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二轮专题卷综合检测全国卷用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417915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二轮专题卷综合检测全国卷用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二轮专题卷综合检测全国卷用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二轮专题卷综合检测全国卷用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二轮专题卷综合检测全国卷用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二轮专题卷综合检测全国卷用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二轮专题卷综合检测全国卷用3.docx

《高中语文二轮专题卷综合检测全国卷用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二轮专题卷综合检测全国卷用3.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二轮专题卷综合检测全国卷用3.docx

高中语文二轮专题卷综合检测全国卷用3

2020届二轮专题卷综合检测(全国卷用)

  时间:

150分钟 

  分值: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数据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巨量可利用的碎片资源。

大数据时代的资源环境被寓意为一堆杂乱无章、排列无序的知识碎片。

面对无限碎片信息构建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传统意义上的“系统化”资源应用模式被打破。

学习者需要用全新的思维方式,认识复杂多变的大数据环境而带来的学习上的变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上网人数迅猛增加,因而带动了“平民文化”的兴起。

大量的网民组成了微资源开发的主力军。

在网络世界里,专家、学者、普通大众、政府官员之间消除了权威界限。

人人都有言发,创造了互联网领域巨量的微资源。

这些微资源相对于书籍、报刊等,其资源是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的碎片知识,严重阻碍了人们对知识的获取。

在一些专业学科领域,诞生了专业开发团队,他们开发了“微课”“微视频”等大量微资源。

这些资源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资源。

大数据时代促使了新媒体的诞生,新媒体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高效便利的条件。

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发展的概念,在一定时期,总有一种媒体占主导地位。

”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态,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是指新信息技术环境下,如数字广播、数字报纸等媒介。

尤其是移动媒体的出现,为随时随地上网提供了便利,使学习者过去无法利用的“闲置”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

工作或生活之余,休闲或坐公交、地铁途中,利用移动媒体,学习者通过有意识的碎片化学习,久而久之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零碎时间”。

碎片化时间内获取的知识是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的碎片,单个碎片知识其自身价值意义并不高,需要学习者利用思维意识对其“再加工”。

“再加工”是碎片化知识到新知识体系嬗变的过程。

大数据时代解决知识碎片化之道是帮助学习者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碎片知识犹如人体各个部件,脱离了知识体系这个生命整体,任何部件都会失去原有意义。

如何将碎片化知识与已有知识融合,建构新知识体系?

在碎片化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利用新媒介挖掘碎片知识并对其进行整理、剔除、汲取、加工等操作,实现知识碎片到知识点有意义的重组,并完成知识点到新知识体系嬗变的过程。

此过程中,整理主要完成对碎片知识的归类与管理,剔除主要依据个体经验,去掉对个体新知识体系建构无意义的知识碎片。

在整理与剔除过程中,也要汲取新的知识作为补充。

由于知识碎片的离散性,在知识点、新知识体系建构过程中,系统化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贯穿整个过程的始末。

(摘编自王承博等《大数据时代碎片化学习研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数据时代里,人们的学习习惯与方式都需要改变,以顺应社会发展潮流。

B.网络世界中,微资源数量丰富,这既为碎片化学习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挑战。

C.利用一些新媒体,人们便能充分利用“闲置”时间,高效完成碎片化学习。

D.碎片化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再加工”是有效学习的必经环节。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分析的能力。

C项,“利用一些新媒体……高效完成碎片化学习”说法错误,原文第三段“学习者通过有意识的碎片化学习”说明:

碎片化学习中,学习者的自我学习意识也很重要,并非仅依靠“一些新媒体”就能“高效完成碎片化学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全文主要从“碎片化学习产生的条件”“碎片化学习内在机制”两方面展开论述。

B.阐述大数据时代的特点,是本文对“碎片化学习”研究分析的一个重要论述前提。

C.第三段熊教授的言论,阐述了新媒体概念的内涵及特点,增强了文段论证的说服力。

D.第五段承接第四段,并对该段论述重点“学习者建构新知识体系”进一步展开分析。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项,“第三段熊教授的言论,阐述了新媒体概念的内涵”说法属于无中生有,熊教授的言论并未阐述新媒体概念的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因为我们要面对巨量信息的学习环境,所以需要打破传统的“系统化”学习模式。

B.知识碎片化本身不利于知识系统化学习,但却能够检验出学习者们学习能力的高下。

C.建立新知识体系是一个动态过程,拥有了碎片时间,学习者就能够收获新知识。

D.面对同样一堆知识碎片,通过整理、剔除等,每人都能获得相同的新知识体系。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

A项,强加因果,按照原文,“需要打破传统的‘系统化’学习模式”的主要原因是信息化社会中出现了“杂乱无章、排列无序的知识碎片”,而非“巨量信息”。

C项,说法过于片面,“学习者收获新知识”需要很多环节,而“拥有了碎片时间”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前提、小环节。

D项,曲解文意,原文最后一段“剔除主要依据个体经验”说明:

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个体经验剔除一些知识。

所以,不会“获得相同的新知识体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教育部最新统计显示,我国正在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留学人才归国潮。

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265.11万人,截至2016年年底超过八成的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较2012年增幅达58%。

是留下来,还是回国去?

这个曾经令无数人千愁百转的两难选择,如今有了坚决笃定的最优选项。

回国发展原因调查显示,“方便与家人团聚”和“情感与文化因素的影响”是两大主因,分别占比70.6%和63%。

这与调查样本中70.8%的海归是独生子女这一事实不无关系。

国内经济增长,政治稳定;饮食文化、国外经济形势不利于外国学生发展、国内休闲娱乐更为丰富等方面因素比例均超过25%。

另外,国内社会网络关系、所学专业在国内发展前景、奉献精神等亦是重要原因,分别占22%、16.2%、15.8%。

因国家相关优惠政策而归国的人员仅占8.8%。

(2017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

《解读“归国潮”的东方密码》)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留学生回国人数与出国人数比率持续提升。

2015年,我国有52.37万人出国留学,同时有40.91万留学生归国,年度回国与出国人数比例为1∶1.28,而在10年前该比例仅为1∶3.15,每年都有大批留学生回国寻找工作机会。

我们分析认为,一方面,与国内经济发展带动人才需求提升相关;另一方面则或许与国外经济景气度下滑及工作签证收紧相关。

(摘自中国产业信息网《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

及出国人数比重情况分析》)

材料三 海归回国就业聚集地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

中部和西部城市,尤其是成都、西安、武汉等地对海归的吸引力有所增加。

调查显示,海归就业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其中36.1%的海归最终在本土民营企业就职,26.7%的海归最终在外资企业就职,此外,13.5%的海归在国有企业就职,8.9%的海归在事业单位就职。

在海归就业的前十大产业中,金融业最多,为14.3%,贸易、房地产、互联网分别占7.2%、6.9%、5.5%。

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产业等产业占比较小。

根据《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调查数据,在被调查的留学回国人员中,有超过1/10(11.9%)的人选择了创业,按照性别进行分组后发现,13.2%的男性选择创业,8.2%的女性选择创业。

选择创业的比例远高于国内大学生毕业创业比例(根据麦可思调研,近三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2015届大学生创业比例为3.0%)。

海归创业最集中的六大领域分别是新生物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贸易、高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产业、节能环保。

他们认为,国内创业的优势是客户资源、技术资源、政府资源较为丰富,而在国内创业主要会遇到融资困难、经营运行成本高、政府相关政策配套不齐、难以引进和留住适用人才等问题。

被调查的海归创业者表示,自身的创业优势主要体现在与海外互动上,包括更容易在海外市场建立分销渠道、获得海外风险投资、获得海外研发合作伙伴、与海外企业建立密切联系等。

(2017年3月10日搜狐网

《留学回国人员成创业主力军》)

4.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超过八成的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回国发展成为大部分留学人员的最优选项。

B.材料一表明,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265.11万人,新中国成立后最大规模的归国潮正在形成。

C.材料二图表显示,近年来我国每年都有大批留学生回国寻找工作机会,2015年回国留学人员40.91万人,比五年前增长数倍。

D.材料二图表显示,我国留学生回国人数与出国人数比率,自2008年至2015年,每年都比上年有所提升。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和解读图表的能力。

D项,“每年都比上年有所提升”不正确。

由材料二图表可以看出,2013年达到85.4%,2014年和2015年比上年略有降低。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是海归的主要聚集地;金融业是海归择业的首选,其次是贸易、房地产、新一代信息技术。

B.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是留学归国人员择业的主要目标,最终在本土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就职的人数占海归人员的六成以上。

C.受留学归国人员创业热的影响,国内近三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2015届大学生创业比例为3.0%。

D.留学归国人员国内创业具有许多优势,如客户资源、技术资源、政府资源较为丰富,政府相关政策配套到位等。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

A项,“其次是贸易、房地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正确,原文说“贸易、房地产、互联网分别占7.2%、6.9%、5.5%。

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产业等产业占比较小”。

C项,“受留学归国人员创业热的影响”不正确,原文只将海归创业与国内大学毕业生创业数据进行比较,没有提及“影响”。

D项,“政府相关政策配套到位”不正确,材料三倒数第二段是“政府相关政策配套不齐”。

6.简要概括材料一与材料二对“归国潮”形成原因的看法的异同。

(6分)

答:

                    

答案 相同点:

都从社会背景的角度提到国内外不同的经济形势。

(2分)

不同点:

材料一强调“方便与家人团聚”和“情感与文化因素的影响”两大个人因素,同时谈到社会关系、奉献精神、优惠政策等;材料二强调国内人才需求提升,还提到国外签证收紧等。

(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材料一先说了回国发展的两大主因是“方便与家人团聚”和“情感与文化因素的影响”,然后又提到“国内社会网络关系、所学专业在国内发展前景、奉献精神等亦是重要原因”;材料二认为留学生回国发展的原因“一方面,与国内经济发展带动人才需求提升相关;另一方面则或许与国外经济景气度下滑及工作签证收紧相关”。

显然两则材料的观点是不尽相同的。

比较两则材料,就会发现其相同点,即都从社会背景的角度提到了国内外不同的经济形势。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母亲出走以后①

陶丽群

五十岁的母亲做出一个决定。

“我要出去住一阵子。

”这是她的原话,简洁明了。

为什么要出去住,去哪里住,母亲都没说,这很不像她。

在我的印象中,我从没见过母亲有任何关于她自身的决定,仿佛她是一件东西,属于这个家里的任何一个人,唯独不属于她自己。

也许她的丈夫和三个儿子,还有我这个女儿在心里也是这样认为的,我们都对这样的日子习以为常:

母亲天生就是为丈夫和孩子而存在的。

这么多年来,她实际上也一直扮演这样的角色。

母亲是在晚饭时说这句话的。

说完那句话后,她站在饭桌边等着,手里握着碗筷,仿佛在等待谁答应她的请求。

然而大家好像都没听到母亲说的话一样,各自吃自己的饭,还一边谈论村里谁家正在起的房子和刚买的大家电。

我的侄子这当儿放了一个响屁,被我二嫂嫌恶地看了一眼,正好被他妈——我的大嫂看见了。

这个早就想分家的泼辣女人不干了,也不管饭桌上的公公,把筷子一摔,抱起儿子起身就走。

我大哥朝站着的母亲瞪了一眼,说:

“还不赶快去看看。

”我看见母亲拿碗的手抖了一下,但她没动。

母亲的反应终于引起大家的注意了。

但是我敢保证,母亲之前说的那句话肯定没有谁听进去。

父亲发火了:

“人死了?

还不去看看。

母亲的嘴唇微张了一下,而后合上了,她朝厨房走去,再也没出来。

那晚,我们家的饭桌一片狼藉,脏碗筷和菜碟子扔了一桌。

父亲当着儿媳们的面不好发作,绷紧一张脸走进走出。

他觉得母亲肯定中邪了。

最后是我帮母亲把饭桌收拾掉了。

一整夜,我一直听见我隔壁的母亲的房间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仿佛她一直在倒腾什么东西。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出门了,一整天都没见她回来,家里一团糟糕。

地没人扫,猪鸡鸭狗没人喂,早饭午饭也没人做,我的两个嫂子带着各自的儿女全都回了娘家。

这个家一下子陷入兵荒马乱之中。

父亲几乎气疯了,踢倒家里所有的凳子。

我们都不知道母亲去了哪里,母亲几乎从没离开过家,我们随便在家里什么地方叫一声,母亲都会带着恭顺、略显惊慌的表情出现在我们面前,手里拿着我们所需要的东西。

后来邻居玉姑见我们一屋子鸡飞狗跳的狼狈相,对我们说,你们妈在毛竹岛锄地呢。

父亲和我们几兄妹都糊涂了,不知道母亲在那锄什么地。

父亲于是领着我们兄妹四人,一路朝毛竹岛心急火燎赶去。

他一直铁青着脸,那样子看起来仿佛要把母亲怎么样一番。

我们几兄妹都没怎么为母亲担心。

我们都是在母亲的哭泣声中长大的,已经见怪不怪了。

习惯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力量啊。

远远的,我们看见毛竹岛上的木屋顶升起一股淡白色的轻烟,在已经变黑的石棉瓦屋顶上摇曳着。

父亲扭头恼怒地看了一眼身后的儿女,像在询问,可我们都不吭声,我们也不知道母亲到底要干什么。

我们和母亲隔了一条大概三十米左右的河面,现在又是夏季,要想过去只能划竹筏了。

但那张多年不用的竹筏此时泊在母亲那边的毛竹岛岸边。

父亲朝我瞪了一眼,我赶紧往前一站,站到父亲和几个哥哥的前头,朝毛竹岛大喊:

“妈!

母亲在木屋门边站住了,朝喊声张望,然而很快她就进木屋去了,似乎根本没把我们当回事。

我回头朝父亲和哥哥们尴尬地看看,哥哥们面面相觑,一脸困惑,而父亲依旧紧绷着脸。

我又朝毛竹岛叫了一声,母亲这次连面都不露,仿佛在里面睡着了。

我们在江边的举动引起浇菜地的村民的兴趣了,他们不知道怎么回事,丢下水桶和水瓢聚到我们身边来,不断问我们发生什么事情。

父亲气红了脸,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莫大的嘲讽。

他朝村人气呼呼地说:

“有什么好看的,都走,走开。

”说完他朝几个子女挥挥手,说:

“回去,都给我回家去,丢人现眼的。

很快,全村人都知道母亲要离开家到毛竹岛独自过活去的事情。

父亲几乎不敢出门,他怕出门会碰到村人疑惑和嘲笑的目光,在屋里像只困兽一样暴躁不安,又毫无办法。

家里只剩下我和父亲两人,我要照管家里的猪鸡鸭狗,还得给他烧饭。

父亲吃着吃着,把筷子一摔,咆哮道:

“这是人吃的吗?

盐巴不要钱了啊?

你闭眼睛放的?

我呛他一句:

“想好吃自己煮,我又不是我妈。

”他瞪了我一眼,显然很无可奈何,于是他朝我拍着饭桌问:

“你说你妈到底要干什么?

嗯?

(选自陶丽群《母亲的岛》,有删改)

[注] ①题目为编者所加。

据小说后文所述:

“母亲十九岁时被我奶奶买来给父亲当老婆,据说是河北人。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以“母亲出走以后”为题,既概括了作品情节,又能诱发读者的想象,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母亲处在丈夫和儿女的夹缝之中,当再次遭遇他们的无理对待后,一气之下,她就突然“离家出走”了。

C.小说中的“我”这一角色既是叙事的主体,同时又是小说的线索性人物,有着绾结全篇的重要作用。

D.小说语言朴实自然,叙事生动,人物形象刻画惟妙惟肖,尤其是父亲和母亲的形象塑造十分成功。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小说的综合赏析的能力。

B项,“突然‘离家出走’”说法欠妥,母亲在再次遭遇家人的蛮横无理对待前就已经提出“我要出去住一阵子”,而非一时气头上的决定。

8.小说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答案 ①把一生献给丈夫和孩子的中国传统妇女。

许多年来都为全家忙里忙外地辛苦操劳着。

②饱经沧桑后萌生了自我意识,渴望独立的老年妇女。

母亲希望能够不再以儿女和丈夫为中心,而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

③性格内向但做事果决、态度坚定的妇女。

母亲一旦做出决定就不轻易改变,所以无论丈夫带着儿女们怎样呼唤,她都不为所动。

(每点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可根据文中对母亲的介绍和母亲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概括。

比如:

“从没见过母亲有任何关于她自身的决定,仿佛她是一件东西,属于这个家里的任何一个人,唯独不属于她自己”“母亲天生就是为丈夫和孩子而存在的。

这么多年来,她实际上也一直扮演这样的角色”“母亲几乎从没离开过家,我们随便在家里什么地方叫一声,母亲都会带着恭顺、略显惊慌的表情出现在我们面前,手里拿着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可见母亲是任劳任怨,为家庭操劳了一辈子,把一生献给丈夫和孩子的中国传统妇女;“我大哥朝站着的母亲瞪了一眼”“父亲发火了:

‘人死了?

还不去看看。

’”“母亲的嘴唇微张了一下,而后合上了,她朝厨房走去,再也没出来”“父亲于是领着我们兄妹四人,一路朝毛竹岛心急火燎赶去。

他一直铁青着脸,那样子看起来仿佛要把母亲怎么样一番。

我们几兄妹都没怎么为母亲担心。

我们都是在母亲的哭泣声中长大的,已经见怪不怪了”说明母亲在家里没地位,逆来顺受,且性格内向;“那晚,我们家的饭桌一片狼藉,脏碗筷和菜碟子扔了一桌”“家里一团糟糕。

地没人扫,猪鸡鸭狗没人喂,早饭午饭也没人做”说明母亲勤劳。

文章开篇的介绍“五十岁的母亲做出一个决定。

‘我要出去住一阵子。

’这是她的原话,简洁明了。

为什么要出去住,去哪里住,母亲都没说”说明母亲希望能够不再以儿女和丈夫为中心,而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萌生了自我意识,渴望独立;“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出门了,一整天都没见她回来”说明母亲做事果决。

“母亲在木屋门边站住了,朝喊声张望,然而很快她就进木屋去了,似乎根本没把我们当回事”“我又朝毛竹岛叫了一声,母亲这次连面都不露,仿佛在里面睡着了”,无论丈夫带着儿女们怎样呼唤,她都不为所动,说明母亲态度坚定,做出决定就不轻易改变。

9.小说内容很具有现实意义,请联系作品与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

(6分)

答:

                    

答案 (示例)①要学会尊重自己的亲人。

小说中的母亲和现实生活中千千万万个母亲一样,为了家庭和儿女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却往往忽略了自己的需要,作为儿女,不应该视为理所应当,而应尊重她们的人格尊严,尊重她们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

②不要仅仅以自我为中心,无视父母的存在。

作品中的子女和父亲都只看到了自己,当“母亲出走以后”,才真切地意识到她的存在和她对于整个家庭的重要性。

③要理解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学会反躬自省。

小说中的父亲和儿女们都不理解母亲出走的理由,愤怒、无奈,但却不能冷静下来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有错才导致母亲在五十岁时做出这样的决定。

(观点1分,联系作品与实际2分。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

属于探究能力考查。

题干中关键点是“小说内容很具有现实意义”,答题时,应选取自己认为富有现实意义的内容,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比如小说中母亲为了家庭和儿女操劳一生,作为儿女却不尊重母亲,如文中的大嫂“早就想分家的泼辣女人不干了,也不管饭桌上的公公,把筷子一摔,抱起儿子起身就走”“大哥朝站着的母亲瞪了一眼,说:

‘还不赶快去看看’”,作为儿女要体谅父母,学会尊重体谅自己的亲人;文中的子女和父亲都只看到自己,当母亲说要出去住一阵子时,“大家好像都没听到母亲说的话一样,各自吃自己的饭,还一边谈论村里谁家正在起的房子和刚买的大家电”,当母亲真的离家出走以后,家里一下子陷入兵荒马乱之中,才意识到母亲的重要性,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不要以自我为中心,无视亲人的存在;还有文章中父亲和儿女都不理解母亲出走的原因,愤怒、无奈,但却不能冷静下来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有错才导致母亲在五十岁上做出这样的决定,“父亲和我们几兄妹都糊涂了,不知道母亲在那锄什么地”,特别是父亲“几乎气疯了,踢倒家里所有的凳子”,最后还“朝我拍着饭桌问:

‘你说你妈到底要干什么?

嗯?

’”这些内容启示我们要理解自己的父母,理解自己的亲人,平时要多与亲人沟通,学会反躬自省。

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

家世衣冠,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入宛城。

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

“童子内刀。

”遂舍之而去。

初,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故。

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

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

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

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

就闻,叹曰:

“志士也,勿夺其节。

”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

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

人或讥焉,晖曰:

“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污君令名。

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

”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

正月朔旦,苍当入贺,故事,少府①给璧。

是时阴就为少府卿,贵骄,吏慠不奉法,苍坐朝堂,漏且尽,求璧不可得,顾谓掾属曰:

“若之何?

”晖望见少府主簿持璧,即往绐之曰:

“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

”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

主簿大惊,遽以白就。

就曰:

“朱掾义士,勿复求。

”苍既罢,召晖谓曰:

“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

”帝闻壮之,以晖为卫士令。

再迁临淮太守。

数年,坐法免。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自去临淮,屏居野泽,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

南阳大饥,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

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

(选自《后汉书·朱晖传》,有删改)

[注] ①少府:

东汉时期,掌皇太后宫私府库藏出纳,地位与九卿相当。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

B.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

C.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

D.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先断开易断的句子,“道遇群贼”句意完整,后应断开,因此排除A、B两项;“昆弟宾客皆惶迫”句意完整,不能断开,可排除D项。

故选C。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衣冠指士人服装,亦用来专指礼服,还可代称缙绅、士大夫、世族,文中即取此意。

B.孤,幼年失去父母或母亲。

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

鳏,年老无妻;寡,年老无夫;独,老而无子。

C.朔旦,旧历每月初一,亦专指正月初一。

如《后汉书·顺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