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聚氰胺和瘦肉精引发的食品隐患谈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416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三聚氰胺和瘦肉精引发的食品隐患谈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三聚氰胺和瘦肉精引发的食品隐患谈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三聚氰胺和瘦肉精引发的食品隐患谈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三聚氰胺和瘦肉精引发的食品隐患谈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三聚氰胺和瘦肉精引发的食品隐患谈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_精品文档.doc

《从三聚氰胺和瘦肉精引发的食品隐患谈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三聚氰胺和瘦肉精引发的食品隐患谈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_精品文档.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三聚氰胺和瘦肉精引发的食品隐患谈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_精品文档.doc

从三聚氰胺和瘦肉精引发的食品隐患

谈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课程名称:

食品质量与安全

姓名:

院系:

学号:

指导老师:

陈志城

日期:

2011年4月2日

从三聚氰胺和瘦肉精引发的食品隐患

谈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刘晓东

【摘要】近几年来,国内不断出现了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等事件,使得我国乃的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十分严峻。

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通过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分析,提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探寻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食品安全三聚氰胺瘦肉精对策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并不容乐观:

剧毒农药、兽药的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超量、超范围使用;有害元素、微生物和各种病原体的污染;生物技术和食品新技术的应用带来的负面效应;而且,近年在市场上还曾发现食物加吊白块、鸡鸭饲喂激素、面粉加增白剂、海鲜用甲醛浸泡等事件。

作为一个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具有自身的特点:

1、新老问题并存。

由于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条件比较差、工艺落后或是没有遵守卫生操作规程,造成了食品的微生物、重金属污染等问题。

在相当长时间内,这些老问题将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又出现了一些工业化国家所面临的新问题。

2、源头污染突出。

我国当前有两亿多农户在以分散的方式生产初级农产品,目前我国农民缺乏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意识,超量使用农药现象比较普遍,从而导致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的出现。

3、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占多数,致使食品加工业水平相对较低。

据工商部门统计,现阶段我国有近50万家食品生产企业,其中一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

这些企业中,多数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不高,食品质量安全意识相对较差,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相关要求组织生产,从而导致了食品质量安全隐患的存在,如产品的微生物指标超标、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

4、食品安全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通。

科学家、政府部门对食品安全信息的通报情况和媒体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不严谨、不准确的负面报道以及新闻炒作,使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十分敏感,甚至导致人心惶惶的局面。

二、当前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1、食品法律、法规不规范

  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大法是《食品卫生法》,所监管的范围过于狭窄,仅对食品生产、经营环节中的食品安全作了规定,没有包括种植、养殖、储存等环节中的食品及食品相关的食品添加剂、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或使用,而食品安全问题恰恰涵盖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

因此使监管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盲区,造成诸多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滞后和监管不力。

另外,法律、法规的条款笼统,操作性不强;对违法违规行为处罚较轻,执法力度不够,也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2、监管模式分段管理,职责不清

  2008年大部制改革之后,政府明确了食品监管分工。

卫生部牵头建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

农业部负责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和进出口食品安全的监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食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

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

几大部门是按生产、消费、流通等环节实行分段管理,承担不同环节的监督职责。

从多个环节进行多重保障似乎是件好事,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执法部门过多却难免会出现职责交叉和权力真空地带,深化相互制约难。

有些部门不是不想主动跟进食品安全管理,但碍于职权范畴,不敢过界越权,破坏官场规矩。

与此同时,按照中国的特殊国情,由于政府部门与商业机构关系密切,也容易造成某些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出现潜规则。

例如国家实行免检制度,令企业争相与质检部门拉关系,最终堕落为官商勾结的新手段。

3、食品质量标准存在缺陷

  我国食品体系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等4级构成,总共将近3000项。

虽然数量上不可谓不多,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

①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食品标准相当一部分低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②我国食品产品的行业标准一直延续计划经济时期的各部委制定,这就难以避免标准政出多门、互相矛盾、交叉重复、指标不统一的现象。

③标准的评估修订没有及时跟进,有的标准竟然超过10、20年都不修订,已经远远不能适应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

三、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六点:

一是我国国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很薄弱。

一次事件过后,往往不会去思考它深层次的原因,眼光不长远。

另外,现在是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严重。

二是行业潜规则,行业的诚信危机和社会责任缺失。

三鹿奶粉中的三聚氰胺,早在一年前就在美国的宠物食品中查出。

美国禁止往宠物食品中添加的三聚氰胺,却被中国的个别企业往婴儿的奶粉中添加,这已使整个行业面临严重的诚信危机。

三是政府对“食品安全”经费投入不足,监管工作要做到位比较难。

近年来,我国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投入经费少,一些检测设备老化,未能及时更新,另外还缺少一些必备的检测设备;抽检经费严重不足,难以及时检验食品质量的真伪,检查中经常出现一些无法认定的质量问题,大大制约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

四是政策法规不健全。

国家在管理和规范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导致问题不断。

五是食品生产集中程度低。

食品生产企业多、小、散、乱。

在我国的近50万家食品生产企业中,70%都是小于10人以下的家庭式小作坊,分布在难以查找的角落,食品生产集中化程度低,就造成了标准的难以实施,产品质量的信息难以汇总。

六是标准滞后,国家监管部门应该根据国际标准及时修改旧标准,尤其是在食品健康安全方面更要与国际接轨。

四、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1、加强食品安全法律建设和法制管理。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外食品安全法律标准的研究、消化,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多层式法律体系,探索和发展既和国际接轨,又符合国情的理论、方法和体系。

2、建立新的食品安全政策支持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和管理体制。

我们可借鉴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做法,针对我国国情来建立农业管理部门与食品工业管理部门合一,对农业和食品工业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机构。

3、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起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使我国食品安全迈上一个新台阶。

在制度规范上,建立起食品安全信用的监管体制、征信制度、评价制度、披露制度、服务制度、奖惩制度等,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4、推进体制改革加强监督队伍建设。

为了保证卫生监督的公正,加大食品卫生监督的力度,改革卫生监督体制,集中原来分散的卫生监督职能,撤销市、县级卫生防疫站、公共卫生监督所、劳动卫生监察所,组建新的卫生监督所,承担面向社会的综合卫生监督执法任务。

做好发展规划推动食品行业稳步发展。

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制保障体系、食品安全预警和控制体系、食品安全监管和卫生监督体系三大目标以及具体指标,同时从经费、人员、组织、管理等方面落实目标实现的保障措施,为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明确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

5、规范食品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深化。

将整顿和规范食品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和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实施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严格执法,对违反《食品卫生法》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坑害消费者的不法生产经营者坚决查处,有力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活动,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6、加强现有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依法加强权力监督,实施对食品安全的有效保护。

各级人大作为地方最具权威的监督机构,依法实施法律监督和经济工作监督,是宪法赋予的职权,应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果断启动监督程序,依法加强监督,及时发现、纠正和撤销违法的危害食品安全的行政行为。

从三聚氰胺到“瘦肉精”……如果食品安全波及的行业越来越多,如果问题事故愈演愈甚,“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游戏将波及更广,危害更烈。

我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制度正在日趋完善,食品安全还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我们切实担负起保障食品安全的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大食品卫生法宣传力度,继续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巩固和深化食品专项打假斗争的成果,努力开创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J].国务院公报,2007(28).

[2]王锡锌.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凸显监管体制缺陷[N].法制日报,2006.12.21.

[3]国务院.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J].国务院公报2007(28).

[4]孙耀武.“三鹿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J].2009.1

[5]孔粼,何庆节.从三聚氰胺事件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J].1003-2800(2009).

[6]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Z].1995.

[7]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食品安全法(草案)[Z].2008.

[8]吴永宁.现代食品安全科学[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9]食品安全成热点:

我国每年食物中毒超过20万人[N].中国经济时报,2001.1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