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作曲家及作品大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24734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著名作曲家及作品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国著名作曲家及作品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国著名作曲家及作品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国著名作曲家及作品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国著名作曲家及作品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著名作曲家及作品大全.docx

《中国著名作曲家及作品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著名作曲家及作品大全.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著名作曲家及作品大全.docx

中国著名作曲家及作品大全

中国著名作曲家及代表作(大全)

朱践耳

朱践耳,祖籍安徽泾县。

1922年生于天津。

朱践耳一生相当勤奋,他在许多重要的音乐创作领域都留下了成功的记录。

他的音乐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美的表现形式,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主要艺术成就是交响音乐的创作活动。

代表作品:

A:

声乐作品:

《唱支山歌给党听》、《接过雷锋的枪》、《清晰的记忆》等。

B:

器乐作品:

《纳西一奇》交响音诗(1984)《第一、二、三、四交响曲》(1985-1990)《节日序曲》(1958)《天乐》唢呐协奏曲(1989)

贺绿汀

贺绿汀原名贺楷,字客观存在卿,号抱真。

1903年7月20日生于湖南省邵阳县。

是中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

贺绿汀作为20世纪中国新音乐的一位置早期实践者,将欧洲音乐的传统技法与民族音乐相结合。

他的创作风格朴实简练,浑然天成。

代表作品:

《牧童短笛》(钢琴曲)1934年,《摇篮曲》(钢琴曲)1934年,《游击队歌(合唱)1937年,《嘉陵江上》(独唱)1939年《垦春泥》、管弦乐《晚会》、《森吉德玛》等。

马思聪  

在中国乐坛上,一个享有重要声誉的名字,这就是中国的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家马思聪。

他是广东人,1923年去法国学习音乐,先后就学于南锡音乐学院、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后1930年再次赴法,向毕能蓬(Binembaum)学作曲,1931年回国曾任教于祖国各地音乐院校,为音乐教育事业作出过巨大献,1966年11月经香港赴美国,1987年逝世。

马思聪的作曲技巧成熟且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

当中国的许多作品还沉缅于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手法、风格的时候,他的作品就已经渗进了西洋19世纪末以来的现代音乐的历素。

50年代以来他对风格的刻意求新更加积极,但从始至终都用来表现和赋予他对音乐的民族特征追求中。

他曾说过"一个作曲家特别是一个中国作曲家,除了个人风格特色外,极端重要的是拥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他的创作风格正如他的好友、著名音乐理论家李凌年说:

"他(马思聪)不大喜欢浓墨色彩和强烈的戏剧性冲突,风格比较恬淡、素雅,有点像南国的夜合花,徐徐吐出幽香,清新芳香。

""他的曲作一几比较简明,音调清丽流畅,结构乘法,笔到情到就行,没有太多的赘句。

" 

代表作品主要作品有:

《第一交响乐》(1941年),《第二交响乐》(1959年),管弦乐组曲《山林之歌》(1954年),《西藏音诗》,声乐作品《民主大合唱》、《春天大合唱》、《祖国大合唱》,以及他在美国期间写作的大型歌舞剧《晚霞》,交响乐《阿美山组曲》等。

马可

马可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学家,他对民族和戏曲音乐有着精湛的研究。

他的音乐作品相当丰富,他又是一位音乐理论家,写过这样一些论著:

《生活里少得了音乐吗?

》、《中国民间音乐讲话》、《冼星海是我国杰出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音乐家》等。

代表作品:

著名的如:

秧歌剧《夫妻识字》(1944),歌曲《南泥湾》(1943),《我们是民主青年》(1946),《咱们工人有力量》(1948),管弦乐《陕北组曲》(1949),与人合作的歌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

其中,《南泥湾》是他在延安时期定作的作品。

歌曲以其流畅优美而又富有独特韵味的旋律广泛流传各地,家喻户晓,至今不衰。

而歌剧《小二黑结婚》插曲《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是马可主要执笔的。

这首歌剧插曲更加反映了作曲家的戏曲音乐功底。

全曲为戏曲板腔体的布局特点(散板--慢板--快板)但旋律却是经过提炼的、有个性的(而不是戏曲里某一声腔填词)、有充分歌唱性格的。

这首插曲饱含乡剧中著名插曲之一,尤其是其中令人反复呤赏的慢板旋律,更是回味无究。

冼星海

冼星海(1905-1945)原籍广东番禺,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

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

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

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

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

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

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

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

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

聂耳写了《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等大量音乐论文,已发表的有三十五篇。

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代表作品:

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

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亡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

之后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

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下山虎,以及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等,现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

李焕之

(1919-)原籍福建晋江,生于香港。

1936年入上海国产音专从师于萧友梅。

抗战爆发后,在厦门、香港等地从事革命歌曲创作。

1938年就读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结业后留校任教,并主编《民族音乐》。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联大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

建国后,一直活跃在音乐战线,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

编有《作曲教程》,并撰写了三百余篇论文,部分收入《音乐创作散论》一书。

代表作品:

四十余年来,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有传唱一时的《民主建国进行曲》、《新中国青年进行曲》、《社会主义好》等歌曲,管弦乐作品有《春节组曲》、《第一交响乐--英雄海岛》,古琴弦歌合唱《苏武》,古筝协奏曲《汨罗江幻想曲》,独幕歌剧《异国之秋》等。

陈钢

陈钢(1935-)上海市人。

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音乐,十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钢琴。

建国后部队文工团,十五岁开始音乐创作,曾经写过一些无伴奏合唱和钢琴间奏曲等作品。

1955年进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从师于丁善德、桑桐和苏联专家,毕业后留校任教。

代表作品:

与何占豪合作写了骚声国内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编写了《苗岭的早晨》、《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清水江恋歌》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他器乐作品。

何占豪

(1933-)浙江诸暨人。

曾在浙江省越剧团乐队工作,后入上海音乐学院进修班学习小提琴,并和几位同学组成"小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探索小提琴作品创作和演奏上的民族风格问题。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种探索的成果。

毕业后,转入作曲系,随丁善德学作曲。

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代表作品:

《梁祝》及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交响诗《龙华塔》、越剧《孔雀东南飞》的音乐等。

聂耳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

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

自幼喜爱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

大革命时期曾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十八岁到上海,翌年考进"明月歌舞团",向黎锦晖学习作曲。

因不满剧团的方针,于1932年退出,去北平与李元庆等开展革命音乐活动。

后回上海参加剧联音乐小组,发起组织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

并在联华影业公司、百代唱片公司工作,为左翼进步电影、话剧、舞台剧作曲。

1933年开始在创作上初试锋芒,1934年是他的"音乐年"。

他从事音乐创作时间只有两年左右,却为八部电影、三部话剧、一部舞台剧写了二十首主题歌或插曲,加上其他歌曲十五首和根据民间音乐整理改编的民族器乐合奏四首、口琴曲两首,共创作了四十一首音乐作品。

此外还发表了《黎锦晖的"芭蕉叶上诗"》、《中国歌舞短论》等十五篇战斗性的音乐论文和《时代青年》等三部电影剧本。

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第一次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光辉形象,是我国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

代表作品:

1933年创作了《开矿歌》、《卖报歌》。

1934年创作了《大路歌》、《开路先锋》、《毕业歌》、《新女性》、《码头工人歌》、《前进歌》、《打长江》等歌曲以及《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民族器乐曲。

1935年,写下了《梅娘曲》、《慰劳歌》、《塞外村女》、《自卫歌》、《铁蹄下的歌女》以及建国后定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

黄自  

黄自是我国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

回国后,在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

如作曲家江定仙、刘雪、贺绿汀、陈田鹤等人,都是他的弟子,黄自是我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

代表作品:

管弦乐《怀旧》,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热血》、《九·一八》,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等。

其中《玫瑰三愿》是他著名的艺术歌曲。

歌曲篇幅很小,于典雅、抒情中表露了"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的善良愿望。

这首歌是两段体结构,前段像温柔的吐露,后段则带有急切的热情,当旋律通过模进和重复发展将情绪向顶点后,旋律跌入低音区,最后的歌声"好教我留住芳华"显得十分恳切、诚挚。

萧友梅

(1884-1940)其作品主要写二十年代,有一百余首歌曲和其它体裁的作品,1922出版的歌曲集《新歌初集》,是我国最早的两本作曲家个人的创作专集,其中艺术歌曲《问》曾在学生和知识分子中广泛留传。

此外,《南飞之雁语》《女子体育》、《落叶》、《踏歌》等歌都在当时留下一定的影响。

他还创作了一些有影响的爱国歌曲,如《五四纪念爱国歌》、《卿云歌》、《国耻》、《国民革命歌》等。

但1928年以后,创作了《毛毛雨》、《栎江花》等一类作品。

抗战时期在全国人民爱国热情的激发下,谱写了《向前进攻》等抗日歌曲。

黎锦晖

(1891-1967)湖南湘潭人,二十年代,因创作了十二首儿童歌表演曲而闻名全国。

代表作有歌舞剧《麻和小孩》、《月明之夜》、《小小画家》、《神仙妹妹》,歌舞表演曲《可怜的秋香》、《好朋友来了》、《谁和我玩》等。

青主

(1893-1959)广东惠阳人,原名廖尚果,又名青主。

同时也写过一些艺术歌曲,较著名的有《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红满枝》、《赤日炎炎似火烧》等独唱曲,重要著作《乐话》《音乐通论》,并出版了《清歌集》、《音境》两本艺术歌曲集。

任光

(1900-1941)浙江嵊县人,1934年创作了著名的《渔光曲》(同名进步影片插曲)而一举成名。

以后还创作了《月光光》、《新莲花落》、《大地行军曲》等电影和一些救亡歌曲,如《打回老家去》(署名前发)《高梁红了》等著名歌曲。

此外还写过歌剧《台儿庄》(《洪波曲》)的音乐。

1940年在新四军军部工作,皖南事变时牺牲。

张寒晖

(1902-1946)原名张兰,河北定县人,业余时间进行音乐创作,写下了秧歌剧多咱种及歌曲五十余首。

他和歌曲绝大部分是自己作词,其中流传最广的有《松花江上》《游击乐》、《去当失》、《为什第要悲伤》、《纸工歌》,以及根据陇东民歌改编的《军民大生产》(原为秧歌剧《打开脑筋》插曲)等。

刘雪庵

四川人,创有歌曲《长城谣》、《流亡三部曲》—离家、上前线。

艺术歌曲《枫桥夜泊》、《红豆词》,抒情歌曲《飘零的落花》、钢琴曲《中国组曲》、《摇篮曲》等。

沙梅

(1909--)原名郑志,又名郑导乐,四川广安人。

早期作品,《打回东北去》、《五纪念歌》、《打柴歌》等较有影响。

抗战期间创作了《祖国之恋》、《岂有这样的人我不爱他》,等在大后方广为流传的电影歌曲和舞台剧插曲。

以后的作品中,较有影响的有《红军飞渡娄山关》、合唱《打起锣鼓遍街唱》、大合唱《嘉陵江船夫曲》、小提琴曲《短歌》及《第一交响乐》等。

吕骥

(1909--)原名吕展青,湖南湘潭人。

另外,他还作有钢琴独奏曲《儿童组曲》、《新疆舞曲一、二号》、《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等,独唱曲《歌颂毛主席》、《爱人送我向日葵》、《丰收山歌》等,并为《想亲娘》、《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玛依拉》、《槐花几时开》等民歌编配钢琴伴奏。

江定仙

(1911--)湖北武汉人。

学生时期写的钢琴品《摇篮曲》于1934年在"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评选中获第二奖。

主要作品有:

《新中华进行曲》(进步影片《生死同心》主题歌)、《打杀汉奸》、《为了祖国的缘故》、《抗战到底》(原名《焦士抗战》)等抗日亡歌曲,以及声乐曲《民歌九首》,钢琴作品《变奏曲》、《思情》,交响诗《烟波江上》和电影音乐《早春二月》等。

他在"山歌社"时期编曲配伴奏的《康定情歌》,不仅在国内广为传唱,在国外也很受欢迎。

王云阶

(1911--)山东黄县人。

主要作品有《第一交响乐》、《第二交响乐》、弦乐五重奏《前奏曲与赋格曲》等七部管弦乐,及《新闺怨》、《三毛流浪记》、《六号门》、《林则徐》、《护士日记》、《魔术师的奇遇》、《傲蕾·一兰》、《海之恋》等四十余部电影音乐。

其中《时代的列车隆隆响》、《小燕子》等插曲曾广为流传。

谭小麟

(1911--1948)上海市人。

主要作品有《弦乐三重奏》,合唱曲《鼓手霍吉》、《正气歌》,独唱曲《自君之出矣》、《彭浪矶--采桑子》、《小路》等,大抵为留美时在亨德密特指导下写成。

其中《弦乐三重奏》曾获约翰·代·杰克逊奖关,被誉为"室内乐中的一首杰出的作品"。

向隅

(1912--1968)湖南长沙人。

主要作品有三幕歌剧《农村曲》、歌曲《红缨枪》等,并参与了大型歌剧《白毛女》的创作,演出工作。

王洛宾

(1913--)北京市人。

1934年毕业于北平师大音乐系,后在中学教音乐。

1937年参加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与塞克合作写了《风陵渡的呼声》、《洗衣歌》等,1939年在兰州出版《西北歌声》,整理了《玛依拉》、《在那遥远的地方》、《黄昏里的炊烟》等哈萨克风格的歌曲,并作有歌剧《沙漠之歌》。

1941年曾在国民党狱中写了《云曲和囚人之歌》的歌本。

1949年随解放军入疆,写了《亚克西》等歌曲,并为歌剧《无人村》、《两代人》、《战斗的历程》写音乐。

1977--1978年创作歌剧《托太尔的百灵》。

1979年写了哈萨克歌剧《带血的项链》,同年在北京演出,获二等奖。

麦新

(1914--1947)原名孙默心。

抗战胜利后,去东北开辟新区时牺牲。

主要作品有歌曲《红五月》、《马儿真正好》、《大刀进行曲》等六十余首;歌词《九一八纪念歌》、《只怕不抵抗》(均冼星海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孟波曲)、《保卫马德里》(吕骥曲)等二十余首;还写有《关于创作儿童歌曲》、《略论聂耳的群众歌曲》、《谈"特点"》等论文。

陆华柏

(1914--)原籍江苏武进。

主要作品有独唱《故乡》,讽剌歌曲《风和月亮的对话》,合唱《将革命进行到底》。

民歌改编的女声合唱《三句歌》、《割筱麦》、《上房了一了》,声乐组曲《闹花灯》,歌剧《牛郎织女》,清唱剧《汩罗江上》,钢琴曲《兰花花》、《浔阳古调》,交响音乐《康藏组曲》以及《中国民歌独唱曲集》、《湖北民歌合唱曲集》、《中国民歌钢琴小曲集》、附钢琴伴奏的《刘天华二胡曲集》等。

此外,还翻译过柏顿绍的《和声与对位》。

安波

(1915--1965)原名刘清禄。

山东牟平人。

作品中最为流传的有秧歌表演唱《拥军花鼓》(填词编曲),秧歌剧《兄妹开荒》,联唱《七月里的边区》,歌曲《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新中国工人进行曲》、《天上的红云朵,请你向南飘飘》、《就义歌》(和时乐濛合作)和歌剧《纪念碑》、《草原烽火》的音乐等。

时乐濛

(1915--)河南伊川县人。

主要作品有歌曲《歌唱二郎山》,合唱《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与罗宗贤合作),大合唱《千里跃进大别山》、《祖国万岁》,歌剧《周子山》、《血泪仇》(均系集体创作、配曲)、《两个女红军》,电影音乐《万水千山》、《五彩路》、《柳暗花明》、《泪痕》(与陆祖龙合作),以及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插曲《飞越大渡河》(与彦克合作)等。

曾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

孙慎

(1916--)浙江镇海人。

从1935年起,曾写过许多群众歌曲,以《救亡进行曲》最为有名。

此外,抗战期间写的《前进》、《春耕歌》、《将军泪》(诵唱长诗《岁寒曲》中的一段)、《生命诚可贵》(话剧《心防》插曲),解放战争时期创作的《民主是哪样》、《我们反对这个》等也较为流传。

孟波

(1916--)原名孟绶曾。

江苏常州人。

抗战时期的代表作有《牺牲已到最后关头》、《中华民族好儿女》、《反投降小调》及歌舞剧《难民花鼓》等;建国以来的代表作有《祖国万岁》、《高举革命大旗》等。

曾是影片《聂耳》的音乐顾问(葛炎、刘福安作曲)。

周巍峙

(1916--)江苏东台人。

主要作品有歌曲《九一八纪念歌》、《守土抗战歌》、(原名《上起剌刀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十里长街送总理》,歌剧《不死的老人》(与劫夫、陈地合作)等。

雷振邦

(1916--)北京人。

满族。

1949年起,先后在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和长春电影制片厂为《五朵金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吉鸿昌》、《小字辈》等四十余部电影作曲。

其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蝴蝶泉边》、《青春多美好》等插曲广为流传;《刘三姐》还在国外放映,受到欢迎。

寄明

(1917--)原名吴亚贞。

生于苏州,原籍江苏淮安。

早期以小歌剧、说唱性歌曲创作为主,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小歌剧《干活好》(和张棣昌合作)、《谁沾光》等,歌曲《庄稼人小唱》也传唱一时。

1953年起,先后为《小八路》、《凤凰之歌》、《李时珍》、《平凡的事业》、《鲁班的故事》等近三十部电影作曲。

其中《凤凰之歌》、《给解放军叔叔洗衣裳》等电影插曲广为流传,《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于1978年被定为中国少先队队歌,并于1980年获少年儿童作品一等奖。

梁寒光

(1917--)原名梁玉衡,广东开平人。

以创作歌剧音乐而闻名,共写有大型歌剧《兰花花》(和金紫光合作)、《赤叶河》(和高介云合作)、《王贵与李香香》、《李秀成》,中型歌剧《女社员》、《木匠迎亲》等近三十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王贵与李香香》,曾被译成罗马尼亚上演。

并曾为《风浪》、《啊,摇篮》等三十余部故事片、新闻片作曲,写过《宝塔山》等器乐曲和二百多首歌曲。

王莘

(1918--)江苏无锡人。

主要作品有歌曲《边区儿童团》、《战斗生产》、《愉快的劳动》、《歌唱祖国》、《只因为立协喜报到了家》、《饲养员之歌》、《祖国颂歌》,歌剧《宝山参军》、《义和团》、《煤店新工人》,大合唱《团结反帝》等。

其中《歌唱祖国》是一首热情豪放、气概万千的新时代颂歌,刻划出站起来了的东方巨人的形象,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

瞿维

(1917--)原名瞿世雄。

江苏常州人。

主要作品有歌剧《白毛女》(与马可、张鲁等合作),钢琴曲《花鼓》、《洪湖赤卫队幻想曲》(后改为乐队),交响诗《人民英雄纪念碑》、《红娘子》幻想序曲、组曲《白毛女》,室内乐《G大调弦乐四重奏》,大合唱《油田颂》,电影音乐《革命家庭》、《燕归来》(与寄明合作),歌曲《工人阶级硬骨头》、《八十年代新一辈》等。

邓尔敬

(1918--)生于武昌,原籍湖北京山。

自幼喜爱音乐,并能演奏二胡、笛、箫等民族乐器。

现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兼作曲、指挥系主任,前后执教近四十年。

作曲家施咏康、陈铭志、刘福安等均曾师从于他。

教学之作从事创作,曾发表有小型器乐及声乐曲多首。

声乐套曲《负重行》中的《挑之歌》在抗战时颇流传。

《儿童钢琴曲四首》出有专册,为儿童钢琴教学者广泛应用。

郑律成

(1918--1976)生于朝鲜南部全罗南道光州。

从小爱唱歌,1950年入中国籍。

作有三多首(部)包括歌曲、大合唱、歌剧、电影音乐在内的各类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

其中歌曲《延安颂》、《延水谣》、《八路军进行曲》(即《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快乐的八路军》(以上两首系《八路军大合唱》选段)、《朝鲜人民军进行曲》、《采伐歌》,大合唱《兴安岭大合唱》、《图们江》,歌剧《望夫云》等都是传世之作。

晓河

(1918--)江西上饶人。

童年受家乡采茶戏、花灯、赛龙船等民间歌舞熏陶而喜爱音乐。

影响最大的作品有《罗炳辉射击手》、《四旅之歌》、《勘探队员之歌》、《剌刀之歌》、《一定要把胜利的旗帜插到台湾》、《三杯美酒敬亲人》、《风雷之歌》、《军民团结向前进》、《把青春献给新的长征》等。

1980年出版了《晓河歌曲集》。

张文纲

(1919--)广西合浦人。

1939年入重庆音乐干训班学习声乐和作曲理论,1940年与"新音乐社"建立联系,并开始创作。

共作有三、四百首作品,主要有歌曲《牧羊女》、《把自由还给我们》、《我们要吃饭》、《忆江南》(同名电影主题歌)、《风雨进行曲》(影片《鸡鸣早看天》插曲)、《在祖国和平的土地上》,合唱《壮士骑马打仗去了》,大合唱《飞虎山》、《向秀丽》、《尼人的歌》等。

陈紫

(1919--)广东惠阳人。

中学时曾参加"一二九"进步学生运动。

主要作品有《白毛女》(解放后改写本)、《刘胡兰》、《春雷》、《窦娥冤》等十余部大型歌剧和《全家光荣》、《金凤树开花》等二十多部小歌剧,大合唱《铁树开花》,舞万里《和平鸽》,电影《上海姑娘》的音乐和一些歌曲和器乐曲等。

如《刘胡兰》中的《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等》,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瞿希贤

(1919--)女作曲家。

自幼爱好音乐。

其中歌曲《全世界人民心一条》获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歌曲比赛二等奖,合唱曲《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获1964年全国群众歌曲一等奖,儿童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获全国第二交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音乐作品一等奖。

此外,大型声乐作品《红军根据地大合唱》和电影音乐《青春之歌》、《红旗谱》、《为了和平》、《无帅之死》等,也受到音乐界的好评。

歌曲《新的长征,新的战斗》于1980年被评为优秀群众歌曲。

1981年她和我国其他女作曲家的作品,应邀在意大利举行的妇女音乐联欢节上展出。

刘炽

(1921--)陕西西安人。

任煤矿文工团副团长。

共作有十部歌剧音乐(有的与别人合作)、十部大合唱、十部电影音乐、五百余首各种形式的中、小型音乐作品。

较著名的有歌剧《牧羊姑娘》(与陈紫合作)、《阿诗玛》,大合唱《祖国颂》,歌曲《胜利鼓舞》、《翻身道情》、《生产忙》(东北民歌改编)、《新疆好》、《我的祖国》(故事片《上甘岭》插曲)、《风烟滚滚唱英雄》(故事片《英雄儿女》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浆》(故事片《祖国的花朵》插曲),舞蹈音乐《荷花舞》等。

陈培勋

(1921--)广西合浦人,出生于香港。

主要作品有钢琴曲《卖杂货》、《思春》、《旱天雷》、《双飞蝴蝶》,交响诗《心潮逐浪高》、《从头越》,音画《流水》、第二交响乐《清明祭》及幻想序曲《王昭君》等。

其中,《从头越》曾获国庆三十周年创作一等奖,《清明祭》获第一届全国交响作品优秀奖。

唐诃

(1922--)原名张化愚。

河北易县人。

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0年开始音乐创作,所写《翻身不忘共产党》、《边区好》等歌曾广泛传唱。

主要作品有《在村外小河边》、《众手浇开幸福花》、《解放军野营进山村》等。

还和生茂、晨耕长期合作,创作了《老房东查铺》民族器乐曲《子弟兵和老百姓》等较有影响的作品。

另外,还写有《山青水秀》、《告别》等十几部歌剧音乐以及《花儿朵朵》、《甜蜜的事业》(与吕远合作)等电影音乐,并参加了大型声乐套曲《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创作。

与作曲家吕远合作的《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