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4首.docx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7425158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4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4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4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4首.docx

《初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4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4首.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4首.docx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一、注释

①幽篁huáng:

幽深的竹林。

②深林:

这里指“幽篁”。

③相照:

照射我,意思是明月来陪伴我。

二、译文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又长啸。

幽篁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其中,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三、思考探究

1.诗歌的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四、理解性默写

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一、注释

①玉笛:

笛子的美称。

②折柳:

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③故园:

故乡,家乡。

二、译文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飞出的?

随着春风飘荡,传遍洛阳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曲调,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三、思考探究

1.赏析“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由听到的“折柳”的曲调引起的。

由此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试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声之悠扬,反衬诗人闻笛后的思乡之情。

四、理解性默写

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4.《春夜洛城闻笛》中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由听到“折柳”去而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语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6.写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的是: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7.表达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

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的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一、注释

①龙钟:

涕泪淋漓的样子。

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②凭:

请求,烦劳。

③传语:

捎口信。

二、译文

回头东望故园,路途遥远,两袖被沾湿,热泪依然流淌。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三、思考探究

1.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双袖龙钟泪不干”?

意在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夸张。

表达了诗人对长安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

2.任选角度,赏析诗的后两句。

诗人用这两句诗提炼出特定环境中的典型情节,别出心裁,体现了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

“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

四、理解性默写

1.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3.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4.《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想怀亲之情的句子是: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一、注释

①杨花榆荚jiá无才思:

意思是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如同人之“无才思”。

杨花,指柳絮。

榆荚,指榆钱,榆树的果实。

才思,才气,才情。

②解:

懂得。

二、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百花盛开,万紫千红,争芳斗艳。

就连那没有才气的柳絮和榆钱也不甘寂寞,只知道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三、思考探究

1.“百般红紫斗芳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其作用是什么?

拟人。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芳斗艳的美丽景象。

2.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示例:

柳絮一团一团的,就像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四、理解性默写

1.诗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的句子是: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2.通过拟人的修辞写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的句子是: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写暮春时节,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所以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的句子是: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4.诗中表面揶揄“杨花榆荚”无才思,实则是对他们更深层次的赞许的句子是: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诗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句子是: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