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申论考试经验.docx
《重要的申论考试经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要的申论考试经验.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要的申论考试经验
回想自己的一年来的公考经历,感慨颇多。
七次公考,五次进面,四次面试(放弃一次),三次面中。
成绩的背后都是一滴汗一滴泪的积累。
没有老师指点,全靠自己摸索,走过弯路和错路,迷惑过,迷惘过,怀疑过,也放弃过。
所以发这个经验贴就是为了让更多朋友少走弯路和错路,顺利实现自己的理想。
上岸后就想把自己的复习经验总结出来,回馈论坛,供大家分享,但总是喜欢偷懒,一直没有下笔。
恰逢有朋友问我如何复习申论,我就抽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把以前的经验总结归纳了一下。
如何提高申论,归结起来就四个多字,多看,多背,多写,多改。
第一、要想下笔如有神,前提必须是要读书破万卷的。
我原来最开始写申论时也是半天熬不出几句话,而且几句话也牛头不对马嘴,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的积累不够,也就是说肚子里没货。
所以,我建议,于其这么苦熬文章,还不如事先多看资料,多积累。
这就是第一个多字。
怎么积累,看什么材料?
既然要写申论,那么就要看与申论近似的文章,这样才能达到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
哪些材料与申论近似,从我的经验来看,首推人民日报社论文章,每年也就二三十篇吧,这些文章个个是文胆们的杰作,个个是典型的官样文章,字字精彩,句句官话。
看文章时要注意看他们的行文脉络、逻辑、思路。
你可以发现,他们的文章里并没有俗套的“第一”“第二”之类的字眼,但是却能做到层次清楚,脉络清晰,而且用精炼的语言把复杂的问题说清。
对于文章中用的比较精彩的排比句、对仗句我建议你把它们抄下来,时候反复斟酌,这种精彩的句子在社论中挺多,我相信你能够有许多收获。
这里,要想要强调一下,以前看别人的经验,里面说看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因此我也曾经下载了一年的评论员文章研读,但我始终觉得从这些文章中能汲取的营养甚少。
主要是因为这些评论员文章主要目的在于批驳社会上的丑陋现象,所以措辞激烈,不适合申论这种官样体。
而且,这些评论员文章如何解决社会问题上着墨不多,有的甚至没有提对策,而申论的完整体系包括三段,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其次,我以前也喜欢看国务院及地方政府网站,在这些网站上有一些官样文章,比如《关于……的通知》之类的,这些通知一般都是用来通知下级单位解决相关问题的,所以文章的脉络必然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而且在有些申论考试中,试题就直接要求考生写一篇通知或者公告,这时候,你平时看的这些材料就能发挥作用了,比如前次我在某地区的申论考试中,试题第二题就直接要求一些一篇《关于某某问题的通知》,我直接秒杀之,申论成绩排该岗位第一。
最后,有许多人推荐《半月谈》,半月谈的文章我也收集了两年的,但看了后,还是觉得大部分文章不适合考试,我经常看着看着就犯困,因为半月谈的行文风格有点散漫和冗长,没有完整的三段,而且许多话就是大白话,除了其中的两三篇之外,大部分没有多少参考价值。
所以,总结一下,我的推荐的材料少而精,即人民日报社论,政府文件,部分半月谈文章。
这些仅仅是我的一个建议,如果你有发现其他与上述材料类似的或者更好的文章,你也可以自己收集相关文章。
第二,关于背。
有些同学说看了文章后觉得没有什么感觉,没有什么印象。
这是因为你没有把好东西消化,然后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所以,我建议,在看好文章时最好是打印出来,这样就可以在上面勾勾画画,写写自己的心得感悟。
不错的句子可以找个小本抄下来,平时可以看看背背,考试之前也可以温习一下,让自己思路提前进入感觉。
多背这些句子,你会发现自己平日说话时也能随口蹦出几句套话,那么恭喜你,这说明你已经在逐渐的消化和吸收了,继续积累吧。
第三,关于多写。
光说不练假把式,在看了背了,还要能运用。
这就要求我们多写。
只有多写,我们才能把自己积累的东西灵活的调用起来,成为我们解决申论的有力武器。
写什么,我建议你直接做申论真题,按照申论真题的要求来训练自己。
在最初,我相信许多同学和我以前一样,半天蹦不出几个字,估计感觉跟便秘差不多,非常难受。
这时,我建议你不用强迫自己,能写多少写多少,能写成什么样算什么样。
哪怕仅仅是一小段话,也是你的一个大进步。
写完后,要保存好,别因为看着恶心随意扔掉。
写完文章去看看关于此话题的相关文章,积累相关素材,有灵感后(包括对观点、句子、段落、框架、逻辑之类的感悟),再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文章,按照自己积累的素材修改文章,使之完善。
此外,有条件的同学,我建议在后期写申论时用专门的方格纸,主要目的在于控制自己的字数,因为申论考试每一个题都有字数限制的,超出的要扣分。
第四,多改。
对于自己刚写出来的文章,我相信部分同学跟我一样,觉得没有什么问题,没有什么好修改的,除了几个错别字之外一切都完美的。
所以,要修改文章,我建议你可以找你的朋友或其他人,如果没有其他人可以求助,那么你可以把文章放置在一边,等一周以后,等到你对该文章没有什么印象也没有新鲜感时再来看,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文章漏洞百出。
以上为个人经验,纯手工敲打,由于每个人的语言天赋与后天训练不同,所以上述文字可能对于一些朋友有用,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就是废话一通。
所以,希望读者们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去粗取精,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申论水平。
最后,祝各位朋友能战胜公考,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2014最新整理版!
!
请珍藏!
第一节 就 业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
“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就业、教育、医疗为社会民生三大热点问题,其中就业尤为重要。
失业率可以判断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人口的就业情况。
失业率一直被视为反映整体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和谐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2011-2013年的各类公务员面试题目中,与就业有关的考题至少出现了10次。
现阶段就业问题最为突出的矛盾如下。
●大学生就业难
●招工难
考生在掌握知识要点时,以熟练掌握原因、影响及采取的措施为主,其余部分大概了解即可。
一、大学生就业难
(一)背景资料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主要原因是高校扩招、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就业观念误区等,必须在政府、学校、大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走出困境。
2013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为69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找到工作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二)主要原因
(1)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还未完全消退,经济还处于复苏中,企业发展受到限制和影响,因此提供给大学生的就业岗位也相应减少。
(2)高校专业设置和实际的岗位需求相差较大,导致大部分大学生无法学以致用,加大了求职的难度,无奈之下也只好“先就业再择业”,并频繁跳槽,使人才市场更加混乱。
(3)高校不断扩招,每年都有大批的大学生走向社会,比如2013年就有690万的毕业生,加上以往未就业的,就业压力日趋增大。
(4)现实的竞争是激烈且残酷的,好的工作岗位毕竟有限,许多大学生往往想一步到位,找工资高、待遇好的工作,最终因为眼高手低而待业在家。
(三)主要影响
(1)大学生失业率的提高会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2)工作难找,对于失业者本身影响也很大,如果长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不但会造成所学知识的荒废,而且大学生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也会相应下降。
(四)应对措施
(1)把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到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上,保持传统制造业产业优势的同时,在谋求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高端产业的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产业链条。
(2)政府部门应该改善就业环境,加强政策引导,做好就业帮扶,提供就业信息,增加就业机会。
①就业拓展计划。
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去西部地区、到小企业、到基层就业。
②大学生援助计划。
对困难家庭的大学生,政府应采取援助措施,使其尽快找到工作岗位。
③大学毕业生见习计划。
对部分暂时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安排到企业、事业单位见习,政府及相关单位给予一定补贴。
(3)由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分工的变化往往导致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教育部门应该在做好人才市场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加强对高校专业设置的指导和监督,提高专业对口率,降低失业率,减少教育资源浪费。
(4)大学生也要降低择业要求,尽量先就业后择业,稳定下来后再根据自身特点,发挥特长,提高实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抓住机遇。
二、招工难(洋黑工与民工荒)
招工难是当今一大社会难题,但并不代表这种现象是完全不好的,所以这是一种复合型的题型,答题时可以结合否定观点题型和可辩证评论题型一的解题思路。
(1)铺垫:
简要阐述该社会现象的特点和本质,并适当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2)答案主体内容:
①阐述招工难的原因。
②阐述招工难会产生的影响(该影响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3)总结:
如何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背景资料
未来中国劳动力缺口一亿,青壮年劳动力急剧减少。
广东出现大规模的“洋黑工”现象,大批来自东南亚及非洲相对落后国家的境外黑工,在广东各地区遍地开花,并有扩展之势。
广东的“洋黑工”浪潮与“民工荒”几乎同步,反映出了中国隐藏的巨大劳动力危机。
(二)主要原因
(1)我国计划生育的影响。
中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导致青年人的比例逐年下降,未来10年中国18~22岁的人口将减少4000万人,而20~40岁的人口更是减少1亿~3亿。
(2)新老农民工要求不同。
老一代农民工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况,渴望拥有一份工作,主要目的是赚钱养家糊口,比较愿意加班加点,吃苦耐劳。
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就不一样了,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对工作、社会保障、文娱休闲、发展空间等要求都远高于他们的父辈。
他们的利益诉求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发生了三大变化:
由工资支付保障向社会保障转变;由以往进城挣钱回乡向融入城市生活转变,相当一部分人通过努力已经在城市安家立业;由改善住宿条件向要求城市提供公共服务转变。
出现在春晚舞台的农民工组合“旭日阳刚”和农民工街舞团就是很好的例子。
(3)物价上涨,农副产品价格提高,加上国家的惠农政策大幅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出外打工不如回家种田”的想法使得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回归家园从事农业生产,这样既能享受家的温暖,还能获取更多的报酬,而不必再过那种流浪外乡、担心被拖欠工资的不稳定生活。
(三)主要影响
(1)长期的用工荒带来的最大问题是企业得不到健康快速的发展,难以正常生产,订单无法按期交货,生产力下降,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2)招工难所带来的影响不一定是不好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企业进一步规范,且向内地转移。
企业若想留住劳动者,就要善待劳动者,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待遇,不拖欠农民工工资,并给农民工更多的保障。
(3)大量农民工返回自己的家园,可以重新耕耘荒废多年的林地、农地,有利于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比外出打工更有意义。
(四)应对措施
(1)根本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把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到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上,保持传统制造业产业优势的同时,在谋求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高端产业的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产业链条。
(2)政府必须制定切实有效的就业政策,稳定经济环境,进一步降低进城门槛,清理各种歧视性规定。
(3)改善就业环境,加强政策引导,做好就业帮扶,提供就业信息。
(4)重点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出更多适合企业岗位需要的技术工人,缓解招工难的问题。
第二节 教 育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区差别大,在各个方面的资源分配上存在的差距也很大,特别是在教育资源上,差距更为明显,因此,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育公平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也提出:
“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
一、背景资料
第一,地区差别。
由于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投入差别较大,导致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差距逐步加大。
第二,城乡差别。
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基础不平衡,家庭经济差距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农村教育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本性解决。
第三,阶层差别。
社会还存在部分弱势群体和贫困家庭,虽然可以享受到较好的教育资源,但可能因为负担不起学费或者因为家庭贫困等因素,只能辍学提早加入打工队伍挣钱以贴补家用。
第四,女性教育和少数民族教育薄弱。
某些地区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严重,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习惯和观念差异,也加剧了教育不公平的现状。
二、主要原因
第一,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保护主义及政策倾向的原因,政策总是先倾向于市区,然后是郊区、农村,最后才是外来子弟学校。
第二,重点学校制度使择校费越来越高,普通老百姓只能望洋兴叹。
富人、有权有势的人,总是有办法居住在重点学校的周围,享受最优质的师资力量及最好的教育硬件。
第三,教育政策中的“城市取向”。
“实验小学”、“实验中学”总是在城市的最中心,那里的房价也是节节攀升,教师大多数都是高级教师、特级教师;而到了农村,几乎是“清一色”的代课老师,特别是在某些贫困地区的农村,一所学校只有一个老师的情况比比皆是。
第四,高等教育收费高。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费也跟着水涨船高,动不动就几千上万元,这对于贫困地区的家庭来说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
三、主要影响
第一,教育不公平带来的最大影响是,许多学子失去了本该接受良好教育或者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比如许多农村的孩子,小时候无法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长大后因为无法支付较贵的学费而放弃上大学继续深造,有些人才因此被埋没。
第二,教育不公平会影响我国经济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
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在城市难以接受公平的教育,相当一部分的外来务工人员会选择放弃继续参与城市建设而回家务农,这间接导致了近几年出现的“用工荒”,且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第三,教育不公平容易滋生腐败现象。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读好学校,许多家长到处找关系,腐败也由此而生,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政府部门的不信任,引发信任危机。
四、应对措施
第一,通过发展教育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地区间教育的差距。
第二,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和相应机制,加大对西部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扶持。
第三,继续采取有效措施,比如减免学费、提高助学贷款额度和放宽贷款的条件等,让优秀的贫困生也能接受高等教育。
第四,大力扶持兴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将农民工子女纳入招生范围,取消一切不合理的收费,均衡优化现有的公办学校教育资源。
第三节 医疗卫生
一、背景资料
现行医疗卫生体制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第一,公共医疗资源匮乏,覆盖率较低,资源分布不均。
第二,药费居高不下,看病难、看病贵。
第三,私营医院虚假广告多,医疗水平低。
二、主要原因
第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重城市、轻农村,资源配置极其不均衡。
目前,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许多农村连最基本的卫生院都没有。
第二,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美国每年的医疗卫生投入为GDP的14%左右,相当于我国的GDP总量,而我国每年的医疗卫生财政投入为GDP的5%左右,两者的财政投入比为20∶1,人均投入比为80∶1。
缺少政府的财政扶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第三,农村医疗保险发展缓慢。
在我国的广大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3年在山东试行以来,目前还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第四,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管理混乱,使不法分子有利可图。
第五,公立医院因其具备垄断的优势,想方设法牟取利益,殊不知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还是得病人掏腰包。
第六,政府对医疗卫生行业监管不力。
卫生职能部门对医疗违法违规行为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手段,甚至对于药品回扣、医生收红包等行为都不闻不问,任不正之风泛滥滋长。
三、主要影响
第一,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因为上述原因,许多病人不能得到有效的医治,笔者就曾经在医院亲眼看到一个病人因为支付不起昂贵的医疗费而放弃治疗。
第二,看病难,看病贵,生存权难以得到保障,容易使老百姓对政府产生不满心理,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应对措施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第一,坚持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一方面,发挥政府在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制定政策、严格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投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第二,坚决控制药品价格,继续公开药品价格,从源头上抑制医药费增长过快,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第三,依法行政,实施行业监管,对于违法违规的行为,相关部门要加大力度严厉惩治,彻底改变“以药养医”、患者买单的不正常现象。
第四,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加大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加快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推进,确保大部分农民享有应得的医疗保障。
第四节 生态文明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一、背景资料
目前我国环境存在的问题有水质污染,城市及部分农村的空气污染,城市噪声污染,森林绿化较低及耕地逐渐减少等。
二、主要原因
第一,政府投入环境保护的资金不足。
由于我国处于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城市现代化建设耗资巨大,各个方面都需要资金投入,环保投入自然得不到重视。
第二,地方政府为了追求快速发展,不惜以牺牲环境来换取GDP。
第三,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资源消耗比较高。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水、土地、矿产等资源的消耗不断增加,且不断出口到发达国家,稀有资源换来的只是一堆纸质的钞票。
第四,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为节约成本偷排偷放,将污染问题转嫁给了社会。
第五,城乡一体化带来的城市大开发大建设,造成资源透支,环境污染。
第六,环保部门执法监督职能不到位。
由于体制问题,有些执法部门的工作主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受地方政府干预程度严重,特别是企业偷排放污气、污水的问题,一直处于地方政府的保护之下,相关执法部门形同虚设。
三、主要影响
第一,经济发展已经违背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如此急功近利,过度索取,导致水危机、煤危机等能源危机问题日益凸显。
第二,环境污染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突如其来的奇病怪病不断出现。
2003年的非典(SARS),2005年的H5N1禽流感,2008年的手足口病,2009年的猪流感(甲型H1N1流感),2010年的蜱虫咬死人,2013年的H7N9,还有北京等地的严重雾霾等,无一不和环境污染有关。
第三,经济建设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会导致人们对政府的不满,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例如2007年厦门市民以“散步”方式反对引进PX大型化工项目后,政府进行二次环评、公众投票,最后迁址漳州市古雷半岛,该项目于2013年试投产期间发生过安全事件。
2010年在大连也发生过px油罐爆炸事件,数周后,该油罐再次发生大火,之后,该PX项目发生毒气泄露事件。
笔试资料下载亚马逊
四、应对措施
第一,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制度,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将环境质量变化和环保工作作为党政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
第二,加大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认识到对于环境保护来说越早投入越省钱,越晚投入越花钱的道理。
第三,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五节 房 价
一、背景资料
买房贵是新民生三大问题之一,也是近年“两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温*家*宝同志在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的联合专访时曾经指出,“我也知道所谓蜗居的滋味”,并称小时候一家五口人只有9平方米的住房。
随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
但“两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北京出现了两块“地王”。
“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
”这句台词折射出了都市“房奴”的辛酸苦辣,道出了都市无房族的困惑与无奈。
二、主要原因
房价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合理因素,如城镇人口增长较快,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住房需求迅速增加,土地价格上升,建筑材料价格上涨,人工工资提高,商品房开发建设成本增加,等等。
同时也有许多不合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
近年来,因通货膨胀、物价快速上涨、银行存款利率低于CPI、股市低迷,导致社会资金缺乏其他投资渠道,纷纷挤向房地产市场。
第二,一些地区投机倒把现象严重,投资性购房需求迅速扩大。
一些居民基于房价上涨预期,也参与购房投资,或者担心房价继续上涨而提前入市。
第三,商品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不足,抬高了商品住房的平均价格。
第四,政府调控措施力度不足,越调越涨,百姓对政府已经失去了信心,并戏称调控政策为“空调”。
第五,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少数开发商及中介机构利用市场信息不对称与不透明,通过囤积土地、囤积房源、虚假交易、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哄抬房价。
第六,美元持续贬值逼迫人民币升值,导致全球性通货膨胀严重,物价快速上涨,房价首当其冲。
三、主要影响
第一,自2004年以来,房价一路狂飙,导致房地产泡沫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容易引发金融危机。
第二,高房价也使大部分老百姓“望房兴叹”,基本生活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对政府产生不信任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高房价严重透支了几代人的积蓄,大大降低了大众的消费能力,使其他产品得不到合理消费,严重影响了其他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应对措施
第一,落实责任。
国务院明确责任,省级人民政府也要对本地区稳定住房价格工作负总责,同时要落实市县人民政府的责任。
第二,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力度,继续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继续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费,增加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房供应,全力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廉租房。
第三,调节需求的重点,遏制投机性需求,控制投资性需求,引导合理需求。
第四,大力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加大对圈地不建、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最后,加强监督检查。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各地稳定房价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惩治,大力查处措施不落实、工作不力、弄虚作假的违规行为。
各省级政府也应当加强对市(区)县工作的督查和指导,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本资料的版权为土人老师所有,转载需说明出处!
第六节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背景资料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二、主要原因
第一,地区差异大。
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两极分化,导致东部收入水平明显高于西部。
第二,城乡差距大。
城市经济发展明显快于农村经济发展,导致城市收入水平远远高于农村。
第三,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太大。
垄断行业收入水平高于其他行业。
第四,劳动收入在收入分配中所占比例太小,工资水平偏低。
第五,初次分配在社会财富分配中的调控力度太大,二次分配在社会财富分配中的调控力度不够,导致社会财富过于集中,贫富差距不断加大。
三、主要影响
第一,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说法,收入分配不公首先影响的是社会稳定。
因收入分配不公产生的个人问题将由社会和国家来承担,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如近年频发的校园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就是肇事者将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发泄到了无辜的学生身上。
第二,收入分配不公还将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任何经济的发展都要建立在稳定的社会基础之上,如果没有稳定社会的保障,经济发展将是一句空话。
四、应对措施
第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比例。
第二,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继续贯彻落实惠农政策,加强