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 简答计算.docx
《国际经济学 简答计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 简答计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经济学简答计算
国际经济学
1.如何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来解释要素禀赋不同的两个国家生产可能性边界之间的差别?
(可以附加图表)
答:
罗伯津斯基定理是在商品价格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如果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一样,则某种要素多的国家,会产生更多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反之亦然。
所以,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就出现了差别。
2.结合重叠需求理论和产品周期理论,试解释为什么美国始终是世界汽车生产和出口大国?
答:
如果创新国研制的是相同产业中的更新品种并获得成功,则创新国将和其更新产品的(潜在)模仿国之间出现产业内贸易,因为此时其模仿国生产的是此产业产品的旧品种。
创新国将向其模仿国出口新产品,而从模仿国进口相同产业中的旧品种。
3.试比较“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异同。
答:
新贸易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而比较优势理论解释的是产业间贸易;新贸易理论的假设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而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完全竞争市场;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从供给角度进行研究,新贸易理论还从需求角度进行了说明;新贸易理论强调差异产品在国际贸易产生中的作用,比较优势理论假设所有产品都是同质的;新贸易理论引入了规模经济,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规模报酬不变。
4.在固定汇率下,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意味着什么?
答:
在资本具有完全自由流动性的情况下,利率的微小变动都会引发资本的无限量流动。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任何国家的中央银行均不可能独立地操纵货币政策,其原因如下:
假设一国货币当局希望提高利率,因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使利率上升,很快世界各国的投资者为了享有这一更高的利率而将其资金转入该国,结果由于巨额资金流入,该国的国际收支出现大量顺差,外国人购买该国大量的金融资产会造成该国货币升值的巨大压力。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该国中央银行有责任干预外汇市场以保持汇率稳定,因此中央银行将在外汇市场上抛售本币买进外币,结果使该国货币存量增加,抵消了最初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最终国内利率退回到最初水平。
而财政政策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样由于上述原因而使国际收支恢复均衡,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却进一步扩大了。
5.试根据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解释出口补贴政策的制定过程。
答:
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是基于这样一种思想:
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可能会影响到一国国内的收入分配格局,因而不同利益集团对此会有不同的反应,受益的一方自然支持这项政策,而受损的一方则会反对这项政策,各种力量交织在一起最终决定政策的制定或选择。
我们把利益集团分成三种:
进口替代部门、出口部门和消费者群体。
对于出口补贴政策,出口部门是支持的,进口替代部门和消费者虽然不支持此项政策,但是从此项政策中受到的直接损失不明显,也不会激烈反对。
6.试述幼稚产业的选择标准
答:
1、"穆勒标准是从内部规模经济和产业本身的角度提出,是最基本优势;
2、巴斯塔尔布标准是从国家总体福利的角度提出的,是比较优势;
3、凯普标准是从外部规模经济的角度提出的,是竞争优势。
7.进口配额与关税在保护本国产业方面有什么异同?
如果让国内生产者来选择的话,他们会选择哪种措施?
答:
进口配额与关税都能通过限制进口在保护本国产业方面发挥作用,不过,进口配额是比关税更加严厉的限制措施。
关税将导致进口产品价格一定幅度的上升,但在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以后,进口量仍会增加;配额也会导致进口产品价格的上升,但在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以后,由于配额已经确定,进口不会增加,本国生产厂商将从中获得更大收益。
所以,对消费者有利的是关税而非配额,而厂商将更倾向于采用配额措施。
8.试解释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政策的“挤出效用”(可以附加图示)
答:
假设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例如减税或增加政府开支,会导致IS曲线右移。
此时需要扩张,产量提高,对货币需求也因此增加,并导致利率上升,国内利率上升会造成资本大量流入国内,从而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反映在外汇市场上,对本币的需求超过了本币的供给,由于汇率可以自由调整,于是本币升值。
本币升值后,本国出口受抑制,但进口增加,IS曲线将往回移动,直到净进口的增加抵消国际收支顺差为止。
这样,IS曲线最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这意味着汇率的自由浮动机制,对扩张性财政政策产生一个完全的挤出效应,致使财政政策达不到降低失业、提高收入水平的目的。
所以在完全资本流动和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较财政政策效果更为明显。
9.亚当•斯密对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答:
亚当•斯密对于国际贸易学说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亚当•斯密有力地抨击了重商主义,主张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这一概念,来解释国际贸易基础,他认为贸易之所以发生,其基础在于各国生产成本上存在绝对差异。
绝对优势概念的提出,为之后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1
0."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区别是什么?
答: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国与国之间商品的相对价格差,而这种价格差是由国家之间技术水平的差异造成的。
在只有劳动一种生产要素的情况下,技术水平的差异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绝对优势论强调引发国际贸易的是国与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
基于绝对优势的国际贸易可以使贸易参与国从贸易中获利。
比较优势理论仍然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国与国之间技术水平差异带来的商品价格的相对差异,但是在这里技术水平的差异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而不是绝对差异。
根据比较优势所决定的国际贸易仍然会对各贸易参与国带来福利的改进。
一国即使在某种商品上不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只要在该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那么该国也可以生产并出口该产品,从而使贸易发生,并且在贸易中获益,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得到提升。
1
1."如果一国的资本与劳动同时增加,那么在下列情况下,两种产品的生产以及该国的贸易条件如何变化?
(1)资本、劳动同比例增加;
(2)资本增加的比例大于劳动增加的比例;
(3)资本增加的比例小于劳动增加的比例。
答:
(1)两种产品的产量同比例增加,贸易条件没有变化。
(2)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更快,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压力。
(3)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更快,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压力
1
2."以小国为例,在下列两种情况下,试比较关税与配额对国内生产、消费及进口的影响效果
的变化。
(1)由于某种外来冲击,进口商品世界市场价格突然下跌;
(2)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需求增加。
答:
(1)关税情况下,进口国进口价格也将随世界市场价格下降,这有利于消费者福利提高,不利于国内生产商的福利。
在配额情况下,进口国的价格不会变化,这实际上增加了对国内生产商的保护,不利于消费者的福利。
(2)国内总需求水平上升,在关税措施下,国内生产和进口都会同时增加,在配额下则完全由国内厂商的生产扩张来满足(此时价格上涨幅度更高、均衡需求量更低)。
1
3."试比较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之间的差异
答:
自由贸易区只在一体化组织参加者之间取消商品贸易的障碍,但成员经济体之间没有共同对外关税,成员国并不做权利的让渡;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有共同的对外关税,实际上是将关税的制定权让渡给经济一体化组织;共同市场的建立需要成员国让渡多方面的权利,主要包括进口关税的制定权,非关税壁垒,特别是技术标准的制定权,国内间接税率的调整权,干预资本流动权等等,这些权利的让渡表明,一国政府干预经济的权利在削弱,而经济一体化组织干预经济的权利在增强;经济联盟各成员国不仅让渡了建立共同市场所需让渡的权利,更重要的是成员国让渡了使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本国经济运行的权利;完全的经济一体化的特点是,就其过程而言是逐步实现经济及其他方面制度的一体化,从结果上看,它是类似于一个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1
4."跨国公司对外扩张的动态过程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有哪些异同?
答:
跨国公司对外扩张的动态过程与产品的生命周期是相辅相成的。
不过,前者是外国直接投资理论,后者是关于产品的理论。
1
5."为什么研究与开发能力强的企业更具有跨国经营的动机?
答:
具有大规模研究与开发能力且能连续推出创新成果的企业,比那些研究与开发能力较低偶尔有创新成果的企业具有更强的内部化的动机。
因为对于前者来说,研究与开发工作的高产率决定了对外出售其成果的较高频率,这意味着它通过外部市场实现这种交易要承担较高的交易成本。
此判断与实际经济生活中对外直接投资与研究开发正相关的事实吻合。
一般说来,具有大规模研究与开发实力的企业更多地采用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企业内部转移和使用这种无形资产,而研究与开发实力较弱的企业则更倾向于发放许可证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无形资产的价值。
1
6."试解释J曲线的成因和政策含义,并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答:
一国的货币贬值后,最初智只会使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滞以后,才会使贸易收入相应增加,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这就形成了J曲线。
具体来说,在通常情况下,一国的货币贬值并不会立即引起贸易收入增加,从货币贬值到贸易收支状况改善之间,存在着以下几种时滞:
(1)货币贬值后,本国出口商品的新价格的信息还不能立即为需求方所了解,即存在认识时滞;
(2)存在着决策时滞,即供求双方都需要一定时间判断价格变化的重要性;
(3)供给方国内对商品和劳务的供应不能立即增加,即生产时滞;
(4)供给方和需求方都需要一定时间处理以前的存货,即存在取代时滞;
(5)把商品、劳务运经国际市场还需一段时间,即存在着交货时滞。
政策含义在于通过缩短各种时滞,使得本币贬值能够尽快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实例请自己举出
17."为什么采取货币贬值往往要配合以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
答:
贬值存在着收入再分配效应。
由于贬值后物价上涨的同时,工资水平受劳资合同的限定而不能立即提高,因此,虽然工人的名义工资不变,但实际工资下降了,而厂商的利润则由于对收入的再分配增加了。
由于利润收入具有比工资收入更高的边际储蓄倾向,这会使全社会的吸收水平下降,进而改善国际收支,如果在一个实际累进所得税制度的国家,贬值带来的名义收入增加将使纳税人升入更高的纳税等级,则全体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下降,如果政府同时实行紧缩财政政策,从而使全社会吸收水平下降,那么,国际收支将因此而得以改善。
1
8."浮动汇率下的政策环境和目标与固定汇率下有什么区别?
答:
不同于固定汇率制下的情况,浮动汇率可自动调节国际收支,使一国经济达到对外平衡,这样汇率调节就完成了固定汇率制下政府必须考虑的内外均衡两个任务中的一个。
现在,只剩对内平衡一个目标需要考虑。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的政策目标将只有一个,即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达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1
9."假定A国和B国的劳动禀赋均为
400。
"A国生产1个单位的X商品需要5个单位的劳动,而生产1个单位的Y商品需要4个单位的劳动。
B国生产1个单位的X商品需要4个单位的劳动,而生产1个单位的Y商品需要8个单位的劳动
(1)画出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2)哪个国家在哪种商品上有绝对优势?
为什么?
绝对优势理论表明了怎样的贸易方向?
为什么?
(3)根据绝对优势,如果允许自由贸易,专业化生产在多大程度上发生?
为什么?
每种商品各自生产多少?
(4)不使用绝对优势定理而用相对优势定理回答
(2)和
(3)的问题。
答:
(1)略。
(2)A国在Y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B国在X上具有绝对优势.贸易方向为A国出口Y,进口X,B国出口X,进口Y。
(3)会产生完全专业化生产.X生产量为100,Y的产量为
100。
"
(4)与
(2)(3)的答案相同
20."假设A国和B国的劳动禀赋为:
La=2000,Lb=2000;两个国家生产X和Y两种产品的单位劳动使用量分别为:
Alx=10;Aly=20;Blx=20;Bly=10
(1)画出每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2)哪个国家在哪种商品上有比较优势?
为什么?
国家A和B之间的贸易会使双方都受益吗?
为什么或者为什么不?
(3)现在假设A国只使用原来每种商品所使用劳动的一半来生产商品X和Y的方法,即Alx=5;Aly=
10."画出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哪个国家在哪种商品上有比较优势?
为什么?
国家A与国家B之间的贸易会使双方都受益吗?
为什么?
(4)假设A国的研究者发现一种只使用原来劳动的一半来生产商品X的方法,即Alx=5,Aly=
20."画出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哪个国家在哪种商品上有比较优势?
为什么?
国家A和国家B之间的贸易会使双方都受益吗?
为什么?
(5)现在假设A国的研究者发现一种只会使用原来劳动的1/4来生产商品Y的方法,所以现在Alx=10;Aly=
5."画出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哪个国家在哪种商品上有比较优势?
为什么?
国家A与国家B之间的贸易会使双方都受益吗?
为什么?
答:
(1)略。
(2)A国在X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贸易会使双方都受益。
(3)A国在X上仍然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上仍然具有比较优势。
贸易仍然会使双方都受益。
(4)答案同
(3)
(5)在这种情况下,两国的在两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同,因此要视两国需求情况来决定封闭和开放下的贸易条件。
如果两国需求相同,开放后福利不改变,如果两国需求不同,开放后有利于福利的改进。
2
1."假设一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X和Y,其生产函数如下式所示:
X=min(K1/3,L1)Y=min(K2/5,L2)
资源禀赋为:
K=400,L=100
消费者偏好的效用函数为U=X
0."4Y
0."6,据此计算:
(1)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2)开放条件下,假设国际价格比为1/1,求两种商品的进出口数量;
(3)比较开放前后该国国民福利的大小。
答:
(1)首先根据微观经济学中的厂商知识,我们很容易两种产品满足下式:
X=K
1/3=L
1Y=K
2/5=L2由此可得:
K1=3X,L
1=X,K
2=5Y,L
2=Y
封闭条件下充分就业我们可得:
3X+5Y=400,X+Y=100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封闭状态下的产量:
X=Y=50
根据消费者最优化原则,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式子:
PXX=
0."4M,P
YY=
0."6M,两式相比可得P
X/P
Y=2/3
(2)在新的国际比价下,我们根据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易得,在这种国际比价下该国会专业化生产X产品,在这种情况下:
X=100,Y=0
假设该国消费者的消费量分别为XD,YD
首先该国的总消费等于总收入,因此100×P
X+0×P
Y=P
XXD+P
YYD
其次两种产品的消费满足:
PXXD/P
YYD=2/3
最后给定价格比为:
PX/P
Y=1
由上面的三个等式我们可以得XD=40,YD=60
因此在该种情况下,该国出口X商品60,进口Y商品
60。
"
(3)为了比较开放前后,国民福利的改变,我们比较一下开放前后总效用的大小即可:
U=X
0."4Y
0."6
开放前:
U=
500."
4500."6=50
开放后:
U=
400."
4600."6=
4."3734×
11."6651=
51."0170
显然开放后的国民福利要大于开放前的国民福利。
2
2."假设A国现在每年以每件20美元的价格从B国进口100万件衬衫,征收50%的关税后,A国的消费者价格为30美元。
在C国,衬衫的价格是每件25美元。
假设现在A国与C国组成关税同盟,则A国改为从C国每年进口120万件衬衫,而不再从B国进口。
请分别指出A国的消费者、A国的生产者、A国政府以及全世界整体会得到的收益或承受的损失如何。
答:
关税同盟的福利分析
A国消费者的收益为a+b+c+d,A国生产者承受的损失是a,A国政府承受的损失是c+e=100(30-20)=1000(万美元),A的福利效应为b+d-e=
0."5(120-100)(30-25)-100(25-20)=-450(万美元),B为损失100*20=2000(万美元),C国福利效应为获益25*120=3000(万美元),所以世界整体福利=-450-2000+3000=550(万美元)。
2
3."下面是危地马拉与墨西哥建立自由贸易区前后的对比数据:
自由贸易区建立前自由贸易区建立后
从欧洲进口1亿单位0
从墨西哥进口0单位
2."7亿单位
这一协定带来的贸易转移是多少?
贸易创造是多少?
假设欧洲该产品要价5美元,墨西哥要价6美元,而建立自由贸易区前危地马拉对每单位产品征收2美元的关税。
计算建立自由贸易区后,危地马拉的福利效应。
答:
贸易转移为1亿单位美贸易创造为
2."7-1=
1."7亿单位。
建立自由贸易区后,危地马拉的福利效应=(a+b+c+d)-a-(c+e)=(b+d)-e=
0."5(
2."7-1)(7-6)-1(6-5)=-
0."15如图9-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