用人民币,包括买东西时的换钱、付钱、找钱等活动。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结合使用人民币购物的活动进行。
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是“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使用人民币时的简单计算一般涉及两位数的加、减法。
所以,把本单元编排在学生认识100以内数,并能够进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之后,是比较恰当的。
学生在生活中一般都见过人民币,有些人还有用人民币购物的经历。
所以,本单元的教学不是“零起点”,有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利用。
学生之间接触人民币的情况不会一样,有人接触的机会多,知道的也就多些。
有人只是看见过人民币,没有独自使用人民币买过东西,对人民币的已有认识就很少。
学生的已有经验不平衡,会比教学其他数学内容显得更加突出,既会造成教学的某些困难,也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可用资源。
元、角、分都是人民币的单位,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含有1个单位或几个单位。
所以,教学人民币的知识,一般从它的计量单位开始。
认识人民币,根据其面值由小到大地安排。
面值1元以及小于1元的人民币在前,面值大于1元的人民币在后。
像这样安排有以下一些好处。
首先是人民币的知识在小面值的人民币上教学比较方便,1元、1角、1分的人民币是主币,认识这些主币就教学了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
其次是学生接触小面值人民币的机会比较多,先教学小面值人民币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的距离近。
尤其是幼儿时期很少接触人民币的学生,放低学习起点能减少学习困难。
另外,先教学小面值人民币,还能为继续认识大面值人民币积累学习活动经验。
如把1枚1元币换成2枚5角币、把1枚5分币换成5枚1分币的体验,可以应用到大面值人民币的换币活动中去。
又如用小面值人民币购买物品的付钱、找钱及其计算的经验,能够迁移到利用大面值人民币的购物活动中去。
这些都有益于循序渐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安排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十分注意人民币在社会上流通的实际情况。
现在使用的是第五套人民币,过去曾经使用的贰角币、贰元币等,现在已经退出流通,不再使用。
这些面值的人民币也就不出现在教材里了。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组织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2.以购物活动为主线,帮助学生逐步积累解决简单购物问题的经验。
3.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使学生经历认币、取币、换币、付币和找币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初步理解简单购物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体会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购物或模拟购物等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强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能用不同的方式换币,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获得一些简
单的购物经验。
课时安排:
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1课时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1课时
练习十……………………………………………………1课时
小小商店…………………………………………………1课时
补充练习…………………………………………………2课时
第()课时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
人民币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6~P6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在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货币单位元、角、分。
熟记1元=10角;1角=10分。
深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
元、角、分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课件、人民币、实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老师想了解一下情况,请大家如实地告诉我。
你自己买过东西吗?
买过东西的请举手。
你跟着大人买过东西吗?
去过的请举手。
谁能告诉我,你买了什么东西?
用了多少钱?
(出示商场购物情景图)提问:
这是什么地方?
小朋友去干什么?
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人民币,在我国买东西通常用人民币。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认识人民币
(1)拿出准备好的人民币在组内交流,看谁认识的最多。
反馈:
谁来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你认识的人民币。
(2)课件出示正在流通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生快速说出名称。
2.给人民币分类。
(1)同桌合作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分一分。
学生汇报是怎么分的。
(2)教师总结:
生活中人民币的分法除了按元角分来分,还可以按纸币、硬币来分。
3.人民币互换
(1)小组合作
过渡:
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知道了人民币可以分为元角分,它们之间是怎样换算的呢?
1张2角可以换几张1角?
几枚5分可以换1枚1角?
小朋友换一换!
(2)指名小组汇报结果。
三、实践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自己在书上连一连。
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
提问:
做这道题你又一次认识了哪几张人民币?
你知道书中哪几种物品的价格,各是多少?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填写。
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
提问:
左图下面的8角你是怎样计算的?
填右图时你是怎样想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看题后在小组交流,组长统计本组共有几种拿法。
让拿法最多的小组介绍,教师板书。
4.“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中的物品及标价。
问:
你能说出这五种物品的名称和价钱吗?
哪两样商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学了哪些知识?
还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课时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8~P69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1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
2.通过模拟购物的情境,进一步理解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在实际购物活动中,正确、灵活地使用人民币。
。
教学准备:
各类人民币若干、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自主探索
1.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面值的人民币?
课前你们用这些面值的人民币买了些什么?
用了多少钱?
2.昨天,老师也到商店去看了一下,买了一只皮包100元,你猜老师是怎么付的钱?
3.比较几种付法,指出:
用面值较大的人民币去付比较方便。
4.考虑到价格有大有小,我们生活中还有好多1元以上的人民币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
5.你知道哪些面值在1元以上的人民币呢?
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听。
6.谁来把你认识的人民币说给全班小朋友听听?
你能把这些人民币按面值的大小、从小到大排列吗?
二、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大家都认识这些人民币了吗?
你能根据物品的价格迅速找到需要的那张人民币吗?
(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连线。
)
你喜欢这些物品吗?
你最喜欢哪几样物品?
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其中的几样买,说说你要用多少钱?
(小组活动)
2.小红买东西用了这些钱,用了多少钱?
(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
)
小明买东西用了这些钱,用了多少钱?
(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右图。
)
3.刚才我们认识了一些1元以上的人民币,你会把一张面值较大的人民币兑换成面值教小、但总数相同的一些人民币吗?
(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在书本上填空,然后汇报。
你还能说出其他的兑换情况吗?
4.同学们,我们认识了人民币还要学会使用。
(出示“想想做做”4,出示:
计算器20元,收音机45元)
买一个计算器和一台收音机,一共要多少元?
明确:
要求一共要多少元,就是把20元和45元加起来。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交流汇报。
(2)理解“便宜”,独立列式解答。
交流汇报。
5.出示“想想做做”5
(1)理解题意:
付出的55元可以分成两部分:
足球的钱,找回的钱
(2)独立列式解答。
(3)说说自己的想法。
6.出示“想想做做”6
(1)各自读题解答
(2)交流:
第
(1)小题,你选择了哪些已知条件?
怎样列式的?
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第
(2)小题,你选择了哪些已知条件?
怎样列式的?
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本领啊?
学会了之后,你想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第()课时练习十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0~P71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比较不同单位表示的钱数的大小;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具体的购物情境,体会购物的总钱数和购物的数量,积累购物的初步经验;感受购物问题里的数量关系,体会列举的策略,发展初步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元、角、分在生活里的广泛应用,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培养独立思考、探究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元、角、分简单换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购物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1角、5角、1元、5元、10元面值的人民币(包括硬币)各若干。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1.回顾旧知。
提问:
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元、角、分,元、角、分是什么单位呢?
你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的哪些知识呢?
请把你的认识和大家说一说。
2.引入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练习有关元、角、分的知识。
(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课本上。
交流结果,集体订正,指名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指出:
把1元几角换算成多少角,可以按1元是10角,合起来是十几角;把十几角换算成几元几角,可以想其中10角是1元,就可以很快知道是1元几角。
2.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在课本上,再集体交流。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比的。
指出:
如果比较几元几角哪个大,可以先比较几元的部分,几元的部分相等再比较几角的部分;如果把多少角和元比,可以换算后再比较。
三、应用练习
1.第3题
提问:
题里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回答什么问题?
让学生同桌讨论够不够,说说自己的想法。
每样买一件,30元够吗?
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明确一共要28元,30元够了。
追问:
如果只带了25元,三样商品各买一件,够吗?
指出:
三样商品各买一件,共需要28元,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多,就够了;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少,就不够。
2.第4题
先让学生了解价格和解决问题的要求。
提问:
“把10元钱用完”是什么意思?
那买哪些商品正好是10元呢?
请同桌自己找一张,看看你能找到几种买法,把这些买法记住,等会儿我们一起分享。
组织交流,教师板书。
提问:
怎样找出这么多买法的?
说明:
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按价格合起来正好10元,一种一种地列举出来,就能找到许多不同的买法。
3.第5题
学生观察情境,说说知道了什么,求什么问题。
提问:
这里“找回”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列式解决,2人板演,集体交流,说说怎样想的。
小结:
我们购物时,付出的钱比商品的钱多,营业员就要把多余的钱找回给我们。
求找回的钱实际上就是求还多余多少钱,所以用减法算,只要把付出的钱减买商品应付的钱,就得到找回多少钱。
4.第6题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组织交流算式和得数,让学生口答结果,并结合提问:
计算每箱牛奶的价钱你是怎样想的?
(2)提问: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5.第7题
提问:
货柜里有哪些商品?
小宁买了什么,要多少钱?
如果付的都是10元的,应该付多少张?
先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要求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练习小结
1.交流小结。
提问: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
2.介绍“你知道吗”。
课件出示一些古代的钱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
3.布置课后实践。
小朋友放学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商店去看一看,了解10元能买些什么。
第()课时小小商店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2~P7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布置模拟商店,培养学生整理分类、核价等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亲身参与购物活动,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并受到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重点:
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人民币若干、布置“小小商店”、各种商品、售货员标志的挂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去小商店进行购物,大家有没有兴趣?
(板书:
小小商店)
现在我们要一起去商店里了,大家看看里边有什么?
二、观察商品,提出问题
1.观察商品及价格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商店里有哪些商品,价格是多少,和同桌说说。
看看你喜欢的商品是多少元,说给大家听听。
2.提出并解决简单问题
提问:
如果让你买两件自己喜欢的商品,你可以提怎样的问题,说出来和同学们一起解决。
学生交流提问题,教师指导帮助整理问题。
3.解决复杂问题
刚刚我们已经解决了简单的购物问题,现在我们来一起解决更复杂的问题,看看你有没有办法。
(1)出示问题:
有30元钱,买一个熊宝宝和一个布娃娃,够不够?
小组交流方法,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
(2)如果有50元,看货架上的商品,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4.小结
我们购买商品,一要看清价格,二要算一算一共多少钱,三要想一想钱够不够。
三、应用知识,参与实践
1.进行分工
将学生带来的商品进行分类摆放,明确分成玩具、学习用品和书本三类,自己上前把物品放好。
教师将学生分成售货员和顾客,并为售货员佩带上标志。
2.明确购物程序
谈话:
刚才我们看了一些小伙伴是怎样购物的,想想我们在购物时,应该先做什么?
再做什么?
遇到问题怎么办?
我们怎样和售货员交谈?
3.学生进行活动。
学生到课前准备好的玩具柜台、学习用品柜台、书本柜台进行购物活动,教师也要参与到活动中,整个活动要体现出开放性。
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问题),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可以和小伙伴或老师商量、讨论。
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同时引导顾客向售货员提出不同的问题,也帮助售货员向顾客提一些问题,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以适当的帮助和提示。
4.交流购物情况和体会
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1)教师先请几位学生汇报一下活动中提出了哪些问题或遇到了哪些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
让大家讨论一下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是最好的。
(2)请几位顾客进行汇报:
你原来有多少钱?
买了哪些物品?
一共用了多少钱?
现在还剩多少钱?
让同学判断算得对吗?
(3)请小售货员汇报结果:
一共卖出多少东西?
收入多少钱?
四、活动总结,
谈话:
今天我们进行了有趣的购物活动,你有什么体会?
回家以后,请大家运用学到的知识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商场购物,好吗?
第()课时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2.能准确无误地认识现行的人民币,熟练地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换算,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3.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拾金不昧、勤俭节约等教育。
教学重点:
准确无误地认识人民币,熟练地进行人民币的换算。
教学难点:
运用人民币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出示储钱罐)师:
漂亮吗?
(摇动发出声音)听听,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钱)
钱能用来干什么?
请生自由说。
钱除了用来买生活和学习用品以外,还可以做有意义的事。
比如:
为有需要的人捐款,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把剩下的钱存进储钱罐或银行里面,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每个国家的钱都有自己的名字,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人民币)前几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和认识了人民币,通过学习,你知道人民币的哪些知识?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展示。
(1)课件出示整套硬币和整套纸币。
师:
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
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
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
(2)出示1元=10角,1角=10分。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
1元=()角10分=()角
1角=()分10角=()元
2.比较人民币的大小。
5元和1角6元和60角6元和6角
1元和9角7元8角和8元4角和45分
谈话:
你是怎么比较的?
说说你的方法。
交流。
3.兑换人民币
10元可以换成()个2元和()个1元。
10元可以换成()个5元。
5角可以换成()个1角和()个2角。
提倡方法的多样性,比比谁的方法最多。
4.解决问题
(1)一支钢笔8,1瓶墨水3元,要买这两件物品一共要多少钱?
说说是怎么想的,独立完成。
(2)小红买一本45元的字典,营业员阿姨找回5元,小红一共付了多少钱买字典?
说说自己的想法。
(3)球是6元,计算器是40元,乒乓拍10元,小明带的钱正好买了一个计算器和乒乓拍,小明带了多少钱?
提问:
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每样买一件,至少要带几张10元的钱?
提问:
先应该算出什么?
至少要几张10元?
为什么?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